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田娃便收到了来自扬州的紧急密报——沈万金遇刺!
消息是毛骧安排在商会的眼线传回的。就在济宁骚乱平息后的第三天夜里,沈万金在从商会返回宅邸的途中,于一条僻静巷弄遭遇数名黑衣人伏击。所幸沈万金身边常年雇有护院,拼死抵抗,刺客见无法得手,迅速遁走。沈万金本人肩部中了一刀,伤势不重,但受惊不小。
“刺客身手利落,应是江湖人士,一击不中,即刻远扬,未留活口。”毛骧的密报中写道,“沈万金受此惊吓,已称病不出,商会事务暂由其子代理。扬州商界人心浮动。”
田娃放下密报,面色阴沉如水。这“第二步”,果然来了!而且如此狠辣直接!刺杀沈万金,目的再明显不过——除掉宝钞和特许商会最积极的推动者和既得利益者,震慑其他商贾,从根本上动摇商会体系!
对手这一招,可谓釜底抽薪。沈万金若死,扬州商会必然陷入混乱,刚刚建立起来的宝钞流通网络可能瞬间瘫痪。即便他只是受伤,其带来的恐慌效应,也足以让许多原本就摇摆不定的商贾望而却步。
“赵德柱……他真有这个胆量?”田娃喃喃自语。刺杀朝廷敕封的商会会长,这是弥天大罪!赵德柱一个商人,即便利益受损,按理说也不敢行此险着。除非……他背后之人,给了他足够的底气和支持,承诺能保他无事!
这背后之人,能量恐怕远超他的预估。
“毛指挥,”田娃立刻召来毛骧,“两件事。第一,加派人手,务必保证沈万金及其家眷安全,不能再出任何差池!第二,集中力量,查!查那些刺客的来历,查赵德柱近期所有异常的资金往来,尤其是大额的、去向不明的银钱!还有,重点查他与江湖绿林,乃至军中退役人员的关联!”
“明白!”毛骧领命,迟疑了一下,又道,“伯爷,还有一事。我们监控到,就在沈万金遇刺前后,那位王御史府上,有一位来自扬州的客人秘密拜访,虽未直接证据指向赵德柱,但时间上太过巧合。”
王御史……又是他!田娃眼中寒光一闪。清流言官与地方豪商勾结,甚至可能涉及买凶杀人,这已完全超出了党争的底线!
“继续盯紧王御史。”田娃冷声道,“另外,将济宁裕丰钱庄与赵德柱关联的证据,以及沈万金遇刺之事,整理成密报,我要立刻上奏陛下!”
他知道,事态已经升级,不再是简单的商业倾轧或朝堂攻讦,而是涉及到了人身安全和帝国金融稳定的恶性事件。他必须让皇帝知晓全部真相,获得更明确的授权。
然而,还没等田娃的密报送出,朝堂之上的风暴已然先一步降临。
次日大朝,气氛诡异。几件寻常政务奏对之后,那位王御史手持笏板,昂然出列,声音悲愤,响彻整个奉天殿:
“陛下!臣要弹劾诚意伯田娃,结交奸商,纵容豪强,祸乱地方,以致民怨沸腾,险生大变!”
他先是痛陈济宁之乱,将责任全部归咎于田娃推行的宝钞新政,指责其“苛虐商民,与民争利”,才逼得百姓“铤而走险”。接着,话锋猛然一转:
“然,济宁之乱方息,扬州又生血案!特许商会会长沈万金,昨日夜间遇刺,险些丧命!陛下,沈万金何许人也?不过一介商贾,因攀附权贵,骤得富贵,行事张扬,岂能不招人嫉恨?如今引来杀身之祸,正是其平日作为之果报!而究其根源,皆因诚意伯田娃,为一己政绩,罔顾国法,擅权专断,扶持此等奸商,方有今日之祸!”
他将沈万金遇刺,巧妙地扭曲成了田娃“擅权养奸”导致的恶果,将田娃置于一个极其被动的位置。
“臣闻,田娃在扬州,与沈万金过从甚密,称兄道弟,更有收受其巨额贿赂之嫌!其推行宝钞、设立商会,非为国家,实为私利!此等国之巨蠹,若不严惩,何以正朝纲,安天下?!”
“臣附议!”
“王御史所言甚是!请陛下明察!”
数名御史紧随其后,纷纷出列表态,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声浪。朝堂之上,许多目光再次聚焦到田娃身上,充满了审视与怀疑。
田娃站在原地,面色平静,心中却已是怒海翻腾。他早料到对手会借题发挥,却没想到如此颠倒黑白,恶毒至此!他们不仅要毁掉他的新政,更要将他这个人彻底污名化,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朱元璋高坐龙椅,面无表情地听着,直到王御史等人说完,才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田娃,王爱卿所奏,你有何话说?”
田娃深吸一口气,出列躬身,声音沉稳而清晰:“陛下,臣之心,可昭日月!济宁之乱,乃宵小散布谣言所致,臣已平息事态,并正在追查幕后主使。至于沈万金遇刺……”
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扫过王御史等人,语气转冷:“此事发生在扬州,王御史远在京师,消息竟如此灵通,甚至比臣这个奉旨督办宝钞之人得知得更早、更详尽,臣实在佩服!至于所谓‘收受巨额贿赂’,更是无稽之谈!臣愿请陛下下旨,彻查臣之家产,若有分毫不清,臣甘愿领受千刀万剐之刑!”
他顿了一顿,语气变得无比凝重:“然,臣更要奏报陛下!济宁谣言,与扬州刺杀,绝非孤立!臣已有初步证据显示,此乃有人精心策划,意在破坏宝钞信用,瘫痪漕运,打击朝廷新政!其背后,恐有更大阴谋!臣恳请陛下,允臣与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彻查此连环事件,揪出幕后黑手,以正国法!”
他没有纠缠于对自己的污蔑,而是直接将事件定性为“破坏国策的阴谋”,将矛头指向了隐藏在更深处的敌人。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王御史脸色微变,厉声道:“田娃!你休要危言耸听,转移视线!分明是你行事不端,引发众怒,如今还想构陷他人吗?!”
“是否构陷,查过便知!”田娃毫不退让,向朱元璋再次躬身,“陛下!宝钞关乎国运,漕运关乎京师命脉!此事若不查个水落石出,恐遗祸无穷!望陛下圣裁!”
朱元璋的目光在田娃和王御史之间来回扫视,殿内气氛紧张得几乎令人窒息。良久,皇帝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冰冷的杀意:
“准田娃所奏。毛骧!”
“臣在!”
“朕命你协同田娃,给咱彻查济宁谣言、扬州刺杀一案!无论涉及何人,一查到底!若有阻挠办案者,视为同党,立斩不赦!”
“臣,领旨!”
圣旨一下,王御史等人面色顿时变得难看无比。田娃心中稍定,知道皇帝虽然未必全然相信自己,但至少给了自己查案的机会。
退朝之后,田娃与毛骧并肩走出奉天殿。
“伯爷,陛下此举,也是将你我推到了风口浪尖。”毛骧低声道。
“我知道。”田娃目光坚定,“但这也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必须在对手发动下一次攻击之前,找到确凿证据,将他们连根拔起!”
暗箭已然袭来,他不能退缩,只能迎战。这场围绕宝钞改革的斗争,已经从经济领域,蔓延到了政治乃至流血的层面。他知道,自己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必须如履薄冰,却又不得不勇往直前。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
消息是毛骧安排在商会的眼线传回的。就在济宁骚乱平息后的第三天夜里,沈万金在从商会返回宅邸的途中,于一条僻静巷弄遭遇数名黑衣人伏击。所幸沈万金身边常年雇有护院,拼死抵抗,刺客见无法得手,迅速遁走。沈万金本人肩部中了一刀,伤势不重,但受惊不小。
“刺客身手利落,应是江湖人士,一击不中,即刻远扬,未留活口。”毛骧的密报中写道,“沈万金受此惊吓,已称病不出,商会事务暂由其子代理。扬州商界人心浮动。”
田娃放下密报,面色阴沉如水。这“第二步”,果然来了!而且如此狠辣直接!刺杀沈万金,目的再明显不过——除掉宝钞和特许商会最积极的推动者和既得利益者,震慑其他商贾,从根本上动摇商会体系!
对手这一招,可谓釜底抽薪。沈万金若死,扬州商会必然陷入混乱,刚刚建立起来的宝钞流通网络可能瞬间瘫痪。即便他只是受伤,其带来的恐慌效应,也足以让许多原本就摇摆不定的商贾望而却步。
“赵德柱……他真有这个胆量?”田娃喃喃自语。刺杀朝廷敕封的商会会长,这是弥天大罪!赵德柱一个商人,即便利益受损,按理说也不敢行此险着。除非……他背后之人,给了他足够的底气和支持,承诺能保他无事!
这背后之人,能量恐怕远超他的预估。
“毛指挥,”田娃立刻召来毛骧,“两件事。第一,加派人手,务必保证沈万金及其家眷安全,不能再出任何差池!第二,集中力量,查!查那些刺客的来历,查赵德柱近期所有异常的资金往来,尤其是大额的、去向不明的银钱!还有,重点查他与江湖绿林,乃至军中退役人员的关联!”
“明白!”毛骧领命,迟疑了一下,又道,“伯爷,还有一事。我们监控到,就在沈万金遇刺前后,那位王御史府上,有一位来自扬州的客人秘密拜访,虽未直接证据指向赵德柱,但时间上太过巧合。”
王御史……又是他!田娃眼中寒光一闪。清流言官与地方豪商勾结,甚至可能涉及买凶杀人,这已完全超出了党争的底线!
“继续盯紧王御史。”田娃冷声道,“另外,将济宁裕丰钱庄与赵德柱关联的证据,以及沈万金遇刺之事,整理成密报,我要立刻上奏陛下!”
他知道,事态已经升级,不再是简单的商业倾轧或朝堂攻讦,而是涉及到了人身安全和帝国金融稳定的恶性事件。他必须让皇帝知晓全部真相,获得更明确的授权。
然而,还没等田娃的密报送出,朝堂之上的风暴已然先一步降临。
次日大朝,气氛诡异。几件寻常政务奏对之后,那位王御史手持笏板,昂然出列,声音悲愤,响彻整个奉天殿:
“陛下!臣要弹劾诚意伯田娃,结交奸商,纵容豪强,祸乱地方,以致民怨沸腾,险生大变!”
他先是痛陈济宁之乱,将责任全部归咎于田娃推行的宝钞新政,指责其“苛虐商民,与民争利”,才逼得百姓“铤而走险”。接着,话锋猛然一转:
“然,济宁之乱方息,扬州又生血案!特许商会会长沈万金,昨日夜间遇刺,险些丧命!陛下,沈万金何许人也?不过一介商贾,因攀附权贵,骤得富贵,行事张扬,岂能不招人嫉恨?如今引来杀身之祸,正是其平日作为之果报!而究其根源,皆因诚意伯田娃,为一己政绩,罔顾国法,擅权专断,扶持此等奸商,方有今日之祸!”
他将沈万金遇刺,巧妙地扭曲成了田娃“擅权养奸”导致的恶果,将田娃置于一个极其被动的位置。
“臣闻,田娃在扬州,与沈万金过从甚密,称兄道弟,更有收受其巨额贿赂之嫌!其推行宝钞、设立商会,非为国家,实为私利!此等国之巨蠹,若不严惩,何以正朝纲,安天下?!”
“臣附议!”
“王御史所言甚是!请陛下明察!”
数名御史紧随其后,纷纷出列表态,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声浪。朝堂之上,许多目光再次聚焦到田娃身上,充满了审视与怀疑。
田娃站在原地,面色平静,心中却已是怒海翻腾。他早料到对手会借题发挥,却没想到如此颠倒黑白,恶毒至此!他们不仅要毁掉他的新政,更要将他这个人彻底污名化,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朱元璋高坐龙椅,面无表情地听着,直到王御史等人说完,才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田娃,王爱卿所奏,你有何话说?”
田娃深吸一口气,出列躬身,声音沉稳而清晰:“陛下,臣之心,可昭日月!济宁之乱,乃宵小散布谣言所致,臣已平息事态,并正在追查幕后主使。至于沈万金遇刺……”
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扫过王御史等人,语气转冷:“此事发生在扬州,王御史远在京师,消息竟如此灵通,甚至比臣这个奉旨督办宝钞之人得知得更早、更详尽,臣实在佩服!至于所谓‘收受巨额贿赂’,更是无稽之谈!臣愿请陛下下旨,彻查臣之家产,若有分毫不清,臣甘愿领受千刀万剐之刑!”
他顿了一顿,语气变得无比凝重:“然,臣更要奏报陛下!济宁谣言,与扬州刺杀,绝非孤立!臣已有初步证据显示,此乃有人精心策划,意在破坏宝钞信用,瘫痪漕运,打击朝廷新政!其背后,恐有更大阴谋!臣恳请陛下,允臣与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彻查此连环事件,揪出幕后黑手,以正国法!”
他没有纠缠于对自己的污蔑,而是直接将事件定性为“破坏国策的阴谋”,将矛头指向了隐藏在更深处的敌人。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王御史脸色微变,厉声道:“田娃!你休要危言耸听,转移视线!分明是你行事不端,引发众怒,如今还想构陷他人吗?!”
“是否构陷,查过便知!”田娃毫不退让,向朱元璋再次躬身,“陛下!宝钞关乎国运,漕运关乎京师命脉!此事若不查个水落石出,恐遗祸无穷!望陛下圣裁!”
朱元璋的目光在田娃和王御史之间来回扫视,殿内气氛紧张得几乎令人窒息。良久,皇帝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冰冷的杀意:
“准田娃所奏。毛骧!”
“臣在!”
“朕命你协同田娃,给咱彻查济宁谣言、扬州刺杀一案!无论涉及何人,一查到底!若有阻挠办案者,视为同党,立斩不赦!”
“臣,领旨!”
圣旨一下,王御史等人面色顿时变得难看无比。田娃心中稍定,知道皇帝虽然未必全然相信自己,但至少给了自己查案的机会。
退朝之后,田娃与毛骧并肩走出奉天殿。
“伯爷,陛下此举,也是将你我推到了风口浪尖。”毛骧低声道。
“我知道。”田娃目光坚定,“但这也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必须在对手发动下一次攻击之前,找到确凿证据,将他们连根拔起!”
暗箭已然袭来,他不能退缩,只能迎战。这场围绕宝钞改革的斗争,已经从经济领域,蔓延到了政治乃至流血的层面。他知道,自己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必须如履薄冰,却又不得不勇往直前。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