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礼运大同-《穿越现代之大儒求生记》

  星图之上,那枚新点亮的蓝色光标,代表着“远航”计划的决心,静静地悬浮在属于地球与起源之地的光晕旁,如同即将离港的舟船。然而,与周胖子想象中立刻就要进行的、充满硝烟与奇观的星际远征不同,墨千秋所规划的“远航”,第一步,却是在四象书院那间最大的多媒体教室内,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

  与会者堪称光怪陆离:墨千秋、林小小、周胖子自不必说;起源之地的两位长老须发皆白,道袍古意盎然;赵建国穿着一身熨帖的警服常服,坐得笔直,旁边是穿着利落职业装的苏晴;甚至还有几位通过周胖子渠道邀请来的、国内顶尖的航天动力学家、量子物理学家和人工智能伦理专家,他们看着这诡异的与会组合,脸上写满了好奇与困惑。

  “各位,”墨千秋站在巨大的全息星图前,声音平和却自带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今天请大家来,并非要探讨某种虚无缥缈的传说,而是基于我们共同确认的、来自多元宇宙的现实威胁,进行一次跨领域、跨文明的战略推演。”

  他没有隐瞒,直接展示了星图上那两个黯淡的光点(已熄灭的暗红与死寂的银灰),以及那些如同蛛网般蔓延的冰冷“丝线”。他没有动用超凡力量,而是用严谨的逻辑、基于《深渊鉴》整理出的数据模型,以及两次“求救信号”中解析出的信息特征,向在场的科学家们描绘了一种存在于高维层面的、以同化文明和信息为生存方式的“外域侵蚀体”的存在。

  起初,科学家们面露难以置信的神色,但当墨千秋将部分侵蚀体的行为模式与宇宙中观测到的某些异常现象(如特定类型的伽马暴、无法用现有物理模型解释的星系结构变化)进行关联分析,并提出可验证的假说时,他们脸上的怀疑逐渐被凝重和极度的兴趣所取代。

  “如果……如果这种假设成立,”一位头发花白的航天专家扶了扶眼镜,声音带着激动,“那么它意味着宇宙中存在一种我们尚未认知的、非碳基的、甚至是基于信息逻辑的‘生命’或者说‘存在形式’!这将是颠覆性的!”

  讨论立刻变得热烈起来。起源之地的长老从能量循环与宇宙“熵”平衡的角度,阐述侵蚀体可能造成的根本性破坏;物理学家们则开始探讨如何利用空间褶皱理论,在物理层面建立早期预警屏障;人工智能专家则对那个被侵蚀的机械文明最后的“逻辑冗余”信息表现出极大兴趣,认为这可能蕴含了对抗“格式化”的关键逻辑陷阱。

  赵建国听着这些远超他认知范畴的讨论,眉头紧锁,却突然开口:“听起来,这玩意儿就像是一种宇宙级的‘病毒’或者‘癌细胞’,不讲道理,无限扩张,破坏整体健康。那我们能不能像对付病毒一样,研究它的‘传播途径’(指那些丝线),制造‘疫苗’(指林小小的心火护符理念),或者进行‘靶向治疗’(指墨千秋提到的寻找核心弱点)?”

  他这接地气的比喻,让在场所有人都是一愣,随即纷纷点头。苏晴则在电子笔记上飞快记录,并补充道:“从安全策略看,这类似于应对一种无形的、超限的‘系统性风险’。我们需要建立多层级的响应机制:最外层是早期预警和外交接触(寻找其他可能存在的友善文明),中间层是技术对抗和区域隔离,核心层是自身文明的稳固与提升(文化融合与传承)。”

  周胖子看着这群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人,此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争得面红耳赤却又灵感迸发,忍不住对墨千秋低语:“老墨,可以啊!你这哪是开作战会议,你这是搞了个‘宇宙危机应对跨界学术论坛’!”

  墨千秋微微一笑,看向眼前这奇特的景象:古老的修行者与现代的科学家,维护治安的警察与探索未知的学者,还有他和林小小这样连接着不同世界的桥梁……他们思维方式迥异,术语体系不同,此刻却在这“礼”的框架下——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共谋出路——和谐地坐在一起,为了一个超越自身利益的宏大目标而共同努力。

  这,不就是“和”的体现吗?

  林小小悄然握住了他的手,心灵相通的两人都感受到了彼此心中的震撼与暖意。他们守护的,不仅仅是某个具体的世界,更是这种不同个体、不同文明之间,能够抛开成见、为了更伟大的存在而携手合作的“可能性”。

  研讨会持续了整整一天,最终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名为“守望者协议”的框架。它不是一个军事同盟,而是一个开放性的、致力于共享信息、技术互助、共同应对“外域侵蚀”等超限威胁的文明协作网络雏形。地球,凭借墨千秋他们带来的独特视角和连接两个世界的枢纽位置,成为了这个网络的第一个节点。

  夜幕降临,宾客散去。书院恢复了宁静。

  墨千秋和林小小再次并肩站在廊下,仰望星空。此时的星空,在他们眼中已截然不同。每一颗星辰,都可能是一个挣扎求存的世界,一个辉煌灿烂的文明,或者……一片刚刚被黑暗吞噬的废墟。

  “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林小小轻声道。

  “但也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不是吗?”墨千秋揽着她,声音温和而坚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条路很难,很远,但我们不是孤独的。你看,就在我们身边,不同的智慧已经因为同一个目标而开始交汇。”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礼运大同’的世界,并非要求所有文明都变成同一个模样。它追求的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就像今天,科学家用公式推演,长老用灵力感知,赵叔用他的经验比喻,苏晴用她的体系思维……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同一个目标努力,这就是‘和而不同’。”

  “所以,我们的远征,”林小小眼中闪烁着领悟的光芒,“不仅仅是去战斗,更是去连接,去传递这种‘和’的理念,去点燃更多文明心中的‘火种’,共同编织一张守护存在与秩序的巨网?”

  “是的。”墨千秋点头,目光仿佛已穿越无垠虚空,“礼之用,和为贵。这‘和’,是宇宙间最强大的力量,也是我们所能拥有的,最锋利的剑,和最坚固的盾。”

  廊下的灯笼,温暖如昨;头顶的星空,浩瀚依旧。

  但在这片星空下,一些微小的、却意义深远的改变已经发生。一种基于理解、尊重与合作的新的“礼”,正从这间小小的书院出发,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其涟漪终将荡至星海的每一个角落。

  故事,似乎在这里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英雄们找到了归宿,世界迎来了融合,甚至面对未来的威胁,也找到了同行者与方向。

  然而,对于永恒的守望者而言,每一个终点,都是新的起点。

  墨千秋低头,看着怀中爱人明亮的眼眸,微笑道:

  “我们的故事,永远不会真正结束。它只是在一个特别美好的地方,暂时告一段落。”

  “因为,礼运大同之路……未有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