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江浙商业天才们杀疯了!-《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

  新年过后,张勤的生活分成了两个世界。

  周一到周五,省重点高中的普通学生。

  上课偶尔走神,考试依然碾压全场的“大魔王”。

  周末一到,一辆轿车准时停在校门口,她要去另一个战场——“华夏之光”总部。

  推开会议室大门。

  烟雾缭绕,人声鼎沸。

  墙上挂着巨大的全国地图,红蓝铅笔画满了密密麻麻的标记和箭头。

  父亲张建军,舅舅林文兵,早已脱胎换骨。笔挺的中山装,雷厉风行的作风,活脱脱的领导架势。

  刘振华主任更是把这里当成第二办公室,经常亲自坐镇。

  “小勤来了!”

  “总顾问好!”

  众人纷纷起身。

  张勤摆摆手,熟门熟路找了个角落坐下,拿起桌上的销售简报。

  刺绣、火腿、茶叶…在她“文化包装”理论指导下,这些产品在海外和高端市场表现不错。

  仅仅是不错而已。

  张勤翻着报表,眉头微皱。销售额稳步增长,模式却僵化得要命。靠着“华夏之光”国家级金字招牌,在广交会这样的平台进行大宗交易。

  说白了,坐商。等客上门。

  距离她想象中铺满全国、渗透千家万户的商业帝国,差得太远。

  “…以上,就是我们豫省上个季度的销售总结。”

  汇报声停下。

  所有目光聚焦到这个角落里的小姑娘身上。

  众人都清楚,这位总顾问年纪虽小,但是一句话就能点破他们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的症结。

  张勤放下报告,沉默不语。

  刘振华清了清嗓子:“下一个,江浙地区代表——陈新中,王慧。”

  两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站起。

  陈新中,戴眼镜,文质彬彬。王慧,短发,眼神明亮,透着精明干练。

  省里从江浙商业系统特意选拔的尖子。

  “刘主任,张总顾问,各位领导。”陈新中开口,浓重的南方口音,“我们的报告,可能跟别的地方不太一样。”

  他没念稿子,直接走到地图前。

  “我们认为,光靠供销社和百货大楼,远远不够。”

  “我们江浙商人,讲究货通天下。货要主动走到人面前,不能等着人来找。”

  红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个圈。

  “上个季度,我们没把精力全放在沪市、杭市这样的大城市。我们组织了几个小组,每组两人,一辆自行车,两个大货箱——前锋队。”

  “沿着国道、省道,一个镇一个镇跑,一个村一个村钻。”

  “见到小卖部、代销点,我们就进去谈。老板,这是华夏之光的货,国家认证,质量顶呱呱。你不用给钱,我先放两瓶酒、两包茶叶在你这里卖。卖出去了,我们再来结账,你拿一成利润。”

  “卖不出去?没关系,下次我们来,原封不动拉走,你一分钱损失没有。”

  会议室瞬间安静。

  所有人被这套闻所未闻的打法震住了。

  不要钱,先把货给你?

  卖不出去还能退?

  这不是白送吗?

  “胡闹!”一个干部忍不住站起来,“要是有天灾人祸,或者有人存心赖账,我们的货不是全打水漂?风险太大!”

  陈新中笑了笑,扶扶眼镜:“所以,我们有后手。”

  王慧接过话头。

  “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拜访当地头面人物。村会计,镇上能人。请他们吃顿饭,送两条烟。专门打听哪家小店老板信誉好,哪家爱占小便宜。”

  “这些信息记录在册子里,我们叫它信誉地图。”

  “信誉好的,多放货,账期给长点。信誉差的,对不起,老老实实给现钱。”

  王慧补充:“还有,光卖货不行,得教他们怎么卖。金华火腿,我们印了小画片,画着怎么切、怎么蒸、怎么炖汤。买一根火腿,送一张画片。镇上家庭主妇特别喜欢。”

  “龙井茶,我们跟小卖部老板说,把茶叶罐子打开,让客人闻香气。卖的时候送两块冰糖,说是,这样喝才有味道。”

  会议室鸦雀无声。

  所有人惊异地看着这两个江浙年轻人。

  张勤的心里掀起滔天巨浪!

  这不是后世快消品的地推模式和渠道下沉吗?

  铺货!终端物料支持!客情关系维护!消费者教育!

  这些她只在商学院案例库见过的名词,竟然被两个八十年代的年轻人,用最原始、最土的办法,活生生实践出来!

  她以为自己是开了天眼的重生者,是降维打击的“神”。

  错了!大错特错!

  她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同胞!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不缺智慧和创造力。他们缺的,只是机会,一个挣脱束缚的舞台!

  政策闸门一打开,这些被压抑太久的商业天赋,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

  什么叫经商天赋?

  这就叫天赋!刻在骨子里的,与生俱来的!

  自己那点从后世搬来的理论,在这些真正“实战派”面前,简直像小孩过家家!

  张勤霍然站起。

  “啪!啪!啪!”

  用力鼓掌。

  清脆掌声在寂静会议室里,格外响亮。

  所有人愣住,不解地看着她。

  “说得好!太好了!”

  她走到地图前,看着陈新中和王慧,眼神里是前所未有的欣赏和…释然。

  “我宣布一件事。”

  环视全场。

  “从今天起,华夏之光筹备成立全国销售总公司!我提议,陈新中同志担任总经理,王慧同志担任副总经理!”

  “什么?!”

  “让他们当头?”

  “总顾问,这不合规矩吧?”

  会议室瞬间议论纷纷,质疑声不绝于耳。

  张建军和刘振华也错愕地看着张勤。

  “规矩?”张勤笑了,“在华夏之光,能为国家创造价值,就是最大的规矩!我有提名权!”

  她转向刘振华,态度郑重。

  “刘叔,我会立刻起草正式任命提议和公司改组方案,麻烦您尽快递交上级审批!”

  刘振华看着眼前气场全开的女孩,又看看那两个既激动又紧张的江浙年轻人,重重点头:“好!我来办!”

  得到肯定答复,张勤再次看向陈新中和王慧。

  “任命需要流程,你们的工作可以先干起来!我给你们全权!人、财、物,你们先调配!刚才说的前锋队模式,给我推广到全国!我不要听报告,我只要看结果!一年之内,全国每个县城,都要看到我们的产品!”

  她顿了顿,再次转向刘振华,抛出更惊人的想法。

  “刘叔,光有职位不够,还要有激励!我会在报告里加一条特殊申请:为销售总公司申请独立激励机制!建议每年拿出销售纯利润的百分之五,作为整个团队绩效奖金,上不封顶!请您务必帮我争取下来!”

  奖金分红!上不封顶!

  虽然只是申请,需要等待上级批准的“饼”,从这位总顾问嘴里说出来,分量完全不同!

  这代表承诺,代表态度!

  陈新中和王慧眼里燃烧着熊熊烈火!

  巨大的舞台!愿意为他们争取利益的领导!

  “张总顾问…”陈新中激动得声音发抖,“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信任!一定把业绩做出来,让上级领导看到,我们值得这份奖励!”

  张勤点点头,转身走到刘振华和父亲面前,轻声说:“刘叔,爸。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我们的责任,是给他们搭好台子,向上面争取政策,看好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