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突发的变故-《尘戮》

  三日之期,转瞬即至。

  雁门关外,空旷的战场依旧残留着大战后的狼藉,焦黑的土地、凝固的血迹、破碎的兵刃无声诉说着三日的惨烈。

  此际数十万大军分列两侧,如同两道沉默的钢铁洪流,肃杀之气弥漫天地。

  大胤王朝的金龙旗与青州叛军的苍狼旗在凛冽的风中猎猎作响,却再无三日前的喊杀震天。

  空气凝重得如同灌铅,只有风吹过戈壁的呜咽,以及无数道目光聚焦在战场中央那十二道身影之上。

  大胤一方,阵前七人,如同七柄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

  袁阳立于最前,一身玄衣虽已洗去血污,却掩不住那身经百战的凛冽煞气。

  他身姿挺拔如松,背负着那对标志性的玄铁金精锤,目光沉静如渊,却又仿佛蕴藏着即将爆发的火山,无形的气场如同磐石,稳稳压住阵脚。

  在他身后——

  灵州楚月欣,一袭月白劲装,身姿婀娜却透着飒爽英气,背负一柄造型古朴的长剑,眼神清冷如霜。

  云州武定邦,身资修长挺拔,沉稳如渊,手持一柄连鞘长剑,气势沉雄,不怒自威。

  禹州蓝翔,身形矫健,眼神锐利如鹰,腰间悬挂一柄细长弯刀,气息灵动而危险。

  荒州蛮起,皮肤黝黑,肌肉虬结如岩石,赤着上身,仅着皮裙,手持两柄巨大的开山斧,散发着狂野彪悍的气息。

  军州周均,身材雄壮如铜浇铁铸,面容刚毅,手持碗口粗细的镔铁大棍,双臂粗愈常人,下盘稳若磐石。

  第七人确是袁阳始料未及。

  却是从京师星夜兼程赶至雁门关的九皇子赵炎。

  逆鳞妖毒解除的赵炎因祸得福一步跨入先天,对自己的救命恩人袁阳更是倍加崇拜。

  一身明黄蟒袍在肃杀战场上格外醒目,面容俊朗,眉宇间带着皇家贵气与一丝锐意,腰间佩剑镶金嵌玉,却隐有龙吟之声透出,显然非凡品。

  此刻正站在袁阳侧后方,目光灼灼,战意高昂。

  七人一体,气息相连,虽寥寥几人,却自散发出一股凛然不可犯的无边气势。

  对面叛军阵前,也有五人一字排开,气势阴鸷而混杂:

  左相魏尘子侄青州魏勋,三十不到的年纪踏入先天,自恃高人一等。

  面容倨傲,锦衣华服,手持一柄寒气森森的折扇,眼神阴冷地扫视着袁阳等人。

  雪狼谷圣子契宣,虽脸色依旧苍白,气息略显虚浮,显然三日前重伤未愈,但眼中怨毒之色更盛。

  自双方摆开阵势,他的目光就死死盯着袁阳,如同择人而噬的毒蛇,手中雪狼刃闪烁着不甘的寒芒。

  夷蛮两名先天高手,一人身高近丈,肤色靛蓝,獠牙外露,手持巨大骨棒。

  另一人身材矮小精悍,身披兽皮,手持淬毒吹箭,眼神残忍狡诈。两人散发着蛮荒凶戾之气。

  第五人,也是所有人没有想到的。

  墨州墨云极,此人甫一出现,便如同在滚油中泼入冷水。

  他身着墨州制式的玄色战甲,面容阴鸷,嘴角挂着一丝令人作呕的、混不在意的冷笑。

  正是此人,在雁门关大战最紧要关头,身为墨州统兵大将,竟临阵倒戈,携麾下墨州军逃离雁门关。

  “墨云极——!!”

  大胤一方,除袁阳余下六人几乎同时爆发出惊天的怒吼。

  狂暴的杀意如同实质般冲天而起。

  楚月欣玉面含煞,真罡在掌心吞吐嗡鸣。

  武定邦怒目圆睁,长剑顿地,震裂脚下冻土。

  蓝翔的手已按在刀柄,刀气森然。

  蛮起发出野兽般的低吼,巨斧交错,火星四溅。

  周均眼中喷火,长棍直指。

  就连九皇子赵炎,也瞬间面沉如水,腰间佩剑龙吟之声大作。

  恨意滔天,怒火焚心。

  若非使者即将降临,若非那“灭国”二字如同枷锁,几人早已不顾一切冲上去,将这背主求荣的无耻叛徒碎尸万段。

  然而面对这足以撕裂金铁的恐怖杀意,墨云极却混若未觉。

  他甚至犹自侧身,与身旁脸色阴沉的契宣低声谈笑,脸上那抹得意的、带着挑衅的冷笑丝毫未减。

  仿佛大胤七人的滔天怒火,不过是他眼中的一场滑稽表演。

  这赤裸裸的羞辱,更是火上浇油。

  袁阳握锤的手指关节捏得发白,眼中寒芒几乎要化为实质的利剑。

  就在这剑拔弩张、杀意几乎要冲破理智束缚的临界点——

  “嗡——!”

  空间毫无征兆地发出一声低沉的颤鸣。

  两道身影,如同从虚无中直接走出,瞬间出现在战场正上方百丈之处。

  没有破空声,没有能量波动,仿佛他们本就该在那里。

  正是大齐皇朝那两位踏虚境使者。

  面白无须的中年使者依旧神情冷漠如万载玄冰,俊美绝伦的年轻使者琥珀金眸平静无波,负手而立。

  冰冷、不含丝毫感情的声音,如同天宪般清晰地在每一个人耳边响起,瞬间冻结了所有的怒火与杀意:

  “三日之期已到。”

  “即刻启程。”

  “咦——”

  就在中年低头俯瞰的刹那,口中发出一声极其轻微、却足以让下方所有人心跳骤停的惊疑之声。

  古井无波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不悦!

  冰冷的视线如同实质的探针,瞬间扫过下方十二人,声音带着一丝明显的不满,如同寒风吹过冰面:

  “说好十人。”

  “为何多出二人?”

  这平淡的问话,却如同两道惊雷,狠狠劈在庆帝与四皇子头顶。

  庆帝只觉得一股寒气从尾椎骨直冲天灵盖,身形控制不住地微微一抖。

  未等他组织语言解释——

  “使者大人明鉴。”

  四皇子反应快如鬼魅,抢先一步深深躬身施礼,声音带着刻意的恭敬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指向:

  “我青州上下,感念上国恩典,对上使之命岂敢有半分懈怠?”

  “此番为助大齐争霸赛一臂之力,更是不敢藏私,倾尽心力,精心擢选出五位最杰出的先天英才,正合上谕之数。”

  他话语一转,矛头直指庆帝,语气陡然变得“沉痛”。

  “然则,此乃大胤庆帝一方,违背上使圣命,擅作主张,多擢二人。”

  “此等行径,实乃对上国之不敬!还请上使明察,治其不恭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