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索命石兽26-《恐怖故事1》

  那本来自未知源头的古书,像一块冰冷的墓碑,压在我的柜台上,也压在我的心头。皮革封面粗糙的触感,以及那些仅仅是瞥见就让人心生烦恶的扭曲符号,无不昭示着它的邪异。

  “它醒了。想活下去,看懂它。”

  那行暗红色的字,如同诅咒,在我脑海里反复回响。

  “它”是谁?是锁龙涧下的“源”头?还是寄来这本书的存在?或者是……别的什么东西?这本书是钥匙,是地图,还是裹着蜜糖的毒药?

  理智告诉我应该立刻烧掉它,或者找个最深的地方埋起来。但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低语:逃避没有用。从十年前那个红布包被塞进石兽嘴里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被卷入了一个看不见的漩涡。锁龙涧的经历并非终结,只是中场休息。

  现在,幕布再次拉开,更深的黑暗即将登场。

  我关掉店里的灯,只留下里间书桌上一盏昏黄的台灯。将那本沉重的古书放在灯下,仿佛在进行某种亵渎的仪式。

  我没有立刻去尝试“看懂”那些天书般的符号。那无异于自寻死路。我首先需要弄清楚这本书的来历,以及寄书人的目的。

  我仔细检查了包裹的牛皮纸和硬纸盒,没有任何线索。寄件人信息处的模糊印章,即使用放大镜看,也只是一团晕开的墨迹,仿佛被某种力量刻意抹除。

  是谁?那个娘娘庙的老太婆已经死了。锁龙涧的石碑只是封印。还有谁知道这些事?还有谁在关注着我?

  一个模糊的身影在我脑海中闪过——那个在娘娘庙短暂交手、眼神邪乎的老太婆?她背后是否还有别人?或者,是当年留下锁龙涧石碑的那位“异士”的后人?还是……与那“源”头敌对的另一方势力?

  可能性太多,如同迷雾。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边经营着花草店,一边利用所有空闲时间,尝试破译那本古书。我去了镇上的图书馆,查阅各种关于古文字、符号学、甚至是一些被列为禁书的神秘学典籍。一无所获。那些扭曲的符号,似乎不属于任何已知的文明体系。

  它们更像是一种……活着的语言。带着某种自身的意志和力量。

  仅仅是持续地注视,就会让我感到精神疲惫,耳边出现幻听,仿佛有无数细碎的低语在意识边缘萦绕。有一次,我试图用拓印的方式将一页符号临摹下来,纸张在接触到墨迹的瞬间,竟然无火自燃,化作一小撮散发着焦臭的黑灰。

  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禁忌之物。

  但我没有放弃。我知道,这可能是唯一的线索。我改变了方法,不再试图理解符号的含义,而是开始记录它们的“形态”和“感觉”。我用最纯粹的观察,去记忆每一个符号的弯曲角度,那些仿佛触手般的笔划的走向,以及它们组合在一起时,带给我的那种或阴冷、或躁动、或充满诱惑的精神冲击。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几天下来,我眼窝深陷,脸色苍白,像是大病了一场。

  直到一个深夜,我正对着一页描绘着无数纠缠蛇形符号的页面,感到一阵阵反胃时,胸口的铜铃,突然传来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冰凉的触感。

  不是灼热,是冰凉。仿佛一滴清露,滴落在燥热的意识上。

  我猛地一怔。

  铜铃……对这本书有反应?

  我下意识地将古书拿近一些,靠近胸口的铜铃。

  嗡……

  一声几不可闻的轻颤。铜铃没有发光,没有发热,但那冰凉的触感却清晰了一分。同时,我注视着的那页蛇形符号,在我眼中似乎……微微扭曲了一下?那种令人作呕的感觉,也减轻了一丝。

  难道……铜铃能中和这本书的邪异力量?甚至……能帮助我解读?

  这个发现让我精神一振!

  我立刻尝试着,一手轻抚胸口的铜铃,集中精神,将那股温和冰凉的气息引导向自己的双眼,然后再次看向书页上的符号。

  奇迹发生了。

  那些原本杂乱无章、充满恶意的扭曲符号,在灌注了铜铃清凉气息的视野中,开始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它们不再是僵死的图画,而是仿佛活了过来,按照某种难以言喻的规律缓缓蠕动、重组!

  我依然看不懂它们的含义。

  但是,我“感觉”到了!

  那一页蛇形符号,传递出的不再仅仅是恶心,而是一种……“束缚”、“缠绕”、“缓慢窒息”的意象!旁边一页如同无数只眼睛的符号,则带着“窥视”、“洞察”、“精神侵蚀”的意味!

  铜铃无法直接翻译文字,但它能帮我感知这些符号所承载的“概念”和“力量本质”!

  这是一种超越语言的理解方式!

  我强忍着激动,如饥似渴地一页页“阅读”下去。借助铜铃的庇护,我得以窥见这本邪书中蕴含的恐怖知识的一角。

  这里面记载的,并非某种具体的修炼法门或咒语,而更像是一种对某种“存在”的描述,以及对各种黑暗力量、诡异现象本质的剖析。有关于“侵蚀”与“共生”的篇章,有关于“梦境”与“现实”边界模糊的探讨,甚至有如何利用恐惧和绝望情绪滋养自身的法门……

  越是“读”下去,我越是心惊肉跳。这本书所描绘的世界观,阴暗、扭曲,却又自成体系,逻辑严密。它指向一个隐藏在现实帷幕之后,充满了不可名状之物和黑暗法则的维度。

  而书的后半部分,开始出现大量关于“门”、“通道”、“召唤”与“献祭”的符号。这些部分蕴含的力量更加狂暴,即使有铜铃庇护,也让我几次差点心神失守,仿佛要被那书中的意念吞噬。

  就在我快要支撑不住,准备合上书休息时,我的目光定格在了最后一页。

  这一页没有密密麻麻的符号,只在页面中央,画着一个极其简洁,却让我瞬间毛骨悚然的图案——

  那是一个由三条扭曲的弧线交错构成的、如同一个简易的、没有瞳孔的眼睛般的标记!

  这个标记,我见过!

  在张老憨那张地图上,标记着“锁龙涧”和“源镇”位置的旁边,就用更加古老的笔法,画着一个与此几乎一模一样的标记!

  当时我以为那只是代表危险的普通记号!

  但现在,结合这本书的内容,这个标记的含义呼之欲出——

  它代表的,不是危险。

  是“门”!

  或者说,是“坐标”!是某个特定“存在”的标识!是锁龙涧下那个“源”头的……专属符号!

  这本书,果然和锁龙涧下的东西有关!

  而书的最后一页,在这个“门”的标记下方,用那种暗红色的墨水,添加了一行新的、我能看懂的小字,笔迹与扉页上的相同:

  **“当三瞳之月临空,门扉将于印记之地洞开。阻止它,否则,万物归寂。”**

  三瞳之月?印记之地?

  三瞳之月是什么?天象?印记之地……难道就是锁龙涧?!

  我的心脏疯狂跳动起来,一股寒意从头顶灌到脚底。

  寄书人不是在帮我。他(或她或它)是在警告!或者说,是在利用我去阻止某个更可怕的事件发生!

  “它醒了”——指的是锁龙涧下的“源”头即将彻底苏醒?

  “想活下去,看懂它”——给我这本书,是让我了解敌人,寻找对抗的方法?

  而最后这行字,是最后的通牒,指明了灾难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三瞳之月……那是什么时候?

  我猛地站起身,冲到窗边,推开窗户,望向夜空。

  弦月如钩,清冷孤寂。

  没有任何异常。

  但我知道,留给我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我回到书桌前,看着那本摊开的、散发着不祥气息的古书,看着那个如同诅咒般的“门”的标记。

  逃避的幻想彻底破灭。

  一场明知必死无疑的战斗,就在前方。

  而我,

  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