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的山道,从来都是采药奴的噩梦。陡峭的山壁上,只有前人踩出来的窄窄石阶,有的地方甚至需要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每年都有采药奴失足掉下悬崖,再也回不来。妫含带着女兵和石匠们,来到太姥山的山脚下,看着这崎岖的山道,心里暗暗决定,要在这里修一条栈道,让采药奴们能安全地采摘草药。
“阿茶叔,您经常上山采药,您觉得栈道修在哪里最合适?”妫含问身边的阿茶。阿茶因为之前被关在石牢里,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可他还是坚持要跟着来——他熟悉太姥山的每一条山道,知道哪里有草药,哪里最危险。
阿茶指着山壁上的一处凹痕:“妫含首领,那里以前有一条旧栈道,后来被山洪冲毁了。我们可以在旧栈道的基础上,重新修建一条更宽、更结实的栈道。从那里上去,能到太姥山的深处,那里有很多珍贵的草药,比如太姥山的白茶,还有治疗外伤的金疮药。”
妫含点点头,让石匠们开始丈量土地,设计栈道的图纸。女兵们则带着采药奴们,清理山壁上的碎石和杂草。太姥山的雾气很大,常常把山壁笼罩住,石匠们只能一边摸索,一边施工,进度很慢。可大家都没有放弃,因为他们知道,这条栈道不仅能让采药奴们安全,还能让太姥山的草药卖到其他部落,让福鼎的人能赚到更多的钱。
半个月后,栈道的雏形终于出来了。栈道宽三尺,用青石板铺成,两侧有木制的护栏,护栏上还刻着太姥山的景致,比如夫妻峰、金龟爬壁。采药奴们第一次走上栈道,心里既紧张又兴奋。阿饼扶着护栏,看着山壁下的云雾,笑着说:“以前我每次上山,都怕自己掉下去,现在有了这栈道,再也不用怕了!”
妫含看着采药奴们兴奋的样子,心里也很高兴。她对阿茶说:“阿茶叔,我们还要在栈道旁建休息亭,让采药奴们累了能休息;建草药库,把采摘的草药储存起来;请永嘉的医生来,教大家识别草药,教大家治疗外伤的方法。以后,太姥山的草药不仅能治病,还能成为福鼎的宝贝。”
阿茶点点头,眼里满是感激:“妫含首领,您真是我们福鼎人的救星。以前,我们采药奴只能偷偷摸摸地采药,还怕被奴隶主发现;现在,我们能光明正大地上山,还能学到这么多东西,这都是您给我们的。”
妫含笑着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福鼎是永嘉郡的一部分,我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就该互相帮助,一起把日子过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太姥山的栈道旁,渐渐建起了休息亭和草药库。永嘉的医生也来了,他们带着草药和医疗器械,教采药奴们识别草药,教大家如何处理外伤。采药奴们学得很认真,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知识能救自己,也能救其他的人。
阿芋跟着阿茶一起,走上栈道,采摘太姥山的白茶。白茶的芽尖嫩嫩的,泛着浅绿色的光。阿芋小心翼翼地把白茶摘下来,放进竹篮里,心里满是欢喜——以前,她只能在桐山堡的织坊里织麻布,现在,她能自由地在太姥山上采摘白茶,能自由地呼吸新鲜的空气,能自由地生活。
太姥山的雾气渐渐散去,阳光照在栈道上,照在采药奴们的脸上。栈道上的脚步声,清脆而坚定,像一首希望的歌,回荡在太姥山的山谷里。阿芋知道,这条栈道,不仅连接了太姥山的各个山峰,还连接了福鼎和永嘉的人心,连接了所有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福鼎的大地上,处处都是新的景象。桐城的新织坊里,十几台永嘉改良的织布机嗡嗡作响,织工们熟练地操作着,织出的麻布又结实又好看,有的还染成了各种颜色,被运往平阳、苍南、龙港,换回来粮食、铁器和布料;沙埕的渔港里,二十艘新渔船整齐地停靠在码头,渔民们每天都能捕到满满的鱼,鱼市里热闹非凡,到处都是买卖鱼的人,笑声和吆喝声混在一起;太姥山的栈道上,采药奴们背着竹篮,悠闲地采摘草药,休息亭里,有人在喝茶聊天,有人在学习识别草药,再也没有了以前的紧张和恐惧。
妫含骑着马,在福鼎的大地上巡视。她看到磻溪的田地里,新种的双季稻已经长出了嫩绿的秧苗,农民们正在用水车灌溉,脸上满是笑容;她看到白琳的饼花作坊里,工匠们正在制作精美的饼花,有戏曲人物,有花鸟鱼虫,这些饼花不仅能装饰月饼,还能卖到其他地方,成为福鼎的特色工艺品;她看到太姥山的游客越来越多,有来自平阳的,有来自苍南的,还有来自龙港的,他们沿着栈道欣赏太姥山的景致,品尝福鼎的特色美食,比如福鼎肉片、生醉蟹、桐江鲈鱼,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
阿芋、阿浪、阿茶、阿饼和福鼎十七个部落的首领,跟在妫含身后,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感慨。阿芋想起以前在桐山堡当奴隶的日子,想起了父母的死,想起了那些受苦的奴隶,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要是没有妫含,没有永嘉的基建,他们可能还在黑暗中挣扎,可能永远都看不到这样的好日子。
“妫含首领,谢谢您。”阿浪走到妫含面前,深深鞠了一躬,“是您让福鼎的人摆脱了奴隶制,是您让福鼎的大地充满了生机,是您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以后,我们福鼎的人,一定会跟着永嘉,跟着您,把福鼎建得越来越好,把永嘉郡建得越来越好。”
妫含扶起阿浪,笑着说:“不用谢我,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福鼎归入永嘉,不是征服,而是融合。以后,我们还要在福鼎建学堂,让孩子们能读书识字;建医馆,让大家能看病治病;建驿站,让各个部落之间的往来更方便。我们要让永嘉郡的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
说话间,远处传来一阵孩子们的笑声。妫含抬头望去,只见一群穿着新衣服的孩子,正在太姥山的草地上放风筝,风筝上画着永嘉和平阳、苍南、龙港、福鼎的图腾,在蓝天上飞得很高很高。阿饼看着那些孩子,笑着说:“以前,我们这些奴隶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更别提放风筝了。现在,他们能自由地玩耍,能读书识字,这都是永嘉给我们的。”
妫含看着眼前的福鼎大地,看着那些充满希望的景象,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永嘉郡的领土又扩大了,不仅是土地面积的增加,更是人心的凝聚,是百姓幸福指数的提升。她知道,只要继续推行基建系统,继续团结所有部落,永嘉的未来会越来越光明,而这片瓯水之东的土地,会永远远离战乱和苦难,迎来长久的和平与繁荣。
夕阳西下,福鼎的大地上,炊烟袅袅,歌声阵阵。太姥山的栈道上,还有人在悠闲地散步;沙埕的渔港里,渔民们正满载而归;桐城的织坊里,织布机的声音还在继续。这一切,都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描绘着永嘉郡的繁荣与幸福,描绘着所有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阿茶叔,您经常上山采药,您觉得栈道修在哪里最合适?”妫含问身边的阿茶。阿茶因为之前被关在石牢里,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可他还是坚持要跟着来——他熟悉太姥山的每一条山道,知道哪里有草药,哪里最危险。
阿茶指着山壁上的一处凹痕:“妫含首领,那里以前有一条旧栈道,后来被山洪冲毁了。我们可以在旧栈道的基础上,重新修建一条更宽、更结实的栈道。从那里上去,能到太姥山的深处,那里有很多珍贵的草药,比如太姥山的白茶,还有治疗外伤的金疮药。”
妫含点点头,让石匠们开始丈量土地,设计栈道的图纸。女兵们则带着采药奴们,清理山壁上的碎石和杂草。太姥山的雾气很大,常常把山壁笼罩住,石匠们只能一边摸索,一边施工,进度很慢。可大家都没有放弃,因为他们知道,这条栈道不仅能让采药奴们安全,还能让太姥山的草药卖到其他部落,让福鼎的人能赚到更多的钱。
半个月后,栈道的雏形终于出来了。栈道宽三尺,用青石板铺成,两侧有木制的护栏,护栏上还刻着太姥山的景致,比如夫妻峰、金龟爬壁。采药奴们第一次走上栈道,心里既紧张又兴奋。阿饼扶着护栏,看着山壁下的云雾,笑着说:“以前我每次上山,都怕自己掉下去,现在有了这栈道,再也不用怕了!”
妫含看着采药奴们兴奋的样子,心里也很高兴。她对阿茶说:“阿茶叔,我们还要在栈道旁建休息亭,让采药奴们累了能休息;建草药库,把采摘的草药储存起来;请永嘉的医生来,教大家识别草药,教大家治疗外伤的方法。以后,太姥山的草药不仅能治病,还能成为福鼎的宝贝。”
阿茶点点头,眼里满是感激:“妫含首领,您真是我们福鼎人的救星。以前,我们采药奴只能偷偷摸摸地采药,还怕被奴隶主发现;现在,我们能光明正大地上山,还能学到这么多东西,这都是您给我们的。”
妫含笑着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福鼎是永嘉郡的一部分,我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就该互相帮助,一起把日子过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太姥山的栈道旁,渐渐建起了休息亭和草药库。永嘉的医生也来了,他们带着草药和医疗器械,教采药奴们识别草药,教大家如何处理外伤。采药奴们学得很认真,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知识能救自己,也能救其他的人。
阿芋跟着阿茶一起,走上栈道,采摘太姥山的白茶。白茶的芽尖嫩嫩的,泛着浅绿色的光。阿芋小心翼翼地把白茶摘下来,放进竹篮里,心里满是欢喜——以前,她只能在桐山堡的织坊里织麻布,现在,她能自由地在太姥山上采摘白茶,能自由地呼吸新鲜的空气,能自由地生活。
太姥山的雾气渐渐散去,阳光照在栈道上,照在采药奴们的脸上。栈道上的脚步声,清脆而坚定,像一首希望的歌,回荡在太姥山的山谷里。阿芋知道,这条栈道,不仅连接了太姥山的各个山峰,还连接了福鼎和永嘉的人心,连接了所有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福鼎的大地上,处处都是新的景象。桐城的新织坊里,十几台永嘉改良的织布机嗡嗡作响,织工们熟练地操作着,织出的麻布又结实又好看,有的还染成了各种颜色,被运往平阳、苍南、龙港,换回来粮食、铁器和布料;沙埕的渔港里,二十艘新渔船整齐地停靠在码头,渔民们每天都能捕到满满的鱼,鱼市里热闹非凡,到处都是买卖鱼的人,笑声和吆喝声混在一起;太姥山的栈道上,采药奴们背着竹篮,悠闲地采摘草药,休息亭里,有人在喝茶聊天,有人在学习识别草药,再也没有了以前的紧张和恐惧。
妫含骑着马,在福鼎的大地上巡视。她看到磻溪的田地里,新种的双季稻已经长出了嫩绿的秧苗,农民们正在用水车灌溉,脸上满是笑容;她看到白琳的饼花作坊里,工匠们正在制作精美的饼花,有戏曲人物,有花鸟鱼虫,这些饼花不仅能装饰月饼,还能卖到其他地方,成为福鼎的特色工艺品;她看到太姥山的游客越来越多,有来自平阳的,有来自苍南的,还有来自龙港的,他们沿着栈道欣赏太姥山的景致,品尝福鼎的特色美食,比如福鼎肉片、生醉蟹、桐江鲈鱼,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
阿芋、阿浪、阿茶、阿饼和福鼎十七个部落的首领,跟在妫含身后,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感慨。阿芋想起以前在桐山堡当奴隶的日子,想起了父母的死,想起了那些受苦的奴隶,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要是没有妫含,没有永嘉的基建,他们可能还在黑暗中挣扎,可能永远都看不到这样的好日子。
“妫含首领,谢谢您。”阿浪走到妫含面前,深深鞠了一躬,“是您让福鼎的人摆脱了奴隶制,是您让福鼎的大地充满了生机,是您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以后,我们福鼎的人,一定会跟着永嘉,跟着您,把福鼎建得越来越好,把永嘉郡建得越来越好。”
妫含扶起阿浪,笑着说:“不用谢我,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福鼎归入永嘉,不是征服,而是融合。以后,我们还要在福鼎建学堂,让孩子们能读书识字;建医馆,让大家能看病治病;建驿站,让各个部落之间的往来更方便。我们要让永嘉郡的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
说话间,远处传来一阵孩子们的笑声。妫含抬头望去,只见一群穿着新衣服的孩子,正在太姥山的草地上放风筝,风筝上画着永嘉和平阳、苍南、龙港、福鼎的图腾,在蓝天上飞得很高很高。阿饼看着那些孩子,笑着说:“以前,我们这些奴隶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更别提放风筝了。现在,他们能自由地玩耍,能读书识字,这都是永嘉给我们的。”
妫含看着眼前的福鼎大地,看着那些充满希望的景象,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永嘉郡的领土又扩大了,不仅是土地面积的增加,更是人心的凝聚,是百姓幸福指数的提升。她知道,只要继续推行基建系统,继续团结所有部落,永嘉的未来会越来越光明,而这片瓯水之东的土地,会永远远离战乱和苦难,迎来长久的和平与繁荣。
夕阳西下,福鼎的大地上,炊烟袅袅,歌声阵阵。太姥山的栈道上,还有人在悠闲地散步;沙埕的渔港里,渔民们正满载而归;桐城的织坊里,织布机的声音还在继续。这一切,都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描绘着永嘉郡的繁荣与幸福,描绘着所有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