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里的脚步声停住了。似乎是在消化这句话里的信息。
片刻后,门轴发出一声艰涩的“吱呀”声,开了一条小缝。一只浑浊的眼睛从门缝里向外窥探,警惕地打量着钱通。
“你说……你不是来讨债的?”老管家不信。这些天,敲这扇门的除了讨债鬼,还能有谁?
钱通微微躬身,脸上露出一个真诚而无奈的苦笑。
“老伯,我知道你们怕了。但在下确实是心怀敬意而来,若有半分虚假,天打雷劈。”他举起手,作势要发誓。
他的姿态,他的语气,和他身上那股正派商人的气质,终于让老管家放下了一丝戒备。
“你……你等一下。”
老管家把门重新合上,只留下一道几乎看不见的缝隙。他转过身,提起长衫下摆,冲向内院书房。
书房里弥漫着一股陈腐的书卷气和浓重的药味。
刘主簿正坐在书案后,枯瘦的手指紧紧攥着一支狼毫笔,手背上青筋暴起,手腕却在不受控制地颤抖。
笔尖悬在纸上,一滴墨汁晕开,毁了一整页干净的宣纸。
他已经好几天没合眼了。窗外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让他心惊肉跳。
“老爷!”老管家冲进来,声音嘶哑,气息不匀,“门……门口来了个人。”
刘主簿猛地抬头,浑浊的眼球里布满血丝,眼神锐利如鹰,又脆弱如纸。“讨债的?”
“不,不像!”老管家拼命摇头,努力喘匀了气,“他说他叫钱通,不是来讨债的!”
“不是讨债的?”
“这又是什么新花样?想骗我开门,然后冲进来抢东西吗?让他们滚!立刻!”
他受够了。这些天,他尝遍了人情冷暖。昔日同僚避之不及,亲朋好友关门不见。
如今一个陌生人说不是来讨债的,鬼才信!这肯定是那些赌场放贷的恶棍想出的新毒计!
“可是老爷,”
“那人……那人不一样。他穿着藏青长衫,看着像个读书人,又像个走南闯北的大客商。说话文质彬彬,条理清晰。他说,他是久仰您的清名,特来拜访!”
“清名?”
刘主簿咀嚼着这两个字,脸上浮现出一种自嘲的神情。他这辈子最看重的就是“清名”二字,可现在,这两个字却成了别人嘲讽他的利器。
“他说得恳切极了,还指天发誓。他说……他要是有一句假话,就天打雷劈。”老管家几乎是在哀求,“老爷,您就见一见吧?万一……万一真不是呢?咱们……咱们现在还有别的路可走吗?”
是啊,还有别的路吗?
家产典当一空,俸禄早就预支,能借的都借了,能求的都求了。如今府里连下锅的米都快没了。外面是如狼似虎的债主,内里是愁云惨雾的家人。他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再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粉身碎骨。
见,可能是一个新的陷阱。
不见,就是坐以待毙。
刘主簿眼中的挣扎与警惕在疯狂交战。过了许久,他眼里的那点光彻底熄灭了,只剩下死灰般的平静。
“让他去正厅等着。”他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每一个字都带着冰冷的绝望,“让阿大阿二拿着棍子守在屏风后面。他要是有半点异动,直接打出去。”
“是,是!”老管家如蒙大赦,连连点头,转身快步离去。
钱通在门外等了足足一炷香的功夫。他没有催促,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耐。他只是静静站着,仿佛一尊石像,完美扮演着一个充满耐心的、诚恳的来访者。
“吱呀——”
厚重的府门终于再次打开。
老管家佝偻着身子,对他做了个“请”的手势,态度比刚才恭敬了许多,但眼神里的戒备并未完全消除。
“先生,我家老爷有请。”
钱通微微颔首,迈步跨过高高的门槛。
一入刘府,一股萧瑟之气扑面而来。
庭院里的花草无人打理,枯黄的叶子落了一地,随着秋风打着旋。回廊的朱漆斑驳脱落,露出底下木料的原色。一路走来,偶尔见到一两个面黄肌瘦的仆人,看见他都像见了鬼一样,远远地就低下头,贴着墙根溜走了。
整个府邸,都笼罩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氛围里。
钱通的脸上适时流露出同情与惋惜,但他的内心,却在为宋先生的算无遗策而喝彩。
先生说得没错,刘府已经烂到了根子里。这个时候,任何一根稻草,都会被他们当成救命的绳索。他今天送来的,不是稻草,而是一根金灿灿的缆绳。
他被引到正厅。
厅堂宽敞,却空空荡荡,许多原本该摆放着瓷器古玩的博古架都空了,只留下一个个尴尬的印子。正上方的太师椅上,端坐着一个男人。
那人约莫五十上下,身形瘦削得厉害,几乎撑不起身上那件半旧的官服。他的头发花白,脸色蜡黄,眼窝深陷,像是几天几夜没睡过觉。
那双眼睛,才是最让人心惊的。
里面没有一个五品主簿该有的官威与从容,只有狼一样的警惕,和溺水者般的疲惫与绝望。他像一只被困在笼中的老兽,用尽全身力气维持着最后的体面,审视着走进来的每一个人。
这就是刘清源,曾经以清廉耿直闻名于县志的刘主簿。
钱通心中暗叹一声,面上却愈发恭敬。他走到厅堂中央,对着刘主簿深深一揖。
“草民钱通,见过刘主簿。”
刘清源没有叫他平身,甚至没有动一下。
“你说,你不是来讨债的。”
“那你是来做什么的?看本官的笑话吗?”
钱通直起身,不卑不亢地迎上他的目光,脸上带着一种痛心疾首的真诚。
“主簿大人言重了。
“草民一介商贾,人微言轻。但在草民的家乡,也曾听闻刘主簿为官清正,两袖清风,是百姓口中难得的好官。草民此次途经此地,听闻主簿蒙冤,被宵小之辈逼迫至此,心中实在不忿!”
刘清源眼中的警惕没有丝毫减少,但那股尖锐的敌意,却在他这番话后,稍稍收敛了一些。
被人当面戳脊梁骨和被人当面颂扬功德,终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尤其是在他众叛亲离的此刻。
钱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丝变化。他知道,火候到了。
他不再多言,而是郑重地从怀中捧出那个沉甸甸的木盒。
他双手托着木盒,往前走了两步,在一个安全的距离停下,然后将木盒高高举起。
“主簿大人,言语苍白,不足以表敬意。草民斗胆,代我家东家,为主簿大人献上一份薄礼。”
“你家东家?”刘清源眉头紧锁,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
“正是。”
“我家东家亦是久仰主簿风骨之人。他常说,这世道,贪官污吏易做,清官直臣难当。眼看忠良受难,正人君子若袖手旁观,与那蛇鼠一窝的恶徒何异?”
他顿了顿,捧着木盒的手又往前递了一分。
“我家东家不愿看到明珠蒙尘,不忍让好官寒心。这里面的东西,并非借贷,更非贿赂,只是我家东家的一份心意,一份敬意。只为解主簿大人眼下的燃眉之急,万望主簿大人……务必收下!”
片刻后,门轴发出一声艰涩的“吱呀”声,开了一条小缝。一只浑浊的眼睛从门缝里向外窥探,警惕地打量着钱通。
“你说……你不是来讨债的?”老管家不信。这些天,敲这扇门的除了讨债鬼,还能有谁?
钱通微微躬身,脸上露出一个真诚而无奈的苦笑。
“老伯,我知道你们怕了。但在下确实是心怀敬意而来,若有半分虚假,天打雷劈。”他举起手,作势要发誓。
他的姿态,他的语气,和他身上那股正派商人的气质,终于让老管家放下了一丝戒备。
“你……你等一下。”
老管家把门重新合上,只留下一道几乎看不见的缝隙。他转过身,提起长衫下摆,冲向内院书房。
书房里弥漫着一股陈腐的书卷气和浓重的药味。
刘主簿正坐在书案后,枯瘦的手指紧紧攥着一支狼毫笔,手背上青筋暴起,手腕却在不受控制地颤抖。
笔尖悬在纸上,一滴墨汁晕开,毁了一整页干净的宣纸。
他已经好几天没合眼了。窗外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让他心惊肉跳。
“老爷!”老管家冲进来,声音嘶哑,气息不匀,“门……门口来了个人。”
刘主簿猛地抬头,浑浊的眼球里布满血丝,眼神锐利如鹰,又脆弱如纸。“讨债的?”
“不,不像!”老管家拼命摇头,努力喘匀了气,“他说他叫钱通,不是来讨债的!”
“不是讨债的?”
“这又是什么新花样?想骗我开门,然后冲进来抢东西吗?让他们滚!立刻!”
他受够了。这些天,他尝遍了人情冷暖。昔日同僚避之不及,亲朋好友关门不见。
如今一个陌生人说不是来讨债的,鬼才信!这肯定是那些赌场放贷的恶棍想出的新毒计!
“可是老爷,”
“那人……那人不一样。他穿着藏青长衫,看着像个读书人,又像个走南闯北的大客商。说话文质彬彬,条理清晰。他说,他是久仰您的清名,特来拜访!”
“清名?”
刘主簿咀嚼着这两个字,脸上浮现出一种自嘲的神情。他这辈子最看重的就是“清名”二字,可现在,这两个字却成了别人嘲讽他的利器。
“他说得恳切极了,还指天发誓。他说……他要是有一句假话,就天打雷劈。”老管家几乎是在哀求,“老爷,您就见一见吧?万一……万一真不是呢?咱们……咱们现在还有别的路可走吗?”
是啊,还有别的路吗?
家产典当一空,俸禄早就预支,能借的都借了,能求的都求了。如今府里连下锅的米都快没了。外面是如狼似虎的债主,内里是愁云惨雾的家人。他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再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粉身碎骨。
见,可能是一个新的陷阱。
不见,就是坐以待毙。
刘主簿眼中的挣扎与警惕在疯狂交战。过了许久,他眼里的那点光彻底熄灭了,只剩下死灰般的平静。
“让他去正厅等着。”他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每一个字都带着冰冷的绝望,“让阿大阿二拿着棍子守在屏风后面。他要是有半点异动,直接打出去。”
“是,是!”老管家如蒙大赦,连连点头,转身快步离去。
钱通在门外等了足足一炷香的功夫。他没有催促,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耐。他只是静静站着,仿佛一尊石像,完美扮演着一个充满耐心的、诚恳的来访者。
“吱呀——”
厚重的府门终于再次打开。
老管家佝偻着身子,对他做了个“请”的手势,态度比刚才恭敬了许多,但眼神里的戒备并未完全消除。
“先生,我家老爷有请。”
钱通微微颔首,迈步跨过高高的门槛。
一入刘府,一股萧瑟之气扑面而来。
庭院里的花草无人打理,枯黄的叶子落了一地,随着秋风打着旋。回廊的朱漆斑驳脱落,露出底下木料的原色。一路走来,偶尔见到一两个面黄肌瘦的仆人,看见他都像见了鬼一样,远远地就低下头,贴着墙根溜走了。
整个府邸,都笼罩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氛围里。
钱通的脸上适时流露出同情与惋惜,但他的内心,却在为宋先生的算无遗策而喝彩。
先生说得没错,刘府已经烂到了根子里。这个时候,任何一根稻草,都会被他们当成救命的绳索。他今天送来的,不是稻草,而是一根金灿灿的缆绳。
他被引到正厅。
厅堂宽敞,却空空荡荡,许多原本该摆放着瓷器古玩的博古架都空了,只留下一个个尴尬的印子。正上方的太师椅上,端坐着一个男人。
那人约莫五十上下,身形瘦削得厉害,几乎撑不起身上那件半旧的官服。他的头发花白,脸色蜡黄,眼窝深陷,像是几天几夜没睡过觉。
那双眼睛,才是最让人心惊的。
里面没有一个五品主簿该有的官威与从容,只有狼一样的警惕,和溺水者般的疲惫与绝望。他像一只被困在笼中的老兽,用尽全身力气维持着最后的体面,审视着走进来的每一个人。
这就是刘清源,曾经以清廉耿直闻名于县志的刘主簿。
钱通心中暗叹一声,面上却愈发恭敬。他走到厅堂中央,对着刘主簿深深一揖。
“草民钱通,见过刘主簿。”
刘清源没有叫他平身,甚至没有动一下。
“你说,你不是来讨债的。”
“那你是来做什么的?看本官的笑话吗?”
钱通直起身,不卑不亢地迎上他的目光,脸上带着一种痛心疾首的真诚。
“主簿大人言重了。
“草民一介商贾,人微言轻。但在草民的家乡,也曾听闻刘主簿为官清正,两袖清风,是百姓口中难得的好官。草民此次途经此地,听闻主簿蒙冤,被宵小之辈逼迫至此,心中实在不忿!”
刘清源眼中的警惕没有丝毫减少,但那股尖锐的敌意,却在他这番话后,稍稍收敛了一些。
被人当面戳脊梁骨和被人当面颂扬功德,终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尤其是在他众叛亲离的此刻。
钱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丝变化。他知道,火候到了。
他不再多言,而是郑重地从怀中捧出那个沉甸甸的木盒。
他双手托着木盒,往前走了两步,在一个安全的距离停下,然后将木盒高高举起。
“主簿大人,言语苍白,不足以表敬意。草民斗胆,代我家东家,为主簿大人献上一份薄礼。”
“你家东家?”刘清源眉头紧锁,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
“正是。”
“我家东家亦是久仰主簿风骨之人。他常说,这世道,贪官污吏易做,清官直臣难当。眼看忠良受难,正人君子若袖手旁观,与那蛇鼠一窝的恶徒何异?”
他顿了顿,捧着木盒的手又往前递了一分。
“我家东家不愿看到明珠蒙尘,不忍让好官寒心。这里面的东西,并非借贷,更非贿赂,只是我家东家的一份心意,一份敬意。只为解主簿大人眼下的燃眉之急,万望主簿大人……务必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