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任务一发,全屯动了!-《六零年屯里,我开系统商城当万元》

  县委大院的红榜刚贴出去半小时,平安屯的狗就先炸了窝。

  二狗子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冲过雪壳子路,车铃铛撞得叮当响:“杨靖平反啦!县上说是合法致富!要当万元户重点培养对象嘞——”

  这一嗓子比腊月里的炸雷还响。

  正蹲在墙根儿晒太阳的老杆子“嗷”地一嗓子蹦起来,烟袋锅子砸在脚面上都不疼;铁蛋娘把筛了一半的苞米粒儿倒在地上,扯着嗓子喊她男人:“他爹!把咱藏在梁上那挂鞭拿下来!”

  杨靖站在晒谷场的木台子上时,耳朵还嗡嗡响着。

  他能听见屯子东头老李家的鞭炮“噼里啪啦”炸成串,西头王婶家的红布正“刷啦”一声挂上房檐。

  奶奶攥着他的手还没松开,刚才在县委大院跪的那一下,膝盖上的雪水浸透了棉裤,这会儿正顺着腿肚子往下淌,可他心里烧得慌——比去年冬天在系统里换的蜂窝煤炉子还热。

  “系统面板。”他在心里默念。

  淡蓝色的光雾在眼前铺开,“全村任务”四个字像团跳动的火苗。

  昨天在县委大院,系统提示“大户转正”时炸响的金光还在脑子里晃,现在这行字更烫了,烫得他指尖发颤。

  张大山挤到木台子下,粗布棉袄的领口敞着,呼出的白气能凝成冰碴:“小靖子,你这是要干啥?”

  杨靖深吸一口气,对着台下三百多号人扯开嗓子。

  寒风灌进喉咙,他想起刚重生那会儿,蹲在灶房喝野菜粥,奶奶把最后半块玉米饼子推给他时,手背上的老年斑比灶灰还深。

  “咱屯子穷了多少年?”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发抖,“今天起,咱不跟穷字儿耗了!”

  系统面板“叮”地弹出确认框。

  他咬着牙点下发布键,木台子下突然炸开一片抽气声——【集体脱贫·第一阶段】的任务说明浮在半空,像块会发光的黑板。

  “户均增收五十?”张大山的眼睛瞪得比牛铃还大,烟袋锅子“当啷”掉在地上,“这……这比去年全队工分总和还多!”

  王念慈不知什么时候挤到前排,蓝布衫袖口沾着墨迹,手里的记账本“唰”地翻到最新一页:“张队长别急!我算过,兔场现在有二十只母兔,扩到五十只能多下三窝崽;老针线的缝纫组要是接县城棉纺厂的工装订单,一件能赚三毛五……”她抬头冲杨靖笑,眼尾的冻疮还没消,“对吧?”

  老针线拄着竹节拐杖挤过来,盲眼的眼皮颤了颤。

  她伸手摸了摸木台子上的麦穗纹,那是杨靖上个月用系统换的木工刨子新雕的:“我带十个徒弟,一天能踩八台缝纫机。三个月三百件?”她咧开没牙的嘴笑,“我这把老骨头,踩断了缝纫机脚蹬子也给你凑够数!”

  “哎哎哎——”水蛇腰从人缝里钻出来,大红色的围巾裹得像团火,“县城棉纺厂二车间主任是我表舅家闺女的相好。”她压低声音,眼睛滴溜溜转,“他们缺零工,计件算钱。就是……”她拽了拽杨靖的衣角,“得有个‘集体证明’,要不人家不敢跟咱屯子小户签。”

  杨靖突然笑了。

  他想起刚激活系统那会儿,水蛇腰蹲在村头卖偷摸来的花布,被张大山抓了现行,还是他用系统换的半袋小米说和的。

  “那就成立‘平安屯副业联社’!”他拔高声音,“对外统一接单,对内按劳分配!”

  当晚的晒谷场比过大年还热闹。

  杨靖在黑板上写任务细则,粉笔灰扑簌簌落了一袖子。

  张大山攥着烟袋锅子在兔场扩建那栏画了三个圈:“我带人砍后山的桦木,保证新栏杆比老徐家的猪圈还结实!”老杆子拍着胸脯接了豆油坊:“我家那口老石磨,当年给地主磨过十石黄豆,保管榨出的豆油能照见人影!”

  王念慈搬来半卷红布,用浆糊贴在墙上当“任务进度榜”。

  小豆官踮着脚扒拉她胳膊:“念慈姐!我能喂兔不?”铁蛋娘拍了下他后脑勺:“你连自己都喂不饱,还喂兔?”小豆官梗着脖子:“我能!杨哥说喂兔能赚积分,积分能换大白兔奶糖!”

  三天后清晨,杨靖踩着薄霜绕屯子转了一圈。

  豆油坊的地基挖得方方正正,老杆子正指挥人抬石磨,石磨上还沾着去年的豆粕,混着新土香;兔场的新栏杆刷了层桐油,二十只母兔在笼子里蹦跶,兔崽子红溜溜的像小老鼠;缝纫组的窗台上晾着半打棉袄,老针线的徒弟们踩着缝纫机,“哒哒”声比麻雀叫还欢。

  他躲在草垛后面打开系统面板。

  进度条缓缓爬到12%,积分收入那栏跳出“320”的数字。

  正想关面板,金色提示突然炸开:“检测到‘副业联社’雏形,触发隐藏成就【屯子引擎】——奖励:‘生产效率 10%’增益效果(全屯生效),持续90天。”

  杨靖盯着面板,喉咙突然发紧。

  他想起刚重生时,系统里只有“帮王婶挑水 10积分”的小任务;想起用川贝枇杷膏治王婶咳嗽时,被当成“小神仙”;想起为了换半袋面粉,在雪地里挖了三天野菜……现在这行字在发光,像团火,把“个人外挂”几个字烧得干干净净。

  深夜,王念慈端着搪瓷缸子进来时,杨靖正趴在炕桌上写东西。

  热粥的香气混着墨香飘起来,她凑过去看:“扫盲夜校?”

  “咱能富了口袋,不能穷了脑袋。”杨靖搓了搓冻红的手,“张大山不认识合同上的字,老杆子算不清豆油价,水蛇腰……”他笑了,“她要是能看懂账本,能多谈三个厂子的订单。”

  王念慈把粥推到他手边,指甲盖大小的冻疮在灯光下泛着粉:“我来当教员。”她低头拨弄着辫梢,“反正……我也没别的事。”

  杨靖抬头。

  窗纸外,第一缕晨光正爬上“平安屯副业联社”的木牌。

  红布条被风吹得猎猎响,像面正在升起的旗。

  他突然想起系统面板里刚写了一半的第二条任务:【扫盲夜校计划】——三个月内,全屯青壮年识字率提升至70%。

  “明天……”他轻声说,“该竖块黑板了。”

  清晨的雾气还没散透,晒谷场中央的老槐树下,不知谁竖起一块黑漆木板。

  木板上的字还带着墨香,在晨雾里若隐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