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求助-《回城不让进家门,我带爹妈成首富》

  “算了,国家都同意了,有钱也不能不赚。”

  陈素怡摆摆手,不愿多听这些事。

  “总之我跟你讲,洋人可不是好东西。人家不会平白无故让你赚钱,现在我不清楚,当年省城多少商人叫洋人坑得倾家荡产。真以为洋人生意好做呐?人家商业发几百年,资本家能叫别人占便宜?你别看着那帮人文质彬彬,一定要用最低的标准衡量他们的人品和手段。”

  程树又是一愣。

  她低头想了想,天上不会掉馅饼,还是要慎重看待和藤本的交易。

  第二天清早,带着沈家萱回来的沈至礼夫妻,被陈素兰反锁在门外。

  三人哭哭啼啼,又是道歉又是懊悔,拍着门哭喊。

  两人的儿子沈家祥还在上初中,昨天没跟着去医院,此刻背着书包站在屋子里,想去开门又不敢,眼泪汪汪望着祖母。

  陈素兰消了气,已经不如昨天坚决。

  儿子媳妇能赶走,孙子却没做错什么。

  “ 大人的事情跟你没关系,你先上学去。”陈素兰打定主意给那三人一个教训。

  程树看得分明,陈素兰是心软了。

  一个母亲很难跟自己孩子彻底断绝关系。

  这不关她的事情。

  她希望赶紧办完事离开,沈家的事不想掺和。

  沈家萱骨裂,胳膊还打着石膏。

  “爸妈,咱们先去找舅舅说我的工作呀。万一奶奶不肯让咱们回去,我又丢了工作……”

  现在胳膊这样,她就说是程树打得,舅舅在一旁说情,这事儿也就了解。

  叶珍珠焦头烂额,踹了沈至礼一脚。

  “我们先去找我哥,你就留在这求老太太开门。跪好,拿出样子来。”

  叶珍珠深恨老太太不留情面,却也不得不低头。

  沈至礼等朋友一走,就溜起来上班去了。这青石地板,跪着多疼啊。

  叶珍珠和沈家萱的狼狈震惊了叶家舅舅,他二话不说,就给沈家打去了电话,被陈素兰骂了回来:“我没一个打我的儿媳妇!”

  叶家舅舅震惊,“你,你要打你婆婆?”

  不管陈素兰干了什么,叶珍珠动手打人,就失去了制高点,谁知道了不得唾弃她一口?

  叶珍珠不认:“我是要打程树,你看看那个小贱人给你外甥女打成什么样子了?她太可恶,到处躲,我是失误……”

  要不是婆婆帮着外人欺负她闺女,她能动手吗?

  叶家舅舅还是有些反应不过来。

  舅妈在一旁插话:“到底什么事情,昨天你们就说你家那个亲戚在外交部动手打你。她多大年纪?去外交部干什么?难道还是在外交部工作不成?”

  这些不说清楚,就好叶家舅舅管。自己男人也是个棒槌,什么都不问,凭她对这两个母女的了解,人家说不定还真不是平白无故动手。

  沈家萱也不喜舅妈,“她就是个体户,我都说过了,年轻小姑娘,不知道怎么傍上河东食品厂方厂长,人家才带她去的。我看见两人在走廊拉手。她是我的亲戚,我让她注意点,这没错吧?她上来就给我两耳光。”

  “外贸部的也不管?由着她在外贸部撒野?”舅妈不信。

  “她又不是在会场动手,外贸部见没影响到外宾,就什么也不管。”

  “你跟徐副厂长关系不是挺好吗?”

  “您这是什么意思?”沈家萱被盘问这么多,一下炸了:“方厂长和樱花国的藤本先生搭上线,外贸部高兴还来不及呢!就只会处置我,我就没见过这么恶毒的小姑娘!”

  叶家舅舅见外甥女脸上还有巴掌印,眼皮上被程树抠出血,胳膊更是打了厚厚的石膏,简直惨不忍睹。

  正心疼呢,自己老婆追问不停。

  “够了,萱萱什么人你我还不清楚吗?一定是那个程树乱搞,还要栽赃我们萱萱!你等着,我这就给厂里打电话。”

  舅妈:“……”

  我就是清楚她是什么人我才要问清楚!

  算了,你愿意打就打吧。

  叶家舅舅跟食品厂的几个领导关系都不错。

  尤其是顾副厂长,是叶家舅舅老同学。

  不过他背景没有徐副厂长硬,在食品厂没有实权。沈家萱更愿意巴结徐副厂长。

  听叶家舅舅说起来沈家萱的事情。

  顾副厂长有点不舒服:“她可是徐副厂长点爱将,能出什么事?老叶你就别杞人忧天了。”

  叶家舅舅呵呵笑起来。

  “你不知道里面的门道,我都问清楚了。这个程树呢,原本是沈家亲戚,在安省做个体户,开了个烧鸡厂。不知道怎么跟河东食品厂的方厂长嗯……有了关系,被家萱给撞破了。哎,听说方厂长跟藤本先生做生意。我也想不通,你们徐副厂长非要处置家萱干什么。”

  为什么?

  顾副厂长捋了捋其中关系,难道是有什么猫腻不成?

  那个方厂长他听过,来厂里好几次,又是参观又是买生产线的,厂里要跟他合作,开发河东市场。

  有心思活络的,已经开始盯着这些新设的岗位。还走动到他跟前了。

  忽然方厂长不怎么过来了,底下人还嘟囔几句。

  一条生产线几十万,要说一点儿问题没有,他还真不信。

  沈家萱是徐副厂长提拔,应该知道很多事情吧?

  随即就让沈家萱接电话。

  徐副厂长将程树烧鸡厂想要购买生产线提到厂里的会议上。

  厂长将事情交给了他,并不太关注,只随意问了两句,就要议下一个议题。

  顾副厂长提出了疑问:“听说那是家个体户?”

  其他厂领导都看过来。

  个体户买生产线?

  还真是新鲜。

  徐副厂长点头:“没错,是家个体户。”

  “徐副厂长,我不是针对你,但你卖生产线给一家个体户?是不是有点……”

  “现在国家都提倡发展私人经济,人家现金能够全款支付,又有安省工业厅的科长担保,我有什么理由不卖给人家?国营厂是有几个想购买,可是要分批付款,咱们为什么就不能卖给烧鸡厂?”

  竟然付全款?

  大家更吃惊了。

  个体户这么赚钱吗?

  海市私人经济在全国已经算比较发达,可随随便便几十万的商户都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