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管中窥豹-《四合院:全都莫挨老子》

  何雨柱知道,这么明目张胆的跟改造分子混在一起,很容易被人攻讦。

  也就假作路过往食堂走去。

  进了后厨,往躺椅上一瘫,就开始琢磨老杨的这些话。

  老杨先是以管理者的角度,告诉他这种事儿一般会怎么处理。

  接着又肯定了那顶帽子的正确性,足以庇护他在这事儿上不会被为难。

  还教导了他,什么身份可以做什么样的事。

  让他以自由心证的方式去找证据。

  并且耐心的帮他剖析了,易中海身上那层光环的成色。

  也就等于说,老杨很委婉的在跟他解释。

  他之前庇护易中海的行为逻辑。

  以及庇护的力度在哪里?

  怎样才能消磨这种力度,或者更进一步让易中海失去这种庇护。

  直接就消弭了,他心底对易中海那隐隐的畏惧心理。

  甚至只用一句反问,就破除了李怀德之前在他心目中的形象。

  之前他以为李怀德这人斗争手腕高明,还能在斗争之中控制烈度,甚至还有一点底线。

  但老杨只是一句反问,就让他明白。

  李怀德的这些行为,并不一定全部出于本意,很有可能是迫于形势而选择的一个,折中或是最优方案。

  让他这个厨子,得以管中窥豹似的,窥见了轧钢厂上层斗争的一点点影子。

  最后还向他透露了一点陈年旧事。

  只用了两个不止,就让他明白,四合院里老一辈的关系,不象看上去那么简单。

  老杨说的那些丧良心的事儿。

  易中海有份,何大清有份,许富贵也有份。

  说明他们仨,在建国前,肯定是个小团伙。

  嗯?

  在他数名字的时候,好像有什么念头闪了一下。

  想了一阵,他突然一拍大腿。

  好像忘记问贾张氏了。

  不知道那些丧良心的事儿,贾张氏有没有参与?

  说不定贾张氏也是这个团伙成员哦?

  三男一女?

  他们之间又有什么爱恨情仇呢?

  记得下次送酒的时候,再问问老杨。

  顺便把杨瑞华她们几个老女人也问一问。

  这个思维一发散,就开始胡乱联想了。

  他很快就意识到,在建国前,女性的地位可不是能顶半边天。

  所以该问的应该不是贾张氏,而是老贾。

  这么一想的话,那老贾,小贾……

  想也没用,人都死了那么多年了。

  大家也早就习惯了贾家一门俩寡妇。

  那有没有疑点,靠他何雨柱也找不出来。

  而且老贾小贾冤不冤,关他什么事儿?

  那姑且就把老贾也算成他们这个小团伙的一员。

  这么一看现在四合院里只剩易中海一个了。

  老贾早早没了,何大清早早跑了,许富贵也早早搬了。

  这是不是说,这个团伙内部分裂了?

  最后易中海技高一筹,把同伙都挤走了?

  那么,许大茂说,从他爹那儿问到了易中海要命的把柄,那是不是就是这个小团伙的事儿呢?

  许大茂说是要命的把柄。

  而老杨说,这事可能还不够把易中海弄进去啃窝头,倒是能把何大清和许富贵给弄去啃两年。

  那这是两件事,还是同一件事?

  又或是,在不同人眼中的严重程度也不同呢?

  在年三十那晚,他拿酒灌许大茂,想要套话。

  可都快把他灌断片了,都没套出来。

  老杨也没有具体说,易中海到底是做了什么丧良心的事。

  所以就算他把许大茂捆起来严刑拷打,问出了那个把柄,也还是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件事儿。

  也许他们四个,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团伙。

  也可能互相有仇,又或者这四个人里,有五六伙人呢?

  这各种的可能性就太多了,以他何雨柱现在的脑子,既然分析不出来,那就只能当他们都是一伙的了。

  这想到了许大茂、易中海、贾张氏,他又想起一件事儿来。

  老杨说易中海,建国十几年都能循规蹈矩,安安分分。

  在傻柱的记忆里,易中海到死那天,都还是一副道德君子的好人模样。

  傻柱这一辈子,只见过一次,易中海暴怒到要拿刀砍人。

  而起因,就是因为许大茂酒后骂了贾张氏,继而引发了一场大乱斗。

  他这条好狗,甚至在不知道许大茂骂了什么的情况下,就把这小子在廊柱上捆了一夜。

  之前的傻柱脑子不好用,别人说什么是什么,稍微撩拨一下,他就跳出来当打手。

  现在回想一下,这里面也满满都是疑点。

  当时全院的老家伙,都在许大茂家里吃饭。

  结果一场混战下来,把许大茂家都砸了。

  但却没有一个人告诉他,酒桌上面许大茂到底说了什么,才使得易中海那么暴怒。

  甚至许大茂本人,在被他抓住之后,也只是一味的求饶,也不告诉他,当时说了什么。

  当时两人关系恶劣,许大茂不说,自有他自己的考量,不能苛求什么。

  但当时那群老家伙,可都指着他傻柱一个人养老的,这么齐心的瞒着他,那就很有问题了。

  虽然事情还没发生,但他只要从这一点出发。

  也能管中窥豹看到一些东西了。

  第一,那群老家伙,在那时已经抱团成一体了。

  即使要依赖他傻柱养老,但仍然把他排斥在他们的小团伙之外。

  第二,易中海为了贾张氏而暴怒到要拎刀砍人。

  这完全违背了他数十年的行为方式,就显得极为不寻常了。

  这两人,一个鳏夫,一个寡妇,说他们有奸情?

  可是傻柱平日所见,却又没有发现什么端倪。

  也可能是他傻柱平日里粗枝大叶,而许大茂心思就比他细腻。

  所以是许大茂发现了他俩的私情,然后酒后失言,给捅破了?

  但鳏夫、寡妇,想玩个什么夕阳红。

  以那时的社会环境而言,旁人不但不会非议,多半还会送上祝福,应该不是这个问题。

  所以,他就不得不联想到,易贾何许的这个小团伙了。

  进而联想到,傻柱拉一辈子的磨的因由。

  之前他认为,易中海是看中了寡妇在贾东旭死了之后,仍然对贾家忠心耿耿的这种秉性,才把寡妇列为了首选养老人。

  但现在细细一想,以易中海的眼光,怎么会看不出,寡妇只对贾家忠心,对外人却是一条蚂蝗精。

  那他凭什么能笃定,寡妇不会违逆他,不会反过来吸他的血呢?

  就凭他的道德说教手段高明?

  这套手段对付傻柱倒还行,可寡妇她有道德吗?

  寡妇的吸血手段何尝又差了呢?

  所以答案显而易见了。

  那就是易中海和贾张氏,联手压制住寡妇。

  不然他宁愿破坏自己数十年来维持的形象,也要维护贾张氏的行为,就说不通了。

  而刘阎两家,定然是被他拉拢,组成了养老团伙,压制寡妇,啃食傻柱。

  所以他们默契的在傻柱周围,编织出种种信息的茧房。

  乃至后面娄晓娥找来了,他们轮番的各种绑架说教,也要把他捆在寡妇腰带上的行为,也就能说得通了。

  分析至此,何雨柱长长地呼了一口气。

  老杨提供的这条信息,让他得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四合院儿内的人际关系。

  又结合了傻柱的记忆,重新分析了一次,得出了这么个结论。

  他又前后捋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了。

  于是再次自得的,长长的呼了一口气。

  脑子是越用越活了呀!

  先是管中窥豹,进而抽丝剥茧,得出了一个勉强合乎情理的结论。

  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剖析推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