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雾隐藤踪-《骨戒:剩余寿命730天》

  北境的信鸽带来的不只是平安信,还有片奇特的羽毛——灰扑扑的,像被蚀灵雾熏过,却在阳光下泛着藤叶纹路的青光。陈默将羽毛凑近九州柱,刻痕里的藤根突然探出嫩尖,卷着羽毛往石缝里钻,羽毛接触到藤根的瞬间,竟化作一缕青烟,在柱上凝成幅模糊的图:

  茫茫雪原上,一道黑雾如活物般蜿蜒,黑雾尽头隐约有座山,山巅立着株巨大的双生藤虚影,一半莹白,一半赤红,像被硬生生劈成了两半。

  “是‘断藤山’。”石敢当凑过来,指着图中山峰的轮廓,“老周说北境的牧民从不靠近那座山,说山里埋着‘被诅咒的藤魂’。蚀灵雾就是从山底冒出来的。”

  苏清月的指尖在“承久图”上划过,北境的金线在断藤山的位置突然拧成一团,像被什么东西死死缠住。“绣线在发抖,”她脸色微变,“这黑雾不是普通的蚀灵雾,里面藏着藤条的脉息,像是……被吞噬的双生藤在哭。”

  陈默的陨骨在掌心发烫,他能感觉到那幅图里的绝望——山巅的双生藤虚影正在消散,黑雾每蔓延一寸,虚影就淡一分,仿佛有只无形的手在撕扯藤魂最后的残念。

  “得去断藤山。”他将信鸽脚上的字条展开,上面是石敢当留在北境的副手写的:“蚀灵雾夜聚昼散,夜里能听见山里有藤条断裂的声响,似在呼唤同伴。”

  石敢当扛起工兵铲就往门外走:“我去收拾行李,老周说断藤山的雪能没到腰,得带够星核火折子。”

  “等等。”陈默按住他的肩,指着九州柱上渐渐淡去的图,“你看山巅的双生藤,为什么一半白一半红?”

  图中的虚影确实诡异——正常的双生藤黄蓝相间,而这株的莹白里泛着冰碴,赤红中裹着火星,像两股完全对立的力量被强行拧在一起。藤根的嫩尖在图旁画了个问号,又突然转向南洋的方向,画出珊瑚礁的轮廓。

  苏清月突然想起什么,从绣篮里翻出南洋使者送的贝壳:“岛主说过,上古时有株‘阴阳藤’,能引天地两极之力,后来不知为何断裂,一半坠向极寒之地,一半落入炎海之渊。难道……”

  “断藤山的就是极寒那半?”石敢当眼睛一亮,“那炎海的另一半是不是在南洋?难怪珊瑚礁的藤条会发光,说不定是在呼应!”

  陈默将贝壳贴在九州柱上,藤根立刻兴奋地颤动起来,嫩尖在柱上快速游走,将断藤山的图与南洋珊瑚礁的轮廓连在一起,形成个完整的双生花。花芯处,一点金光正顺着连线慢慢移动——是总坛的双生藤本源之液。

  “藤根在说,要让两半藤魂合起来。”他握紧陨骨,“但不能硬闯,蚀灵雾里的藤脉息很杂乱,强行靠近会被它们误认为‘敌人’。”

  苏清月取出那枚珊瑚灵砂锦囊,将里面的粉末与金线混合,在“承久图”上绣出条细细的光带,一头连着断藤山,一头接着南洋的珊瑚礁:“我用灵砂护住金线,持续传递总坛的脉语,让它们知道是自己人。”

  三日后,陈默和石敢当抵达北境时,正赶上蚀灵雾夜聚。远远望去,断藤山像被裹在块巨大的灰布里,黑雾中不时闪过青白相间的光,像藤条在里面挣扎。老周带着几个牧民等在山外,手里举着用双生藤枝做的火把,火光在雾中只能照出半尺远。

  “夜里千万别点火把,”老周压低声音,指着雾中闪过的光,“那些光是被吞噬的藤魂,见了明火会发狂。阿古拉就是为了救株被藤魂缠住的新苗,才……”

  陈默将总坛带来的本源之液倒在火把上,原本金黄的藤枝突然泛起青白二色,火光变得柔和,雾中的青光果然不再躁动,反而像被吸引般,慢慢围了过来。

  “这是……”石敢当惊讶地看着那些青光在火光周围打转,像群找到亲人的孩子。

  “是总坛的双生藤在认亲。”陈默轻声道,本源之液里带着藤网最古老的脉息,能安抚这些破碎的藤魂,“它们不是在发狂,是在求救。”

  他们跟着青光往山深处走,黑雾越来越浓,脚下的积雪里不时传来“咯吱”的声响,像踩着断裂的藤条。石敢当用工兵铲拨开一片积雪,下面露出半截冻硬的藤根,根须扭曲,像临死前还在挣扎着往某个方向爬。

  “往山巅爬。”陈默看着根须指向的方向,那里的黑雾最浓,却隐隐透出赤红的光,与山巅双生藤虚影的红色半片遥相呼应。

  越靠近山巅,藤魂的青光越密集,它们在前方开路,黑雾遇到青光就自动退开,露出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窄路。路的尽头是个冰洞,洞口立着块巨大的冰石,石上冻着株完整的双生藤——正是山巅虚影的缩小版,一半覆着冰,一半燃着微弱的火苗,冰与火的交界处,藤条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融。

  “是阴阳藤的残躯!”石敢当惊呼,冰石上的藤条虽然僵硬,却能看出曾被人用利器劈过的痕迹,断面处还残留着黑褐色的污迹,像被蚀灵雾长期侵蚀的结果。

  陈默将本源之液滴在断面上,冰石突然剧烈震动,黑雾从洞底喷涌而出,化作无数只手,抓向冰石上的藤条!

  “不好!它们怕藤魂合一!”老周举着火把上前,却被黑雾缠住,火把上的青光瞬间黯淡下去。

  就在这时,陈默怀里的“承久图”突然亮起,苏清月绣的金线从图中飞出,在冰洞上方织成张光网,珊瑚灵砂的红光顺着金线流淌,黑雾被红光一照,发出痛苦的嘶鸣,抓向藤条的手纷纷缩回。

  “是苏清月!”石敢当又惊又喜,光网的金线里还混着南洋珊瑚礁的蓝光,与冰石上的藤条产生共鸣,原本微弱的火苗突然暴涨,将覆在藤条上的冰融化了大半。

  陈默趁机将本源之液全部倒在断面上,双生藤的残躯突然爆发出强光,冰与火的力量顺着光网的金线蔓延,在洞顶凝成株完整的阴阳藤虚影,青白二色交织,竟将黑雾逼退到了洞外。

  冰石上的藤条渐渐变软,断面处长出新的须根,须根顺着金线往光网里钻,像在贪婪地吸收着来自总坛和南洋的脉息。陈默看着这一幕,突然明白:蚀灵雾不是诅咒,是阴阳藤被劈开后,两半藤魂互相拉扯产生的怨气,而断藤山,就是当年那场劫难的见证。

  “得让南洋的那一半也知道。”石敢当摸着冰石上的藤条,上面的火苗正舔舐着他的指尖,却不烫手,反而暖暖的。

  陈默从冰石上摘下片新生的嫩叶,叶面上同时映着北境的雪和南洋的海。他将叶子夹进“承久图”,金线立刻将叶子包裹,化作道流光,顺着藤网的脉络往南飞去。

  洞外的黑雾还在盘旋,却不再进攻,像在犹豫。陈默知道,真正的和解需要时间,但至少此刻,阴阳藤的两半魂灵已经通过藤网,感受到了彼此的存在。

  冰洞上方,完整的阴阳藤虚影在光网中轻轻摇曳,青白二色的光透过雾层,照在北境的雪原上,像给这片饱经风霜的土地,镀上了层希望的光晕。陈默抬头望着虚影,仿佛能听见藤魂在低语,说的不是怨恨,是久别重逢的叹息。

  老周突然指着洞外,声音带着颤抖:“你们看!阿古拉的歌声!”

  雾中,无数青光正随着虚影的摇曳轻轻颤动,像在哼唱着草原的调子,那是阿古拉生前最爱唱的歌。石敢当的眼眶红了,他知道,这些被吞噬的藤魂和牧民的执念,终于在这一刻,找到了安宁的归宿。

  而陈默握着陨骨,感觉到冰石上的藤条正与总坛的九州柱产生共鸣,藤根的嫩尖大概又在柱上画着新的图了吧,画着北境的冰、南洋的火,画着千万条金线织成的、能让所有破碎都重圆的网。

  冰洞的暖意渐渐漫过雪地,阴阳藤虚影的青光映在每个人脸上,像蒙了层温柔的纱。陈默蹲在冰石旁,看着新生的须根顺着金线往光网里钻,那些须根上沾着北境的雪粒,却在接触到南洋珊瑚礁脉息的瞬间,冒出细密的汗珠,像冻僵的人终于舒展了筋骨。

  “它在长。”石敢当的声音有些发哑,他用工兵铲小心翼翼地拨开冰石周围的积雪,露出底下盘根错节的老藤——这些藤条早已枯死,却依旧保持着向上攀爬的姿态,像一群拼尽全力托举希望的手。

  老周突然“咦”了一声,指着冰石侧面的一道刻痕。那刻痕极浅,像是用指甲划上去的,仔细看竟是一行小字:“藤分阴阳,魂归一脉,雾散时,总坛见。”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股决绝,末尾还画着个小小的双生花,与九州柱上的图案如出一辙。

  “是初代守脉人!”陈默的心跳漏了一拍,陨骨在掌心剧烈发烫,“他们当年劈开阴阳藤,不是为了摧毁,是为了暂时压制它体内失控的力量!这行字是说,等蚀灵雾散去,要让两半藤魂回总坛合为一体。”

  藤根的嫩尖仿佛听到了他的话,从“承久图”的金线里探出来,在刻痕旁画了个箭头,指向总坛的方向。光网中的阴阳藤虚影突然剧烈晃动,青白二色的光交织着,竟在雪地上投射出总坛观星台的轮廓,观星台中央,九州柱的位置正亮着一团金光。

  “它在等。”苏清月的声音从光网里传来,带着绣线的颤音,“南洋的珊瑚礁脉息说,那边的阴阳藤残躯也在躁动,根须正顺着藤网往北爬,像在赶路。”

  陈默突然明白,所谓“断藤”从不是结局。初代守脉人劈开藤体,是为了让失控的力量在南北两极沉淀;如今藤网织就,就是时候让分离的魂灵循着千万人的守护,重新相拥。

  黑雾在洞外盘旋了整夜,天快亮时,突然像潮水般退去,露出断藤山原本的模样——那根本不是山,是一座巨大的藤根化石,蜿蜒的纹路在晨光里清晰可见,像条沉睡的巨龙。山巅的双生藤虚影与冰洞中的虚影渐渐重合,化作一道青白色的光柱,直插云霄。

  “雾散了!”老周激动地大喊,牧民们纷纷跪倒在地,朝着光柱叩拜。他们知道,世代相传的诅咒终于解开,断藤山从此不再是禁地,而是守护的见证。

  陈默将冰石上的阴阳藤残躯小心地挖出来,残躯已变得柔软,须根缠着光网的金线,像个赖着不肯走的孩子。他用总坛带来的藤布将残躯裹好,布上绣着的双生花与残躯的纹路立刻产生共鸣,发出“嗡嗡”的轻响。

  “该回家了。”他轻声道,仿佛在对藤魂说话。

  下山时,雪地里的新苗都朝着光柱的方向倾斜,根须在冻土下织成密网,将北境的土地连在一起。石敢当回头望了眼断藤山,光柱正渐渐融入藤网的脉络,在雪原上留下一道青白色的轨迹,像给后来者指明的路。

  “老周说要在断藤山建座守脉亭,”石敢当踢了踢脚下的新苗,“用藤根化石做柱子,把阿古拉的名字刻在最显眼的地方,让每个路过的人都知道,是谁用歌声护着这片土地。”

  陈默抱着裹着藤布的残躯,能感觉到里面的暖意越来越浓。他知道,这暖意里有北境牧民的执念,有南洋珊瑚礁的呼应,有总坛绣娘们的金线,还有无数像阿古拉一样无名的守护。这些暖意聚在一起,才让阴阳藤的魂灵有了回家的勇气。

  回到总坛时,南洋的使者已等在观星台。他带来了另一半阴阳藤残躯,用珊瑚砂裹着,赤红的藤条上还沾着海泥,却在看到北境残躯的瞬间,发出欢快的颤音。

  陈默将两半残躯放在九州柱前,藤根的嫩尖立刻从刻痕里钻出来,像两只温柔的手,轻轻将残躯推到一起。接触的刹那,青白与赤红的光同时炸开,在柱顶凝成株完整的阴阳藤,黄蓝相间的纹路里,北境的雪粒与南洋的海砂交融在一起,化作颗颗晶莹的露珠。

  苏清月的“承久图”突然飘起,覆盖在九州柱上,图中的金线与阴阳藤的脉络完全重合,将北境的雪原、南洋的珊瑚礁、总坛的观星台连成一片。图上的名字——阿古拉、南洋岛主、守脉亭的绣娘……都在光中亮起,像围绕着藤条的星子。

  石敢当蹲在柱旁,看着藤根的嫩尖在阴阳藤的影子里画着圈,圈里写着两个字:“回家。”他突然笑了,掏出随身携带的小陶罐,往柱根浇了些北境的雪水:“总坛的水甜,多喝点,以后就在这扎根,再也别分开了。”

  阴阳藤的叶片轻轻颤动,落下片带着雪香的叶子,飘在石敢当的陶罐里。陈默知道,这是藤魂在回应——它听懂了,也记住了。

  守脉亭的风铃又响了起来,这次的声音格外轻快,混着阴阳藤的叶响,像首团圆的歌。九州柱的刻痕里,藤根的嫩尖慢慢缩回深处,只留下道浅浅的光痕,像条藏在石里的河,河面上漂着北境的歌、南洋的潮、总坛的暖,缓缓流向远方。

  陈默望着柱顶的阴阳藤虚影,突然觉得,所谓“守护”,不过是让每道裂痕都能找到缝合的线,让每个漂泊的魂都能找到回家的路。而藤网,就是那道最坚韧的线,这座最温暖的家。

  雾隐的藤踪已现,重逢的故事刚开了头。但陈默知道,只要这根九州柱还立着,只要藤根的低语还在继续,就会有更多的名字被刻下,更多的牵挂被织进网里,直到天地间的每道裂痕,都开满双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