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铁门之后,再无张勤!你好,工程师169号!-《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

  车一直在开。

  没有标志,没有方向。

  窗外的景色从高楼变成农田,最后只剩一片连绵的山。

  张勤一夜没睡。

  脑子里全是周怀瑾倒下去的画面,和火车上那截淬了蓝光的毒针。

  她不知道开了多久。

  车里只有引擎的轰鸣,和林伟平稳的呼吸。

  她没问去哪。

  她知道,自己正在走向一座坟墓。

  一座为“张勤”这个名字,准备的坟墓。

  终于,车子拐进一条地图上没有的路。

  路边开始出现伪装过的岗哨。

  真枪实弹的士兵,冰冷的铁丝网。

  车在一扇巨大的铁门前停下。

  铁门无声滑开。

  车子驶入。

  然后,在她身后,缓缓关闭。

  轰隆——

  最后一缕光,没了。

  林伟带她穿过几道安检门,走进一栋没挂牌子的建筑。

  一间办公室。

  一张铁桌,两把椅子,一个文件柜。

  一个穿着军装的老人背着手,站在窗前。

  听到脚步声,他转过身。

  是郭院士。

  还是那张脸,不苟言笑。

  “来了。”他开口。

  “郭院士。”张勤站定。

  “从今天起,忘了这个称呼。”郭院士走到她面前,递给她一个蓝色封皮的证件。

  “也忘了你以前的名字。”

  张勤接过证件。

  打开。

  没有照片,只有一行字。

  工程师169号。

  “欢迎来到国防技术研究中心。”郭院士说。

  “从你进这扇门开始,你没有自由,没有姓名,不能和外界联系。”

  “你说的每个字,收的每条信息,都要审查。”

  “你不能见父母,不能联系朋友。”

  “在这里,你没有过去,只有任务。”

  郭院士的目光,落在她身后的林伟身上。

  “他,林伟,是你的助手,也是你的安保员,二十四小时跟着你。”

  张勤握着证件,指节发白。

  “老师……”她忍不住喊了一声。

  郭院士眉头皱了一下,没纠正她。

  “我需要做什么,”张勤抬起头,“才能亲手拧下他们的脑袋?”

  郭院士愣了一下。

  “拧脑袋?”他冷笑一声,从抽屉里甩出一沓照片,“你现在连自己的脑袋都保不住!”

  照片散落一桌。

  第一张,是她家的小院,父母在菜地里笑得灿烂。

  二楼窗户的反光里,一个长焦镜头的轮廓,清晰可见。

  张勤的呼吸停滞了。

  “在你坐车过来的二十六个小时里,我们的人在附近清除了三个观察哨,打断了五条胳膊。”

  郭院士逼近一步,“你以为这是在演电影?你现在回家,下一张照片,就是他们的黑白遗照!”

  “周怀瑾,替你挡子弹那个,现在还躺在IcU,靠呼吸机喘气。”

  “你还想让谁为你上呼吸机?”

  张勤眼前一黑,身体晃了一下。

  “站直了!”郭院士吼道,“收起你那没用的眼泪!你不是救世主,你是个移动的灾星!你多在外面呼吸一秒,就有一个同志可能要为你写遗书!”

  张勤咬破了嘴唇,尝到了血腥的涩味。

  她没有倒下,反而站得更直了。

  “很好。”郭院士拉开椅子,“这里不是避难所,是剑炉。你,就是我们要锻造的,最锋利、最不近人情的那把剑。”

  他将另一份文件推过去。

  【“捕蝉行动”阶段报告】

  下面是一长串名单,每一个名字后面,都盖着一个鲜红的“已清除”或“待处理”的印章。

  “你把他们引出洞,我们负责杀。”

  “等你手里的剑磨好了,等这份名单上最后一个名字被划掉。”

  “我会亲自给你签休假条,让你堂堂正正走出去,回家看你爸妈。”

  回家。

  这两个字,是淬火后唯一剩下的温度。

  “我的项目,是什么?”张勤的声音嘶哑,却再无一丝动摇。

  “跟我来。”

  郭院士没有带她去参观,而是直接领她进了一个巨大的、嘈杂的地下机库。

  数百名研究员正围着一架充满了科幻感的黑色战机模型争论不休。

  “我们的‘利剑’项目,”郭院士指着那架模型,“卡在发动机叶片材料上三个月了。”

  “高温下,现有合金的蠕变极限只有三百小时,不到设计标准的一半。”

  “要么,降低发动机推力,让‘利剑’变成‘钝剑’。”

  “要么,你,”他看向张勤,“给我一个新配方。”

  他把一份厚厚的材料报告塞进张勤怀里,那重量,几乎让她一个趔趄。

  “解决它。”

  张勤抱着那份报告,看着眼前那群因争吵而面红耳赤的顶尖专家,看着那架寄托了无数人希望的黑色战机。

  一周后。

  169号工程师的独立实验室。

  张勤换上了没有任何标识的灰色制服,长发用一根皮筋随意扎在脑后。

  她面前的白板上,写满了化学式和金属晶相图。

  林伟端着饭盒进来时,她正盯着一个公式发呆,眼下的乌青浓得化不开。

  “吃饭。”

  “放那儿。”

  林伟把饭盒放下,转身要走。

  “等等。”张-勤叫住他。

  她停下笔,抬起头,眼里布满血丝,却亮得惊人。

  “帮我申请一张信纸。”

  林伟脚步一顿。

  “给谁?”

  “周怀瑾。”

  林伟没说话。

  “我想知道,他后来怎么样了。”张勤的声音很平静。

  “写信,要申请。”林伟公事公办地回答。

  “我知道。”张勤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申请表和一支笔。

  她低下头,在表上一笔一划地写。

  事由:问询“天工科技城”项目负责人周怀瑾同志术后恢复情况。

  申请人:工程师169号。

  写完,她把申请表递给林伟。

  林伟接过那张纸,转身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