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供应链破局,纵横资本出手-《学渣开局,身价万亿》

  四月三日,周六。

  本该是休息的日子,但四海集团上下却无半分松懈。

  昨日秦风联合部分品牌商发起的供应链围剿,如同一把悬顶之剑,迫使整个机器以更高的效率运转起来。

  清晨。

  云游并未前往公司,而是在“云庐”的书房里,通过加密视频线路,与纵横资本的负责人进行了一场简短的会议。

  纵横资本,这家由云游悄然掌控、独立于四海集团体系之外的投资基金,此刻成为了破局的关键匕首。

  情况已经清楚。

  云游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而冷静,“秦风想用上游供应链卡死我们。

  常规的商业谈判短期内很难奏效,我们需要更快、更直接的方式。”

  屏幕那头的负责人神情专注。

  云总,您的意思是……

  动用纵横的资金,立刻行动。

  云游指令明确,“两个方向。

  第一,寻找那些产品质量过硬、但缺乏渠道和品牌影响力的中小制造商。

  尤其是代工厂,进行直接投资或控股,优先保障我们的基础货源,特别是数码配件、日用百货这类标准品。

  第二,云游目光锐利,“重点关注那些与秦风合作并不愉快、利润被压榨得厉害、或者渴望新渠道的品牌商,特别是二三线品牌。

  向他们抛出橄榄枝,我们可以通过纵横资本注资,换取其产品在四海平台的稳定供应甚至独家合作。

  告诉他们,四海能带给他们的不仅是销量,还有更高的利润分成和品牌曝光度。

  “明白。

  我们手头已经有几个备选标的,团队立刻跟进,加快尽调和谈判节奏。

  纵横资本的负责人雷厉风行地领命。

  速度要快,溢价可以适当接受,但要确保控制力。

  云游最后强调,“我要在一周内,看到初步成效。”

  会议结束。

  云游走到窗边,望着庭院里初绽的春花。资本的力量,有时就是这样直接而有效。

  秦风可以凭借传统渠道的存量优势施压,他就能用资本的力量快速构建新的供应链联盟。

  这是一场关于速度和资源的比拼。

  同一天,京华市某高档写字楼内。

  纵横资本的谈判团队已经与一家专做高品质手机壳、数据线的代工厂老板坐在了会议桌前。

  这家工厂长期为国外品牌代工,工艺精湛,但利润微薄,且极度依赖海外订单,内心一直渴望打造自有品牌和内销渠道。

  李总,我们非常欣赏贵厂的品控能力。

  纵横资本的投资经理开门见山,“当下的情况您可能也了解,四海商城需要稳定的优质供应商。

  我们纵横资本愿意投资五千万,占股30%,不仅解决您的资金需求,更能帮助您快速对接四海商城这个巨大的内销平台,甚至扶持您打造自有品牌。

  这远比您单纯代工更有前景,也能规避国际贸易的风险。”

  工厂的李总呼吸明显急促起来,对方给出的条件优厚且直击痛点。

  仅仅犹豫了半小时,双方便签署了投资意向书。

  一笔资金注入,一家优质的供应链企业被悄然纳入四海生态的支撑体系。

  与此同时,城市的另一端。

  四海物流的配送员小张,正骑着印有“四海物流”标识的电三轮,穿梭在某个大型社区。

  车筐里放着几个标注着“四海商城”的包裹。

  “您好,四海物流,您的快递到了。

  小张敲开一户的门,面带微笑,双手递上一个盒子。

  收货的是一位年轻的白领,她惊讶地看了看时间。

  这么快?我昨天下午才下的单

  “咱们四海商城承诺核心城市次日达,必须的。

  小张憨厚一笑,熟练地递上签收单,“您检查一下没问题签个字就行。

  女孩签收后,忍不住在闺蜜群里分享。

  姐妹们!

  四海商城真的神速!

  昨天买的充电宝今天就到了!

  这速度绝了。

  类似的场景,在多个核心城市不断上演。

  四海物流的“次日达”承诺。

  在巨大的压力下,非但没有缩水,反而因为团队的高度重视和极限运作,达成率再创新高。

  极致的物流体验,成为了四海商城在狂风暴雨中最稳固的口碑护城河,牢牢抓住了第一批用户的心。

  四海集团总部客服中心,电话铃声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但氛围却井然有序。

  一位客服专员接到一个焦急的来电。

  我在你们商城买的xx品牌的耳机。

  怎么显示缺货了。

  什么时候能补上。

  客服专员声音甜美而专业。

  先生您好,非常抱歉给您带来不便。

  该品牌商品由于供应商临时调整,暂时缺货。

  我们正在全力协调。

  为您推荐一款同等价位、音质同样出色的产品,是我们四海精选的合作品牌,同样享受次日达服务。

  您看可以吗?

  在得到用户同意后,客服熟练地操作系统完成推荐和后续下单流程。

  挂断电话后,她轻轻呼了口气。

  面对部分品牌缺货的困境,客服部接到了新的指令。

  不是简单告知缺货,而是要主动推荐已有备选方案或自有合作品牌的商品,尽力挽留每一个订单,并将供应链波动对用户的影响降到最低。

  夜幕降临,云游在书房里收到了纵横资本发来的初步报告。

  已敲定三家优质代工厂的投资意向,并与两家二三线数码品牌达成了初步供应协议,第一批货物一周内可进入四海仓库。

  同时,苏晴整理的每日运营简报也传了过来。

  尽管部分品牌缺货,但得益于物流的超预期表现和客服的积极引导,当日整体订单量仅小幅下滑,客单价甚至略有上升,用户投诉率保持在极低水平。

  云游关掉报告,走到窗边。

  京华的夜景璀璨夺目。

  秦风的围剿固然凶猛,但四海这艘新生的巨轮,正凭借资本的灵活、物流的坚韧、团队的协同,以及用户体验这把最锋利的矛,硬生生在封锁线上撕开了一道口子。

  这场供应链破局战,才刚刚开始。

  但第一回合,四海并未倒下,反而在压力下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和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