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路途上的食物-《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

  童欣一行在兵站休息了一夜,就继续出发了。

  有上面的命令压着呢,他们要是偷懒,光头的巴掌就要到他们脸上了。

  前线的路程实在是艰苦,没有厕所,没有住所,没有可以换洗的衣服,没有好走的道路,四周还有鬼子的便衣队作乱。

  国府光是拨付军费,维持前线就已经耗尽他们本来就不多的力量了。

  要让他们组织后勤,维修道路,发展生产力,还不如把他们杀了。

  中国是有办法的,中国人是有能力的。

  一说就是情形困难,一谈就是政府没钱,一争论就是鬼子轰炸。

  这些理由根本解释不了为什么国统区在抗战中经济崩溃,在鬼子包围中的根据地反而发展出了成熟的经济体系。

  打仗,就是在砸钱粮。

  后方都崩溃了,前线还怎么维持呢?

  根据地的八路军可以发起反攻,是因为他们有源源不断的弹药、粮食、衣服、药品的支援,根据地的工业可以生产供应这些东西。

  国军始终没有办法反攻鬼子,就是因为在国府的掌控下,后方的兵工厂大批倒闭,人为制造的粮荒持续不断,统筹之下的衣物生产无法维持。国统区的物资已经无法维持了,前线当然不能反攻了。

  其他物资的匮乏,童欣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

  但是食物的缺乏,她实在是没法忍受。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采访团的后勤本来是由专人负责的,可以由各个兵站直接补给。

  但是,现在码头兵站已经被炸毁了,负责采访团后勤的人也死在了鬼子飞机的轰炸中,物资也被炸弹引起的大火烧了个干净。

  童欣一行在码头兵站吃了一顿白米饭后,大家带着少量的干粮就匆匆上路了。

  理论上,采访团可以在下一个兵站获得粮食补给。

  然后,理论就破产了。

  山间的道路实在是太难走了。

  鬼子进攻的时候,这里的道路是他们的阻碍,国军前进的时候,这里的道路也是他们的阻碍。

  童欣一行气喘吁吁地爬过一座山后,看见了夕阳下更多的山脉。

  “我们今天在那里休息。”临时充当采访团团长的谢云舟指着山下的一座小村庄。

  一行人冲进村庄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找吃的。

  没有武器,温顺善良的村民根本不可能抵挡采访团荷枪实弹的卫兵,他们把自己仅有的粮食交了出来。

  “这是什么?”童欣皱着眉头,举起自己手里绿油油的团子向谢云舟问道。

  谢云舟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下咽着,他举起一碗井水舒缓了一下自己的喉咙。

  “野菜团子,这里只有这个了。”

  童欣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一股子苦涩味从口里蔓延开来。

  这可不是后世,加了盐,加了油,还有玉米面和白面混合的减肥食物。

  这种野菜团子,其制作过程可谓是简单而又粗糙。将凉水与野菜混合在一起,然后加入一定数量的杂粮,这些杂粮可能是一些粗粮或者是其他不太好的谷物,其中还大量使用了观音土。

  当人们咬下一口时,那味道简直难以形容。它既不是野菜本身的清新味道,也不是杂粮的香气,而是一种酸水净透的泥土味,让人感觉仿佛在吃真正的泥土一般。

  “咽下去。”谢云舟一把堵住童欣要呕吐的嘴:“干粮快吃完了。今天不吃饱,明天就没有力气翻山了,我可不想背着你。”

  没办法,童欣只能学着谢云舟,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下咽着。

  到了第二天,她赶路的时候,感觉自己好像饱了,肚子胀得厉害,但是胃里又很饿,身上没有力气。

  幸好,虽然他们走得路没有昨天多,但是他们遇到了一支押送壮丁的队伍。

  采访团终于又吃上了一顿由粮食做成的饭。

  “啊。”端着饭碗的童欣叫了一声,口里吐出来一块石子:“疼。”

  “小心点。”谢云舟呸的一声,吐出一口沙子。

  他在一旁的水桶里又舀了一瓢盐水浇在饭上。

  “这些大米里都不干净,你吃慢点,不行就浇点盐水,就着点咸菜。”

  童欣抱怨道:“这都是什么饭?里面这还有石子和沙子呢,是给人吃的吗?”

  “少说两句。”谢云舟低声警告道:“咱们的饭可是无限量供应的,你没看到,那边的壮丁眼睛都绿了。”

  童欣转头看去,壮丁们被绳子绑在一起,眼巴巴地望着童欣一行的饭碗。

  他们就连盐水泡饭,也一天只能吃上一碗。

  这种饭是国军中最普遍的食物。

  制作方法也十分简单,支起一口大锅,下面煮盐水,上面蒸饭。

  大概熟了之后,炊事兵就会把饭倒在一个大木桶里,让国军士兵挖着吃。

  盐水则浇在饭上,作为必要的营养补充。

  因为国军的粮食被官员贪污了许多,里面通常都大量掺杂着大量的石子和沙子,用于增加重量。

  因此,当这些盐水泡饭进入口中时,那股咸涩的味道仿佛是无数细小的沙粒在舌尖上摩擦,让人不禁皱眉。每一口都带着难以言喻的苦涩,使得这顿饭变得异常难吃,甚至让人有些难以下咽。

  童欣得到的饭菜还是这支队伍里最好的,米饭已经提前筛过了,没有老鼠屎、虫子尸体等等东西。

  押送壮丁的军官还把自己的咸菜分了一部分给采访团,这可是好东西,国军中不是军官都分配不到的。

  采访团又在原地歇息了半天,才开始继续赶路。

  他们配备着骡马,走得比较快,很快就超过了壮丁队伍。

  到了晚上,童欣一行追上了提前出发的学生军,他们正在安营扎寨。

  学生军热情地欢迎了采访团,作为第六战区特别征集的部队,他们的后勤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接下来的几天,采访团补充了干粮,还吃上了不错的饭菜。

  作为主力部队,学生军可以吃上辣椒酱拌饭。

  这种酱料是由辣椒、蒜和豆瓣酱精心调配而成的,三者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味。辣椒的火辣与蒜的辛辣相互交织,再加上豆瓣酱的浓郁咸味,使得这种酱料的味道异常浓烈。

  这就比盐水泡饭那种苦涩的口感好多了。

  至少吃起来,让人感觉自己是在吃饭,而不是在嚼沙子。

  味道重,还可以很好地掩盖劣质的大米中的怪味。只要你尝不出来,那就可以当做没有了。

  一起走了三天后,采访团终于到达了201师的后勤站点。

  当采访团到达站点时,他们迎来了在这里的第一顿饭。令人惊喜的是,这顿看似简单的饭竟然是蛋炒饭!

  大米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每一粒都晶莹剔透,没有任何异物。这样的米饭煮出来,口感松软,香气扑鼻。

  再看看这炒饭的配菜,是用新鲜的鸡蛋炒制而成。金黄色的蛋液包裹着每一粒米饭,使得整碗炒饭都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采访团的成员们看到这碗色香味俱佳的蛋炒饭,都忍不住食欲大动。他们像饿了几天的人一样,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其中,童欣更是吃得津津有味,一口接一口,完全停不下来。直到她感觉自己的胃已经被填满,甚至有点想吐的时候,才依依不舍地放下了碗筷。

  这样一顿好饭,终于又让她找回了自己在重庆的感觉,让她感觉自己又像个人了。

  201师的后勤在许粟的持续努力下,已经非常完善稳定了。

  在接上这一套后勤体系后,采访团再也没有面临过饥饿,他们每天都可以吃上三顿饭,一路走下来,甚至体重还增加了不少。

  然后,到达暖水街的第一顿饭,就把他们吓了一跳。

  猪肉白菜炖粉条,居然是肉菜,这在重庆的民间都是少有的大菜。

  在暖水街的作战部队中,却排了数十个大桶,士兵们正在排队打饭。

  “你们先在这里吃饭。”接待他们的军官对着谢云舟说道:“一会儿有人叫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