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天经地义-《四合院:全都莫挨老子》

  何雨柱讨好老杨的话也不是信口开河。

  他有着傻柱的记忆,他知道维生素这个东西。

  在这年头,维生素的生产成本高昂,价格不菲,是在医院里面用来治病的处方药。

  这年头,大家获取维生素的途径,主要还是依赖各种菜蔬瓜果。

  春夏秋三季都好说,但在冬天,每个人的身体都缺乏维生素。

  这年头的人们,对于冬季绿色菜蔬的渴望,后世受惠于菜篮子工程的人们,是想象不到的。

  而菜篮子工程的出台,这种渴望也是一个主因,但还得等二十年呐。

  所以后世,哪怕一个平头百姓,在冬季都能吃到反季节蔬菜。

  这时虽然也有反季节蔬菜,但就算是李怀德这个级别,也不是那么容易大量获取。

  虽然有冬储白菜萝卜,也有各种咸菜、干菜,但这些玩意,大家年年吃,都吃腻了。

  试想一下,在寒冬腊月的时候,端上一盘蔫拉吧唧的黄瓜片、芹菜梗之类的玩意儿。

  就算它卖相不好,就算它口感像嚼破布头。

  但来自于身体对维生素的渴望,和那与众不同的口味,谁又能抗拒得了呢?

  他之前就觉得把这玩意端上招待餐桌,可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这时看到老杨那发亮的眼神,就知道石头真的砸在脚背上了。

  之前吃过招待餐的那些食客,等到了冬天的时候,一定会怀念那蔫了吧唧的黄瓜片儿。

  鸡鸭鱼肉人家不在乎,那蔫了吧唧的黄瓜片儿,他们一定会在乎。

  就算食堂从现在开始储备烘干的果蔬片。

  以那个小铁皮柜的体积,就算能稳定的控制温度,保证每一批的生产质量。

  在冬季来临前,它又能烘出多少呢?

  到时来吃招待餐的人,都要求上一盘,又能供应多少?

  给谁上?又不给谁上呢?

  虽然他作为厨子,来一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板子就打不到他身上。

  但这可能会让李怀德,或负责外联头头们,的产生那么一点困扰。

  万一有人迁怒呢?

  所以,很有必要事先打个补丁。

  而且,把这事儿推上去,也不是没好处。

  他的三个徒弟,马华拿到了厨师证,这往后十来年日子不会太难过。

  但新收的两个小徒弟,那个眉毛和他二愣子,要做十几年学徒啊,那日子有得熬。

  趁着这个机会,看看能不能帮他们谋点好处。

  告别了老杨之后,何雨柱回到食堂。

  “刘岚,跟你说个事儿……”

  把他的想法和担忧一说,刘岚就明白了。

  因为她就是负责上菜的,她能听到那些食客的反应,也能想到这玩意儿在冬天会有什么效果。

  “你的意思是以后这玩意就不上了,再给那些人说一说,这玩意儿做不出来了?”

  何雨柱点点头,然后又摇头说。

  “这玩意儿从今儿开始,就不往招待餐上端了。

  “但也别说做不出来,至少我就要往家里囤一些,留到冬天吃。

  “别说你不想要,食堂里谁不愿弄点回去?

  “这能瞒得住别人,瞒得住那些头头吗?”

  刘岚当然也想要啊。

  食堂这帮厨师捣鼓那个铁皮柜子,所有的不够格端上餐桌的东西都是大伙分着吃了。

  她当然也能看得出来,这些果蔬脱水之后能保存多久?

  光是一想到在冬天的时候,能到吃一口往常吃不到的蔬菜,就没人他抗拒得了。

  于是不由得肩膀一垮。

  “那你说怎么办吧,到时那帮头头脑脑,冬天想到了这玩意儿,咱们真给他端上去啊?”

  李柱瞪了刘岚一眼,

  “你傻呀,把这事跟老李说一说呀,就这么小一个铁皮柜,能做出多少来啊?

  “要么,冬天谁来都不供应,要么让他想办法扩大产能!

  “上次不是派了两个工程师过来帮忙改进吗?

  “以轧钢厂的技术能力,生产一台专用的烘焙机器不就完了?”

  刘岚一听,他又撺掇着要弄新机器,就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儿。

  “新机器,新机器,你那和面机还没弄出来呢,还新机器。”

  何雨柱伸出手指,朝刘岚一通点。

  “我把傻字儿让给你吧,以后叫你傻岚,和面机跟老李有关系吗?有没有和面机,耽误老李吃馒头了吗?

  “但这烘焙机就跟他们有关系了,没有专用的烘焙机器,冬天的时候,那些吃过这种烘干果蔬的客人,想再来这儿吃,那就吃不到了。

  “你觉得来这儿吃招待餐的,都是些什么人?”

  刘岚气的在那仰着鼻孔朝他喷气,哼哼哼哼了好半天,也只能无奈的说。

  “那行吧,找空跟他说一说呗。”

  那刘岚愿意去跟老李说,何雨柱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说了之后,若老李无动于衷,那到时候就不要再提什么,冬季供应这些蔬果了。

  要是老李真的让那两工程师,去制作一个专用的烘焙机器。

  那他这两小徒弟至少就能转正了。

  因为这个果蔬含水量高,想要脱水干燥,不但工艺有要求,对技巧也有要求。

  若是使用真空脱水的工艺,那还算简单。

  但是想要靠低温烘焙脱水,那就复杂多了。

  特别是这个铁皮柜,靠着钱师傅的那一根温度计,这个温度的控制,就是一个大麻烦。

  根本没有控温设备,全靠操作者的经验。

  就比如黄瓜,它那含水量贼高,你直接放进去烘焙,那一个是时间长,再一个就是口感差。

  老杨就吐槽,在嚼破布头。

  但何雨柱给它加了一道预脱水工序,就能使它烘焙的时间减少,口感也能得到改善。

  那就是先用盐给它腌一遍。

  再者,在黄瓜片上面抹一点点淀粉,这样烘焙出来的黄瓜片就会有一点酥脆的感觉。

  就这么简单的技巧,传给徒弟,那就是独家秘技。

  就算别人摸索出来了,但他两徒弟占了先手啊。

  而且他懒,所以从一开始,就是他光动口,让徒弟动手的。

  到时新的烘焙机器做出来了,选操作员,他们自然就能拔得头筹了。

  到时这两徒弟不就跟马华一样忠心耿耿。

  以后要做什么事,招呼一声,那不是挥之即来?

  虽然他这些想法做法都有些功利。

  但是这年头,教徒弟仍然是,教他安身立命吃饭的本事。

  仍然是传统师徒关系的延续,还没有彻底瓦解为师傅和学徒的单纯学习的关系。

  所以旁人,以及学徒自身,都会认为孝敬师父,是天经地义、天公地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