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婚宴-《回城不让进家门,我带爹妈成首富》

  梁杰正在跟一帮货车司机喝酒。

  这些司机是省城货运公司的。

  宋池花了好几万买了三辆二手货车,专心做二道贩子。

  车是有了,但没有熟手司机。

  又怕路上不安全,就跟省运输公司的搭伙跑。让他们带一带。

  这些司机跑得多,知道什么地方容易出事故。

  宋池等人陪着喝酒,喝得那些司机拍胸脯保证一定好好带人。

  等吃饱喝足,回到住处,电话亭老板过来:“有个叫程树的留言,让梁哥回来给她回个电话。”

  宋池喝得满脸通红,听到这个名字就皱眉。

  “小姑娘有完没完?咱们货还要好几天回去,天天催几个意思?”

  梁杰喝得胃里翻江倒海,“哥,我先去吐会儿,你帮我回电话,估摸也没什么事。”说完就冲向卫生间。

  宋池走到电话亭,坐下来拨出电话。

  等那边电话亭接到电话,叫来程树,宋池都抽了好几根烟了。

  语气很不耐烦:“货要十天后回去。没事别打电话问。”

  程树自动过滤掉宋池的语气,有些惊喜:“宋哥,是您啊。正好有些事要问您。我有个同学姐姐想去广府打工,要什么手续?暂住证怎么办?那边找工作方便吗?”

  “女孩子不要一个人过来,这边人贩子很多,骗子也多。不是你们想过来就能赚大钱。”

  宋池原本不准备说,但一想单身姑娘被贩卖的不要太多,忍不住叮嘱一句。

  都觉得广府遍地黄金,可只有过来人知道多危险。

  宋池好几次都差点着道,回想起来都会一身冷汗的那种。

  “过几天我们一块儿过去,路上应该没事。我就怕她到广府不安全,到时候宋哥能给她介绍个工作吗?她之前在纺织厂上班。”

  宋池正要拒绝,忽然反应过来:“你们,你跟谁?是要来广府进货?”

  程树这几天正得意,就噼里啪啦说了服装的事儿,“……梁哥说这样的机会很少,我跟我三婶就想着干脆来一趟广府好了。我三叔跟我奶都来,到时候跟曾建国搭伙。”

  宋池抽了抽嘴角,他记得最开始认识程树,她正被曾建国打好吧,这样也能成朋友?

  程树说的利润也叫宋池吃了一惊。

  做服装这么赚钱?

  他和兄弟们都是什么火倒腾什么,再批发给商贩们,没想到转手的利润也这么高。

  不过想归想,宋池不是安心待在一处的性子,他更喜欢满地跑。

  “你可真是能折腾……算了,到时候让梁杰去接你。”

  原本就是梁杰表弟的朋友,让他处理就行。

  宋池跟程树讲了过来要办的手续,“暂住证等她找到工作,厂里会帮着办的。这边服装厂很多,人先过来再说。”

  挂了电话,宋池回去跟梁杰说了。

  光头还记得程树,一听也笑了。

  “一个小丫头片子比大老爷们都能折腾。我看好这小姑娘,是你家智博对象吧?”

  梁杰直摇头:“我家智博可拿不下人家。再说她学习好,现在是钱不趁手,以后还是得考大学进单位。”

  哪怕梁杰自己出来做生意,也还是觉得进公家单位,才是正经出路。

  程树要是考上重点大学,以后前途绝对无量,出来跑生意,是本末倒置了。

  宋池倒觉得未来事情说不准。

  “只要历史不开倒车,以后个体户未必没有工人体面。”

  他们认识好些私营厂,手底下几百号人,难道比国营工人差?

  程树把消息带给杨美丽。

  杨美丽听完,觉得安心不少。起码在广府有了熟人。

  “明天我爸结婚,我得去帮忙,就不来店里了。”杨美丽请假。

  程树听了直咧嘴。

  她爸二婚时候酒都没办,带着两个孩子去国营饭店吃了一顿饭,拍了张全家福就算礼成。

  想想杨美丽母亲才走多久,这可真令人心寒。

  杨美丽却若无其事,“我二姐不是去行礼的,她是去砸场子的。我二姐找她同事,纺织厂的阿姨们,过去吃酒席。不要礼钱,还一人给了些票。都是纺织厂以前发的,现在她要去广府,好些快过期用不上。”

  周明明听得两眼放光。

  “你二姐真厉害。”

  周明明来做工快一个月,跟杨美丽也熟悉了。

  要不是还有上班,她都想去看看热闹。

  陈素怡坐一旁听见了,看一眼杨美丽,“这孩子总算有点血性了。”

  跟程树在一块时间长了,也生出些匪气。

  ……

  杨家新妇也是个二婚。

  跟前头那家生了两个儿子,都说有宜男之相。

  就是前头那个不学好,跟村里寡妇有首尾,非要跟她离婚。

  杨奶奶看了人,胸大屁股大,一看就好生养。当下满意不得了。

  人长得也不丑,浓眉大眼,五官端正。

  当然不能和杨母比,光看杨家几个女儿就知道杨母漂亮。

  但杨奶奶不看中这个。

  漂亮有啥用,漂亮又不能生儿子。

  再说,这新妇膀大腰圆,一看就有把子力气,不比病歪歪的杨母强?

  结婚前她偷摸去乡下找大仙算了八字,说他家大壮命里有子,就应在这一个身上了。

  杨奶奶喜的什么似的,把人从娘家接回来,决定还是要办一场。

  去去晦气,也告诉街坊邻居,她家媳妇换人了。

  杨二妹的工作卖了九百,除了五百的彩礼,还剩四百块钱。

  杨奶奶觉得早该丢了几个孙女,就为了以后拿彩礼。可是除了杨大妹,没一个省心。

  她家也没院子能摆酒,棚户区习俗都是在街上摆流水席。

  杨奶奶亲自坐镇收礼,那些几毛几分就想吃席的,她直接骂出去。

  新娘娘家没来人,当时收下彩礼,光身就把人领回来。

  杨奶奶骂了顿黑心肝的,叮嘱新妇以后都别理会娘家。少被娘家吸血。

  来参加婚宴的不多,大部分街坊邻居都不待见她们家。

  只有一些亲朋躲不过,还得当面被杨奶奶念出随的礼,吃席都不痛快。

  开席前,杨二妹领着十来个膀大腰圆的纺织厂女工,风尘仆仆赶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