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东床娇客-《四合院:全都莫挨老子》

  得了五百块巨款的奖金之后,何雨柱周末也不出去接席了,悠哉悠哉留在家里过周末。

  上午先陪着媳妇儿回一趟娘家。

  可见着媳妇儿,光就给侄子们准备了一点糖果糕饼,就要出门。

  他就有点看不过眼,搜罗了一堆吃的喝的,用包袱皮卷了,让媳妇给放在单车上。

  结果胖媳妇儿看的眼角直抽抽。在那低声的骂道。

  “你傻柱子,每次回去都给弄这么一大包,自家日子不过啦?”

  其实他也不是一定要,每次都要弄那么些东西,去拍丈人、丈母娘的马屁。

  他就是想看胖媳妇儿这小气巴啦,舍不得的样子。

  然后看她一路念叨,直到到老丈人家胡同。

  再看她,自行车上驮着一个大包袱,脑袋昂得高高的,在院门口就开始喊。

  “妈,妈,快出来帮我接下东西。”

  估摸着把院里的邻居都惊动之后,再磨磨蹭蹭的把车推进院子。

  又会正好遇上迎出来的丈母娘。

  然后就是老丈母娘装模作样拍打她几下,再炫耀似的开骂。

  “哎呀呀,你这个死丫头,又乱花姑爷的钱,天天大包小包的往娘家薅,哪有你这么做媳妇儿的?

  “都说了上次送来的还没吃完,你又买买买,两口子日子不过了?”

  然后又会在一众邻居羡慕的眼神中,推开闺女,热情地过来接姑爷的单车。

  “哎呀,姑爷来了,赶紧进屋,赶紧进屋!”

  接完姑爷,又要朝着屋里大吼一声。

  “你个死老头子,姑爷来了,不出来迎一迎,摆什么臭架子?”

  直到刘成一脸无可奈何的站到了门口,这场迎姑爷的戏码才算完成。

  这两翁婿都知道,之前他们院里的邻居,背后说他家闺女的闲话,都认为他家胖闺女嫁不到好人家。

  现在这闺女三天两头往娘家薅东西,每次都大包小包的。

  这两母女,没有直接贴着别人脸去嘲讽,都算是脾气好的了。

  何雨柱和他老丈人对视了一眼,又望了望两边的房门,都关着的,两个大舅子好像不在家。

  要是两个大舅子也在的话,早就跟着老娘迎出来了。

  两头熊罴一样的大舅子,见到妹子结婚后日子过得好,对他这个妹夫都很满意,每次见面都热情的很。

  丈母娘抢过姑爷单车推到门边架好之后,又指使老丈人。

  “老头子你愣在这干嘛?

  “赶紧烧水泡茶,你先陪着姑爷喝点茶,我领着闺女出去买点菜,马上就回来,啊。”

  两翁婿站在门口恭送丈母娘出门。

  老丈人给姑爷递了一根烟,说。

  “老大老二领着孩子去公园,中午不回来吃饭。

  “本想简单糊弄一顿呢,你两口子又来了。

  “行吧,由着你丈母娘操持,咱俩等着吃就行了。”

  进屋坐下之后,扯了两句闲话,就说到打架的事儿了。

  刘成说他昨天已经拜托车间主任,去找李主任说好话了。

  想必李主任多少会给点面子,最后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何雨柱还能说什么呢?

  只能感谢老丈人帮他操心了。

  完了再稍微提一提,他们院里也有俩邻居在帮忙使劲。

  最后肯定是如老丈人所想的那样,不会有什么大板子拍下来的。

  聊完了这件事,何雨柱本想向老丈人打听一下,易中海在他们车间,平日的表现以及跟那些女工的交流内容。

  但他到现在也不敢确定,在老丈人的心目中,他和易中海,谁能让老丈人高看一眼。

  所以预防某些猪队友的事件,就只能先侧面打听一下。

  然而,他刚提了一下易中海的名字,刘成却开始说起新车间的事儿。

  “生产擦丝板所需要的机器,已经全部安装调试好了,模具送来了,技术科把工艺流程也制定好了。

  “分来的都是老工人,前几天试生产,各项验收都没问题,下周就要开始正式生产了,到时你要不要去看看?”

  何雨柱马上就明白,易中海在厂里的名声比他强太多了。

  老丈人都不愿意为了女婿,去针对易中海。

  其实想想也不奇怪,人家至少做了十几年的工友,多年的交情了。

  他才娶了刘成女儿多久?还不够一年。

  能够两不相帮已经是看在女婿的份上了。

  那既然老丈人都这么刻意的回避了,那也就没必要在他面前说那么多了。

  那就陪老丈人随便聊聊,就当正常陪媳妇儿回娘家就行了呗。

  考虑了一下,新车间正式投入生产,恐怕厂里的领导也会到场。

  既然领导没让他去,那他就要懂事一点,不要以什么发明者的身份去碍眼了。

  就摇摇头说道:“后厨天天也是一堆事。

  “我又不懂车间里的生产,过去也是碍事,干脆就不去了。”

  两翁婿在厂里的交集也不多。除了这擦丝板,也没什么共同话题。

  他一说不去,那就没什么话题可聊的了。

  两人抽了一会闷烟,刘成像是为了打破沉默,突然说道。

  他准备请帮忙的几个工友,找个时间撮一顿。

  说什么正好借这个由头,一是为了表示感谢,二是为了以后工作好展开。

  何雨柱也差点在这个问题上踩坑,赶紧就拦住老丈人,把杨师傅说的那番话复述了一下,就劝他。

  “如果你们车间,刚开始就把这种互帮互助,以及正常的工作都标上了价。

  “那在这之后,只怕你以后的工作更加不好展开了。”

  若在后世,打工只为了钱,怎么做可能有点用。

  但在当下,工人们还是有主人翁精神,有奉献精神,有团结精神,有……

  这么做只怕会起反效果。

  杨师傅是个老师傅,他老丈人刘成也是车间里的老师傅。

  所以把杨师傅的道理拿出来一说,老丈人立马就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

  老丈人又点了一根烟,默默的点了点头,不再言语了。

  等到丈母娘两母女买菜回来做午饭。

  丈母娘明知道姑爷是个厨子,但在她家里,姑爷是东床娇客,是万万不准他去掌勺的。

  丈母娘把老丈人呵斥的团团转,但就连收拾桌子、端菜这一类的小事儿,都坚决不许姑爷沾手。

  这虽是一种老规矩,但真有这待遇的,可越来越少了。

  这也是他老愿意陪媳妇儿回娘家的一条原因。

  像个甩手老爷一样,吃了一顿午饭。

  丈母娘又另外收拾了一堆吃的喝的,让刘玉华拎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