第105章 信任裂痕-《我的发小是朱元璋》

  朝堂上的冷遇与调查的受阻,让田娃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正身处漩涡中心,且赖以立足的冰面正在快速消融。皇帝那句“暂且放下”如同一道枷锁,不仅束缚了他的手脚,更向外界传递了一个危险的信号——诚意伯圣眷已衰。

  接下来的日子,田娃表面上遵照旨意,深居简出,将精力全部放在“查案”上,实则通过毛骧,更加隐秘和急切地推动着调查。他知道,时间不站在自己这一边。

  然而,对手的攻势却愈发凌厉。就在田娃苦苦寻找赵德柱通报证据时,一记致命的暗箭,从最意想不到的方向射来。

  这日,朱元璋在武英殿批阅奏章,一份来自刑部、关于复核去岁秋决人犯的常规奏疏中,夹带着一份看似不起眼的附件——一名已被处决的北元细作的临终口供笔录。这份笔录原本无关紧要,但朱元璋却在其角落处,看到了一句用朱笔圈出的话:

  “……尝闻南朝有重臣,与吾部贵人暗通款曲,以商队为掩护,传递消息,其所图甚大……”

  这句话本身语焉不详,但旁边却有一行小字批注,笔迹模仿刑部主事的口吻:“据查,该细作活跃于山西、北直隶一带,其供述中所言商队特征,与扬州赵德柱所属商队颇有吻合。而赵德柱与朝中某位力推宝钞、商会之重臣过从甚密,值得留意。”

  没有点名,但“力推宝钞、商会之重臣”这几个字,如同淬毒的匕首,直指田娃!

  朱元璋的目光在那行字上停留了许久,脸色一点点阴沉下去,最终化为一片可怕的平静。他放下奏疏,没有立刻发作,只是对侍立的太监淡淡吩咐了一句:“传毛骧。”

  毛骧匆匆奉召入宫,心中忐忑。当他看到那份被皇帝扔到面前的奏书附件时,额头瞬间沁出冷汗。

  “这上面的批注,怎么回事?”朱元璋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却带着山雨欲来的压迫感,“赵德柱通北?还与朝中重臣勾结?你们锦衣卫,查到了什么?”

  毛骧连忙跪倒:“陛下,此事臣正在密查!目前尚未有确凿证据显示赵德柱通北,更未发现其与朝中哪位大臣有……有不法勾结!此批注来历不明,臣会立刻追查来源!”

  “查?”朱元璋冷哼一声,“你们锦衣卫是干什么吃的?这等捕风捉影的东西,都能送到朕的御案上!是有人要构陷大臣,还是你们失职?!”

  “臣有罪!”毛骧以头触地,“臣定当彻查此事,给陛下一个交代!”

  “交代?”朱元璋站起身,走到毛骧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目光如刀,“毛骧,你跟着田娃,查这查那,可曾查到,他自己是否干净?!”

  这一问,如同惊雷,炸响在毛骧耳边。他猛地抬头,看到皇帝眼中那毫不掩饰的猜忌与寒意,心中一片冰凉。陛下,竟然已经开始怀疑伯爷了!

  “陛下!诚意伯对陛下忠心耿耿,天地可鉴!此事定是有人栽赃陷害!”毛骧急声辩白。

  “朕也希望如此。”朱元璋转过身,声音冰冷,“你退下吧。继续查,无论是赵德柱,还是其他什么人,都给咱一查到底!若让朕知道你有半分隐瞒……”后面的话没有说,但那森然的杀意已让毛骧不寒而栗。

  毛骧魂不守舍地退出武英殿,立刻赶往诚意伯府,将宫中发生的一切告知田娃。

  田娃听完,沉默了许久,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他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对手不仅构陷,更是精准地利用了皇帝多疑的性子,将“通北”这顶足以诛灭九族的大帽子,隐隐扣在了他的头上!而那含糊的批注,更是恶毒,既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又让人难以辩驳。

  “伯爷,陛下他……”毛骧声音艰涩。

  “我知道了。”田娃打断他,声音沙哑,“陛下这是不信我了。”

  一句“不信”,道尽了此刻的无尽凶险。在皇权至上的时代,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包括性命。

  “那我们……”

  “查!”田娃的眼神重新变得锐利,甚至带着一丝决绝的疯狂,“他们想用通北的罪名置我于死地,我就偏要看看,到底是谁在通北!毛骧,动用所有埋下的暗桩,不惜暴露,也要给我拿到赵德柱与北元来往的真凭实据!越快越好!”

  “是!”毛骧知道,这是生死时速,他们必须在皇帝的耐心耗尽之前,或者在对手下一次更致命的攻击到来之前,找到翻盘的证据。

  然而,局势的恶化比他们想象的更快。次日,便有御史风闻奏事,弹劾田娃“纵容家仆侵占民田”,虽是小罪,却意在持续败坏其名声。同时,朝中隐隐有流言传出,说田娃因推行宝钞得罪人太多,已引咎请辞云云。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田娃府前,往日车水马龙的景象不再,变得门可罗雀。

  就在这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际,田娃接到了宫中的口谕:陛下染恙,暂停朝会,诸臣工各安其职。

  这道看似平常的口谕,却让田娃的心彻底沉入了谷底。皇帝在这个时候“染恙”,并且没有单独召见他这个“备受猜忌”的臣子,其意味不言而喻。他仿佛已经能看到,那悬于头顶的利剑,正在缓缓落下。

  信任的裂痕,已然深不见底。而他,似乎已无力回天。巨大的危机如同乌云,彻底笼罩了诚意伯府。田娃站在庭院中,望着四角方方的天空,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皇权的冷酷与自身的渺小。他知道,自己已站在了悬崖边缘,下一步,可能就是万丈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