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他把心跳写成军报!169号收到最硬核情书!-《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

  李霄的房间,他在书桌前坐了一个小时。

  雪白的稿纸上,一个字都没有。

  脚边的垃圾桶,倒是塞满了揉成团的“阵亡稿件”。

  “写你自己。”姐姐李智的话,像个魔咒。

  写自己?

  他拿起笔。

  【今日训练纪要:负重十公里,用时四十一分二十三秒,心率峰值182,状态下滑。】

  他停笔,烦躁地揉掉。

  这是训练报告。

  再来。

  【关于午餐伙食的意见:红烧肉咸度超标约12%,建议引入标准化计量工具……】

  钢笔被他重重拍在桌上。

  这是后勤整改建议!

  他脑中闪过姐姐的另一句话,“你想她了,不就行了?”

  想她了。

  这三个字,在他的大脑里,迅速被分解成一堆无法理解的生化信号。

  他痛苦地抓起笔,试图用他唯一能理解的方式翻译这种情感。

  【报告张勤同志:经自我审查,在过去四十八小时内,你的影像资料在我大脑皮层非受控出现117次,平均每24.6分钟一次。该现象已严重干扰我的战术推演,导致工作效率下降17.3%。根据条例,此为重大失职。综上,我认为,我可能……想你了。】

  写完,他盯着这段文字。

  事故报告,外加检讨书。

  他闭上眼,将纸团揉紧。

  就在纸团即将脱手那刻。

  脑海里,毫无征兆地闪过一个画面。

  那天上午,她穿红裙,站在车边,抬头对他笑。

  阳光洒满她全身,连发梢都在发光。

  世界的声音瞬间消失。

  只剩下自己“咚、咚、咚”的心跳。

  李霄的身体猛地一僵。

  这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

  但,无比真实。

  他睁开眼,抓过一张新稿纸,凭着本能,写下第一行字。

  这一次,他没有停。

  翌日。

  李霄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将一封信递到爷爷面前。

  “爷爷,帮我寄出去给她。”他嗓音干涩。

  李存续一把抢过,冲进书房,拨通了电话。

  “接总参三部机要通讯处!绝密信件,收件人169号!最快速度!天黑前,必须送到!”

  三小时后。

  国防技术研究中心,169号专属实验室。

  张勤沉浸在庞大的数据流里。

  秦月荣为她打造的全新工作环境,效率惊人。

  没有强制晨跑,没有固定作息,大脑在最舒适的状态下,仅仅三天,就将“利剑”的模拟风阻系数,又硬生生降低了百分之三。

  “169号。”秦月荣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张勤抬头,看到她手里熟悉的军用加密文件袋。

  “您的信件。”

  张勤有些意外。周怀瑾的信前天才到,这么快又来了?

  她接过文件袋,拆开。

  里面是一个标准的军用信封。信封上,只有一行刚劲的字。

  “工程师169号亲启。”

  是李霄的字。

  张勤的心,莫名地跳了一下。

  他怎么会写信?

  送作战靴的风波还没过去,他又想干什么?

  她捏着信封,有些犹豫。

  算了。

  看看他到底想说什么。

  她拆开信,抽出信纸。

  纸上,只有寥寥几行字。

  【张勤:】

  【前天上午,你穿了一条红色的裙子。】

  【阳光很好。】

  【你对我笑。】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李霄】

  没有问候,没有祝福。

  只有一份关于他心跳的事故报告。

  她反复看着那几行字。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脑子里,忽然闪过周怀瑾的信。

  “不知这封不合时宜的信,是否会打扰到你……”

  两种声音,两种方式。

  李霄的信,更像一份事故报告。

  报告内容是:因为你,我心跳乱了。

  她快步走到书桌前,拉开椅子,坐下。

  那份印有“国防科技中心”的专用信纸,就在手边。

  她拿起笔,笔尖悬在纸上。

  回信。

  她要给他回信。

  那……写什么?

  张勤的脑子,第一次,在面对一个问题时,彻底空白。

  她试图分析,却发现所有的公式和模型都已失效。

  她放弃了。

  就凭感觉。

  她终于下定决心,笔尖触碰到纸面的瞬间——

  “滴——滴——滴——”

  桌上的内部电话,突然发出三声急促到刺耳的尖啸!

  最高优先级的紧急通讯请求!

  张勤的身体瞬间绷紧。

  她条件反射般抓起听筒。

  “169号,一号通讯室有您的紧急加密通讯!”

  “来自航天部,姓名李向阳!”

  李向阳?

  栋梁班的同学,奔赴各自战场后,为保密原则,已近十个月没有任何联系。

  这个时间,通过这种方式直接打到国防中心来……

  出事了!

  “我马上过去!”

  她“啪”地挂断电话,那封刚要动笔的回信,被她随手扫到一边。

  她冲出房间,秦月荣和徐明已等在门口。

  “通知数据中心,”张勤一边快步走向通讯室,一边下达指令,“准备接收一份来自航天部的大容量加密文件。所有级别,调到最高。”

  “是!”秦月荣立刻通过随身通讯器传达指令。

  一号通讯室。

  厚重的隔音门在身后关闭。

  张勤拿起那部带着电流杂音的电话。

  “我是张勤。”

  “老大!”电话那头是李向阳压抑着绝望的嘶吼,“救命!”

  “说重点。”张勤的声音很冷。

  电话那头的混乱骤然一静。

  “是‘启明星一号’卫星,”李向阳语速极快,“自主研发的信号增益模块,出了大问题!”

  “问题。”

  “烧了!一直在烧!”李向阳的声音都在发抖,“连续奋战九十六小时!只要进入高功率满负荷压力测试,模块温度瞬间飙升,超过阈值,然后烧毁!”

  “五块备用模块烧完了!只剩最后两块!”

  “所有散热方案全试过了!材料也换了!电路重设了三遍!没用!”

  “老大,项目是苏院士亲自盯着的,下个月就要总装,如果解决不了……我们……就是国家的罪人!”

  张勤安静听着。

  她的脑海里,飞速构建起虚拟故障模型。

  温度飙升……高功率……烧毁……

  “电路图,材料配比,散热结构设计图,全部五次失败的详细测试日志,立刻传过来。”她冷静发问。

  “已打包!就等你这句话!马上发!”

  “测试环境的真空度、背景辐射值、电源纹波系数。”

  电话那头的李向阳愣住,随即传来一阵翻箱倒柜的声音。

  “有!有!我马上找!”

  “补充发送。”张勤说,“信号增益原理,行波管放大还是固态功率放大?”

  “固态……最新的砷化镓半导体……”

  “基板?”张勤的问题,一刀见血。

  “基板是……蓝宝石……”

  张勤打断他,“蓝宝石导热率太差。高功率高频率下,局部热量聚集,根本散不出去。你们不是在给芯片散热,是在给一口烧得滚烫的锅,扇扇子。”

  “这……”李向阳彻底懵了。

  全世界都在用蓝宝石做基板,教科书就是这么写的,怎么错了?

  “换基板。”张勤给出结论,“用碳化硅。”

  “碳化硅?!”李向阳失声,“国内连稳定生产工艺都没有!上哪儿找?”

  “我给你们工艺。”张勤的声音平静得可怕,“数据传过来,我先看。看完,给你们一整套新方案。”

  “从碳化硅基板的制备工艺,到新的电路设计,再到散热结构模型,全部。”

  挂断电话,张勤走出通讯室。

  她看向秦月荣。

  “秦助理。”

  “在。”

  “咖啡,三倍浓度。”

  秦月荣的心一沉。

  “是。”她不多问一个字。

  张勤推开自己专属实验室的门。

  推开门,她视线扫过书桌,那封她准备回信的信纸,和李霄那封只有几行字的“军报”,并排躺在那里。

  她的脚步,只停顿了0.1秒。

  然后,她走过去,拿起那两张纸,毫不犹豫拉开最底层的抽屉,将它们一起放了进去。

  “砰”的一声。

  抽屉关上。

  她将自己那颗刚刚漏了一拍的心,连同那点不合时宜的儿女情长,一起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