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三十个“被卖掉”的幸运儿,脑袋摇得像一群拨浪鼓。
“没意见!死也得死在自己家地里!”
“两百万!拿了这两百万,让我去国外我都不去!我怕死半道上被人抢了!”
“老大!以后你就是我亲爹!不,比亲爹还亲!”
会议室彻底乱了套,一群国家最顶尖的头脑,此刻全退化成了见钱眼开的土财主,就差给张勤磕一个了。
张勤看着这群疯魔了的“百万富翁”,想笑,又觉得好气。
“安静!”
她拿指节敲了敲桌子。
“钱的事,烂在肚子里。谁敢往外漏一个字,我不介意让他体验一下物理失忆。”她扫过每一张脸。
“现在,开会。”
所有人瞬间坐得笔直,脸上那副没出息的财迷样被强行压了下去,重新切换回科研精英模式。
虽然,那怎么都压不住、疯狂上扬的嘴角,还是暴露了他们此刻的真实心情。
张勤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三个词。
龙芯二号。
华夏芯。
生态。
“cpU的骨架搭起来了,解决了‘有没有’。”张勤点了点“龙芯二号”,“接下来,是‘好不好用’。性能、功耗、指令集,全部推倒重来!”
她的笔尖移到“华夏芯”。
“内存。我们自己的颗粒。赵老师开了个头,但设计、流片、量产,每一步都是鬼门关,我们得自己闯过去。”
最后,笔尖重重框住了“生态”。
“没有操作系统,没有编译器,没有软件,我们造出来的就是一堆废铁。”
“三条线,并行。”
张勤放下笔,看着台下。
“未来一年,你们不会有休息日。”
“有问题吗?”
“没有!”
回答整齐划一,吼声震天。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是在为国家燃烧生命。
他们是在给自家后院那台刚到手的印钞机,添煤!
——————————
会议结束,兴奋的火苗才真正燎原。
一群人刚出会议室,就跟地下党接头似的,呼啦一下全缩进走廊拐角。
“两百万……两百万……”李昂靠着墙,眼神是直的,嘴里魔怔了般念叨,“我活了二十多年,做梦都不敢梦见这么多钱……”
“我刚算了,”李向阳搓着手,表情如梦似幻,“按我一个月工资五十块算,不吃不喝,得攒三千三百三十三年……我祖宗要是从大唐就开始给我攒钱,到现在也差不多了。”
“噗——”
有人没绷住。
“那我们现在……”方月月压着嗓子,小声问,“算不算百万富翁了?”
“是!”李昂一巴掌拍在自己大腿上,又赶紧捂住嘴,压得更低,鬼鬼祟祟地问,“那咱是不是得有点富翁的样子?”
“什么样子?”
“电视上不都那么演吗?”李昂比划起来,“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不对,是出门坐小汽车!”
“劳力士是什么?”江玉菊推了推眼镜,纯粹的学术性提问。
“不知道,反正听着就厉害!”
“俗。”赵亚男一脸鄙夷,“那是暴发户。”
“那你说该怎么样?”
“我……”赵亚男卡壳了。
一群平均年龄不到二十五,能心算火箭轨道,能手搓cpU的天才,在“如何科学地花掉两百万”这个课题面前,集体遭遇了知识壁垒。
“买房!”一个同学灵光一闪,“买个四合院!”
“对!买房!”
“我刚算了下,京市现在的房价,我们能买下小半条胡同了!”
“格局小了!”另一个同学反驳,“两百万,够我们买一台最新型号的谱写仪,还能剩个零头!买什么房,住实验室不香吗?”
“买车!都买红旗!咱们栋梁班三十多辆红旗开出去,那是什么场面!”
“李昂,你买车可以,离我远点。”方月月凉凉地补了一刀。
钱,烫手。
车子房子,遥远。
“要不……”李昂试探着提议,“先去饭店,撮一顿?就点最贵的,八个菜一个汤国宴那种!”
这个务实的建议,瞬间获得全票通过。
张勤和赵砚川从后面走来,听着这群活宝的讨论,一脸的无可奈何。
“老大!”李昂看见张勤,眼睛噌地亮了,“晚上聚餐,必须去!”
“不去,有事。”
“别啊老大!”李昂挤眉弄眼,“你的两百万,准备怎么花?也买四合院?”
张勤看了他一眼。
“投到天工科技城。”
四个字,轻飘飘的。
李昂不说话了。
旁边的赵砚川,默默推了下眼镜,看着张勤的背影。他忽然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物种隔离,可能比想象中更严重。
——————————
时间,在无休止的争论、推演、和对“风险投资回报率”的秘密探讨中,飞速碾过。
701研究所,进入了建所以来最癫狂的燃烧状态。
赵砚川带着硬件一组,直接睡在了实验室。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性能提升,他们能把彼此的论文从头到尾批驳个遍,然后顶着黑眼圈,笑着拿出一套谁也看不懂,但就是牛逼的方案。
张勤的内存小组,则在无尘车间旁边,建了个行军床阵地。他们把“卷”这个字,刻进了每一颗存储颗粒。
软件组,在江玉菊的带领下,敲出了一个新世界的雏形。
当屏幕上,不再是单调的命令行,而是出现了一个可以拖动的窗口,一个歪歪扭扭的鼠标指针,和一朵像素风的小红花时。
整个软件组的程序员,哭得像一群两百斤的孩子。
而那笔巨款,是悬在所有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是驱动他们压榨自己每一丝潜力的终极燃料。
偶尔在食堂。
“我最近在研究巴菲特的投资组合,我认为他的护城河理论可以应用到我们的技术壁垒构建上……”
“格局小了,我最近在看《货币战争》。”
路过的其他研究员,都用看神经病的表情看着他们。
一群搞电脑的,不好好敲代码,天天做什么金融梦?
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不是在做梦。
他们,真的有那个资本。
转眼,一九八七年夏。
“龙芯二号”点亮。
“华夏芯”内存颗粒,良品率突破95%。
代号“盘古”的操作系统,封包。
庆功宴上,苏院士看着这群眼里全是光的年轻人,知道,是时候放他们去咬人了。
第二天,栋梁班最后一次班会。
“‘龙芯一阶段,结束了。”张勤看着台下,“从明天起,你们自由了。”
这一次,门外很安静。
没有校长来抢人。
一个小时。
两个小时。
一个人影都没有。
李昂坐不住了,抓耳挠腮:“老大……咱是不是……没人要了?”
张勤笑了。
她走到窗边,推开窗。
“不是没人要。”
“是你们,有了选择所有人的资格。”
话音刚落。
“笃笃笃。”
会议室的门被敲响。
一个邮政制服的年轻人,抱着一个快要溢出来的巨大纸箱,探进头。
“请问,张勤同志在吗?”
“我是。”
“你们的信。”
年轻人把纸箱放在会议桌上,满满一箱子,全是信封。
来自航天部、科学院、各大军工集团、顶尖高校……
每一封,都不是给张勤的。
而是指名道姓,给“栋梁班”的每一个学生。
没有命令,没有许诺。
只有一份份烧钱的项目书,和一句句诚挚的邀请。
李向阳拆开一封,下一代卫星通讯系统。他眼睛瞬间就红了。
江玉菊拆开一封,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平台。她的手在抖。
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那封信。
他们看着信里的内容,从迷茫,到震惊,到狂喜。
世界,在他们面前,铺开了万千道路。
这一次,轮到他们选。
赵砚川走到张勤身边,手里也捏着一封信,下一代超算项目。
他看着窗外,轻声问。
“那你呢?”
“你的路,是哪一条?”
“没意见!死也得死在自己家地里!”
“两百万!拿了这两百万,让我去国外我都不去!我怕死半道上被人抢了!”
“老大!以后你就是我亲爹!不,比亲爹还亲!”
会议室彻底乱了套,一群国家最顶尖的头脑,此刻全退化成了见钱眼开的土财主,就差给张勤磕一个了。
张勤看着这群疯魔了的“百万富翁”,想笑,又觉得好气。
“安静!”
她拿指节敲了敲桌子。
“钱的事,烂在肚子里。谁敢往外漏一个字,我不介意让他体验一下物理失忆。”她扫过每一张脸。
“现在,开会。”
所有人瞬间坐得笔直,脸上那副没出息的财迷样被强行压了下去,重新切换回科研精英模式。
虽然,那怎么都压不住、疯狂上扬的嘴角,还是暴露了他们此刻的真实心情。
张勤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三个词。
龙芯二号。
华夏芯。
生态。
“cpU的骨架搭起来了,解决了‘有没有’。”张勤点了点“龙芯二号”,“接下来,是‘好不好用’。性能、功耗、指令集,全部推倒重来!”
她的笔尖移到“华夏芯”。
“内存。我们自己的颗粒。赵老师开了个头,但设计、流片、量产,每一步都是鬼门关,我们得自己闯过去。”
最后,笔尖重重框住了“生态”。
“没有操作系统,没有编译器,没有软件,我们造出来的就是一堆废铁。”
“三条线,并行。”
张勤放下笔,看着台下。
“未来一年,你们不会有休息日。”
“有问题吗?”
“没有!”
回答整齐划一,吼声震天。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是在为国家燃烧生命。
他们是在给自家后院那台刚到手的印钞机,添煤!
——————————
会议结束,兴奋的火苗才真正燎原。
一群人刚出会议室,就跟地下党接头似的,呼啦一下全缩进走廊拐角。
“两百万……两百万……”李昂靠着墙,眼神是直的,嘴里魔怔了般念叨,“我活了二十多年,做梦都不敢梦见这么多钱……”
“我刚算了,”李向阳搓着手,表情如梦似幻,“按我一个月工资五十块算,不吃不喝,得攒三千三百三十三年……我祖宗要是从大唐就开始给我攒钱,到现在也差不多了。”
“噗——”
有人没绷住。
“那我们现在……”方月月压着嗓子,小声问,“算不算百万富翁了?”
“是!”李昂一巴掌拍在自己大腿上,又赶紧捂住嘴,压得更低,鬼鬼祟祟地问,“那咱是不是得有点富翁的样子?”
“什么样子?”
“电视上不都那么演吗?”李昂比划起来,“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不对,是出门坐小汽车!”
“劳力士是什么?”江玉菊推了推眼镜,纯粹的学术性提问。
“不知道,反正听着就厉害!”
“俗。”赵亚男一脸鄙夷,“那是暴发户。”
“那你说该怎么样?”
“我……”赵亚男卡壳了。
一群平均年龄不到二十五,能心算火箭轨道,能手搓cpU的天才,在“如何科学地花掉两百万”这个课题面前,集体遭遇了知识壁垒。
“买房!”一个同学灵光一闪,“买个四合院!”
“对!买房!”
“我刚算了下,京市现在的房价,我们能买下小半条胡同了!”
“格局小了!”另一个同学反驳,“两百万,够我们买一台最新型号的谱写仪,还能剩个零头!买什么房,住实验室不香吗?”
“买车!都买红旗!咱们栋梁班三十多辆红旗开出去,那是什么场面!”
“李昂,你买车可以,离我远点。”方月月凉凉地补了一刀。
钱,烫手。
车子房子,遥远。
“要不……”李昂试探着提议,“先去饭店,撮一顿?就点最贵的,八个菜一个汤国宴那种!”
这个务实的建议,瞬间获得全票通过。
张勤和赵砚川从后面走来,听着这群活宝的讨论,一脸的无可奈何。
“老大!”李昂看见张勤,眼睛噌地亮了,“晚上聚餐,必须去!”
“不去,有事。”
“别啊老大!”李昂挤眉弄眼,“你的两百万,准备怎么花?也买四合院?”
张勤看了他一眼。
“投到天工科技城。”
四个字,轻飘飘的。
李昂不说话了。
旁边的赵砚川,默默推了下眼镜,看着张勤的背影。他忽然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物种隔离,可能比想象中更严重。
——————————
时间,在无休止的争论、推演、和对“风险投资回报率”的秘密探讨中,飞速碾过。
701研究所,进入了建所以来最癫狂的燃烧状态。
赵砚川带着硬件一组,直接睡在了实验室。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性能提升,他们能把彼此的论文从头到尾批驳个遍,然后顶着黑眼圈,笑着拿出一套谁也看不懂,但就是牛逼的方案。
张勤的内存小组,则在无尘车间旁边,建了个行军床阵地。他们把“卷”这个字,刻进了每一颗存储颗粒。
软件组,在江玉菊的带领下,敲出了一个新世界的雏形。
当屏幕上,不再是单调的命令行,而是出现了一个可以拖动的窗口,一个歪歪扭扭的鼠标指针,和一朵像素风的小红花时。
整个软件组的程序员,哭得像一群两百斤的孩子。
而那笔巨款,是悬在所有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是驱动他们压榨自己每一丝潜力的终极燃料。
偶尔在食堂。
“我最近在研究巴菲特的投资组合,我认为他的护城河理论可以应用到我们的技术壁垒构建上……”
“格局小了,我最近在看《货币战争》。”
路过的其他研究员,都用看神经病的表情看着他们。
一群搞电脑的,不好好敲代码,天天做什么金融梦?
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不是在做梦。
他们,真的有那个资本。
转眼,一九八七年夏。
“龙芯二号”点亮。
“华夏芯”内存颗粒,良品率突破95%。
代号“盘古”的操作系统,封包。
庆功宴上,苏院士看着这群眼里全是光的年轻人,知道,是时候放他们去咬人了。
第二天,栋梁班最后一次班会。
“‘龙芯一阶段,结束了。”张勤看着台下,“从明天起,你们自由了。”
这一次,门外很安静。
没有校长来抢人。
一个小时。
两个小时。
一个人影都没有。
李昂坐不住了,抓耳挠腮:“老大……咱是不是……没人要了?”
张勤笑了。
她走到窗边,推开窗。
“不是没人要。”
“是你们,有了选择所有人的资格。”
话音刚落。
“笃笃笃。”
会议室的门被敲响。
一个邮政制服的年轻人,抱着一个快要溢出来的巨大纸箱,探进头。
“请问,张勤同志在吗?”
“我是。”
“你们的信。”
年轻人把纸箱放在会议桌上,满满一箱子,全是信封。
来自航天部、科学院、各大军工集团、顶尖高校……
每一封,都不是给张勤的。
而是指名道姓,给“栋梁班”的每一个学生。
没有命令,没有许诺。
只有一份份烧钱的项目书,和一句句诚挚的邀请。
李向阳拆开一封,下一代卫星通讯系统。他眼睛瞬间就红了。
江玉菊拆开一封,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平台。她的手在抖。
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那封信。
他们看着信里的内容,从迷茫,到震惊,到狂喜。
世界,在他们面前,铺开了万千道路。
这一次,轮到他们选。
赵砚川走到张勤身边,手里也捏着一封信,下一代超算项目。
他看着窗外,轻声问。
“那你呢?”
“你的路,是哪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