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张勤几乎是吃了睡,睡了吃。
整个人像一株被暴雨摧残过的幼苗,在家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下,一点点地舒展叶片,重新汲取阳光和水分。
亲戚们像是商量好了似的,轮番上门。
第一个来的是小舅林文杰和小舅妈钱莉。
钱莉的肚子已经微微隆起,走路时小心翼翼地扶着腰,脸上洋溢着一种母性的光辉。
她一进门,看到床上那个瘦得只剩下一双大眼睛的张勤,眼圈“唰”地一下就红了。
“我的天爷……”钱莉把手里的一个大号网兜往桌上一放,快步走到床边,声音里全是心疼,“这……这是去了哪个黑煤窑里扒了一年煤啊?怎么瘦成这个样子了!”
网兜里,一个搪瓷饭盒散发着霸道的香气。
是炸鸡腿。
还有一罐子红烧肉。
油光锃亮,香气扑鼻。
“快!起来吃!”钱莉不由分说,把小桌子支在床上,打开饭盒和罐子,“我妈亲手做的!她听说你回来了,心疼坏了,一大早就去市场割了最好的五花肉,买了最新鲜的鸡腿!”
张勤看着那金黄酥脆的鸡腿,还有那炖得软烂入味的红烧肉,鼻头一酸。
是人间烟火的味道。
她拿起一个鸡腿,狠狠咬了一大口。
外酥里嫩,肉香四溢。
“慢点吃,慢点吃,没人跟你抢!”钱莉一边给她拍着背,一边自己抹眼泪。
旁边的小舅林文杰,看着外甥女这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闷闷的。
“姐夫,姐,”他扭头对张建军和林文静说,“你们就别让她再去受那份罪了!咱家现在不缺钱了!让她好好上学,当个普普通通的学生不行吗?”
林文静没说话,只是默默地给张勤递过去一杯水。
张勤啃完一个鸡腿,又夹了一大块红烧肉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小舅,我没事。能吃能睡,好着呢。”
她知道,他们不懂。
那种为一个目标,燃烧自己,并最终看到它实现的成就感,是任何安逸都无法替代的。
小舅一家刚走,大舅林文兵又来了。
他比以前沉稳了许多,看着张勤,半天没说话,最后只是叹了口气。
“你表哥,林伟,今年七月参加的高考。”大舅点上一根烟,缓缓开口。
张勤心里一动。
林伟。
那个曾经顽劣不堪,差点走上歪路的表哥。
“他……考上了。”大舅的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骄傲,“考上了石市的陆军指挥学院。提前批录取的,军校。”
张勤愣住了。
军校?
“那小子,从乡下回来,跟变了个人似的。不说混话,也不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了。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里,玩了命地读书。他说……他说他也要为国家做点贡献。”
大舅狠狠吸了一口烟,烟雾缭绕中,他的声音有些发涩。
“他走之前,一直想见你一面。就是没机会。他说,以前是他混蛋,不懂事。以后,他要当兵,要保家卫国。他说……以后他来守护自己的妹妹!”
守护妹妹。
这四个字,像一颗石子,在张勤心里荡开一圈圈涟漪。
那个曾经让她头疼不已的刺头表哥,终于长大了。
她当初那个看似狠心的计划,那个把他扔到乡下吃苦的决定,是对的。
真好。
大家都好起来了。
张勤的心里,涌上一股暖流。
她所做的一切,守护的,不就是这些吗?
————————
第二天,家里更热闹了。
爸爸张建军,带着三叔张建国、三婶李凤萍,还有一个摇摇晃晃刚会走的小堂弟,一起来了。
三叔还是那副斯文的样子,但眉宇间,多了一丝藏不住的忧虑。
三婶李凤萍倒是风风火火,一进门就把张勤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然后直接对林文静说:“二嫂,这孩子得好好补!光吃肉不行,回头我去托人搞点钙片来!”
一家人落座,张建军给三弟递了根烟。
张建国摆了摆手,没接。
他看了一眼正在逗孩子的李凤萍,又看了一眼张勤,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
“二哥,二嫂……我……我跟凤萍商量了一下,想……想来省城这边发展。”
这话一出,屋里安静了一下。
张建军看了他一眼:“怎么?厂里待得不舒坦?”
“不是不舒坦。”张建国叹了口气,“就是觉得……没啥奔头。我就是个修机器的,一辈子到头,顶天了当个车间主任。凤萍在供销社,也就是个临时工,没啥前景。”
他继续说道:“现在政策越来越活了,城里机会多。二哥你不是也从学校出来,跟着小勤干大事了吗?我就想着,不能再这么窝在钢厂里了。再待下去,人就废了。”
张勤的心,猛地一沉。
下岗潮!
她瞬间反应过来!
现在是八十年代初,国营大厂还是铁饭碗,风光无限。
但再过十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席卷全国的下岗潮将会来临!无数像三叔这样的工人,将会在一夜之间失去依靠。
三叔的嗅觉,太敏锐了!
他比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都更早地预感到了危机!
张勤想起当年,自己为了上学跟村里人吵架,是三叔站出来,旗帜鲜明地支持自己。
全家和老宅闹翻爸妈带着自己进城,没地方住,就是住的三叔宿舍,三婶和她母亲刘老师是自己恩人!
这份恩情,她一直记在心里。
现在,机会来了。
“三叔,你的想法是对的!”张勤开口了,“来省城!必须来!”
所有人都看向她。
“我们家这么大,空房间多的是。”张勤看向自己的父母,“三叔一家先搬过来住,想住多久住多久。工作的事,不着急,慢慢找。现在个体户、小作坊,到处都是机会。凭三叔的手艺和三婶的文化,在省城肯定能站稳脚跟!”
她说完,看向自己的妈妈林文静。
林文静正在给小侄子削苹果,听到女儿的话,头也没抬,只是笑了笑。
“你看我干什么?这事你爸早就跟我说过了。”
她把一小块苹果塞进小侄子嘴里,才慢悠悠地说:“你三叔当年怎么对咱们的,我们都记着呢。咱家现在条件好了,房子也宽敞,一家人住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多好。我跟你爸,没意见。”
张建国和李凤萍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激动和感激。
“二哥……二嫂……”张建国一个大男人,眼圈都红了,“这……这太麻烦你们了……”
“麻烦啥啊!”张建军一拍大腿,豪气干云,“一家人,说这些就见外了!就这么定了!你明天就回去办手续,辞职!我给你找车,把家当都拉过来!以后,咱们兄弟俩,就在这省城,一起闯!”
三叔一家来省城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家里的气氛,前所未有的融洽。
看着客厅里,父亲和三叔激动地规划着未来,母亲和三婶凑在一起聊着孩子,张勤靠在沙发上,感觉那颗紧绷了一年多的心,终于彻底松弛了下来。
真好啊。
林文静安顿好三弟一家,回头看到女儿脸上那难得的恬静笑容,心里又是一阵心疼。
这孩子,才十三岁啊。
这一年,她在外面到底经历了什么,吃了多少苦,家里人不敢问,也不忍心问。
现在,她回来了。
必须让她好好休息,把亏空的身体养回来。
林文静走到张勤身边,摸了摸她的头。
“小勤,这一年多,你在里面是不是连报纸都看不到?”
张勤点点头。
“你这一个月,哪儿都不许去,就在家给我好好歇着。天天闷在屋里也无聊。”
她忽然想起了什么,眼睛一亮。
“对了!咱们这新家,当初盖的时候,就让电工把电视天线都给埋好了!我明天就去百货大楼,给你买台电视回来!”
“在家里看看电视,解解闷!”
整个人像一株被暴雨摧残过的幼苗,在家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下,一点点地舒展叶片,重新汲取阳光和水分。
亲戚们像是商量好了似的,轮番上门。
第一个来的是小舅林文杰和小舅妈钱莉。
钱莉的肚子已经微微隆起,走路时小心翼翼地扶着腰,脸上洋溢着一种母性的光辉。
她一进门,看到床上那个瘦得只剩下一双大眼睛的张勤,眼圈“唰”地一下就红了。
“我的天爷……”钱莉把手里的一个大号网兜往桌上一放,快步走到床边,声音里全是心疼,“这……这是去了哪个黑煤窑里扒了一年煤啊?怎么瘦成这个样子了!”
网兜里,一个搪瓷饭盒散发着霸道的香气。
是炸鸡腿。
还有一罐子红烧肉。
油光锃亮,香气扑鼻。
“快!起来吃!”钱莉不由分说,把小桌子支在床上,打开饭盒和罐子,“我妈亲手做的!她听说你回来了,心疼坏了,一大早就去市场割了最好的五花肉,买了最新鲜的鸡腿!”
张勤看着那金黄酥脆的鸡腿,还有那炖得软烂入味的红烧肉,鼻头一酸。
是人间烟火的味道。
她拿起一个鸡腿,狠狠咬了一大口。
外酥里嫩,肉香四溢。
“慢点吃,慢点吃,没人跟你抢!”钱莉一边给她拍着背,一边自己抹眼泪。
旁边的小舅林文杰,看着外甥女这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闷闷的。
“姐夫,姐,”他扭头对张建军和林文静说,“你们就别让她再去受那份罪了!咱家现在不缺钱了!让她好好上学,当个普普通通的学生不行吗?”
林文静没说话,只是默默地给张勤递过去一杯水。
张勤啃完一个鸡腿,又夹了一大块红烧肉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小舅,我没事。能吃能睡,好着呢。”
她知道,他们不懂。
那种为一个目标,燃烧自己,并最终看到它实现的成就感,是任何安逸都无法替代的。
小舅一家刚走,大舅林文兵又来了。
他比以前沉稳了许多,看着张勤,半天没说话,最后只是叹了口气。
“你表哥,林伟,今年七月参加的高考。”大舅点上一根烟,缓缓开口。
张勤心里一动。
林伟。
那个曾经顽劣不堪,差点走上歪路的表哥。
“他……考上了。”大舅的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骄傲,“考上了石市的陆军指挥学院。提前批录取的,军校。”
张勤愣住了。
军校?
“那小子,从乡下回来,跟变了个人似的。不说混话,也不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了。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里,玩了命地读书。他说……他说他也要为国家做点贡献。”
大舅狠狠吸了一口烟,烟雾缭绕中,他的声音有些发涩。
“他走之前,一直想见你一面。就是没机会。他说,以前是他混蛋,不懂事。以后,他要当兵,要保家卫国。他说……以后他来守护自己的妹妹!”
守护妹妹。
这四个字,像一颗石子,在张勤心里荡开一圈圈涟漪。
那个曾经让她头疼不已的刺头表哥,终于长大了。
她当初那个看似狠心的计划,那个把他扔到乡下吃苦的决定,是对的。
真好。
大家都好起来了。
张勤的心里,涌上一股暖流。
她所做的一切,守护的,不就是这些吗?
————————
第二天,家里更热闹了。
爸爸张建军,带着三叔张建国、三婶李凤萍,还有一个摇摇晃晃刚会走的小堂弟,一起来了。
三叔还是那副斯文的样子,但眉宇间,多了一丝藏不住的忧虑。
三婶李凤萍倒是风风火火,一进门就把张勤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然后直接对林文静说:“二嫂,这孩子得好好补!光吃肉不行,回头我去托人搞点钙片来!”
一家人落座,张建军给三弟递了根烟。
张建国摆了摆手,没接。
他看了一眼正在逗孩子的李凤萍,又看了一眼张勤,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
“二哥,二嫂……我……我跟凤萍商量了一下,想……想来省城这边发展。”
这话一出,屋里安静了一下。
张建军看了他一眼:“怎么?厂里待得不舒坦?”
“不是不舒坦。”张建国叹了口气,“就是觉得……没啥奔头。我就是个修机器的,一辈子到头,顶天了当个车间主任。凤萍在供销社,也就是个临时工,没啥前景。”
他继续说道:“现在政策越来越活了,城里机会多。二哥你不是也从学校出来,跟着小勤干大事了吗?我就想着,不能再这么窝在钢厂里了。再待下去,人就废了。”
张勤的心,猛地一沉。
下岗潮!
她瞬间反应过来!
现在是八十年代初,国营大厂还是铁饭碗,风光无限。
但再过十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席卷全国的下岗潮将会来临!无数像三叔这样的工人,将会在一夜之间失去依靠。
三叔的嗅觉,太敏锐了!
他比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都更早地预感到了危机!
张勤想起当年,自己为了上学跟村里人吵架,是三叔站出来,旗帜鲜明地支持自己。
全家和老宅闹翻爸妈带着自己进城,没地方住,就是住的三叔宿舍,三婶和她母亲刘老师是自己恩人!
这份恩情,她一直记在心里。
现在,机会来了。
“三叔,你的想法是对的!”张勤开口了,“来省城!必须来!”
所有人都看向她。
“我们家这么大,空房间多的是。”张勤看向自己的父母,“三叔一家先搬过来住,想住多久住多久。工作的事,不着急,慢慢找。现在个体户、小作坊,到处都是机会。凭三叔的手艺和三婶的文化,在省城肯定能站稳脚跟!”
她说完,看向自己的妈妈林文静。
林文静正在给小侄子削苹果,听到女儿的话,头也没抬,只是笑了笑。
“你看我干什么?这事你爸早就跟我说过了。”
她把一小块苹果塞进小侄子嘴里,才慢悠悠地说:“你三叔当年怎么对咱们的,我们都记着呢。咱家现在条件好了,房子也宽敞,一家人住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多好。我跟你爸,没意见。”
张建国和李凤萍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激动和感激。
“二哥……二嫂……”张建国一个大男人,眼圈都红了,“这……这太麻烦你们了……”
“麻烦啥啊!”张建军一拍大腿,豪气干云,“一家人,说这些就见外了!就这么定了!你明天就回去办手续,辞职!我给你找车,把家当都拉过来!以后,咱们兄弟俩,就在这省城,一起闯!”
三叔一家来省城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家里的气氛,前所未有的融洽。
看着客厅里,父亲和三叔激动地规划着未来,母亲和三婶凑在一起聊着孩子,张勤靠在沙发上,感觉那颗紧绷了一年多的心,终于彻底松弛了下来。
真好啊。
林文静安顿好三弟一家,回头看到女儿脸上那难得的恬静笑容,心里又是一阵心疼。
这孩子,才十三岁啊。
这一年,她在外面到底经历了什么,吃了多少苦,家里人不敢问,也不忍心问。
现在,她回来了。
必须让她好好休息,把亏空的身体养回来。
林文静走到张勤身边,摸了摸她的头。
“小勤,这一年多,你在里面是不是连报纸都看不到?”
张勤点点头。
“你这一个月,哪儿都不许去,就在家给我好好歇着。天天闷在屋里也无聊。”
她忽然想起了什么,眼睛一亮。
“对了!咱们这新家,当初盖的时候,就让电工把电视天线都给埋好了!我明天就去百货大楼,给你买台电视回来!”
“在家里看看电视,解解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