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风裹着碎雪,打在窗纸上簌簌作响。豆宝蹲在灶门前,往炉膛里添了块松柴,火苗“腾”地窜起来,映得她脸颊发烫。灶上的铁壶“咕嘟”作响,白汽顺着壶嘴往外冒,混着炉膛里的松香,在屋里漫开。
“宝,把那罐新茶拿来。”沈爷爷坐在炕沿上,手里转着个紫砂杯,杯沿被摩挲得发亮。那是去年他去镇上赶集时,用攒了半年的药钱买的,说是“能养出茶味”。
豆宝踮脚从柜顶上取下茶叶罐,锡制的罐身凉丝丝的,上面刻着朵模糊的兰花——是爹年轻时学刻字,给娘的礼物,后来娘总说“装茶叶不串味”,就一直用着。她掀开盖子,一股清苦的香气涌出来,是后山采的野山茶,沈爷爷说“炒得火轻,最适合煮着喝”。
铁壶“呜呜”地唱起来,娘用布垫着壶柄提下来,往沈爷爷的紫砂杯里倒了半杯热水,又抓了撮茶叶撒进去。茶叶在水里打着旋,慢慢舒展,水色渐渐变成浅黄,像淬了层蜜。
“尝尝?”娘把茶杯递给沈爷爷,自己则拿起粗瓷大碗,也倒了半碗,“我还是爱喝这大碗茶,解渴。”
沈爷爷呷了口茶,眯着眼品了品:“火候正好,带点回甘。”他指着窗外,“这雪下不大,明儿准晴,正好去给麦地里撒层草木灰,能防冻。”
豆宝捧着自己的小花碗,小口啜着茶。茶水带着点涩,咽下去却有股暖意从喉咙一直淌到肚子里。她忽然想起春天采 tea 叶时的光景,沈爷爷教她辨认哪种叶子带绒毛,哪种梗子发红,说“带绒毛的才够嫩,发红的有火气”。当时觉得太阳晒得人犯困,此刻捧着热茶,倒觉得那些被晒出的汗,都变成了茶里的甜。
“三婆昨儿托人捎信,说她的老寒腿又犯了。”娘往炉膛里添了块柴,“等雪停了,你沈爷爷去给她扎几针,我再蒸点艾叶馍送去,发发汗能好些。”
沈爷爷点头:“她那腿得常暖着,去年给她的暖水袋,不知还能用不?”
“我去看看!”豆宝放下茶碗就往储物间跑。暖水袋是橡胶的,上面印着褪色的牡丹,还是前年三婆过寿时,娘特意去镇上买的。她灌了半袋热水,拧紧盖子揣在怀里,跑回屋时,脸颊冻得通红。
“等凉点再送,别烫着老人家。”娘用布把暖水袋裹好,又往豆宝兜里塞了两个艾叶馍,“趁热吃,补阳气。”
艾叶的苦味混着麦香,在嘴里慢慢散开。豆宝看着炉膛里跳动的火苗,看着沈爷爷茶杯里浮沉的茶叶,忽然觉得这屋里的暖,不只是炉火烘出来的。是沈爷爷的茶,是娘的艾叶馍,是三婆惦记的暖水袋,是那些你帮我、我帮你,像炉火上的水一样,慢慢熬出来的热乎气。
雪渐渐停了,阳光透过窗纸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片亮斑。沈爷爷的茶杯底积了层茶叶,娘正用布擦着铁壶上的水汽,豆宝的小花碗里,茶水还剩小半,凉得慢,像舍不得走似的。
她忽然想,等开春了,还要跟沈爷爷去采茶叶,要采最嫩的那种,带着绒毛的;要让娘多蒸些艾叶馍,送给三婆,也送给王婶、李伯;要把暖水袋洗干净,晒在太阳底下,让它也尝尝春天的暖。
炉火“噼啪”响了一声,像是在应和她的心思。豆宝捧着温热的茶碗,看着窗外渐渐亮起来的天,忽然觉得,这冬天的日子,就像这炉火上的茶,看着清苦,慢慢熬着,总能品出点甜来。而那些藏在茶里、馍里、暖水袋里的惦记,就是让日子熬出甜的秘密。
“宝,把那罐新茶拿来。”沈爷爷坐在炕沿上,手里转着个紫砂杯,杯沿被摩挲得发亮。那是去年他去镇上赶集时,用攒了半年的药钱买的,说是“能养出茶味”。
豆宝踮脚从柜顶上取下茶叶罐,锡制的罐身凉丝丝的,上面刻着朵模糊的兰花——是爹年轻时学刻字,给娘的礼物,后来娘总说“装茶叶不串味”,就一直用着。她掀开盖子,一股清苦的香气涌出来,是后山采的野山茶,沈爷爷说“炒得火轻,最适合煮着喝”。
铁壶“呜呜”地唱起来,娘用布垫着壶柄提下来,往沈爷爷的紫砂杯里倒了半杯热水,又抓了撮茶叶撒进去。茶叶在水里打着旋,慢慢舒展,水色渐渐变成浅黄,像淬了层蜜。
“尝尝?”娘把茶杯递给沈爷爷,自己则拿起粗瓷大碗,也倒了半碗,“我还是爱喝这大碗茶,解渴。”
沈爷爷呷了口茶,眯着眼品了品:“火候正好,带点回甘。”他指着窗外,“这雪下不大,明儿准晴,正好去给麦地里撒层草木灰,能防冻。”
豆宝捧着自己的小花碗,小口啜着茶。茶水带着点涩,咽下去却有股暖意从喉咙一直淌到肚子里。她忽然想起春天采 tea 叶时的光景,沈爷爷教她辨认哪种叶子带绒毛,哪种梗子发红,说“带绒毛的才够嫩,发红的有火气”。当时觉得太阳晒得人犯困,此刻捧着热茶,倒觉得那些被晒出的汗,都变成了茶里的甜。
“三婆昨儿托人捎信,说她的老寒腿又犯了。”娘往炉膛里添了块柴,“等雪停了,你沈爷爷去给她扎几针,我再蒸点艾叶馍送去,发发汗能好些。”
沈爷爷点头:“她那腿得常暖着,去年给她的暖水袋,不知还能用不?”
“我去看看!”豆宝放下茶碗就往储物间跑。暖水袋是橡胶的,上面印着褪色的牡丹,还是前年三婆过寿时,娘特意去镇上买的。她灌了半袋热水,拧紧盖子揣在怀里,跑回屋时,脸颊冻得通红。
“等凉点再送,别烫着老人家。”娘用布把暖水袋裹好,又往豆宝兜里塞了两个艾叶馍,“趁热吃,补阳气。”
艾叶的苦味混着麦香,在嘴里慢慢散开。豆宝看着炉膛里跳动的火苗,看着沈爷爷茶杯里浮沉的茶叶,忽然觉得这屋里的暖,不只是炉火烘出来的。是沈爷爷的茶,是娘的艾叶馍,是三婆惦记的暖水袋,是那些你帮我、我帮你,像炉火上的水一样,慢慢熬出来的热乎气。
雪渐渐停了,阳光透过窗纸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片亮斑。沈爷爷的茶杯底积了层茶叶,娘正用布擦着铁壶上的水汽,豆宝的小花碗里,茶水还剩小半,凉得慢,像舍不得走似的。
她忽然想,等开春了,还要跟沈爷爷去采茶叶,要采最嫩的那种,带着绒毛的;要让娘多蒸些艾叶馍,送给三婆,也送给王婶、李伯;要把暖水袋洗干净,晒在太阳底下,让它也尝尝春天的暖。
炉火“噼啪”响了一声,像是在应和她的心思。豆宝捧着温热的茶碗,看着窗外渐渐亮起来的天,忽然觉得,这冬天的日子,就像这炉火上的茶,看着清苦,慢慢熬着,总能品出点甜来。而那些藏在茶里、馍里、暖水袋里的惦记,就是让日子熬出甜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