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核爆余波,强势扩散-《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

  凌晨十二点半,新浪娱乐首页突然更新了一条快讯:

  \"爆!《南京照相馆》首日票房1680万,创国产片新纪录!\"

  标题用的是刺眼的大红色,仿佛在寂静的夜空里划亮了一根火柴。

  很快,这把火就烧遍了整个互联网。

  天涯论坛影视版块,一个标题夸张的帖子迅速被顶成热帖:

  \"报!《南京照相馆》首日1680万!碾压某大导演!雷倒!囧!\"

  楼主\"电影爱好者007\"用极具时代特色的网络语言写道:

  \"刚看到数据,直接被雷倒!”

  “这也太牛了吧!路川导演的1500万纪录就这么被破了?”

  “还是被一个学生剧组破的?做人不能太路川啊!\"

  下面的回复更是热闹:

  \"沙发!我就说这片子要爆!\"

  \"昨天贡献了两张电影票,破纪录有我一份!\"

  \"小成本干翻大制作,这才是观众想看的电影!\"

  \"楼上 1,比起《投名状》那种砸钱的大片,我更喜欢这种走心的。\"

  qq群和博客圈也被刷屏。很多人的qq签名一夜之间改成:

  \"很震撼很票房!\"(化用当时流行的\"很黄很暴力\")

  \"昨天看《南京照相馆》哭成狗,今天就看到破纪录,爽!\"

  清晨六点,当大多数人刚刚醒来时,《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已经在头版刊发了相关报道:

  \"小成本逆袭大制作,《南京照相馆》创票房奇迹\"

  \"口碑票房双爆棚,国产电影迎来新希望?\"

  与此同时,在华谊兄弟的会议室里,气氛却有些凝重。

  \"1680万...还是首日...\"一个高管盯着手中的报表,难以置信地摇头,\"我们投资3亿的《投名状》,首日也才1200万吧?\"

  “《爱情呼叫转移》那种,一周的总票房也才刚过千万。”

  \"关键是他们的成本。\"另一个高管接话,\"听说不到800万。这投资回报率...\"

  “是500万,我跟映艺那边确定过。”

  会议室里陷入沉默。

  有人开始翻看《南京照相馆全运作指南》的打印稿,若有所思。

  在博纳的办公室里,情况也差不多。

  \"重新评估所有在拍项目。\"总裁于冬果断下令,\"观众的口味可能真的变了。”

  “我们要研究青锋影业的模式。\"

  中小制片公司则是一片欢腾。

  一个制片人在群里激动地写道:

  \"青锋影业证明了,不是只有大投资才能成功!工业化管理 尊重观众,这才是未来!\"

  而在全国各地的影院经理办公室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上演。

  \"把《赤壁》的场次减掉两场,全部给《南京照相馆》。\"

  北京某影院经理在晨会上说,\"他们片长短,单位时间产出更高。\"

  \"可是...我们答应给《赤壁》保底35%的排片...\"有人犹豫。

  \"观众用脚投票!\"经理拍桌子。

  \"昨天《南京照相馆》的场次全满,等退票的观众排成长队!今天必须调到45%以上!\"

  类似的情景在全国各地上演。基于的排片规则,很多影院开始动态调整排片。

  一线城市的排片率普遍达到45%,但三四线城市却只有20%左右。

  \"这些小地方的影院,还是更看重片方的红包返点。\"

  中影的孙斌在电话里向韩三坪汇报。

  与此同时,风险投资机构也开始行动。

  一份关于青锋影业的评估报告在投资圈流传,重点标红了\"工业化流程\"和\"情感共鸣\"两个关键词。

  原定与《南京!南京!》合作的品牌方,也通过余伟国,找到了李扬,希望洽谈衍生合作。

  在这场狂欢中,有一个人保持着异常的冷静。

  李扬独自坐在青锋影业的办公室里,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排片数据。

  虽然一线城市的排片很理想,但三四线城市的低排片率让他皱起了眉头。

  \"怎么了?\"宋轶端着一杯茶走进来,\"大家都在庆祝,你一个人在这里发呆。\"

  \"你看这个。\"李扬指着屏幕,\"三四线城市的排片还是上不去。'酒桌排片'的潜规则不打破,我们永远无法真正触达最广大的观众。\"

  王紫逸兴冲冲地跑进来:\"扬子!你猜怎么着?又有三家品牌方想谈合作!咱们这次真的火了!\"

  李扬却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你说,如果我们对下沉市场的影院提供分账激励,他们会愿意增加排片吗?\"

  \"啊?\"王紫逸愣住,\"现在不是挺好的吗?\"

  \"还不够。\"李扬摇头,\"排片率才是电影的生命线。票房纪录只是表象...\"

  他的电话被一条突然弹出的短信打断。

  发信人是某大型院线的老板:

  \"李导,明天排片给您调到50%,只要上座率不掉,一直维持!\"

  李扬看着短信,嘴角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但他很快又恢复了严肃的表情。

  窗外,北京的夜幕已经降临,霓虹灯闪烁不息。

  在这个破纪录的夜晚,有人狂欢,有人震惊,有人已经开始谋划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