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拿起笔。
她没有立刻在白板上写画。
几十双眼睛,全都聚焦在她身上,等着她的答案。
“分支预测的本质,是猜。”
张勤开口,声音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既然是猜,就总有猜错的时候。静态预测,成功率百分之七十,到顶了。”
她转过身,终于在白板上落笔。
“我们要做的,是让它学会怎么猜。”
她在白板上画了两个框,用一条线连起来。
“两级自适应预测。”
“第一级,用‘分支历史表’,记录每条分支指令最近一次的跳转情况。”
“是‘跳了’,还是‘没跳’。”
“第二级,用‘模式历史表’。它不记录单次结果,只记录模式。”
张勤的笔尖飞快移动。
“比如,一条分支指令,最近四次的结果是‘跳、跳、不跳、跳’。”
“这个模式,就对应pht里的一个计数器。”
“下次再出现这个模式,我们就根据计数器,来判断是该预测‘跳’,还是‘不跳’。”
“机器是死的,但数据是活的。”
张勤放下笔,看着一脸震惊的众人。
“让数据自己,告诉我们答案。”
赵砚川团队里那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这……这是让计算机自己学习?”
学习。
这个词,在一九八四年,不亚于天方夜谭。
赵砚川死死盯着白板上的图,呼吸都停了。
他猛地抬头看了一眼张勤,眼神里全是难以置信。
几秒后,他一把夺过旁边人手里的记号笔,冲到白板前。
“我懂了!”
他在张勤的草图旁边飞快地补充着具体的电路实现方案。
“bht用移位寄存器!pht用SRAm阵列,两位地址线……”
“状态机用四态饱和计数器!预测错误,状态减一!预测成功,状态加一!”
“这样一来,预测成功率……至少能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赵砚川越说越快,声音因为激动而嘶哑。
他转过头,看着张勤,眼神里是前所未有的光亮。
张勤对他点了点头。
她默默退到一旁,把舞台,完全交给了赵砚川。
“硬件组!”赵砚川一声大吼,“今天之内,拿出逻辑设计初稿!”
“软件组!”他又转向另一边,“模拟器!我要一个能模拟这套预测逻辑的软件模拟器!三天!”
“是!”
整个计算机中心像是被注入了燃料,瞬间开始全力运转。
————————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
一个多月。
701所里,听不到争吵,只有键盘的敲击声和机器的嗡鸣声。
每个人都钉在自己的位置上,疯狂地工作。
“龙芯一号”的架构设计,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成型。
张勤很满意。
她不再冲在最前面,更多的时候,她只是坐在角落,看着赵砚川指挥这支“联军”,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赵砚川,确实是个天才。
这天下午,张勤刚看完一份软件组的进度报告,脸上难得露出了笑容。
照这个速度,年底前,完整的架构设计就能冻结。
比她预想的,快了至少三个月。
就在这时。
办公室里的内部电话,突然“叮铃铃”地响了起来。
张勤皱了皱眉,走过去,拿起听筒。
“喂?”
“张总工吗?”是前台接线员紧张的声音,“有您的紧急长途,从您老家打来的,指名道姓要您听,说天大的事!”
老家?
张勤心里咯噔一下。
“接过来。”
电话被转接,一阵电流的“滋滋”声后,一个带着哭腔和绝望的声音,从听筒里炸开。
“小勤!是小勤吗?!”
是妈妈林文静的声音。
“妈?怎么了?”
“你快回来!你快回来啊!”林文静在那头泣不成声,“你外公……你外公他……他快不行了!”
听筒从她手里滑落,“哐当”一声砸在桌上。
巨大的声响让整个办公室瞬间安静。
所有人都看了过来。
张勤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眼睛直直地看着电话机。
外公……不行了?
怎么会?
她走之前,外公的身体还那么硬朗,还能拄着拐杖教训小舅。
怎么会……
“张勤?”赵砚川第一个察觉不对,快步走了过来,“怎么了?”
她像是没听见,嘴唇动了动,却发不出声音。
她弯腰捡起话筒,手抖得厉害,几乎握不住。
“妈!我马上回去!马上!”
她冲着话筒吼完,挂断电话,转身就往外跑。
“我去给你安排车!现在就去机场!”赵砚川反应极快,立刻追了上去,“项目的事你别管!什么都别管!”
车子在盘山公路上飞驰。
张勤坐在后座,一动不动,眼睛死死地盯着窗外。
那些关于外公的画面,一幕幕在眼前闪过。
是外公,带她去那个红墙大院,为她挡住了第一次危机。
是外公,在张家庄,为她们母女撑腰。
是外公,在她被关在家里时,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她。
那个永远挺直腰杆,像山一样为她遮风挡雨的老人……
怎么就要倒了?
机场。
赵砚川动用所有关系,让她登上了最近一班飞往省城的飞机。
起飞,爬升,平飞,降落。
张勤冲出机场,拦下一辆出租车,直奔家里。
巷子口,那栋熟悉的小楼,门口挂上了白幡。
张勤的身体晃了一下。
她推开车门,连滚带爬地冲了过去。
屋子里,一片素白。
母亲林文静跪在堂屋中央,已经哭得昏死过去好几次。
小舅和大舅红着眼,在旁边忙着招呼前来吊唁的邻居。
外婆坐在椅子上,没有哭,只是呆呆地看着前方。
看到张勤,外婆的眼睛动了动。
她站起身,走到张勤面前,拉住她冰冷的手。
“小勤,你回来了。”
“外婆……”张勤的嘴唇哆嗦着,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别哭。”外婆的声音很轻,很哑,“你外公,走得很安详。”
“他知道自己不行了。”
“那些老毛病,都是年轻时候在战场上落下的。这些年,看你们一个个都出息了,他心里那口气,也就松了。”
外婆轻轻拍着张勤的手背。
“这些年,他谁也没告诉。自己一个人,坐着火车,把他那些还活着的,天南海北的老战友,全都看了一遍。”
“他说,他得去跟他们告个别。”
“回来那天,他就跟我说,‘我这辈子,值了’。”
外,婆抬起头,看着自己这个已经长大的外孙女,泪水终于从眼角滑落。
“他最惦记的,就是你。”
“他说,看到你在为国家做那么大的贡献,他这辈子,打的那些仗,受的那些伤,全都值了。”
“小勤,你是你外公这辈子……最大的骄傲。”
外婆从口袋里,拿出一枚用手帕包得整整齐齐的军功章,放进张勤的手心。
“这是他最宝贝的东西,他说,要留给你。”
她没有立刻在白板上写画。
几十双眼睛,全都聚焦在她身上,等着她的答案。
“分支预测的本质,是猜。”
张勤开口,声音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既然是猜,就总有猜错的时候。静态预测,成功率百分之七十,到顶了。”
她转过身,终于在白板上落笔。
“我们要做的,是让它学会怎么猜。”
她在白板上画了两个框,用一条线连起来。
“两级自适应预测。”
“第一级,用‘分支历史表’,记录每条分支指令最近一次的跳转情况。”
“是‘跳了’,还是‘没跳’。”
“第二级,用‘模式历史表’。它不记录单次结果,只记录模式。”
张勤的笔尖飞快移动。
“比如,一条分支指令,最近四次的结果是‘跳、跳、不跳、跳’。”
“这个模式,就对应pht里的一个计数器。”
“下次再出现这个模式,我们就根据计数器,来判断是该预测‘跳’,还是‘不跳’。”
“机器是死的,但数据是活的。”
张勤放下笔,看着一脸震惊的众人。
“让数据自己,告诉我们答案。”
赵砚川团队里那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这……这是让计算机自己学习?”
学习。
这个词,在一九八四年,不亚于天方夜谭。
赵砚川死死盯着白板上的图,呼吸都停了。
他猛地抬头看了一眼张勤,眼神里全是难以置信。
几秒后,他一把夺过旁边人手里的记号笔,冲到白板前。
“我懂了!”
他在张勤的草图旁边飞快地补充着具体的电路实现方案。
“bht用移位寄存器!pht用SRAm阵列,两位地址线……”
“状态机用四态饱和计数器!预测错误,状态减一!预测成功,状态加一!”
“这样一来,预测成功率……至少能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赵砚川越说越快,声音因为激动而嘶哑。
他转过头,看着张勤,眼神里是前所未有的光亮。
张勤对他点了点头。
她默默退到一旁,把舞台,完全交给了赵砚川。
“硬件组!”赵砚川一声大吼,“今天之内,拿出逻辑设计初稿!”
“软件组!”他又转向另一边,“模拟器!我要一个能模拟这套预测逻辑的软件模拟器!三天!”
“是!”
整个计算机中心像是被注入了燃料,瞬间开始全力运转。
————————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
一个多月。
701所里,听不到争吵,只有键盘的敲击声和机器的嗡鸣声。
每个人都钉在自己的位置上,疯狂地工作。
“龙芯一号”的架构设计,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成型。
张勤很满意。
她不再冲在最前面,更多的时候,她只是坐在角落,看着赵砚川指挥这支“联军”,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赵砚川,确实是个天才。
这天下午,张勤刚看完一份软件组的进度报告,脸上难得露出了笑容。
照这个速度,年底前,完整的架构设计就能冻结。
比她预想的,快了至少三个月。
就在这时。
办公室里的内部电话,突然“叮铃铃”地响了起来。
张勤皱了皱眉,走过去,拿起听筒。
“喂?”
“张总工吗?”是前台接线员紧张的声音,“有您的紧急长途,从您老家打来的,指名道姓要您听,说天大的事!”
老家?
张勤心里咯噔一下。
“接过来。”
电话被转接,一阵电流的“滋滋”声后,一个带着哭腔和绝望的声音,从听筒里炸开。
“小勤!是小勤吗?!”
是妈妈林文静的声音。
“妈?怎么了?”
“你快回来!你快回来啊!”林文静在那头泣不成声,“你外公……你外公他……他快不行了!”
听筒从她手里滑落,“哐当”一声砸在桌上。
巨大的声响让整个办公室瞬间安静。
所有人都看了过来。
张勤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眼睛直直地看着电话机。
外公……不行了?
怎么会?
她走之前,外公的身体还那么硬朗,还能拄着拐杖教训小舅。
怎么会……
“张勤?”赵砚川第一个察觉不对,快步走了过来,“怎么了?”
她像是没听见,嘴唇动了动,却发不出声音。
她弯腰捡起话筒,手抖得厉害,几乎握不住。
“妈!我马上回去!马上!”
她冲着话筒吼完,挂断电话,转身就往外跑。
“我去给你安排车!现在就去机场!”赵砚川反应极快,立刻追了上去,“项目的事你别管!什么都别管!”
车子在盘山公路上飞驰。
张勤坐在后座,一动不动,眼睛死死地盯着窗外。
那些关于外公的画面,一幕幕在眼前闪过。
是外公,带她去那个红墙大院,为她挡住了第一次危机。
是外公,在张家庄,为她们母女撑腰。
是外公,在她被关在家里时,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她。
那个永远挺直腰杆,像山一样为她遮风挡雨的老人……
怎么就要倒了?
机场。
赵砚川动用所有关系,让她登上了最近一班飞往省城的飞机。
起飞,爬升,平飞,降落。
张勤冲出机场,拦下一辆出租车,直奔家里。
巷子口,那栋熟悉的小楼,门口挂上了白幡。
张勤的身体晃了一下。
她推开车门,连滚带爬地冲了过去。
屋子里,一片素白。
母亲林文静跪在堂屋中央,已经哭得昏死过去好几次。
小舅和大舅红着眼,在旁边忙着招呼前来吊唁的邻居。
外婆坐在椅子上,没有哭,只是呆呆地看着前方。
看到张勤,外婆的眼睛动了动。
她站起身,走到张勤面前,拉住她冰冷的手。
“小勤,你回来了。”
“外婆……”张勤的嘴唇哆嗦着,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别哭。”外婆的声音很轻,很哑,“你外公,走得很安详。”
“他知道自己不行了。”
“那些老毛病,都是年轻时候在战场上落下的。这些年,看你们一个个都出息了,他心里那口气,也就松了。”
外婆轻轻拍着张勤的手背。
“这些年,他谁也没告诉。自己一个人,坐着火车,把他那些还活着的,天南海北的老战友,全都看了一遍。”
“他说,他得去跟他们告个别。”
“回来那天,他就跟我说,‘我这辈子,值了’。”
外,婆抬起头,看着自己这个已经长大的外孙女,泪水终于从眼角滑落。
“他最惦记的,就是你。”
“他说,看到你在为国家做那么大的贡献,他这辈子,打的那些仗,受的那些伤,全都值了。”
“小勤,你是你外公这辈子……最大的骄傲。”
外婆从口袋里,拿出一枚用手帕包得整整齐齐的军功章,放进张勤的手心。
“这是他最宝贝的东西,他说,要留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