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这天,西街的日头把麦场晒得滚烫,麦垛堆得像座座小山,蝉在麦场边的老槐树上扯着嗓子叫,声浪裹着麦香漫过整个巷子。我蹲在麦垛旁翻晒受潮的麦粒,指尖划过温热的麦壳,里面的仁儿饱满得快要把壳撑破——经了伏天的麦最养人,奶奶说过,伏晒麦粒坚,磨面能撑船,蒸出的馒头能嚼出甜味来。
三妮,歇会儿!赵铁柱扛着个竹耙从麦场那头走来,耙齿上挂着些碎麦秸,在阳光下闪着金芒,张少爷家的粮仓修好了,说借咱放新麦,算他赊的,等秋豆入仓时,送两捆豆秸当防潮垫。
我刚把晒好的麦粒往麻袋里装,豆宝就提着个瓦罐跑过来,罐里是他冰镇了半天的绿豆汤,上面飘着片薄荷叶。婶娘,喝...喝口凉的!他把瓦罐往麦垛上一放,额角的汗顺着下巴滴进领口,先生说...小暑喝绿豆汤,能...能败火不中暑!
这孩子十八岁了,已经能独当一面去镇上谈生意,却总爱往麦场跑。前几日去县城送豆货,用赚来的钱买了把新镰刀,回来就磨得锃亮,说是要给麦垛修修边,看着齐整。今早天没亮就去河边挑水,把麦场边的水缸挑得满满当当,说是伏天缺水,得让麦子喝够。
慢着动,我帮他擦掉鼻尖的汗,麦垛边滑,别摔着。
爹从仓房搬出个旧木锨,锨柄包着层浆过的棉布,握着手感温润。这是你爷爷的扬场锨他把木锨靠在麦垛上,当年他扬场,一锨下去,麦粒和麦糠分得清清楚楚,说是手随眼动,心跟锨走,差一分都不行。
木锨底部刻着行小字:麦入垛,人入心,垛稳心定,岁岁安宁。墨迹被汗水浸得发乌,却透着股踏实过日子的热乎劲。
正说着,巷口传来咯吱咯吱的推车声。赵婶领着几个婆姨推着独轮车过来,车上装着刚烙好的油饼,油纸包里飘着葱花的香气。刚出锅的,给你们垫垫肚子,赵婶把油饼递过来,又从车上搬下几捆新扎的草绳,这是给麦垛捆边用的,伏天风大,别让麦秸吹散了,算咱赊的,等秋收了给你家送筐新摘的茄子。
刘半仙背着布幡晃到麦场边时,幡上的小暑护麦四个字沾着麦糠。老朽算到今日有阵风,特来提醒你们加固麦垛,他往麦垛顶撒了把谷壳,说是压惊的,又转头冲我笑,你看这蝉鸣,声脆有力,是麦熟蝉欢,说明今年的麦子成色足,磨出的面能蒸出千层馒头。
我侧耳听,果然见槐树上的蝉鸣格外响亮,此起彼伏像在唱丰收歌。心里暗暗称是——这老神仙虽爱摆弄些符咒,对节气物候倒是摸得准。
张少爷赶着辆马车过来,车上装着十几个新编的麦秸帘,帘边缝着圈蓝布条。杨姑娘,我娘说这帘子能给麦垛遮遮阳,他跳下车时被麦秸绊了下,踉跄着站稳,伏天日头毒,盖着点能少损耗,不算赊账,就当给麦垛添件衣裳。
豆宝已经抓了张油饼啃起来,饼渣掉在衣襟上也不管,指着麦秸帘喊:我要那个带星星的!我来给麦垛盖!惹得众人笑起来,连槐树上的蝉都被惊得停了声,过会儿又知了知了叫得更欢。
日头升高时,麦场已经热闹起来。男人们扛着木锨给麦垛,把顶部拍得圆圆的,像扣了个大帽子;婆姨们蹲在麦垛边捆草绳,绳结打得又快又牢,嘴里念叨着绳捆三道紧,麦垛百年稳;连私塾的先生都来了,带着学生们在麦场边写生,画里的麦垛顶着草帽,倒像群胖乎乎的神仙。
赵铁柱站在麦垛顶上往下撒麦秸,动作灵活得像只猴子。你看这麦垛!他低头冲我喊,声音里带着得意,比去年高半尺,能多装两石麦,够咱西街人吃到来年开春!
我往赊账簿上添新账,笔尖划过纸页,沾了点麦粉,写出的字带着毛茸茸的边:西街麦场,共囤新麦二十石,赊草帘十张,以秋豆五斗偿还。刚写完,豆宝就摘了片槐树叶,轻轻按在账页上,印出个淡绿的痕。
三妮你看这麦粒!赵铁柱突然从麦垛上扔下来一把麦粒,落在掌心沉甸甸的,双仁麦,一颗麦壳里裹着两粒仁,三百年才遇一回,磨出的面做寿桃,能添福寿!
他话音刚落,一阵风拂过麦场,麦垛上的草帘作响,卷起的麦糠像群金蝴蝶,绕着槐树上的蝉飞。婆姨们突然唱起了囤麦谣:麦入垛,蝉唱歌,风调雨顺囤满仓,来年日子更红火,调子混着蝉鸣漫出麦场,把西街的暑气都染得甜丝丝的。
刘半仙突然对着麦垛作揖,黄符被风吹得贴在幡杆上:好兆头!麦高蝉欢,这是天地同贺,今年的麦准能卖出好价钱!
日头偏西时,最后一张草帘也盖在了麦垛上。爹用新麦磨的面蒸了锅麦香馒头,暄腾腾的,掰开来能看见细密的气孔。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个馒头,就着绿豆汤吃,麦香混着豆香,暖得人心里发沉。张少爷咬着馒头,突然指着麦场边的空地:杨姑娘,我想在这儿搭个凉棚,天热时大家来歇脚,就用麦秸杆搭,既凉快又结实。
豆宝举着啃剩的馒头大喊:我来搭!我保证...搭得比镇上的茶馆还舒服!
暮色漫进麦场时,蝉鸣渐渐低了下去,晚风带着麦香掠过麦垛,草帘轻轻晃动,像在给麦子唱摇篮曲。我摸着账页上那片槐树叶的绿痕,突然觉得这麦垛堆的哪是麦子啊,分明是西街人攒下的日子,颗颗麦粒都裹着汗珠子,把岁月堆得高高的,把希望囤得实实的。
赵铁柱突然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块新绣的帕子,上面绣着麦垛和蝉,麦垛边站着我和他,旁边的豆宝正举着油饼笑。我娘绣的,他把帕子塞进我手里,指尖带着点麦壳的糙,说这叫同守图,守着这麦垛,守着这日子,就像蝉守着夏天,一年比一年热闹。
我捏着帕子,布料上还带着阳光晒过的暖。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混着槐树叶的摇响,还有麦垛里隐约的声——许是麦粒在互相说着悄悄话,等磨成面,等蒸成馍,等再尝一口人间的甜。
灶王爷画像旁的铜铃铛轻轻晃,月光透过窗纸照在赊账簿上,把那些与的字眼都镀上银辉,像极了麦垛上的草帘,在黑夜里,也悄悄护着满仓的暖。
(第三十八章完)
三妮,歇会儿!赵铁柱扛着个竹耙从麦场那头走来,耙齿上挂着些碎麦秸,在阳光下闪着金芒,张少爷家的粮仓修好了,说借咱放新麦,算他赊的,等秋豆入仓时,送两捆豆秸当防潮垫。
我刚把晒好的麦粒往麻袋里装,豆宝就提着个瓦罐跑过来,罐里是他冰镇了半天的绿豆汤,上面飘着片薄荷叶。婶娘,喝...喝口凉的!他把瓦罐往麦垛上一放,额角的汗顺着下巴滴进领口,先生说...小暑喝绿豆汤,能...能败火不中暑!
这孩子十八岁了,已经能独当一面去镇上谈生意,却总爱往麦场跑。前几日去县城送豆货,用赚来的钱买了把新镰刀,回来就磨得锃亮,说是要给麦垛修修边,看着齐整。今早天没亮就去河边挑水,把麦场边的水缸挑得满满当当,说是伏天缺水,得让麦子喝够。
慢着动,我帮他擦掉鼻尖的汗,麦垛边滑,别摔着。
爹从仓房搬出个旧木锨,锨柄包着层浆过的棉布,握着手感温润。这是你爷爷的扬场锨他把木锨靠在麦垛上,当年他扬场,一锨下去,麦粒和麦糠分得清清楚楚,说是手随眼动,心跟锨走,差一分都不行。
木锨底部刻着行小字:麦入垛,人入心,垛稳心定,岁岁安宁。墨迹被汗水浸得发乌,却透着股踏实过日子的热乎劲。
正说着,巷口传来咯吱咯吱的推车声。赵婶领着几个婆姨推着独轮车过来,车上装着刚烙好的油饼,油纸包里飘着葱花的香气。刚出锅的,给你们垫垫肚子,赵婶把油饼递过来,又从车上搬下几捆新扎的草绳,这是给麦垛捆边用的,伏天风大,别让麦秸吹散了,算咱赊的,等秋收了给你家送筐新摘的茄子。
刘半仙背着布幡晃到麦场边时,幡上的小暑护麦四个字沾着麦糠。老朽算到今日有阵风,特来提醒你们加固麦垛,他往麦垛顶撒了把谷壳,说是压惊的,又转头冲我笑,你看这蝉鸣,声脆有力,是麦熟蝉欢,说明今年的麦子成色足,磨出的面能蒸出千层馒头。
我侧耳听,果然见槐树上的蝉鸣格外响亮,此起彼伏像在唱丰收歌。心里暗暗称是——这老神仙虽爱摆弄些符咒,对节气物候倒是摸得准。
张少爷赶着辆马车过来,车上装着十几个新编的麦秸帘,帘边缝着圈蓝布条。杨姑娘,我娘说这帘子能给麦垛遮遮阳,他跳下车时被麦秸绊了下,踉跄着站稳,伏天日头毒,盖着点能少损耗,不算赊账,就当给麦垛添件衣裳。
豆宝已经抓了张油饼啃起来,饼渣掉在衣襟上也不管,指着麦秸帘喊:我要那个带星星的!我来给麦垛盖!惹得众人笑起来,连槐树上的蝉都被惊得停了声,过会儿又知了知了叫得更欢。
日头升高时,麦场已经热闹起来。男人们扛着木锨给麦垛,把顶部拍得圆圆的,像扣了个大帽子;婆姨们蹲在麦垛边捆草绳,绳结打得又快又牢,嘴里念叨着绳捆三道紧,麦垛百年稳;连私塾的先生都来了,带着学生们在麦场边写生,画里的麦垛顶着草帽,倒像群胖乎乎的神仙。
赵铁柱站在麦垛顶上往下撒麦秸,动作灵活得像只猴子。你看这麦垛!他低头冲我喊,声音里带着得意,比去年高半尺,能多装两石麦,够咱西街人吃到来年开春!
我往赊账簿上添新账,笔尖划过纸页,沾了点麦粉,写出的字带着毛茸茸的边:西街麦场,共囤新麦二十石,赊草帘十张,以秋豆五斗偿还。刚写完,豆宝就摘了片槐树叶,轻轻按在账页上,印出个淡绿的痕。
三妮你看这麦粒!赵铁柱突然从麦垛上扔下来一把麦粒,落在掌心沉甸甸的,双仁麦,一颗麦壳里裹着两粒仁,三百年才遇一回,磨出的面做寿桃,能添福寿!
他话音刚落,一阵风拂过麦场,麦垛上的草帘作响,卷起的麦糠像群金蝴蝶,绕着槐树上的蝉飞。婆姨们突然唱起了囤麦谣:麦入垛,蝉唱歌,风调雨顺囤满仓,来年日子更红火,调子混着蝉鸣漫出麦场,把西街的暑气都染得甜丝丝的。
刘半仙突然对着麦垛作揖,黄符被风吹得贴在幡杆上:好兆头!麦高蝉欢,这是天地同贺,今年的麦准能卖出好价钱!
日头偏西时,最后一张草帘也盖在了麦垛上。爹用新麦磨的面蒸了锅麦香馒头,暄腾腾的,掰开来能看见细密的气孔。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个馒头,就着绿豆汤吃,麦香混着豆香,暖得人心里发沉。张少爷咬着馒头,突然指着麦场边的空地:杨姑娘,我想在这儿搭个凉棚,天热时大家来歇脚,就用麦秸杆搭,既凉快又结实。
豆宝举着啃剩的馒头大喊:我来搭!我保证...搭得比镇上的茶馆还舒服!
暮色漫进麦场时,蝉鸣渐渐低了下去,晚风带着麦香掠过麦垛,草帘轻轻晃动,像在给麦子唱摇篮曲。我摸着账页上那片槐树叶的绿痕,突然觉得这麦垛堆的哪是麦子啊,分明是西街人攒下的日子,颗颗麦粒都裹着汗珠子,把岁月堆得高高的,把希望囤得实实的。
赵铁柱突然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块新绣的帕子,上面绣着麦垛和蝉,麦垛边站着我和他,旁边的豆宝正举着油饼笑。我娘绣的,他把帕子塞进我手里,指尖带着点麦壳的糙,说这叫同守图,守着这麦垛,守着这日子,就像蝉守着夏天,一年比一年热闹。
我捏着帕子,布料上还带着阳光晒过的暖。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混着槐树叶的摇响,还有麦垛里隐约的声——许是麦粒在互相说着悄悄话,等磨成面,等蒸成馍,等再尝一口人间的甜。
灶王爷画像旁的铜铃铛轻轻晃,月光透过窗纸照在赊账簿上,把那些与的字眼都镀上银辉,像极了麦垛上的草帘,在黑夜里,也悄悄护着满仓的暖。
(第三十八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