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轻轨穿城连民生 轮椅巡线见初心-《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均平三十年九月初,京北的秋风带着麦收后的干爽,吹过全国议事会门前的老槐树,叶子簌簌落在我轮椅的扶手上。我(朱韵澜)摸着扶手处磨得光滑的木纹——这轮椅是大明科学院特意为我改造的,车轮加了减震,扶手能调节高度,还装了个小储物格,里面总放着悦薇给我装的青稞糖。

  “姑母,轮椅的刹车再检查一遍,咱们今天走的路线是京北轻轨1号线全程,从京北西站到草原公社接驳站,一共12个站,每个站都停一会儿,您要是累了就跟我说。”静雯(朱静雯)蹲在我身边,手指捏了捏轮椅的刹车,又帮我把薄外套的领子立起来,“早上听天气预报说,草原公社那边风大,我给您带了厚围巾。”

  她身后站着礼部的工作人员,手里捧着轻轨1号线的运营报表,上面用红笔标着重点:“早高峰10分钟/班,晚高峰8分钟/班,全程票价3.5明元,社员凭粮本享8折优惠,开通三个月以来,累计运送乘客120万人次,农产品运输量500吨,损耗率0.5%以下。”

  悦薇也赶来了,她穿着礼部制服,帆布包里装着《轻轨便民服务手册》,上面印着每个站点的便民项目——“京北西站:高铁接驳、粮本补办;西红门公社站:农产品代收、农机维修咨询;草原公社站:冷链提货、牧民服务点”。“妈妈,静雯姐姐,我今天调了半天假,陪您一起视察!我还带了轻轨的线路图,每个站的特色服务我都标好了,您想了解哪个站,我给您讲!”

  我点点头,让悦薇把线路图铺在轮椅的小桌板上,指尖点在“西红门公社站”的位置:“静雯,还记得咱们当初定轻轨路线时,你坚持要把1号线延伸到西红门公社,当时有人说‘公社人少,没必要’,你说啥来着?”

  静雯笑着推起轮椅,往轻轨1号线的“京北西站”走去,车轮碾过石板路,平稳得几乎感觉不到颠簸:“我说‘公社的粮要运进城,社员要赶集,孩子要上学,哪一样都不能少’。您看,现在西红门公社的社员,早上五点把麦袋运到轻轨站,六点就能通过高铁运到江南省,比以前用卡车快3倍,损耗还少。”

  京北西站的轻轨站台早已热闹起来,淡蓝色的轻轨列车静静停在轨道上,车身上印着“大明国营交通——民为邦本”的字样,车门上方的电子屏滚动着“下一站:西红门公社,预计用时15分钟,车厢内设有便民充电口、农产品固定架”。站台的凉棚下,几位社员正围着工作人员咨询运粮流程,手里的粮本上还沾着新麦的碎粒。

  “议事长!陛下!”负责轻轨运营的李站长快步迎上来,他穿着藏蓝色的运营制服,胸前别着“优秀员工”的徽章,手里拿着个厚厚的台账,“您二位来视察,真是太好了!这是三个月的运营台账,您看——西红门公社站每天运粮15吨,都是通过轻轨转高铁,损耗率最低的时候才0.3%,社员们都说比卡车省心多了!”

  静雯接过台账,翻到“农产品运输记录”那一页,指着“9月1日:小麦12吨,运往江南省茶乡公社,耗时4小时,损耗0.4%”的条目:“李站长,现在社员运粮是不是不用再跑多个窗口了?之前悦薇说,要把粮本登记、轻轨托运、高铁对接的手续整合到一个窗口,落实了吗?”

  “落实了!落实了!”李站长领着我们走到站台东侧的“便民服务窗口”,窗口前贴着醒目的流程表:“1.粮本登记→2.称重贴签→3.轻轨托运→4.高铁对接,全程不超过20分钟”。正在办手续的社员王大叔看到我们,赶紧放下手里的粮袋:“议事长,陛下!您不知道,现在运粮多方便!俺早上五点从公社出发,坐头班轻轨到这儿,二十分钟就办好手续,麦袋直接通过传送梯运上轻轨,俺就等着收粮款了!以前用卡车,得跑县城、跑高铁站,一天都办不完!”

  我看着王大叔手里的粮本,上面印着“国营粮食运输专用”的字样,粮袋上贴着电子标签,上面显示着“目的地:江南省茶乡公社,重量:50kg,运输方式:轻轨 高铁”。“王大叔,现在运粮的费用比以前少多少?”我问。

  “少多了!”王大叔笑得眼角皱起来,“以前运50斤麦到江南省,卡车运费得8明元,损耗还得2斤;现在坐轻轨转高铁,运费才4明元,损耗不到1两!俺这半年多赚的钱,够给家里买台新的播种机了!”

  正说着,轻轨列车的门缓缓打开,广播里传来柔和的女声:“各位乘客您好,京北西站到了,前往西红门公社、草原公社方向的乘客请上车,车厢内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农产品请放在指定固定架上。”

  静雯推着我的轮椅,悦薇在旁边扶着,慢慢走进车厢。车厢里很宽敞,两侧的座位中间留着宽宽的通道,方便社员扛粮袋、推独轮车;靠窗的位置装着折叠桌板,几位带孩子的社员正把奶粉罐、辅食碗放在上面;车厢中部的“农产品固定架”上,已经放了好几袋贴着标签的粮食,旁边还有工作人员在核对数量。

  “姑母,您看这个!”悦薇指着车厢顶部的电子屏,上面显示着“实时农产品价格”:“江南省小麦收购价2.5明元/斤,闽省茶叶收购价8明元/斤,蒙古自治省牛羊肉批发价30明元/斤”,“这是我跟礼部、国营供销社商量的,把实时价格放在屏上,社员运货前能先看价,心里有底。”

  我点点头,目光落在旁边一位年轻社员身上——他穿着公社的蓝色工装,手里拿着个平板电脑,正在查轻轨的到站时间。“小伙子,你这是要运啥去公社啊?”我轻声问。

  小伙子叫陈阳,是京北郊区黄村公社的技术员,手里提着个装着智能测湿仪的箱子:“议事长,俺要去西红门公社帮他们调试新的粮囤测湿仪。以前坐公交车得1小时,现在坐轻轨15分钟就到,还能顺便把测湿仪的配件带过去,不耽误事!”他指着平板电脑上的“轻轨预约服务”页面,“俺还预约了车厢里的充电口,路上能给测湿仪充电,到了公社就能直接用。”

  静雯看着陈阳,眼里满是欣慰:“小伙子,好好干!现在公社缺的就是你这样懂技术的年轻人,等明年京北农林学院的毕业生分配下来,你们就能一起帮更多公社升级粮囤设备了。”

  陈阳使劲点头:“陛下,俺知道!俺去年还参加了礼部组织的‘公社技术员培训’,用的就是您和议事长当年推动编写的教材,现在能帮公社做事,俺心里特别踏实!”

  轻轨列车缓缓启动,车身平稳得几乎感觉不到晃动——这是大明科学院研发的“静音减震技术”,轨道旁的减震垫能把噪音降到50分贝以下,即使经过居民区,也不会影响百姓休息。我看着窗外掠过的国营粮店、公社服务点,想起均平三十年四月,我们在科学院讨论轻轨设计时的场景:陈景明院长担心轨道会影响地面粮囤,静雯坚持要“让轨道绕着粮囤走,不能让粮囤为轨道让路”;悦薇建议在每个站台加便民窗口,方便社员办手续;研发团队熬夜攻克减震技术,就为了让社员坐得舒服。

  “姑母,您还记得吗?”静雯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她指着窗外正在建设的轻轨延伸段,“那边是要通到京北周边的五个公社,预计明年春天就能开通,到时候社员们进城就能跟串门一样方便了。”

  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远处的工地上,工人正忙着铺设轨道,旁边的牌子上写着“安全施工,民生优先”。“静雯,当年你说‘轻轨不是只给城里人修的,是给所有百姓修的’,现在终于实现了。”我轻声说。

  “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静雯推着轮椅走到车厢门口,准备在下一站“西红门公社站”下车,“是科学院的同志们造出了静音轨道,是礼部的同志们落实了便民服务,是社员们支持咱们的建设,才有了今天的轻轨。”

  西红门公社站的站台比京北西站更热闹,站台两侧摆满了社员们刚运过来的农产品——黄澄澄的玉米、绿油油的黄瓜、红彤彤的番茄,都整齐地放在贴着“轻轨托运”标签的筐子里。几位穿着橙色马甲的工作人员正忙着称重、贴签,旁边的广播里循环播放着“农产品托运流程:1.称重→2.贴电子标签→3.送入冷链车厢→4.到站提货,全程免费保管”。

  “方叔!您怎么在这儿?”悦薇突然指着站台东侧的凉棚,方叔正抱着一个装着新麦的布包,旁边站着他的孙子方晓——去年刚从京北农林学院毕业,回公社管粮囤的那个。

  方叔看到我们,赶紧放下布包,快步走过来:“议事长!陛下!俺听说您今天来视察轻轨,特意带着晓儿过来,想跟您说说轻轨给公社带来的好处!”他拉过方晓,“晓儿,快跟议事长、陛下说说,你用轻轨运粮省了多少事!”

  方晓手里拿着个账本,翻开给我们看:“议事长,陛下,自从轻轨通了,我们公社运粮到高铁站,时间从1小时缩短到15分钟,损耗率从以前的5%降到了0.3%以下。就拿上个月来说,我们运了50吨小麦到江南省,光损耗就少了235斤,多赚了587.5明元!现在我们还跟周边三个公社合作,一起用轻轨运粮,运费平摊下来,比以前单独用卡车还便宜30%!”

  方叔接过话,从布包里掏出一把新麦:“您看这麦,颗粒多饱满!以前用卡车运,颠得麦粒都碎了不少;现在用轻轨,麦袋放在固定架上,一点都不晃,运到江南省,人家都说‘这麦比以前的好’,愿意多给2分钱一斤!”

  静雯接过麦粒,放在手心掂了掂,又递给我:“姑母,您看,这就是咱们修轻轨的意义——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让社员的粮能卖个好价钱,让百姓的日子能更踏实。”

  站台西侧传来一阵马蹄声,几位穿着蒙古袍的牧民牵着马,手里提着装着牛羊肉的冷链箱,正往轻轨车厢走去。为首的牧民叫巴图——上次在西北戈壁公社考点见过的,他看到我们,老远就挥手:“陛下!议事长!俺们是来运牛羊肉的,用轻轨的冷链车厢,运到京北城里还是新鲜的!”

  巴图掀开冷链箱的盖子,里面的牛羊肉还冒着冷气:“俺们草原公社的牛羊肉,以前用卡车运到京北,得走6小时,一半都不新鲜了,只能低价卖;现在坐轻轨,2小时就到,还能通过站台的冷链提货点直接送到国营肉店,价格能多卖5明元/斤!俺们牧民现在都愿意用轻轨运货,又快又省心!”

  我看着巴图兴奋的样子,想起静雯当年在科学院说的“要给轻轨加冷链车厢,让牧民的牛羊肉新鲜进城”,如今这话终于变成了现实。“巴图,现在运一次牛羊肉,能赚多少?”我问。

  “多赚不少呢!”巴图笑着说,“俺这次运了200斤牛羊肉,以前只能卖5000明元,现在能卖6000明元,除去运费,还多赚800明元!俺打算再买几头小牛,明年多养点,多运点牛羊肉进城!”

  静雯拍了拍巴图的肩膀:“巴图,好好干!明年轻轨还要延伸到你们草原公社的另外两个牧场,到时候运货会更方便。礼部还会在你们公社设‘畜牧技术培训点’,让京北农林学院的毕业生去教你们科学养殖,让牛羊肉的品质更好!”

  巴图使劲点头,眼里满是期待:“谢谢陛下!谢谢议事长!俺们牧民都盼着这一天呢!”

  离开西红门公社站,我们继续乘坐轻轨前往下一站“黄村便民站”。车厢里,几位社员正围着悦薇咨询教材补贴的事——黄村公社的小学需要增补《大明民主主义》教材,悦薇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着需求:“李大姐,您放心,我回去就跟礼部学司的同事对接,下周就能把教材送过来,运费由礼部承担,不用公社花一分钱。”

  李大姐是黄村公社的小学老师,手里拿着孩子们的作业本:“悦薇姑娘,真是太谢谢你了!孩子们现在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