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这个特九组上班不到一个礼拜,竟然连着处理了三个案子。
有好几天甚至从早忙到晚,连顿午饭都吃不上。
虽然比较忙活,又有些辛苦,但是胡不凡却丝毫不在意。
反而这一忙起来,让他本来有些动摇 —— 是否要留在特九组的心,定了下来。
算了,这也挺好的。
啥鬼啊怪啊的,只要做的都是保护老百姓、维护正义、打击坏人的事就行了!
所以,这几天上班也积极了很多。
可正当胡不凡有些适应忙碌而充实的工作时,这天早上一上班,却发现所有人都稳坐在办公室里没事干了。
跟着老秦和封队给钟馗像上完香后,老秦就泡了一杯浓茶,翻开了一份也不知道是不是今天的报纸看了起来。
再看封队,手里捧着一小块乌漆墨黑的乌龟壳,看得是津津有味。
而另一个叫乔飞的,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电脑。
只有胡不凡自己不知道该干点啥。
想了想,也只能跟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乔飞套套近乎了。
于是便凑了过去,想看看这家伙是在打游戏,还是在网上聊天冲浪。
可没想到这家伙正在快速地翻看着一些不知名的社区论坛,还有各种评论,甚至还有一些外文网站。
胡不凡对此实在是不在行。
看人家那么走心的状态,反而不好意思去打扰了。
只能叹了口气,又转了过来。
唉,这一闲下来的日子可是太难受了。
“师父…… 今天咱们干点啥?没有什么案子了吗?”
在屋里来回转了几圈后,连胡不凡都觉得自己有些多余,挠着头看向了老秦。
不过老秦连头都没抬,呷了一口茶后慢悠悠地开了口:“不是跟你说了,没事就熟悉一下环境吗?”
胡不凡差点没被这句话噎到。
就这么个小破楼,总共不过 30 间屋子,其中 20 间房门不是锁着就是贴着封条。
据说有个地下室,可自己上了一个礼拜班了,也没看到入口在哪!
“师父,就咱们这…… 我也算熟悉了吧。” 胡不凡皱着眉头回了一句。
这次老秦倒是抬头看了过来:“我说的熟悉,是靠门的柜子里有些以前办过的案卷记录,你多熟悉一下,对以后的工作有帮助。你这脑子里面都是肌肉吗?”
胡不凡一听这话都懵了。
这能说自己脑子不够用吗!
谁家把翻阅学习以往案例叫熟悉环境?
自己这师父天上一脚,地上一脚的,什么都不挨着,他到底会不会当师父啊?
可是自己刚来,也不敢造次,只能在心里吐个槽,然后哦了一声,挠着头走向门边的那个铁皮柜。
这个绿色的铁皮柜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了。
打开柜子门,一阵吱吱嘎嘎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里面一摞一摞的倒是放了不少牛皮纸档案袋。
这特九组到底处理了多少灵异案件?
胡不凡刚想抱出一摞看,就听身后传来了老秦的声音:“那些袋口贴着封条的你现在还不能看。”
胡不凡这才注意到,的确有许多案卷的封口处贴着黄纸,上面还用红笔鬼画符一样写了东西。
靠!又是这套!
那还让自己看个啥?
成摞的抱是不行了。
胡不凡看着最上面一个袋子倒是没贴封条,只能先拿起这个了。
没想到刚扫了一眼档案名,就被吸引住了眼球!
《巴蜀红衣男孩案》,哇靠!这个案子很有名的!
自己一个信奉唯物主义的大好青年都曾不止一次听说过。
当时孤儿院的大宿舍中就有人晚上讲这个案子来吓唬人。
那时候虽然嘴巴硬,可是晚上还是因此做过噩梦。
不过当时自己也只以为那是鬼故事,或者是以讹传讹的民间谣言。
难道这案子是真的?还是特九组处理的?
想想也是,特九组是公安系统中专门处理这种事情的部门,有这样的案子,一定会参与。
可是…… 等等!
胡不凡突然想到,连这么轰动有名的案子都不算机密,那…… 那些被封起来的档案袋里,到底又是些什么样的灵异大案呢?
其实胡不凡此时还不知道,就像他这几天参与的《骨董杀人案》《诅咒杀人案》《皖北诡墓案》,连进档案袋的资格都不够。
这里的案件哪一个拿出来,都可以说是震碎人世界观的……
胡不凡努力赶走了脑子里的其他想法,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打开了档案袋。
里面的文件并不厚,十几张信笺白纸,上面是手写的案件记录,还用曲别针别了几张泛黄的照片。
胡不凡稍微整理了一下,就大体看懂了案件的整个来龙去脉。
案件发生在 2009 年重庆巴南区东泉镇一个叫双星的小山村里。
死者名叫匡志均,13 岁,死亡时正在东泉中学读初一,是家中独子,平时住在学校宿舍。
2009 年 10 月 24 日,在城里打工的父亲匡纪禄接到儿子匡志均的电话。
说周末不去城里与父母团聚和拿生活费了,自己想回村里的家看一下,顺便拿点东西,生活费自己手里还有一些。
匡纪禄只以为孩子是想家了,也没多想便同意了。
但事后他回忆起,当时儿子跟自己通话时语气比平时客气了不少,感觉好像身边有人似的,完全不像平时跟自己说话时那么随便,更像是在汇报某件事。
但这只是一时的感觉,并不能说明什么。
接下来的整整一周,儿子并未再与他联系,不过曾发来一条信息,说自己的手机坏了。
又到了周末,匡纪禄联系不上儿子有些着急,便给学校打了电话。
此时学校老师才反映,自己儿子已经好几天没有去上学了。
匡纪禄那时才有了一丝不好的预感,跑去找了在城里另一处打工的妻子,想一起回老家看看。
没想到妻子这几天也担心得不行,原因是她这几天接连做着噩梦。
据她回忆,梦中有一个黑乎乎的人影一直围着自己家的老宅转,似乎想要进去。
梦中她还骂了那个黑影,可是那黑影一回头,面孔十分恐怖,顿时就把她吓醒了。
因为妻子没有电话,不知道儿子没在学校而是在老家,并没有多想。
此时一听儿子不但在老家,而且好几天联系不上了,就更加担心了。
夫妻两个连夜坐车赶回了老家双星村。
可当夫妻俩回到村子时,发现家里的大门紧锁。
难道儿子不在家?
匡纪禄觉得奇怪,儿子平时挺老实的,除了学校和家里,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啊。
因为走得匆忙,他们都没带家里的钥匙。
但已经回来了,也总得进屋,于是便绕到了房子后面靠山的后门。
这一看,后门倒是半掩着。
这就奇怪了,难道儿子有前门不走,一直费劲地绕道从后门进出?
匡纪禄叫过妻子,两个人边向屋里喊着儿子的名字,边从后门进了屋。
没人回应,屋里一点声音也没有。
进了堂屋,甚至没有发现屋里最近有人生活的痕迹。
就算儿子再老实,吃饭还是要的吧。
妻子又喊了几声儿子的小名,依旧没有回应。
反而两个人嗅到屋子里除了潮气,还有一股说不出的难闻味道。
正当匡纪禄推开里屋的房门时,眼前出现的一幕,让他这个大男人一下僵在了原地,脑子里嗡嗡直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里屋的房梁上垂下了一根白色的尼龙绳,而自己的儿子正被绳子捆绑着吊在半空中!
更加诡异的是,儿子此时穿了一件大红色的连衣裙,脸上似乎还擦了腮红,映衬着青紫的脸色,别提多恐怖了。
一双瞪圆的眼睛中,瞳孔已经散了,没有一丝生气。
眼睑下垂,盯着自己的双脚,而那双脚赤着,脚踝上还打着绳结,下面吊着一个大大的秤砣!
匡纪禄看着几乎快有自己高的儿子就这样死了,而且还是以这样的死法呈现在自己面前。盯着眼前的场景,他已经傻掉了,大脑中一片空白,僵在门口好半天都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好不容易缓过一口气,想去抱下儿子,突然就听妻子一声凄厉的尖叫响起。
原来是妻子收拾好带回来的东西,随后也看到了这一幕。
这个母亲当时就疯了,一声惨叫过后,双眼一翻,便昏死了过去。
匡纪禄忙着去扶倒下的妻子,这时也反应过来,应该先报警。
报警电话打了过去,当地警方了解情况后,反复叮嘱千万不要进去破坏现场。
匡纪禄再激动也知道这对破案有利,于是强忍下悲伤没有进屋。
所以红衣男孩案所有证据和现场勘查证据保留得都相当完整准确。
两个多小时后,当地警方赶到了双星村。
警车的到来也惊动了这个不大的村子,引来了许多村民围观。
警方拉好警戒线,检查得也极为细致。
除了刚才匡纪禄看到的那些诡异场面外,还发现了许多细节。
匡志均的死亡时间在 48 小时内,尸体除尸斑沉淀外,并未出现腐败现象。
尸体被吊在房梁上的一个铁钩上,那铁钩平时用来风干一些腊肉和储存杂粮等。
尸体除了外面的大红连衣裙外,里面还穿了一件紧身的红色泳衣,泳衣内塞了假乳。
后经证实,这些衣物均来自匡志均的表姐。
初步鉴定为窒息而死,未见其他外伤。
尸体的下体处有尿液和精斑,经检查均是死者匡志均自己的。
另外屋子门窗锁具完好,屋内也并未发现第二人出现的痕迹。
现场还发现现金三十二块,经死者父母证实,为儿子匡志均的生活费。
现场的一切太过诡异了,但刑警还是要给出一个初步判定:
少年在自我性虐时导致窒息死亡,即自杀!
可在场的匡纪禄与妻子一听这个判定结果,立马就闹了起来。
他们虽然都是老实的农民,常年在外务工,与儿子聚少离多,可是对自己的儿子还是非常了解的。
面对如此离奇的死亡方式,又来一个如此离奇的死亡原因,实在让他们接受不了。
别看刑警给出这样一个案件定性,但是心里也知道这样的定性难以服众,更不好解释如此诡异的案发现场,只能通知了特九组。
由于案件记录得十分详细,胡不凡看到这里也是深深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能理解当地警方为什么给出这样一个初步判定,因为这 “自虐性窒息” 听上去离谱,却是唯一能解释死法的判定。
总不能直接说现场太过诡异,难以解释吧。
但这判定也只能说是初步怀疑,因为太多细节真的不好关联。
首先作为一名警校学生,这个 “自虐性窒息” 的性满足方式就让他很不能理解。
这种异装又捆绑的行为,并通过窒息来达到性满足的方式已经挺稀奇了。
而且胡不凡了解,这种方式大多出现在欧美国家的贵族和精英人士当中,也只有那些变态在尝遍了世上各种性事而再也得不到满足后,才会越来越偏激。
异装、恋童、恋物,对于身体上的折磨也是越来越变态,多重偏激的组合,才能形成各种各样的性满足方式。
一个山村十三岁少年也会用这些?
再退一万步讲,这事如果发生在如今这个年代,也还好解释,毕竟现代资讯太发达,各种变态视频、照片什么的,还是会被有心寻找的人找到,从而形成模仿。
可案件中的死者,是个生活在巴蜀山村的十三岁少年,更别提早在 2009 年时,匡志均用的还是个老式按键手机,又哪里学来的这些怪异行为呢,难道是自己琢磨的?
用这样一个自己基本很难完成,且费力的方式去满足一个十三岁少年的简单性需求?
至少看到这里,胡不凡是无法说服自己的。
他很想知道师父和封队对此的看法,于是忙着向后面翻看。
他这翻着容易,却不知道当时赶到案发的山村后,老秦和封队着实费了不少劲……
有好几天甚至从早忙到晚,连顿午饭都吃不上。
虽然比较忙活,又有些辛苦,但是胡不凡却丝毫不在意。
反而这一忙起来,让他本来有些动摇 —— 是否要留在特九组的心,定了下来。
算了,这也挺好的。
啥鬼啊怪啊的,只要做的都是保护老百姓、维护正义、打击坏人的事就行了!
所以,这几天上班也积极了很多。
可正当胡不凡有些适应忙碌而充实的工作时,这天早上一上班,却发现所有人都稳坐在办公室里没事干了。
跟着老秦和封队给钟馗像上完香后,老秦就泡了一杯浓茶,翻开了一份也不知道是不是今天的报纸看了起来。
再看封队,手里捧着一小块乌漆墨黑的乌龟壳,看得是津津有味。
而另一个叫乔飞的,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电脑。
只有胡不凡自己不知道该干点啥。
想了想,也只能跟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乔飞套套近乎了。
于是便凑了过去,想看看这家伙是在打游戏,还是在网上聊天冲浪。
可没想到这家伙正在快速地翻看着一些不知名的社区论坛,还有各种评论,甚至还有一些外文网站。
胡不凡对此实在是不在行。
看人家那么走心的状态,反而不好意思去打扰了。
只能叹了口气,又转了过来。
唉,这一闲下来的日子可是太难受了。
“师父…… 今天咱们干点啥?没有什么案子了吗?”
在屋里来回转了几圈后,连胡不凡都觉得自己有些多余,挠着头看向了老秦。
不过老秦连头都没抬,呷了一口茶后慢悠悠地开了口:“不是跟你说了,没事就熟悉一下环境吗?”
胡不凡差点没被这句话噎到。
就这么个小破楼,总共不过 30 间屋子,其中 20 间房门不是锁着就是贴着封条。
据说有个地下室,可自己上了一个礼拜班了,也没看到入口在哪!
“师父,就咱们这…… 我也算熟悉了吧。” 胡不凡皱着眉头回了一句。
这次老秦倒是抬头看了过来:“我说的熟悉,是靠门的柜子里有些以前办过的案卷记录,你多熟悉一下,对以后的工作有帮助。你这脑子里面都是肌肉吗?”
胡不凡一听这话都懵了。
这能说自己脑子不够用吗!
谁家把翻阅学习以往案例叫熟悉环境?
自己这师父天上一脚,地上一脚的,什么都不挨着,他到底会不会当师父啊?
可是自己刚来,也不敢造次,只能在心里吐个槽,然后哦了一声,挠着头走向门边的那个铁皮柜。
这个绿色的铁皮柜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了。
打开柜子门,一阵吱吱嘎嘎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里面一摞一摞的倒是放了不少牛皮纸档案袋。
这特九组到底处理了多少灵异案件?
胡不凡刚想抱出一摞看,就听身后传来了老秦的声音:“那些袋口贴着封条的你现在还不能看。”
胡不凡这才注意到,的确有许多案卷的封口处贴着黄纸,上面还用红笔鬼画符一样写了东西。
靠!又是这套!
那还让自己看个啥?
成摞的抱是不行了。
胡不凡看着最上面一个袋子倒是没贴封条,只能先拿起这个了。
没想到刚扫了一眼档案名,就被吸引住了眼球!
《巴蜀红衣男孩案》,哇靠!这个案子很有名的!
自己一个信奉唯物主义的大好青年都曾不止一次听说过。
当时孤儿院的大宿舍中就有人晚上讲这个案子来吓唬人。
那时候虽然嘴巴硬,可是晚上还是因此做过噩梦。
不过当时自己也只以为那是鬼故事,或者是以讹传讹的民间谣言。
难道这案子是真的?还是特九组处理的?
想想也是,特九组是公安系统中专门处理这种事情的部门,有这样的案子,一定会参与。
可是…… 等等!
胡不凡突然想到,连这么轰动有名的案子都不算机密,那…… 那些被封起来的档案袋里,到底又是些什么样的灵异大案呢?
其实胡不凡此时还不知道,就像他这几天参与的《骨董杀人案》《诅咒杀人案》《皖北诡墓案》,连进档案袋的资格都不够。
这里的案件哪一个拿出来,都可以说是震碎人世界观的……
胡不凡努力赶走了脑子里的其他想法,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打开了档案袋。
里面的文件并不厚,十几张信笺白纸,上面是手写的案件记录,还用曲别针别了几张泛黄的照片。
胡不凡稍微整理了一下,就大体看懂了案件的整个来龙去脉。
案件发生在 2009 年重庆巴南区东泉镇一个叫双星的小山村里。
死者名叫匡志均,13 岁,死亡时正在东泉中学读初一,是家中独子,平时住在学校宿舍。
2009 年 10 月 24 日,在城里打工的父亲匡纪禄接到儿子匡志均的电话。
说周末不去城里与父母团聚和拿生活费了,自己想回村里的家看一下,顺便拿点东西,生活费自己手里还有一些。
匡纪禄只以为孩子是想家了,也没多想便同意了。
但事后他回忆起,当时儿子跟自己通话时语气比平时客气了不少,感觉好像身边有人似的,完全不像平时跟自己说话时那么随便,更像是在汇报某件事。
但这只是一时的感觉,并不能说明什么。
接下来的整整一周,儿子并未再与他联系,不过曾发来一条信息,说自己的手机坏了。
又到了周末,匡纪禄联系不上儿子有些着急,便给学校打了电话。
此时学校老师才反映,自己儿子已经好几天没有去上学了。
匡纪禄那时才有了一丝不好的预感,跑去找了在城里另一处打工的妻子,想一起回老家看看。
没想到妻子这几天也担心得不行,原因是她这几天接连做着噩梦。
据她回忆,梦中有一个黑乎乎的人影一直围着自己家的老宅转,似乎想要进去。
梦中她还骂了那个黑影,可是那黑影一回头,面孔十分恐怖,顿时就把她吓醒了。
因为妻子没有电话,不知道儿子没在学校而是在老家,并没有多想。
此时一听儿子不但在老家,而且好几天联系不上了,就更加担心了。
夫妻两个连夜坐车赶回了老家双星村。
可当夫妻俩回到村子时,发现家里的大门紧锁。
难道儿子不在家?
匡纪禄觉得奇怪,儿子平时挺老实的,除了学校和家里,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啊。
因为走得匆忙,他们都没带家里的钥匙。
但已经回来了,也总得进屋,于是便绕到了房子后面靠山的后门。
这一看,后门倒是半掩着。
这就奇怪了,难道儿子有前门不走,一直费劲地绕道从后门进出?
匡纪禄叫过妻子,两个人边向屋里喊着儿子的名字,边从后门进了屋。
没人回应,屋里一点声音也没有。
进了堂屋,甚至没有发现屋里最近有人生活的痕迹。
就算儿子再老实,吃饭还是要的吧。
妻子又喊了几声儿子的小名,依旧没有回应。
反而两个人嗅到屋子里除了潮气,还有一股说不出的难闻味道。
正当匡纪禄推开里屋的房门时,眼前出现的一幕,让他这个大男人一下僵在了原地,脑子里嗡嗡直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里屋的房梁上垂下了一根白色的尼龙绳,而自己的儿子正被绳子捆绑着吊在半空中!
更加诡异的是,儿子此时穿了一件大红色的连衣裙,脸上似乎还擦了腮红,映衬着青紫的脸色,别提多恐怖了。
一双瞪圆的眼睛中,瞳孔已经散了,没有一丝生气。
眼睑下垂,盯着自己的双脚,而那双脚赤着,脚踝上还打着绳结,下面吊着一个大大的秤砣!
匡纪禄看着几乎快有自己高的儿子就这样死了,而且还是以这样的死法呈现在自己面前。盯着眼前的场景,他已经傻掉了,大脑中一片空白,僵在门口好半天都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好不容易缓过一口气,想去抱下儿子,突然就听妻子一声凄厉的尖叫响起。
原来是妻子收拾好带回来的东西,随后也看到了这一幕。
这个母亲当时就疯了,一声惨叫过后,双眼一翻,便昏死了过去。
匡纪禄忙着去扶倒下的妻子,这时也反应过来,应该先报警。
报警电话打了过去,当地警方了解情况后,反复叮嘱千万不要进去破坏现场。
匡纪禄再激动也知道这对破案有利,于是强忍下悲伤没有进屋。
所以红衣男孩案所有证据和现场勘查证据保留得都相当完整准确。
两个多小时后,当地警方赶到了双星村。
警车的到来也惊动了这个不大的村子,引来了许多村民围观。
警方拉好警戒线,检查得也极为细致。
除了刚才匡纪禄看到的那些诡异场面外,还发现了许多细节。
匡志均的死亡时间在 48 小时内,尸体除尸斑沉淀外,并未出现腐败现象。
尸体被吊在房梁上的一个铁钩上,那铁钩平时用来风干一些腊肉和储存杂粮等。
尸体除了外面的大红连衣裙外,里面还穿了一件紧身的红色泳衣,泳衣内塞了假乳。
后经证实,这些衣物均来自匡志均的表姐。
初步鉴定为窒息而死,未见其他外伤。
尸体的下体处有尿液和精斑,经检查均是死者匡志均自己的。
另外屋子门窗锁具完好,屋内也并未发现第二人出现的痕迹。
现场还发现现金三十二块,经死者父母证实,为儿子匡志均的生活费。
现场的一切太过诡异了,但刑警还是要给出一个初步判定:
少年在自我性虐时导致窒息死亡,即自杀!
可在场的匡纪禄与妻子一听这个判定结果,立马就闹了起来。
他们虽然都是老实的农民,常年在外务工,与儿子聚少离多,可是对自己的儿子还是非常了解的。
面对如此离奇的死亡方式,又来一个如此离奇的死亡原因,实在让他们接受不了。
别看刑警给出这样一个案件定性,但是心里也知道这样的定性难以服众,更不好解释如此诡异的案发现场,只能通知了特九组。
由于案件记录得十分详细,胡不凡看到这里也是深深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能理解当地警方为什么给出这样一个初步判定,因为这 “自虐性窒息” 听上去离谱,却是唯一能解释死法的判定。
总不能直接说现场太过诡异,难以解释吧。
但这判定也只能说是初步怀疑,因为太多细节真的不好关联。
首先作为一名警校学生,这个 “自虐性窒息” 的性满足方式就让他很不能理解。
这种异装又捆绑的行为,并通过窒息来达到性满足的方式已经挺稀奇了。
而且胡不凡了解,这种方式大多出现在欧美国家的贵族和精英人士当中,也只有那些变态在尝遍了世上各种性事而再也得不到满足后,才会越来越偏激。
异装、恋童、恋物,对于身体上的折磨也是越来越变态,多重偏激的组合,才能形成各种各样的性满足方式。
一个山村十三岁少年也会用这些?
再退一万步讲,这事如果发生在如今这个年代,也还好解释,毕竟现代资讯太发达,各种变态视频、照片什么的,还是会被有心寻找的人找到,从而形成模仿。
可案件中的死者,是个生活在巴蜀山村的十三岁少年,更别提早在 2009 年时,匡志均用的还是个老式按键手机,又哪里学来的这些怪异行为呢,难道是自己琢磨的?
用这样一个自己基本很难完成,且费力的方式去满足一个十三岁少年的简单性需求?
至少看到这里,胡不凡是无法说服自己的。
他很想知道师父和封队对此的看法,于是忙着向后面翻看。
他这翻着容易,却不知道当时赶到案发的山村后,老秦和封队着实费了不少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