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洛阳整军-《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

  洛阳城。

  春节的喜庆气氛还未消散,城里已经迎来了一片肃杀之气。

  201 师的官兵们迈着整齐的步伐,从洛阳火车站鱼贯而出。他们身着笔挺的军装,肩扛长枪,英姿飒爽。站台上,早已等待多时的辎重部队迅速与他们会合,形成了一支庞大而威武的队伍。

  这支队伍迅速排成了四列纵队。战士们拉着大炮、机关枪等重型武器,车轮滚滚,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随着一声嘹亮的军号响起,入城仪式正式开始。军乐队奏响了激昂的进行曲,战士们高唱着军歌,声音响彻云霄。

  这支气势恢宏的行军队列绵延数十里长,宛如一条蜿蜒的长龙。

  沿途的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夹道欢迎。他们挥舞着彩旗,欢呼雀跃,为英勇的战士们加油助威。

  在战士们高昂的军歌声中,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横穿了整个洛阳城。他们所到之处,人们都被他们的威武气势所震撼,纷纷投来敬仰的目光。

  “风云起,山河动……”

  听着台下嘹亮的军歌,主席台上的第15军军长武庭麟的脸色越发难看。

  国军内派系分明,有嫡系军和杂牌军之分。

  但到底多嫡系才能算得上是光头完全信赖的部队呢。

  其实如果细分下去,只有光头是光头的嫡系。

  作为一位名为总统,实为皇帝的政治动物。

  光头有时候甚至连自己都不大相信。

  不过要分杂牌,就好分多了。

  201师是杂牌军,是相对王耀武、杜聿明等人来说的。

  对于其他人来说,许粟现在是光头正得宠的战将,百分之一百的纯嫡系。

  别的不说,就说许粟和双陈的关系,跪着求他在陈氏兄弟面前说句话的人,能从洛阳排到西安。

  此时此刻,201 师竟然在洛阳城内举行如此盛大的阅兵式,这让众多杂牌军的将领们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

  他们脑海中不断回响着同一句话:“老头子要来杀我了。”

  这些将领们面面相觑,彼此之间传递着焦虑和恐惧的情绪。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了他们的主心骨——武庭麟身上。

  但武庭麟自己现在都心虚的不行。

  自己的第15军说是一个军,其实只有两个师,把自己组织的地方保安团算上,也不过1万多人。

  而且第15军的底子是军阀部队镇嵩军,其实就是土匪出身。

  武器装备杂乱,几乎没有多少重火力,兵源素质也参差不齐。

  他自己估摸着,就下面走过的201师,一个师把自己这个军收拾了绝对不成问题。

  “大哥,这……”旁边的兄弟在武庭麟耳边说道:“怕不是来吞并咱们来了。”

  “闭嘴。”武庭麟抬手阻止底下人继续说下去,看向了主席台中央的许粟。

  人身上到底有没有杀气这个东西?

  许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人就是人不会散发出什么东西。

  不过随着他杀的人越来越多,普通人只要靠近他,自己就会感到一股子寒气。

  许粟此刻正悠然自得地坐在椅子上,他的身体微微后仰,双腿随意地张开,双手则随意地搭在扶手上。

  他的目光落在面前的武庭麟身上,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

  武庭麟站在许粟面前,额头上的汗水不断渗出,顺着脸颊滑落。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又发不出声音。

  许粟对武庭麟的反应感到十分满意,这正是他想要达到的效果。

  他深知,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这些土匪们绝对不会把他放在眼里。

  没有两把刷子,怎么敢闯进这龙潭虎穴?不拿出点真本事来,这帮土匪肯定会得寸进尺,对自己百般刁难。

  “武军长,我这兵,还可以吧。”

  武庭麟擦了擦汗答道:“可谓天下雄兵了。”

  “吾才疏学浅,承蒙委员长错爱,委以洛阳城防司令之重任。此次战役,尚望武军长谨遵军令,齐心守城。切不可阳奉阴违,贻误战机,重蹈南京覆辙。”

  这时,201师的宪兵押着一队囚犯来到主席台下。

  杂牌军将领窃窃私语着:“这不是汤司令的人吗?怎么抓起来了?”

  “报告,日军间谍已带到。”

  许粟象征性的看了一下名单,这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中统确认过的汤恩伯向鬼子走私货物的商队,人在许粟来洛阳前已经绑好了。

  “罪证确凿,执行吧。”

  “你们好大的胆子。”囚犯中领头的人挣扎着大喊道:“我是汤司令长官的人,你动我一根手指头,小心汤司令毙了你。”

  许粟冷哼一声:“委员长既然委任我为城防司令,便是予我全权。洛阳内外大小事务都要听我调遣。”

  “不要说,你们几个小小的亲信,就是汤恩伯那狗东西来了,只要通敌卖国,我照杀不误。”

  “执行。”

  囚犯们哀嚎不止,被宪兵强行压在地上。

  领头的囚犯大喊着:“我愿意揭发,我要立功,第15军……”

  “砰砰砰。”

  话没出口,他就被宪兵乱枪打死了。

  许粟要用他们演戏,可不能演过火了。

  许粟站了起来,扫视了一圈第15军的将领们,突然对着武庭麟展颜一笑。

  武庭麟被这一笑吓得后背发凉,连忙解释道:“这纯粹是歹人污蔑,属下麾下绝无通敌之人。”

  有没有,许粟还能不知道吗?

  不要看国府的情报机构常常被许粟耍的团团转。

  那是因为许粟钱多关系硬。

  下面的人又不是傻子,当然得过且过。

  对付第15军,这种杂牌军,中统早就把他们查的清清楚楚了。

  现在许粟手里就有一份已经查证了罪行的名单。

  只是现在不是拿出来的时候。

  “我当然知道,奸佞小人,口出妄言罢了。”

  许粟一挥手,身后的士兵抬着一个大箱子走了上来。

  “兄弟已经把第十五军今年拖欠的军饷从战区长官部要回来了,一共二十万大洋,武军长这就验收了吧。”

  萝卜加大棒,老套路了,但是好用。

  因为201师的大棒真的杀人,大洋做的萝卜也确实香。

  入城式结束后,许粟就陷入文山会海中了。

  早上和201师的一众高级军官开会讨论扩编后各个位置的人选。

  中午要批复参谋部递交上来的各类文件。

  下午要参加和友军一起举行的酒会。

  觥筹交错间,许粟都快以为自己变成交际花了。

  事实上,这正是城防司令所肩负的重要职责所在。

  作为城防司令,他不仅需要具备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更要懂得如何凝聚人心。

  洛阳城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单凭许粟所率领的201师,哪怕他们个个都如钢铁般坚强,又能在如此庞大的城市防御战中发挥多少作用呢?

  毕竟,战争不仅仅是军队之间的对抗,还涉及到众多方面的因素。

  因此,许粟必须提前协调好各方力量,充分调动城内的人力、物力资源,形成一个紧密团结的防御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鬼子的进攻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洛阳城的防御潜力。

  随着3月的到来,组建青年军的命令终于下来了。

  许粟的201师正式整编为青年军第一军。

  青年军第一军下辖三个步兵师,是一个加强美械后的步兵军。

  军部下辖有山炮团、辎重团、工兵营、通信营、战防炮营、特务营、搜索营以及野战医院。

  算上扩编后的参谋部以及警卫团,军直属人员足有1万多人。

  每个步兵师,辖3个团及直属重迫击炮营。

  之所以没有按照美军的建议去建立山炮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许粟在采购装备时,始终秉持着轻量化和骡马化的理念。

  在他看来,只有那些具备机动性的火力,才能真正称得上是火力。

  否则,无论这些武器装备看起来多么威武雄壮,都不过是一堆中看不中用的废铁罢了。

  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国府本身就拥有生产 120 毫米迫击炮炮弹的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国府能够自行承担一部分弹药的补充任务,从而减轻对外部供应的依赖。

  师部另加强了辎重营、特务连、搜索连、工兵连、卫生队、野战医院。

  一个师满编人员达到2万余人。

  再加上许粟自己整编出来的三个民夫团。

  青年军第一军的总人数达到了8万人。

  已经是战场上举足轻重的战略力量了。

  但是极速扩编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尽管许粟从重庆就开始准备了,事到临头仍然忙的不可开交。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师长的人选。这次扩编为两个师,看似是正常的军事安排,然而其中却暗藏玄机。

  实际上,光头这一举动是玩了一招“两桃杀三士”的小把戏。

  原来,201师共有三个团长,而现在要从他们中间选出两个人担任师长。

  这无疑给许粟出了一道难题,因为无论他如何选择,都必然会引起其中一人的不满。

  这就是低估了许粟带兵的能力。

  随着一场接一场的胜仗,许粟的威信其实已经深入到部队基层了。

  再加上许粟不断推进思想工作,部队也在不断走向正规化。

  许粟的部队里,官兵的人身依附关系已经在逐步减弱了。

  许粟始终牢记并严格遵循着一个原则,那就是“恩自上出”。所有的恩泽和好处都应该源自上级,而不是由下面的人随意给予或分配。

  尽管部队拥有丰富的物资和充足的军饷,但这些资源并不是由各级军官自行发放的。

  相反,它们都由许粟直接掌控,并通过一直延伸到营的参谋人员进行统一的分发。这样一来,许粟就能确保资源的分配公平合理,不会被个别军官滥用或操纵。

  通过这种方式,许粟有效地避免了在他的部队中形成各种派系,保持了部队的纯洁性和统一性,让所有的士兵都能感受到公平和公正,从而更好地为他效忠。

  因此,只要不太违背军官阶级层的利益,许粟说他这帮老兄弟当什么官,他们就当什么官。

  这次整编时,许粟已经提前和各级军官协调过了。

  孙志远是许粟的亲信,由原201师老部队改编来的青年军第一军一师由他担任师长。

  楚文是西北军的老人,带兵能力强,抽调部队骨干组建的新部队,青年军第一军二师就由他担任师长。

  接下来就是麻烦事,去新调来的部队当副师长。

  人选也定了,许粟指定马阳去。

  他年龄大,又是老行伍,能够很好地控制部队,并和新部队的军官们搞好关系。

  不过这也是降了一级,许粟也不能太强迫他。

  他带兵的风格一向是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让大家自己想干活。

  他和马阳谈了一次后,把马阳看重的两个后辈提了一级,算是补偿吧。

  部队主官确定了,底层军官的问题也要解决。

  打仗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高度的组织性和严密的规划。仅仅依靠那些两眼不识一个字、只会盲目冲动向前冲的人,是根本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当部队规模不断扩大时,管理和协调工作也会相应地变得越来越复杂。这时候,就需要更多专业的文官来协助处理各种事务。

  许粟现在就是缺文官,特别是缺参谋。

  不是缺一个两个,部队一扩编,参谋岗位至少要新招五百多号人。

  就这,还是刚好够把青年军第一军指挥动的人数,要想流畅地指挥,做到如臂使指的地步,参谋的数量还要增加。

  而且部队扩编了,技术兵种的缺口也非常大。

  各个师的炮兵营的指挥人员,工兵营的工程人才,辎重营养马的兽医等等,都需要补充。

  这些可不是拉几个身体健壮的大头兵能顶上去的。

  许粟在重庆出发前,便在师部设立了集训队,并同时举办了多个培训班。他将师部原有的参谋和技术人员都调派上去担任教员。

  这些教员们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培训任务,他们也感到压力巨大,不过许粟这里可不养闲人。

  就这样,以 20 天为一个周期,学员们轮番接受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教员们倾尽全力传授知识和技能,抽调上来的学员们也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勉勉强强地先将青年军第一军的各个关键岗位都填上了人。

  不过培训时间太短了,导致这些人只是知道要干什么,但怎么干还是一头雾水,只能一边向军参谋部请示一边在实践中学习。

  到了3月中旬,光头要编入青年军第一军的外军到了。

  光头是绝对不可能用嫡系部队给许粟添堵的。因为那样做会削弱他自己的实力,对他的统治根基造成严重影响。

  然而,光头也不能调遣杂牌军来对付许粟。这些杂牌军忠诚度也难以保证,很可能会被许粟轻易吞并。

  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光头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决定从那些已经被中央收编、相对较为听话的杂牌军中挑选出一支表现较好的部队,让他们去盯着许粟。

  这样既可以避免动用自己的嫡系部队,又能保证有一定的实力来牵制许粟,不至于让他过于嚣张。

  “老马。”许粟招呼着马阳过来。

  “这就是你以后的搭档了,第110师的廖师长。”

  “廖运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