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唐宗二三事(三十四)-《历史直播:开局盘点政哥的小八卦》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挂春联贴门神,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传统。而所谓门神嚒,顾名思义就是守护千家万姓门户的神灵,百姓们都希望家宅安宁,因而门神也成为了民间最受欢迎的神灵。】

  【早在先秦时期,张贴门神的习俗便已经存在了,每当岁末的时候,百姓们总是悬挂或者贴上门神,只不过最开始大家伙悬挂的是木头制作的天神神荼、郁垒,唐朝以后,尉迟恭和秦琼为二凤陛下守门之事被广为流传,而他们也成为了永远的门神。】

  【而后到了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一出,好了嘛!魏征也成为了门神,只不过那两位是正门门神,而魏征则是后门的门神。】

  【正所谓后门防备的大都是偷鸡摸狗之辈,所以后门么就需要一个刚正不阿之人镇压了,很显然魏征就很符合这一形象。】

  秦朝。

  嬴政瞅着满朝文武若有所思,这李世民的臣子能成为门神,他大秦的臣子也可以吧!

  汉朝。

  刘彻也是这么想的,他瞅瞅他这满朝的臣子也并不比李世民的差啊!

  不就是门神嘛!他汉武朝也是可以拎出两个来的。

  不得不说这一刻秦皇汉武的脑回路出奇的一致,同为千古一帝,谁比谁差啊!哪怕是臣子,也没有比谁差的!

  明朝。

  朱元璋抚须鼓掌,这《西游记》的作者乃是他大明之人,能写出如此一本神话传奇,这吴承恩真乃大才啊!

  吴承恩看了看底下尚未完结的着作,开心不已,真的是他的着作,他的着作流传千古了。

  【总而言之,门神承载了人们对于家宅安宁的夙愿,尉迟恭、秦叔宝之所以能成为门神,也是因其身上特有的品质,因他们的忠勇和威猛,能够震慑恶人、恶鬼,能保护一方平安,方被人奉为门神。】

  【而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百姓们在守护正门的同时,也提防着后门,这时候,魏征这样的人就成为了后门门神的不二人选了。】

  【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魏征,寄托了百姓们对于能为民做主的青天大老爷的期盼。】

  【可以说门神既是民间的一种习俗,也是天下百姓最朴素的愿景。】

  贞观年间。

  尉迟恭脸不黑了,心里也不郁闷了,门神嘛!虽然凶神恶煞,但是能保护一方平安嘛!

  大家伙崇敬他,才让他当的门神,这是他的荣幸才对呀!

  这天幕这么一解说,尉迟恭心里乐的尾巴都翘起来了,呵呵笑的嘴上褶子都出来了,当门神好啊!他就爱当门神!

  旁边的秦琼实在看不过去了,一拳捶了过去,示意他收敛点。

  当然他本人心里也是乐的很,毕竟这种万人敬仰的机会,可不是谁都能有的哦!

  魏征颇觉无奈,后人真的是太会想一出是一出了,他就一文臣,在那吴承恩的书里就能够斩杀泾河龙王了,但他内心还是甚开心的,毕竟故事是因人衍生的,形象也是因人衍生的。

  他这一生也算是行得正坐得端了。

  若说之前看热闹的成分居多,而现如今贞观朝臣看向三人的目光则是含了些嫉妒了,心想他们也很威猛啊!

  他们怎么就没能成为门神呢!

  【好了,言归正传,尉迟恭跟李积的遭遇其实大差不差,皆属于降将。他本是刘武周手下的一员大将,兵败后降唐。】

  【按理说降将什么的给予一定职位就可,本不该重用的,可是谁让他碰上的是分外与众不同的二凤陛下呢!】

  【诸人皆劝不可重用,他却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妥妥俘虏了小忠犬的心,当即言“秦王深恩,无以为报,当以身相报!”】

  尉迟恭:“……”

  这没什么问题吧!

  秦王对他的大恩,他也只有以身相报啊!

  尉迟恭挠挠头,觉得没什么问题,可是经天幕这一描述,此情此景,他怎么有种卖身为奴的感觉。

  是他的错觉吗?

  【而二凤陛下面对这样的相许,自然也是给予绝对的信任,“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这是何等的豪言壮志,于是乎尉迟小忠犬更加的忠心不二了,二凤陛下要星星,给,二凤陛下要月亮,给!】

  【虎牢关一役,年轻的二凤陛下一眼便看中了昔日隋炀帝之爱马,尉迟恭当即表示要为秦王取马。】

  【二凤陛下自然不舍!当即表示马哪有人重要啊!尉迟小忠犬一听,感动的眼泪哗啦哗啦的,哪里肯听劝,当即擒杀王琬,取了马,献给了当时的秦王。】

  尉迟恭觉得这完全没问题啊!

  陛下想要马嘛!做臣子的自当满足!再说取个马而已,又不是大事!这有什么值得天幕好说道的呢!

  还有他是对陛下忠心耿耿,可是能别小忠犬小忠犬的称呼他嘛!很别扭唉!

  李世民也想起了这一回事,最最开始,他不过是发出一声感慨而已,却不曾想敬德听了之后如此的积极,非要替他去把马夺回来。

  人哪有马重要啊!他是又气又急,好在人马都平安的回来了。

  【除了李积、尉迟恭,还有秦琼、李靖等一干武将,咱二凤陛下可是一个都不落下,把一碗水给端的平平。】

  【当然终此一生,咱二凤陛下都将夸夸夸的特性挥洒的淋漓尽致,而在他的麾下,他的臣子们大都得以安享晚年。】

  【对于孩子来说,他或许不是一个好父亲,但是对于臣民来说,他是一个好皇帝,好君主。】

  贞观年间。

  朝臣们感激的望向李世民,得遇如此君主,是他们之幸啊!

  李世民摸了摸鼻子,有这帮尽心尽力的臣子,也是他之幸。

  与此同时,他也有所悟。

  孩子是他最大的痛啊!

  养不教父之过也,一味的溺爱,不可取,一味的严格也不可取。

  这一世,他该用点心了!

  高明、青雀、稚奴,那些的悲剧,遥远的未来不再有。

  这一世,他们都将好好的。

  还有他的观音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