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周怀瑾:我的人脉,你用就行了。-《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

  五百亩。

  一亩地是六百六十多平方米。

  五百亩……就是三十三万平方米!

  北方工业大学整个校区有多大?好像也才这个数。

  她只是想搞个产业园,当个“包租婆”,给未来的科技公司搭个窝。

  国家反手就送了她一座城?

  陈新中已经彻底傻了,他张着嘴,看着周怀瑾,又看看地图上那个被无限放大的红圈,感觉自己像在做梦。

  “周……周主任……五……五百亩?”他结结巴巴地问。

  “嗯。”周怀瑾的表情很平静。

  张勤深吸了一口气。

  她看着周怀瑾,脸上的红晕已经退去,表情前所未有的凝重。

  “周怀瑾。”

  她一开口,声音有些干。

  “这已经不是一个产业园的事了。”

  “这是一座新城区的雏形。”

  周怀瑾赞许地点了点头:“你看得很准。”

  “这么大一块地,水、电、路、通讯、排污……甚至未来的学校、医院、商业配套,都必须从零开始规划。”张勤的语速越来越快,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华夏之光’的能力范围。我之前那个想法,太幼稚了。”

  她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们不能随便找个施工队就开干。这必须是全国最顶尖的规划设计单位,用最超前的理念来操刀。”

  “否则,这五百亩地,就不是功劳。”

  “是罪过。”

  最后三个字,她说得很重。

  陈新中听得冷汗都下来了。他光想着发财,根本没想过这一层。

  周怀瑾看着她,眼神里带着欣赏。

  这个女孩,永远能最快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并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你说得对。”周怀瑾开口,“所以,我来之前,已经想好了。”

  “我认识几位在京市搞城市规划的朋友,他们所在的单位,是国内最顶尖的。”

  “我可以介绍你们认识一下,聊一聊。”

  张勤心里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她看着周怀瑾,这个总是能提前为她铺好路的年轻人。

  从她决定去深市开始,他就一直在帮忙。

  帮忙牵线,争取政策,化解她犯下的错误。

  如果没有他,自己那个“买地”的报告递上去,现在恐怕已经成了京市某些办公室里的笑柄。

  她欠他的人情,太多了。

  “周怀瑾……”张勤看着他,“这次来深市,真的……太谢谢你了。”

  “还好有你。不然我真的是……”

  她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只能摇了摇头。

  “我们是同志。”周怀瑾笑了笑,语气很轻松,“各司其职而已。”

  “不行!”张勤却很认真,“一码归一码。今天晚上,我请客!你们所有人,都得来!”

  她指了指周怀瑾,又指了指陈新中,还有自己身后那几个已经听傻了的同学。

  周怀瑾看着她认真的样子,笑着点头:“好,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

  晚上。

  陈新中找了一家环境雅致的粤菜馆。

  包厢里,李向阳、方月月几个人显得有些拘谨。

  他们白天受到的冲击太大了。

  一个亿的现金流。

  五百亩的土地。

  这些数字,对他们这些还没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简直像是天方夜谭。

  而坐在对面的周怀瑾,虽然年纪和他们相仿,但那种沉稳从容的气度,让他们下意识地不敢大声说话。

  “都别愣着啊!吃菜!吃菜!”陈新中热情地招呼着,试图活跃气氛。

  “周主任,我敬您一杯!这次要不是您,我们可就闯大祸了!”陈新中端起酒杯。

  “陈总客气了,这都是张顾问的功劳。”周怀瑾端起茶杯,以茶代酒,碰了一下。

  话题自然而然地又回到了那五百亩地上。

  “五百亩啊……张勤,我们是不是可以在里面建一个全国最大的实验室?”李向阳终于忍不住,眼睛放光地问。

  “还要建一个图书馆!藏书最多的那种!”赵亚男跟着说。

  “宿舍!我们要建最好的宿舍!每个人一间!带独立卫浴!”孙文勋的关注点永远这么实际。

  方月月她们几个女生则小声讨论着,要不要规划一片花园。

  包厢里的气氛,瞬间热烈起来。

  张勤安静地听着,没有说话。

  她只是默默地给每个人都倒上了饮料。

  她的目光,落在了对面的周怀瑾身上。

  他正微笑着听着同学们的奇思妙想,没有半分不耐烦,偶尔还会点点头,附和两句。

  张勤的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很奇怪的念头。

  这个人,很不一样。

  和赵砚川不一样。

  和自己也不一样。

  自己是带着未来的记忆,目标明确,为了达成目标可以不择手段,像一把锋利的刀。

  而周怀瑾,他像水。

  他能洞察规则,也能利用规则。他能游走于各种复杂的关系之中,化解矛盾,凝聚力量,将那些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想法,变成可以落地的现实。

  要把科研成果,变成推动国家前进的真正力量,就需要周怀瑾这样的人。

  他负责扫清道路,负责搭建桥梁,负责将所有人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缺一不可。

  张勤忽然觉得,自己之前对他的认知,还是太浅了。

  她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有背景、有能力的“同学”。

  但现在,她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的、可以并肩作战的战友。

  一种纯粹的、基于能力和目标的欣赏,在她心里油然而生。

  “在想什么?”周怀瑾的声音忽然响起。

  张勤回过神,发现大家都看着自己。

  “没什么。”她摇了摇头,拿起筷子,“我在想,我们这个产业园,应该叫什么名字。”

  “叫‘未来城’怎么样!”李向阳抢着说。

  “太土了!”

  “叫‘科技之都’!”

  大家又七嘴八舌地争论起来。

  “对了,周主任。”陈新中忽然想起一件事,“您说的那位搞城市规划的专家,我们什么时候能见见?”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齐刷刷地看向周怀瑾。

  周怀瑾放下茶杯,笑了笑。

  “不急。我已经跟他打过招呼了,他和他整个团队,下周就会飞来深市。”

  “整个团队?”陈新中倒吸一口冷气。

  “嗯。”周怀瑾点头,“毕竟是五百亩的地,国家级项目,他们也很重视。”

  他看着张勤,继续说道。

  “带队的人,叫许维钧,是我的一个老朋友。”

  “你们可以先准备一下资料,想想具体的需求。”

  “他是国内城市规划领域的第一人,天才新一代。”

  周怀瑾说到这,看着张勤的眼睛,补了一句:

  “不过,他这人脾气不太好,傲气得很。在圈子里有个外号,叫‘项目粉碎机’,尤其是他最讨厌的,就是外行领导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