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吴伟的物流野望-《学渣开局,身价万亿》

  七月流火,四海集团总部的冷气似乎也难以完全驱散业务高速扩张带来的滚滚热浪。

  继李静汇报了稳健的财务、孙正宏勾勒了前沿技术的投资蓝图、陈薇盘点了蓬勃生长的人才梯队后,运营副总裁吴伟带着一个更具重量级、也更“接地气”的宏伟构想,步入了云游的办公室。

  吴伟是跟随云游从物流一线打拼起来的元老,皮肤黝黑,作风务实,平时话不多,但一提到物流运营,眼睛里就能放出光来。

  他手里拿着的不是平板电脑,而是一卷厚厚的、打印出来的规划草图和数据表格,显得格外实在。

  “云总。”

  吴伟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但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实践经验的沉稳。

  吴总,坐。

  看你这样子,是有大想法了?

  云游放下笔,饶有兴致地看着他这位得力干将。

  他知道,能让吴伟如此郑重其事来找他的,必然是关乎物流命脉的大事。

  “是的,云总。”

  吴伟将那卷图纸在办公桌上小心摊开,上面是用不同颜色笔标注的全国地图,线条纵横,节点密布。

  基于我们目前‘次日达’在一二线城市的成功实践,以及商城业务向三四线甚至乡镇下沉的战略需求,我有一个初步构想,想向您汇报——构建我们四海自己的‘全国24小时物流网’!

  “24小时?”云游眉梢一挑。

  在2011年,即便是最领先的物流公司,也大多只承诺核心城市“次日达”或“隔日达”。

  24小时覆盖全国”听起来更像是一个口号而非现实。

  “对,24小时!”

  吴伟的语气异常坚定,他指着地图开始阐述,“这不是一句空话。

  我的构想是,通过‘超级枢纽仓(一级)’ ‘区域中心仓(二级)’ ‘城市前置仓(三级)’ 的三级火箭模式,配合我们自有干线运输车队和智能路由规划系统,实现极致时效。

  他的手指点在地图上的几个核心交通枢纽城市。

  首先,在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布局7个超级枢纽仓,每个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采用最高程度的自动化分拣和存储技术,处理跨区域的大宗商品流转和集货。

  接着,手指移动到各省会及重要节点城市。

  其次,在每个省至少建立1-2个区域中心仓,作为省内物流的核心节点,承接来自超级枢纽的货物,并向省内城市辐射。

  最后,手指点向密密麻麻的地市级城市。

  最关键的是第三级——在上百个重点地级市建立‘城市前置仓’。

  这些前置仓面积不用太大,但必须无限靠近消费市场,储备当地最热销的SKU。

  客户一下单,货物直接从最近的前置仓发出,通过我们优化的同城或城际配送网络,实现‘当日达’甚至‘半日达’。

  而对于非前置仓覆盖区域或特殊商品,则通过高效的干线夜发朝至,确保最迟‘次日达’。

  吴伟越说越激动,眼中闪烁着理想的光芒,“一旦这个网络建成,我们将真正意义上重塑中国的电商物流体验标准!

  24小时通达全国’将成为四海商城最坚固的护城河,甚至是我们可以对外输出的强大物流服务能力!

  云游认真听着,目光随着吴伟的手指在地图上移动,大脑飞速运转,评估着这个庞大计划的可行性与价值。

  他看到了其中巨大的战略意义,极致的用户体验、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甚至未来作为独立业务盈利的潜力。

  但他也看到了令人窒息的挑战。

  他缓缓开口,问题直指核心,“构想非常宏大,也极具吸引力。

  但是,吴总,这需要多大的投入?

  你需要多少地皮来建这么多仓?

  自动化设备、运输车辆、It系统需要多少钱?

  运营成本会有多高?

  投资回报周期有多长?

  吴伟显然早有准备,他拿出那些数据表格:初步估算,仅硬件投入(土地、仓建、设备、车辆),首期投入就可能需要超过五十亿轩国币。

  后续的运营成本、人力成本更是天文数字。投资回报周期……

  至少需要五到七年,甚至更长。

  这个数字让办公室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五十亿,这几乎是集团半年的净利润。

  虽然财务状况健康,但如此庞大的专项投入,风险极高。

  云游没有立刻否定,他沉思了片刻。

  他知道物流是电商的生命线,吴伟的构想代表着终极解决方案。

  “伟哥,”云游用了更亲近的称呼,语气凝重,“这个构想,价值无限,但风险也极大。

  一步踏错,可能会拖垮整个集团。”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深邃地看着那纵横交错的物流网络蓝图:“我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就批准如此巨大的投入。我需要看到最严谨的可行性分析。”

  他做出指示:“你立刻组织一个顶尖团队,包括物流规划、财务测算、技术专家,甚至外部咨询机构。

  我要看到一份详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必须包括:

  第一,最精细化的投资测算,分阶段、分区域的投入和产出模型。

  第二,技术实现路径,自动化设备选型、It系统架构、智能路由算法的具体方案。

  第三,风险评估,包括政策风险、用地风险、技术失败风险、以及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

  第四,分阶段推进的路线图,不要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告诉我第一步怎么走,如何用最小的成本验证模式,如何滚动发展。

  在你拿出让我信服的可行性报告之前,这个项目暂不启动。但你可以开始前期的人才储备和技术预研。”

  吴伟认真地听着,他知道云游的谨慎是对的。

  如此巨大的投资,必须经过最严格的论证。

  “明白,云总!我会立刻组织团队,用最快的时间,拿出最扎实的报告给您!”

  “好。记住,我要的不是梦想蓝图,而是可执行、可验证的作战方案。”

  云游拍了拍吴伟的肩膀,“物流是我们的根基,你的野心,我支持。

  但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把它实现。

  吴伟重重地点了点头,收起图纸和数据表,如同一位接到攻坚任务的将领,斗志昂扬地离开了办公室。

  办公室内,云游再次将目光投向窗外。

  吴伟的构想,为他勾勒出了一幅更加清晰、也更加震撼的商业帝国图景——

  一个以极致物流体验为核心竞争力,贯通全国毛细血管的庞大网络。

  这需要钱,需要技术,需要时间,更需要魄力。

  但一旦建成,四海将不再只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更将成为深入实体经济血脉的基础设施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