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暴雨突发:食材基地受灾,明远紧急调货-《豫菜春秋》

  暴雨突袭:麦田成“沼泽”

  2029年8月7日,河南进入“暴雨红色预警”模式。

  凌晨三点,豫东开封县西姜寨乡的黄河鲤鱼养殖基地,先听到雷声滚动,接着是雨点砸在棚顶,像无数石子倾泻。

  不到一小时,水位从脚踝涨到膝盖,防逃网被冲垮,活蹦乱跳的鲤鱼顺着洪水游向田间主干道。

  同一时间,焦作温县赵堡镇的铁棍山药基地,雨水顺着山坡灌入垄沟,山药最怕积水,根部开始缺氧发褐。农户在群里发视频:“山药要淹死了!”

  库存警报:只够3天

  早上6:00,郑州明远楼中央厨房,采购部灯火通明。大屏显示:

  ? 黄河鲤鱼库存:320kg(仅够3天)

  ? 铁棍山药库存:480kg(仅够2.5天)

  ? 预制菜“槐花扒广肚”需山药作配料,订单已排至8月15日

  损耗预估:按日销150kg鲤鱼、120kg山药计算,第4天将断货。

  应急小组:24小时作战室

  6:30,李明远启动“红色供应链”应急预案:

  ? 组长:李明远

  ? 副组长:张强(采购)、王婷(物流)

  ? 成员:财务、法务、质检、pR

  ? 作战室:中央厨房会议室,白板 大屏 24小时值班

  目标:48小时内调运鲤鱼1500kg、山药2000kg,确保门店与预制菜线不断货,价格涨幅≤5%。

  地图上的“救援半径”

  张强把地图挂在墙头,画三个半径:

  ? 300k山东东平湖、安徽淮河

  ? 500k湖北洪湖、江苏洪泽湖

  ? 800k辽宁盘锦(鲤鱼)、河北保定(山药)

  原则:先近后远,先省内后省外,先同款后替代。

  第一通电话:山东东平湖

  7:00,张强拨通山东东平湖生态渔业李总:

  “急需黄河鲤鱼1000kg,规格750g\/条,价格按市价 10%,能出货?”

  李总:“刚起网,够!但雨大,路可能塌方。”

  张强:“我派冷链车过去,高速封就走省道,运费我担。”

  两小时,1000kg敲定,车牌、司机、GpS同步上传。

  第二通电话:安徽淮河

  9:30,安徽淮河鲤鱼合作社王社长:

  “山药没有,鲤鱼有!500kg,规格齐,水质检测报告发你。”

  质检部线上审核:土霉素零检出,重金属低于国标,oK!

  500kg加入清单。

  第三通电话:焦作“救山药”

  11:00,山药主产区受灾,但温县北部高坡地未淹。王婷联系“温县山药协会”:

  “急需2000kg铁棍山药,直径3-5c长度≥20c保护价 12%!”

  协会:“可用无人机挑地块,今晚挖!”

  无人机遥感NdVI图发来,绿色=健康,红色=受灾,按图索骥,精准到垄。

  冷链车:雨夜里的“移动冰箱”

  12:00,三辆冷链车出发:

  ? 豫A?L7389:郑州→东平湖,返程280k预计8h

  ? 豫A?h9267:郑州→淮河,返程320k预计9h

  ? 豫A?156:郑州→温县,返程90k预计3h

  车厢参数:

  ? 设定温度:鲤鱼2-4c,山药12-14c

  ? 实时监控:GpS 温度探针,>±1c即报警

  ? 备用:每车配柴油发电机 冰排,防车辆故障

  司机带雨衣、干粮、防滑链,雨刷开到最大,像三艘破冰船。

  24小时:装卸与“接力”

  20:00,东平湖段,暴雨导致省道塌方,冷链车被堵。司机李强下车,穿雨衣、打电筒,把鲤鱼搬至另雇的一辆4.2米货车上,继续赶路。凌晨2:00,终于抵达郑州,鲤鱼活蹦乱跳,温度3.2c。

  淮河段,一路绿灯,21:00到库,质检抽检:土霉素零检出,合格。

  温县段,无人机 人工连夜挖山药,23:00装车,温度13.5c,完美。

  质检:受灾≠降标

  质检部连夜检测:

  ? 鲤鱼:重金属、农残、寄生虫,42项全合格;

  ? 山药:农残、二氧化硫、霉变,18项全合格;

  ? 外观:山药轻微泥渍,清洗即可;

  ? 判定:允许入库,按一级品收货。

  价格锁:涨幅≤5%

  采购部核算:

  ? 鲤鱼:原价18元\/kg,调货价19.8元\/kg, 10%;

  ? 山药:原价8元\/kg,调货价8.8元\/kg, 10%;

  ? 新增运费:2.1万元;

  ? 总成本上涨:4.8%,<5%红线,不涨价!

  李明远拍板:“内部挖潜,不向顾客转嫁。”

  pR:把“救灾”讲成“担当”

  8月8日晨,公众号推送《暴雨中的豫菜供应链》:

  ? 实时照片:冷链车穿暴雨、工人搬运;

  ? 数据:24小时、3辆车、1500kg鲤鱼、2000kg山药;

  ? 金句:“雨淹得了麦田,淹不了供应链;淹得了山药,淹不了责任感。”

  文章10万 ,网友留言:“豫菜有担当!”

  “明天还去明远楼吃饭,支持!”

  同行求援:把“余粮”分出去

  8月9日,雨势未减,郑州多家豫菜馆断货,向明远楼求助:

  ? “老豫味”:缺面粉50kg、鲤鱼30kg;

  ? “豫菜坊”:缺山药100kg、鲤鱼20kg;

  ? “开封小院”:缺鸡蛋、香茅油。

  李明远决定:分出面粉50kg、鲤鱼50kg、山药100kg,按调货价供给,不赚差价;另赠抽水泵2台。

  受助老板发朋友圈:“危难见真情,豫菜一家人!”

  灾后重建:把“调货”变“投资”

  暴雨停后,团队捐出:

  ? 抽水泵10台、灌溉管2000米、柴油发电机2台,总值18万元;

  ? 与受灾农户重新签收购协议,承诺第一年价格不变,损失由明远楼承担30%;

  ? 引入“农业保险”:为20户鲤鱼养殖户、50户山药种植户投保自然灾害险,保费由明远楼代交。

  尾声:48小时的“味觉救援”

  8月10日,中央厨房大屏幕跳出绿色提示:

  ? 鲤鱼库存:1800kg(≥10天)

  ? 山药库存:2200kg(≥12天)

  ? 门店供应:正常

  ? 预制菜产线:满负荷

  陈静雅把最后一张调货单塞进文件夹,长舒一口气:“48小时,救了供应链,也救了豫菜的良心。”

  窗外,雨停云散,夕阳把麦田镀成金色,像给中原点了一盏会发光的灯。灯下有冷链车、有抽水泵、有分出去的面粉,也有刚刚签下的重建协议——

  它们一起告诉这片被雨水欺负过的土地:“别怕,有供应链在,有豫菜人在,味不会断,火不会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