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无异于在平静的油锅里泼进一瓢冷水,瞬间炸开了锅!
“荒唐!简直是一派胡言!”
王启年第一个跳了出来,他指着张承安的鼻子,唾沫星子横飞,“张首辅!你为了包庇门生,竟编造出此等神鬼之说,简直是将我满朝文武与陛下,都当成了三岁孩童戏耍!”
他猛地转向龙椅,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泪俱下:“陛下!张承安为一己之私,罔顾国法,信口雌黄,蒙蔽圣听!此等行径,与谋逆何异?臣恳请陛下,将张承安一同下狱,严查其党羽,以清君侧,靖朝纲!”
“臣附议!”
“请陛下严惩张承安!”
这一次,他们的目标不再有任何遮掩,罪名也从“包庇下属”,直接升级到了动摇国本的“欺君罔上”。
然而张承安,却连眼皮都未曾多抬一下。他甚至没有去看跪地哭嚎的王启年。
他的目光,始终恭敬地落在御案之后,那位年轻天子的脸上。
“陛下,”张承安的声音依旧平稳,不带一丝波澜,仿佛在讲述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刘清源在奏报中,不仅详述了此物神效,更附上了其配比之法。”
“哦?”龙椅上的李显,身体微微前倾,一直半垂的眼帘终于完全掀开,露出了极感兴趣的神色。
张承安不疾不徐地继续道:“此物名为水泥,其原料寻常不过。不过是石灰石、黏土、铁粉等物,按特定比例混合,经高温煅烧,再精细研磨成粉。遇水调和,初为泥浆,可随意塑形,数个时辰后,便会凝为坚石。”
这番话说得太过详尽,详尽到不像是临时编造的谎言。那些原本叫嚣的官员,声音也不由自主地小了下去,面面相觑,疑窦丛生。
石灰石?黏土?那不都是随处可见的贱物?这等东西,能成“神物”?
王启年心中警铃大作,他感觉事情正在脱离他的掌控。这老狐狸,准备得也太周全了!
他正要再次开口驳斥,却听张承安话锋一转,抛出了一个更惊人的消息。
“口说无凭。刘清源言,青州南患河支流,年年决堤,乃是心腹大患。半月前,他已动用民夫不足百人,耗时三日,以这水泥筑起一道百丈长、三丈高的新堤。”
张承安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敲在众人心上。
“而就在五日前,青州普降暴雨,南患河水位暴涨,旧堤多处溃决。唯有这道新筑的水泥大坝……”
他抬起头,苍老的眼眸中精光一闪。
“……安然无恙,滴水不漏!”
“为证所言非虚,刘清源已命人将一块在青州当地,以水和泥、自然凝固成型的‘水泥石’,随此份奏报,八百里加急,一并呈送京中。”
此话一出,整个太和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投向了那个由小内侍捧着、看似平平无奇的木盒。
一个石块?
从青州,八百里加急送来一块石头?
这操作,已经超出了在场所有人的理解范畴。如果不是张承安亲口说出,他们只会觉得是天方夜谭。
“陛下!”王启年几乎是嘶吼出声,他从地上猛地爬起,神情激动,甚至有些失态,“不可!万万不可!此乃妖术!张承安蛊惑圣听,其心可诛!一个不知来路的妖石,岂能呈于天子御前?若有何不祥,惊扰了圣驾,谁能担当得起?”
他怕了。
他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惧。张承安的镇定,奏报的详尽,以及这匪夷所思的“送石头”之举,都指向一个让他不愿相信的可能,那“水泥”,或许是真的。
一旦证实,他王启年,连同身后所有附议的官员,将瞬间从正义凛然的弹劾者,沦为构陷忠良、阻碍国之利器的跳梁小丑!
李显看着状若疯狂的王启年,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他的目光从王启年身上移开,落在那只神秘的木盒上,眼神中的好奇已经完全压过了其他情绪。
治水神物?
一日之功,可抵十日?
三日建成百丈坚堤?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对于整个大乾王朝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往后每年,可以省下多少赈灾的银两?可以少死多少无辜的百姓?意味着他这个皇帝的功绩簿上,将添上何等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这等泼天功绩相比,区区朝堂党争,又算得了什么?
“打开。”
李显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陛下三思!”王启年还想阻拦。
“朕说,打开。”李显的语气冷了下来,目光如刀,直视王启年,“王御史是想抗旨么?”
王启年浑身一颤,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得一干二净,嘴唇翕动,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名小内侍,在皇帝的示意下,开始小心翼翼地开启木盒的铜扣。
“嘎吱——”
一声轻响,在落针可闻的大殿内,显得格外刺耳。
盒盖被掀开。
满朝文武,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视线聚焦于那方寸之间。
只见木盒内铺着厚厚的软布,一块约莫半尺见方、三指来厚的灰白色“石块”,正静静躺在其中。
它没有天然岩石的纹理,表面带着些许粗糙的气孔,边缘是极其规整的直角,显然是模具浇筑而成。
这就是……水泥?
“工部何在?”李显发话。
工部尚书和两名侍郎立刻出列,躬身领命。
“上前,检验此物。”
“遵旨。”
三人怀着忐忑又好奇的心情,走到御前。为首的工部尚书先是伸手触摸了一下,触感冰凉、坚硬,远比寻常砖石要密实。他试探着用力按了按,那石块纹丝不动。
他又使出几分力气,试图用手指将其掰断。
然而,那石块坚若磐石,任他涨红了脸,用尽全力,指甲都快要抠进了石块的细孔里,那灰白色的方块依然毫无反应。
“这……”工部尚书脸上露出骇然之色。他常年与土木金石打交道,对各种材质的硬度了如指掌。这东西的坚硬程度,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
“荒唐!简直是一派胡言!”
王启年第一个跳了出来,他指着张承安的鼻子,唾沫星子横飞,“张首辅!你为了包庇门生,竟编造出此等神鬼之说,简直是将我满朝文武与陛下,都当成了三岁孩童戏耍!”
他猛地转向龙椅,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泪俱下:“陛下!张承安为一己之私,罔顾国法,信口雌黄,蒙蔽圣听!此等行径,与谋逆何异?臣恳请陛下,将张承安一同下狱,严查其党羽,以清君侧,靖朝纲!”
“臣附议!”
“请陛下严惩张承安!”
这一次,他们的目标不再有任何遮掩,罪名也从“包庇下属”,直接升级到了动摇国本的“欺君罔上”。
然而张承安,却连眼皮都未曾多抬一下。他甚至没有去看跪地哭嚎的王启年。
他的目光,始终恭敬地落在御案之后,那位年轻天子的脸上。
“陛下,”张承安的声音依旧平稳,不带一丝波澜,仿佛在讲述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刘清源在奏报中,不仅详述了此物神效,更附上了其配比之法。”
“哦?”龙椅上的李显,身体微微前倾,一直半垂的眼帘终于完全掀开,露出了极感兴趣的神色。
张承安不疾不徐地继续道:“此物名为水泥,其原料寻常不过。不过是石灰石、黏土、铁粉等物,按特定比例混合,经高温煅烧,再精细研磨成粉。遇水调和,初为泥浆,可随意塑形,数个时辰后,便会凝为坚石。”
这番话说得太过详尽,详尽到不像是临时编造的谎言。那些原本叫嚣的官员,声音也不由自主地小了下去,面面相觑,疑窦丛生。
石灰石?黏土?那不都是随处可见的贱物?这等东西,能成“神物”?
王启年心中警铃大作,他感觉事情正在脱离他的掌控。这老狐狸,准备得也太周全了!
他正要再次开口驳斥,却听张承安话锋一转,抛出了一个更惊人的消息。
“口说无凭。刘清源言,青州南患河支流,年年决堤,乃是心腹大患。半月前,他已动用民夫不足百人,耗时三日,以这水泥筑起一道百丈长、三丈高的新堤。”
张承安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敲在众人心上。
“而就在五日前,青州普降暴雨,南患河水位暴涨,旧堤多处溃决。唯有这道新筑的水泥大坝……”
他抬起头,苍老的眼眸中精光一闪。
“……安然无恙,滴水不漏!”
“为证所言非虚,刘清源已命人将一块在青州当地,以水和泥、自然凝固成型的‘水泥石’,随此份奏报,八百里加急,一并呈送京中。”
此话一出,整个太和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投向了那个由小内侍捧着、看似平平无奇的木盒。
一个石块?
从青州,八百里加急送来一块石头?
这操作,已经超出了在场所有人的理解范畴。如果不是张承安亲口说出,他们只会觉得是天方夜谭。
“陛下!”王启年几乎是嘶吼出声,他从地上猛地爬起,神情激动,甚至有些失态,“不可!万万不可!此乃妖术!张承安蛊惑圣听,其心可诛!一个不知来路的妖石,岂能呈于天子御前?若有何不祥,惊扰了圣驾,谁能担当得起?”
他怕了。
他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惧。张承安的镇定,奏报的详尽,以及这匪夷所思的“送石头”之举,都指向一个让他不愿相信的可能,那“水泥”,或许是真的。
一旦证实,他王启年,连同身后所有附议的官员,将瞬间从正义凛然的弹劾者,沦为构陷忠良、阻碍国之利器的跳梁小丑!
李显看着状若疯狂的王启年,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他的目光从王启年身上移开,落在那只神秘的木盒上,眼神中的好奇已经完全压过了其他情绪。
治水神物?
一日之功,可抵十日?
三日建成百丈坚堤?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对于整个大乾王朝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往后每年,可以省下多少赈灾的银两?可以少死多少无辜的百姓?意味着他这个皇帝的功绩簿上,将添上何等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这等泼天功绩相比,区区朝堂党争,又算得了什么?
“打开。”
李显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陛下三思!”王启年还想阻拦。
“朕说,打开。”李显的语气冷了下来,目光如刀,直视王启年,“王御史是想抗旨么?”
王启年浑身一颤,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得一干二净,嘴唇翕动,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名小内侍,在皇帝的示意下,开始小心翼翼地开启木盒的铜扣。
“嘎吱——”
一声轻响,在落针可闻的大殿内,显得格外刺耳。
盒盖被掀开。
满朝文武,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视线聚焦于那方寸之间。
只见木盒内铺着厚厚的软布,一块约莫半尺见方、三指来厚的灰白色“石块”,正静静躺在其中。
它没有天然岩石的纹理,表面带着些许粗糙的气孔,边缘是极其规整的直角,显然是模具浇筑而成。
这就是……水泥?
“工部何在?”李显发话。
工部尚书和两名侍郎立刻出列,躬身领命。
“上前,检验此物。”
“遵旨。”
三人怀着忐忑又好奇的心情,走到御前。为首的工部尚书先是伸手触摸了一下,触感冰凉、坚硬,远比寻常砖石要密实。他试探着用力按了按,那石块纹丝不动。
他又使出几分力气,试图用手指将其掰断。
然而,那石块坚若磐石,任他涨红了脸,用尽全力,指甲都快要抠进了石块的细孔里,那灰白色的方块依然毫无反应。
“这……”工部尚书脸上露出骇然之色。他常年与土木金石打交道,对各种材质的硬度了如指掌。这东西的坚硬程度,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