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雨夜塔林与守塔老僧-《开局欠债二十万,我靠风水逆袭》

  木棚外,雨势渐小,但夜色浓得化不开,山林里一片漆黑,只有我们这堆篝火是唯一的光源。湿冷的空气钻进骨头缝里,让人直打哆嗦。我们围着火堆,仔细研究着石板上那幅在火光下若隐若现的秘图。

  “云塔寺……塔林……”陈骏用树枝在地上简单画着路线图,“从我们现在的位置向西南,要翻过两个山头,深入老林腹地。路很难走,而且那地方荒废太久,地图未必精确。”

  “再难走也得去。”我搓着冻僵的手,眼神坚定。八宝转经筒近在眼前,想到可能找到完整的《净业宝忏》,我心里就跟揣了个小火炉似的。

  小雅没说话,只是默默检查着装备,将匕首磨得雪亮,又给每人分了几颗补充体力的药丸。她的冷静像一盆冰水,让我发热的头脑稍微降了温。是啊,前路肯定不平静。

  后半夜,雨终于停了。我们不敢耽搁,收拾好东西,踩灭篝火,借着微弱的天光,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西南方向进发。山路被雨水泡得泥泞不堪,每一步都又湿又滑,四周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和不知名虫兽的窸窣声,心理压力极大。幸好陈骏方向感极强,小雅夜视能力出众,我则全力运转辨气术,勉强感知着前方是否有危险的气息,三人互相照应,艰难前行。

  走到天蒙蒙亮时,我们终于翻过了第一道山梁。晨曦微露,林间弥漫着白色的雾气,能见度还是很低。休息片刻,继续赶路。越往里走,植被越原始,几乎看不到人迹,空气中那股原始的、略带压迫感的气息也越来越浓。

  中午时分,我们抵达了地图标示的大致区域。这里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山谷,古木参天,藤蔓缠绕。根据石板地图和粗略的方位判断,云塔寺遗址应该就在山谷深处。

  我们放慢脚步,更加警惕。循着一条几乎被荒草淹没的石板小径(这大概就是当年的寺前道路)向前摸索。走了约莫半小时,前方雾气中,隐约出现了一片断壁残垣的轮廓。

  到了。

  我们小心翼翼地靠近。所谓的云塔寺,早已不复存在,只剩下几堵塌了半截的土墙和散落一地的碎砖烂瓦,淹没在荒草和灌木中,荒凉得让人心悸。只有寺庙后方,一片相对开阔的坡地上,依稀可见几座低矮的、用青石垒砌的残破建筑——那就是塔林了。

  塔林规模不大,约莫有七八座石塔,高矮不一,大多残破不堪,长满了青苔和藤蔓,在浓雾中静静矗立,像一群沉默的守墓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香火沉淀气和岁月腐朽的味道,但奇怪的是,并没有明显的阴邪之气,反而有种异样的……宁静?

  “小心点,感觉不太对劲。”陈骏低声道,手中的罗盘指针微微颤动,显示这里的能量场很奇特,既平和又隐含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张力。

  小雅已经悄无声息地潜行到最近的一座石塔旁,仔细观察。她朝我们打了个手势,示意没有发现明显的陷阱或禁制。

  我们三人呈品字形,缓缓走入塔林中心。根据石板地图的标示,八宝转经筒应该就藏在其中一座特定的石塔下。但地图很简略,没有标明具体是哪一座。

  “分头找找看,注意塔身的标记或者异常的能量波动。”陈骏吩咐道。

  我们分散开来,一座一座石塔仔细检查。这些石塔样式古朴,大多是覆钵式喇嘛塔,塔身刻着模糊的梵文经文或佛像,但岁月侵蚀严重,难以辨认。我的辨气术在这里似乎受到了干扰,感知范围缩小,而且那些石塔散发出的气息都差不多,是一种沉寂已久的佛门愿力,很难区分细微差别。

  就在我一筹莫展之际,目光扫过塔林最边缘、也是最高大的一座石塔时,心头猛地一跳!那座塔的塔基部位,一块青石的颜色似乎与周围略有不同,而且……我隐约感觉到,那里有一丝极其微弱的、与手中石板同源的佛力波动!非常隐蔽,几乎与整个塔林的气息融为一体,若不是我近距离全力感知,根本发现不了!

  “这边!”我压低声音招呼陈骏和小雅。

  他们迅速靠拢过来。陈骏仔细检查那块青石,用手指敲了敲,声音略显空洞。“后面是空的!”他眼中闪过喜色。

  小雅用匕首小心地撬动青石边缘。石头似乎没有完全砌死,有些松动。我们三人合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这块沉重的青石挪开了一个缝隙。

  缝隙后面,果然是一个黑黝黝的洞口,仅容一人弯腰进入。一股混合着尘土和淡淡檀香的气流从洞中涌出。

  “我先进。”陈骏当先钻了进去,我和小雅紧随其后。

  洞内空间不大,像是个小小的窖室。正中央,有一个低矮的石台。石台上,赫然摆放着一件东西!

  那是一个高约一尺、通体暗金、造型精美的转经筒!筒身雕刻着繁复的莲花、祥云和八宝图案(轮、螺、伞、盖、花、罐、鱼、长),虽然布满灰尘,但依然能感受到其精湛的工艺和一种内敛的灵光。这一定就是八宝转经筒!

  我们心中狂喜!终于找到了!

  然而,就在陈骏伸手想要拿起转经筒的瞬间——

  “阿弥陀佛……”

  一个苍老、低沉、仿佛从地底传来的诵佛声,毫无征兆地在小小的窖室内响起!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直透灵魂的威严和……警告意味!

  我们三人浑身一僵,猛地回头!

  只见窖室入口处,不知何时,竟然站着一个人!

  那是一个穿着破旧灰色僧袍、身形佝偻、眉毛胡子皆白、脸上布满深深皱纹的老僧!他手持一串乌黑的念珠,低眉垂目,站在那里,仿佛与周围的石壁融为一体,之前我们竟然完全没有察觉!

  老僧身上没有散发出任何强大的能量波动,甚至感觉不到活人的生气,就像一尊石雕。但他那双缓缓睁开的眼睛,却如同古井深潭,平静中蕴含着难以测量的力量,淡淡地扫过我们,最终落在石台的转经筒上。

  “此物,尘缘未了,时机未至。施主们,请回吧。”老僧的声音古井无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我们三人如临大敌,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这老和尚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出现的?是敌是友?

  陈骏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拱手行礼:“晚辈陈骏,携友林枫、苏小雅,冒昧闯入宝地,实为追寻故人慧觉居士所遗之物,以应对世间魔障,绝无亵渎之意。请问大师法号?为何阻拦?”

  老僧眼皮都未抬一下,只是缓缓拨动着一颗念珠,声音依旧平淡:“名号早已忘却。老衲不过一守塔人。慧觉所托,自有定数。强求,徒增业障。”

  守塔人?难道这老僧一直守护在这里?守护了三百多年?这怎么可能?!

  我运转辨气术,仔细感知老僧,却惊骇地发现,在他身上,感觉不到任何属于“生”的气息,也感觉不到“死”的阴气,只有一种……如同脚下这些石塔一般,亘古、沉寂、与这片土地完全融为一体的“存在感”。他仿佛不是活人,而是这塔林的一部分,是某种……地只或者守护灵?

  “大师,”我忍不住开口,举起手中那块石板,“我们有慧觉居士留下的信物指引,并非无端闯入。如今外界魔氛渐起,急需《净业宝忏》之力化解危难,还请大师行个方便!”

  老僧的目光终于动了一下,落在我手中的石板上,古井无波的眼中似乎闪过一丝极淡的波动,但转瞬即逝。“缘法如此,信物亦真。然,取经之日,非在此时。”他摇了摇头,“经筒之内,所藏非是你们所想之‘宝忏’,而是……一缕未竟之缘,一段未了之因果。强行开启,祸福难料。”

  不是《净业宝忏》?而是一段因果?我们愣住了。慧觉居士费尽心思,把八宝转经筒藏在这里,里面放的竟然不是经书?

  那会是什么?他所说的因果又是什么?

  窖室内的气氛,因这守塔老僧的出现和他谜一般的话语,再次变得扑朔迷离起来。是放弃,还是……冒险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