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掌中的玄阴令,温度已从滚烫变为温润,仿佛与她的血脉彻底融为一体。
那不再是外界的洪流,而是她自身力量的延伸,如同多了一条感知天下的经络。
子时,紫宸宫,密室。
与皇帝萧景珩共用的沙盘密室之内,烛火通明。
巨大的沙盘上,京城的地形纤毫毕现,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府邸,都精准地复刻其上。
往日,这里是他们推演朝局、部署兵力的中枢。
而今夜,苏烬宁是唯一的主宰。
她走到沙盘中央,将那枚赤红色的玄阴令,轻轻嵌入了皇城模型的凹槽之中。
嗡——
一声低沉的共鸣,并非发自耳膜,而是直接响彻在她的脑海。
以玄阴令为中心,一道微弱却不容忽视的红光,如水波般荡漾开来,瞬间覆盖了整座京城沙盘。
光芒流转之下,沙盘之上竟有十数个不起眼的小点,陡然亮起了猩红色的光芒,如同黑夜中被点燃的血珠,诡异而醒目。
这些光点,并非高官府邸,也非军机要地,而是一些散落在京城各处的、毫不起眼的民间祠堂。
苏烬宁的眸光骤然一冷。
她想起了守墓人的话,也想起了师尊赠予的那本《归魂经》。
这些祠堂,供奉的并非神佛,而是一种无面石像,信徒们称之为“无面佛”。
这正是她师尊用以散播“傀心引”,暗中侵蚀、控制人心的据点。
原来,玄阴令不仅能识别她苏氏一族的血脉禁地,更能精准地感知到“傀心引”这种源于同门的邪术力量扩散范围!
她的师尊,那个远在漠北的慈悲老僧,自以为布下天罗地网,却不知他亲手送出的钥匙,恰恰成了他阴谋的照妖镜。
“董宫女。”苏烬宁的声音清冷,不带一丝情绪。
阴影中,一名样貌普通的宫女悄然滑出,跪倒在地:“奴婢在。”
“去,把一句话传遍宫内宫外,务必让所有该听到的人,都在今夜梦里念着这句话。”苏烬宁的指尖轻轻拂过那些发光的红点,眼神幽深如海,“就说……皇后自东陵归来,已得先皇后遗宝,得神明庇佑,可于三尺之内,照见百官忠奸,辨识人心鬼蜮。”
董宫女心头一凛,重重叩首:“奴婢遵命!”
她不说真相,因为真相远比鬼神之说更令人难以置信。
她要的,就是用一个精心编织的、充满敬畏的谎言,让那些心中有鬼的人,自己吓破胆。
卯时,城西,静心禅院。
天色微明,禅院内香烟缭绕。
一名负责清理香炉的执事僧,正准备将昨夜剩下的经书残页投入火中焚毁。
然而,他的手却抖得厉害,几乎握不住火钳。
昨夜那个传言,像魔咒一样在他脑中盘旋了一夜。
他深吸一口气,强作镇定,俯身靠近那尊擦得锃亮的铜制香炉。
就在他倾倒经书灰烬的瞬间,眼角余光瞥见了自己在香炉壁上的倒影。
那张脸,竟不再是他自己!
倒影中的面孔,五官扭曲,双眼流出黑血,嘴角咧开一个非人的弧度,仿佛地狱里爬出的恶鬼,正对他无声狂笑!
“啊——!”
一声凄厉的惨叫划破了禅院的宁静。
执事僧手中的火钳“哐当”落地,整个人瘫软在地,对着香炉疯狂磕头,涕泪横流:“娘娘显灵了!皇后娘娘饶命!弟子再也不敢了!《归魂经》是罪证,弟子再也不敢私藏了!”
无人知晓,昨夜董宫女派出的心腹,早已用一种特制的幻光粉,悄无声息地涂抹在了京城各大“无面佛”祠堂的香炉与水缸之上。
这种粉末无色无味,一旦与晨光和水汽结合,便能映出人心底最深的恐惧。
消息如风暴般席卷开来。
静心禅院的恐慌只是一个开始,很快,京中各处供奉“无面佛”的祠堂接连爆出信徒崩溃、自陈罪状的丑闻。
有人惊恐地发现水缸里的自己长出了獠牙,有人看到墙壁上渗出鲜血。
恐慌迅速演变为唾弃,曾经虔诚的信徒们纷纷退教,更有甚者,主动将私藏的《归魂经》撕得粉碎,上交官府,以证清白。
巳时,御史台,澄清司。
新设的“自首宽恕令”发布会,人头攒动。
许御史站在高台之上,神情肃穆。
台下,十数名身着低阶官服的官员,面如死灰,浑身颤抖地走上前。
他们当众跪倒,泣不成声地忏悔自己曾受人蛊惑,私下传阅《归魂经》,并参与了一些见不得光的联络。
他们供出的一个个节点,一张张名单,让台下百官一片哗然。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学究颤声发问:“许大人!敢问皇后娘娘……是否真能通鬼神,照见人心?”
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许御史身上。
许御史微微一笑,声音沉稳而有力:“本官不知娘娘是否能通鬼神。”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继续道:“但本官知道,前日,我那被‘癔症’所扰、寻遍名医无效的孙儿,在皇后娘娘派人送来一道安神符后,一夜安睡,今日已能下地读书。皇后娘娘不问鬼神,她只救人。对我而言,这就够了。”
此言一出,满场寂静。
随即,一股名为“信服”的气氛,开始在人群中悄然蔓延。
人们不再纠结于虚无缥缈的神力,而是记住了皇后实实在在的“恩德”。
民心,正在以一种无可阻挡的势头,向紫宸宫倾斜。
未时,京郊,北岭雪庐。
这里是黄信使残部的一处秘密据点。
屋内,十余名黑衣人围坐一堂,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春祭计划’还要不要继续?上面已经三日没有消息了!”一人焦躁地说道。
“继续?怎么继续!”另一人猛地拍案而起,眼中满是血丝,“外面的传言你们没听到吗?皇后拿到了玄阴令!若她真握有此物,我们所有人的心跳声,此刻都在她的耳边!我们就是砧板上的肉!”
“胡说!那是妖言惑众!”
“妖言?那你解释一下,为何我们十几处据点的‘傀心引’都在一夜之间失控了!”
争吵声中,众人陷入了更深的恐慌。
就在此时,一只通体漆黑的乌鸦,无声地从半开的窗户飞了进来,稳稳地落在了桌案中央。
它的爪子上,赫然绑着半片被烧得焦黑的纸张。
离得最近的一人,颤抖着手解了下来。
那正是他们日夜诵读的《归魂经》残页!
而残页的背面,用早已干涸的暗红色血迹,写着四个字:
“下一个,是你。”
“噗通!”
那人双眼一翻,竟活活吓晕了过去。
屋内,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声。
他们不知道,这只乌鸦,是蓝护卫按照苏烬宁的指示,从上百只信鸦中挑选出的最通人性的一只。
这致命的一击,精准地打在了他们最脆弱的心理防线上。
戌时,冷宫旧址。
夜风萧瑟,吹过荒芜的庭院。
苏烬宁独自站在那间她生活了十多年的柴房前。
神秘守墓人最后一次来到这里。
他没有看苏烬宁,而是走到墙角,在松动的砖石下,埋入了一枚用兽骨打磨而成的骨哨。
“若有朝一日,你需要召唤你母亲留下的旧部,吹响它。”老人的声音沙哑依旧,却带着一丝释然,“他们,会为你荡平一切。”
做完这一切,他站起身,佝偻的背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孤寂。
他没有再多说一个字,转身,一步步走向风雪深处,走向那座等待他自我囚禁的玄阴墓门。
苏烬宁没有挽留。
她望着老人决绝的背影,直到他消失在黑暗中,才轻声开口,仿佛在对自己,也对这天地宣誓:
“我不是需要庇护的孩子了……我是来终结这一切的人。”
话音落下的瞬间,她袖中的玄阴令微微发烫,仿佛在回应她的誓言,又像是在催促着什么。
她的道路,前所未有的清晰。
而要走完这条路,不仅需要雷霆万钧的权谋,更需要能洞穿一切阴邪的利器。
就在此刻,京城另一端,一座不为人知的别院——药王别庐的深处,幽暗的丹房内,一双素手正将一撮捻成粉末的幽昙花残渣,缓缓倒入盛满了艾草灰的药臼之中。
那不再是外界的洪流,而是她自身力量的延伸,如同多了一条感知天下的经络。
子时,紫宸宫,密室。
与皇帝萧景珩共用的沙盘密室之内,烛火通明。
巨大的沙盘上,京城的地形纤毫毕现,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府邸,都精准地复刻其上。
往日,这里是他们推演朝局、部署兵力的中枢。
而今夜,苏烬宁是唯一的主宰。
她走到沙盘中央,将那枚赤红色的玄阴令,轻轻嵌入了皇城模型的凹槽之中。
嗡——
一声低沉的共鸣,并非发自耳膜,而是直接响彻在她的脑海。
以玄阴令为中心,一道微弱却不容忽视的红光,如水波般荡漾开来,瞬间覆盖了整座京城沙盘。
光芒流转之下,沙盘之上竟有十数个不起眼的小点,陡然亮起了猩红色的光芒,如同黑夜中被点燃的血珠,诡异而醒目。
这些光点,并非高官府邸,也非军机要地,而是一些散落在京城各处的、毫不起眼的民间祠堂。
苏烬宁的眸光骤然一冷。
她想起了守墓人的话,也想起了师尊赠予的那本《归魂经》。
这些祠堂,供奉的并非神佛,而是一种无面石像,信徒们称之为“无面佛”。
这正是她师尊用以散播“傀心引”,暗中侵蚀、控制人心的据点。
原来,玄阴令不仅能识别她苏氏一族的血脉禁地,更能精准地感知到“傀心引”这种源于同门的邪术力量扩散范围!
她的师尊,那个远在漠北的慈悲老僧,自以为布下天罗地网,却不知他亲手送出的钥匙,恰恰成了他阴谋的照妖镜。
“董宫女。”苏烬宁的声音清冷,不带一丝情绪。
阴影中,一名样貌普通的宫女悄然滑出,跪倒在地:“奴婢在。”
“去,把一句话传遍宫内宫外,务必让所有该听到的人,都在今夜梦里念着这句话。”苏烬宁的指尖轻轻拂过那些发光的红点,眼神幽深如海,“就说……皇后自东陵归来,已得先皇后遗宝,得神明庇佑,可于三尺之内,照见百官忠奸,辨识人心鬼蜮。”
董宫女心头一凛,重重叩首:“奴婢遵命!”
她不说真相,因为真相远比鬼神之说更令人难以置信。
她要的,就是用一个精心编织的、充满敬畏的谎言,让那些心中有鬼的人,自己吓破胆。
卯时,城西,静心禅院。
天色微明,禅院内香烟缭绕。
一名负责清理香炉的执事僧,正准备将昨夜剩下的经书残页投入火中焚毁。
然而,他的手却抖得厉害,几乎握不住火钳。
昨夜那个传言,像魔咒一样在他脑中盘旋了一夜。
他深吸一口气,强作镇定,俯身靠近那尊擦得锃亮的铜制香炉。
就在他倾倒经书灰烬的瞬间,眼角余光瞥见了自己在香炉壁上的倒影。
那张脸,竟不再是他自己!
倒影中的面孔,五官扭曲,双眼流出黑血,嘴角咧开一个非人的弧度,仿佛地狱里爬出的恶鬼,正对他无声狂笑!
“啊——!”
一声凄厉的惨叫划破了禅院的宁静。
执事僧手中的火钳“哐当”落地,整个人瘫软在地,对着香炉疯狂磕头,涕泪横流:“娘娘显灵了!皇后娘娘饶命!弟子再也不敢了!《归魂经》是罪证,弟子再也不敢私藏了!”
无人知晓,昨夜董宫女派出的心腹,早已用一种特制的幻光粉,悄无声息地涂抹在了京城各大“无面佛”祠堂的香炉与水缸之上。
这种粉末无色无味,一旦与晨光和水汽结合,便能映出人心底最深的恐惧。
消息如风暴般席卷开来。
静心禅院的恐慌只是一个开始,很快,京中各处供奉“无面佛”的祠堂接连爆出信徒崩溃、自陈罪状的丑闻。
有人惊恐地发现水缸里的自己长出了獠牙,有人看到墙壁上渗出鲜血。
恐慌迅速演变为唾弃,曾经虔诚的信徒们纷纷退教,更有甚者,主动将私藏的《归魂经》撕得粉碎,上交官府,以证清白。
巳时,御史台,澄清司。
新设的“自首宽恕令”发布会,人头攒动。
许御史站在高台之上,神情肃穆。
台下,十数名身着低阶官服的官员,面如死灰,浑身颤抖地走上前。
他们当众跪倒,泣不成声地忏悔自己曾受人蛊惑,私下传阅《归魂经》,并参与了一些见不得光的联络。
他们供出的一个个节点,一张张名单,让台下百官一片哗然。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学究颤声发问:“许大人!敢问皇后娘娘……是否真能通鬼神,照见人心?”
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许御史身上。
许御史微微一笑,声音沉稳而有力:“本官不知娘娘是否能通鬼神。”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继续道:“但本官知道,前日,我那被‘癔症’所扰、寻遍名医无效的孙儿,在皇后娘娘派人送来一道安神符后,一夜安睡,今日已能下地读书。皇后娘娘不问鬼神,她只救人。对我而言,这就够了。”
此言一出,满场寂静。
随即,一股名为“信服”的气氛,开始在人群中悄然蔓延。
人们不再纠结于虚无缥缈的神力,而是记住了皇后实实在在的“恩德”。
民心,正在以一种无可阻挡的势头,向紫宸宫倾斜。
未时,京郊,北岭雪庐。
这里是黄信使残部的一处秘密据点。
屋内,十余名黑衣人围坐一堂,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春祭计划’还要不要继续?上面已经三日没有消息了!”一人焦躁地说道。
“继续?怎么继续!”另一人猛地拍案而起,眼中满是血丝,“外面的传言你们没听到吗?皇后拿到了玄阴令!若她真握有此物,我们所有人的心跳声,此刻都在她的耳边!我们就是砧板上的肉!”
“胡说!那是妖言惑众!”
“妖言?那你解释一下,为何我们十几处据点的‘傀心引’都在一夜之间失控了!”
争吵声中,众人陷入了更深的恐慌。
就在此时,一只通体漆黑的乌鸦,无声地从半开的窗户飞了进来,稳稳地落在了桌案中央。
它的爪子上,赫然绑着半片被烧得焦黑的纸张。
离得最近的一人,颤抖着手解了下来。
那正是他们日夜诵读的《归魂经》残页!
而残页的背面,用早已干涸的暗红色血迹,写着四个字:
“下一个,是你。”
“噗通!”
那人双眼一翻,竟活活吓晕了过去。
屋内,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声。
他们不知道,这只乌鸦,是蓝护卫按照苏烬宁的指示,从上百只信鸦中挑选出的最通人性的一只。
这致命的一击,精准地打在了他们最脆弱的心理防线上。
戌时,冷宫旧址。
夜风萧瑟,吹过荒芜的庭院。
苏烬宁独自站在那间她生活了十多年的柴房前。
神秘守墓人最后一次来到这里。
他没有看苏烬宁,而是走到墙角,在松动的砖石下,埋入了一枚用兽骨打磨而成的骨哨。
“若有朝一日,你需要召唤你母亲留下的旧部,吹响它。”老人的声音沙哑依旧,却带着一丝释然,“他们,会为你荡平一切。”
做完这一切,他站起身,佝偻的背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孤寂。
他没有再多说一个字,转身,一步步走向风雪深处,走向那座等待他自我囚禁的玄阴墓门。
苏烬宁没有挽留。
她望着老人决绝的背影,直到他消失在黑暗中,才轻声开口,仿佛在对自己,也对这天地宣誓:
“我不是需要庇护的孩子了……我是来终结这一切的人。”
话音落下的瞬间,她袖中的玄阴令微微发烫,仿佛在回应她的誓言,又像是在催促着什么。
她的道路,前所未有的清晰。
而要走完这条路,不仅需要雷霆万钧的权谋,更需要能洞穿一切阴邪的利器。
就在此刻,京城另一端,一座不为人知的别院——药王别庐的深处,幽暗的丹房内,一双素手正将一撮捻成粉末的幽昙花残渣,缓缓倒入盛满了艾草灰的药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