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五个亿刚到,国家派院士天团上门!-《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

  假期结束了。

  接下来一个星期,许维钧和他那支团队连轴转动了起来。

  华夏之光的顶层办公室,成了他们的指挥部。

  巨大的地图挂在墙上,每天都会多出无数黑色和红色的标记。

  争吵声不断。

  “不行!排污口径必须再扩百分之三十!要考虑未来五十年!”

  “供电必须双回路!不能断一次电!”

  “交通模型全部重算!把私人飞行器的轨道也给我预留出来!”

  许维钧撕掉一稿又一稿的设计图,逼着团队,也逼着自己。

  陈新中成了后勤部长。

  他一边应付许维钧团队的要求,一边组建项目组,跑各个部门办手续。

  人忙得脚不沾地,脸上的笑却没断过。

  李向阳、方月月六个学生,则过了人生中最梦幻的一周。

  张勤给了他们一笔钱。

  “去玩,把深市逛个遍。”

  “看看工厂,看看码头,看看市场。”

  “看看那些和我们一样年轻,却在田里耗着的人。”

  “然后,记住这种感觉。”

  于是,他们白天在深市的街上乱窜,晚上回酒店兴奋地讨论。

  他们看到了机会,也看到了混乱。

  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迷茫。

  这种冲击,比任何课都来得深刻。

  张勤没跟他们一起。

  她每天待在办公室角落,安静地看许维钧他们争论,看陈新中打电话。

  偶尔,她会走到窗边,看着远处那片荒野。

  地,有了。

  钱,有了。

  人,也各就各位了。

  华夏的科技时代,从这一刻真正开始弯道超车。

  她也该回到自己的战场了。

  ——————

  一周后。

  深市火车站。

  人挤人,空气里全是汗味、泡面和烟草味。

  李向阳背着大包,手里提着两个,满头大汗在前面开路。

  “这边!这边!”

  孙文勋和赵亚男护着方月月她们,在人潮里艰难挪动。

  “天哪,人太多了!”

  “跟来的时候坐飞机,完全是两个世界!”方月月小声抱怨。

  来时,专车接送,贵宾通道,坐飞机。

  回去,挤公交,在站台上打仗,找自己的硬卧车厢。

  落差太大。

  张勤走在最后,很平静。

  她听见了抱怨,没说话。

  那五个亿,是国家的钱,是天工科技城的建设资金。

  每一分钱,都得用在刀刃上。

  别说硬卧,就是让她坐几十个小时硬座回去,她也觉得应该。

  她们,还是穷学生。

  这个身份,张勤很清楚。

  好不容易挤上车,找到铺位。

  六个铺位,正好包了一个隔间。

  李向阳放下行李,一屁股坐下,长出一口气。

  “累死我了!比军训还累!”

  “张勤,干嘛不坐飞机?陈总肯定给报销。”孙文勋问。

  张勤放下背包,拿出水壶喝了一口。

  “钱,要省着花。”

  她就说了这一句。

  孙文勋想再问,被赵亚男拉了一把。

  赵亚男对他摇摇头。

  孙文勋立刻闭嘴。

  他明白了。

  张勤在提醒他们。

  假期结束了。

  深市的梦,也该醒了。

  他们要从“五个亿”、“五百亩”的宏大故事里出来,回到现实。

  回到需要为一张卧铺票计较的现实。

  火车缓缓开动。

  窗外的景象开始倒退。

  高楼、工地、荒野……深市的一切,慢慢远去。

  车厢里,李向阳他们还在兴奋地聊着见闻,聊着天工科技城的未来。

  张勤没参与。

  她靠在窗边,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田野和村庄。

  偶尔能看到光着膀子在田里干活的农民,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也能看到小站台旁,挑着担子叫卖的小贩,满脸都是褶子。

  她收回目光,脸上没什么表情。

  火车有节奏地“哐当”作响。

  计算机,军工,操作系统,生物医药,新材料。

  一个个项目,千头万绪。

  她忽然觉得,坐火车挺好。

  慢一点,挺好。

  正好让她把这些念头,捋一捋,排个顺序。

  她从背包里,拿出笔记本和一支笔。

  在火车“哐当、哐当”的背景音里,她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下四个字。

  阶段计划。

  睡在上铺的李向阳探出头。

  “张勤,你写什么呢?”

  张勤没抬头,笔尖飞快移动,在那四个字下面,又写了一行。

  “第一阶段目标:开发属于华夏自己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

  ————————

  经过三天两夜“哐当哐当”的颠簸,火车终于驶入了d省。

  十月底,天凉了。

  张勤一行人背着大包小包回到北工大。

  正好是周末,校园里人不多。

  可李昂不在此列。

  他跟装了雷达似的,前脚听说张勤他们回来,后脚就从宿舍楼里一阵风似的刮了出来。

  “张勤!我的亲姐!你们可算回来了!”

  李昂一个箭步冲到跟前,眼睛亮得吓人,围着几人团团转,话跟连珠炮似的往外冒:“深市那边到底发生了啥?我听李向阳上次打电话来说你们搞了什么地?什么钱?快给我交待清楚!”

  张勤刚想开口,一个干事就小跑了过来。

  “张勤同学,吴校长让你马上去他办公室一趟。”

  “行,我马上过去。”

  张勤把背包卸下递给李向阳,对一脸抓心挠肝的李昂摆了摆手:“具体情况,你问他们,让他们给你好好上一课。”

  说完,她转身就走。

  李昂看着张勤的背影,又扭头看向一脸高深莫测的李向阳几人,急得直跺脚。

  “哎呀你们快说啊!到底什么情况?”

  李向阳清了清嗓子,学着陈新中的样子,拍了拍李昂的肩膀,慢悠悠地开了口。

  “也没什么大事。”

  “就是国家批了块地,不大,也就五百亩。”

  “顺便给了点启动资金,不多,也就五个亿。”

  李昂脸上的笑僵住了。

  他张着嘴,半天没合上,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李向阳。

  “多……多少?”

  李向阳把手收回来,又拍了拍他的另一边肩膀。

  “五个亿。”

  李昂腿一软,差点没站稳。

  ……

  校长办公室。

  气氛和楼下的喧闹截然不同。

  吴校长坐在办公桌后,班主任方胜利和丁玉老师则坐在旁边的沙发上,三人的表情都异常凝重。

  “校长,您找我?”张勤进门。

  “来了,坐。”吴校长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张勤坐下,心里已经有了几分预感。

  吴校长没有绕圈子,直接开门见山:“张勤同志,你这次去深市,搞出的动静太大了。”

  他顿了顿,拿起桌上的一份文件。

  “就在昨天,京市直接下达了最高指示。”

  吴校长的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很清楚。

  “针对你,以及你们整个‘栋梁班’,国家要调整培养方案了。”

  “从下周开始,你们的学习进度,要全面提速!”

  张勤没有说话,静静地听着。

  “京市那边,专门为你,也为你们班,协调了一个教师团队。”吴校长看着她,说出了一句j句让张勤都心头一跳的话。

  “苏院士、钱院士、郭院士……”

  “这些在各自领域泰山北斗级的人物,会不定时地抽出时间,亲自来北工大,给你们上课。”

  方胜利和丁玉老师都震惊的回不过神。

  这是国家把压箱底的宝贝,把整个华夏最顶级的科学大脑,直接放下来,要给张勤和“栋梁班”开小灶!

  吴校长放下文件。

  “张勤,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

  “国家,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