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跨度) 从丙戌年(公元146年),到丙申年(公元156年),一共十一年。
汉质帝本初元年(丙戌,公元146年)
夏季,四月,庚辰日: 皇帝下令各郡国举荐通晓儒家经典的人到太学学习;自大将军梁冀以下,所有官员都要送儿子到太学受业。学满一年后进行考试,根据成绩高低授予不同官职。另外,俸禄千石、六百石的官员、大将军府等四府的属官、宫廷三署的郎官、以及四姓小侯(指外戚樊、郭、阴、马四家的子弟)中,先前已能通晓经书的,各自按照本门学派的传承(家法)进行学习,成绩优异者的名单上报朝廷,依次给予奖励和晋升。从此,游学太学的人数大增,达到三万多人。
五月,庚寅日: 改封乐安王刘鸿为渤海王。
海水泛滥: 海水倒灌,淹没沿海居民的房屋。
六月,丁巳日: 大赦天下。
质帝遇害: 质帝年纪虽小但聪明敏锐。曾经在一次朝会上,他看着大将军梁冀说:“这是个跋扈将军啊!”梁冀听到后,非常憎恨他。闰六月,甲申日,梁冀指使质帝身边的侍从把毒药放进煮饼里献给质帝。质帝吃后,感到非常难受,派人急速召太尉李固进宫。李固来到质帝面前,询问得病原因;质帝还能说话,说:“吃了煮饼。现在肚子胀闷,如果能喝到水或许还能活。”当时梁冀也在旁边,说:“恐怕会呕吐,不能喝水。”话还没说完,质帝就死了。李固伏在尸体上痛哭,要求追查侍医的责任。梁冀担心阴谋泄露,对李固非常厌恶。
立帝之争: 将要商议拥立新皇帝。李固与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先写信给梁冀说:“天下不幸,连年之间,皇位继承三次断绝(指冲帝、质帝及此前的顺帝子嗣断绝)。如今当立新帝,这是关系天下命运的大事,我等深知太后关心,将军劳神,正在审慎选择合适人选。然而我等内心忧虑,私下有些想法。远查前代废立皇帝的旧例,近看本朝登基的往事,无不是咨询公卿,广泛征求意见,务求上应天意,下合民心。《左传》说:‘把天下交给别人容易,为天下找到合适的人选难。’过去昌邑王被立为帝后,昏乱日甚一日;霍光忧愁惭愧,发愤图强,后悔得几乎断骨。如果不是霍光的忠诚勇敢,田延年的奋发决断,大汉的国运,几乎就要倾覆了。此事极其重要,能不深思熟虑吗!万事之中,以此事最大;国家兴衰,在此一举。”梁冀收到信后,便召集三公、俸禄中二千石的官员、列侯,大规模商议立谁为帝。李固、胡广、赵戒以及大鸿胪杜乔都认为清河王刘蒜品德高尚,名望显着,又是皇室最尊贵最亲近的成员(质帝堂兄),应立为皇位继承人,朝廷大臣没有不倾向此议的。然而中常侍曹腾曾经拜见刘蒜,刘蒜对他不够礼遇,宦官们因此憎恨他。
蠡吾侯的背景: 当初,平原王刘翼(质帝父)被贬回河间后,他的父亲河间王刘开请求将蠡吾县分封给刘翼为侯;顺帝批准了。刘翼去世后,他的儿子刘志继承爵位。梁太后(梁冀妹)想把她的妹妹嫁给刘志,征召刘志到京城夏门亭。正好赶上质帝驾崩,梁冀想立刘志为帝。
梁冀强行立帝: 由于众人的意见与他不同,梁冀愤愤不平,一时又没有办法强行改变。曹腾等人听说后,夜里去游说梁冀:“将军您家世代都是皇后的至亲(椒房之亲),掌握朝廷大权,宾客满天下,难免有过错。清河王为人严明,如果真的立他为帝,那么将军您不久就要大祸临头了!不如立蠡吾侯(刘志),可以长久保住富贵。”梁冀认为他们说得对。第二天,重新召集公卿会议,梁冀气势汹汹,言辞激烈急切,自胡广、赵戒以下,没有人不畏惧的,都说:“只听大将军的命令!”只有李固、杜乔坚持原来的意见。梁冀厉声喝道:“散会!”李固仍然寄望于众心所向,能立刘蒜,又写信劝告梁冀,梁冀更加愤怒。
梁冀清除异己: 丁亥日(六月廿八), 梁冀说服太后,先下诏罢免李固的太尉职务。戊子日(六月廿九), 任命司徒胡广为太尉;司空赵戒为司徒,与大将军梁冀共同主管尚书事务(参录尚书事);任命太仆袁汤为司空。袁汤是袁安的孙子。庚寅日(七月初二), 派大将军梁冀持符节,用亲王专用的青盖车迎接蠡吾侯刘志进入南宫;当天,刘志即皇帝位(汉桓帝),时年十五岁。梁太后仍然临朝听政。
秋季,七月,乙卯日: 将孝质皇帝安葬在静陵。
朱穆劝谏梁冀: 大将军府的属官朱穆上书劝诫梁冀说:“明年是丁亥年,刑罚与德运都合于《易经》的乾位,是‘龙战’的卦象,预示阳道(正道)将胜,阴道(邪道)将衰。希望将军专心国事,割除私欲,广泛寻求贤能之士,疏远奸佞小人。为皇帝设置师傅,要挑选小心谨慎、忠诚笃实、尊崇礼法的人士,将军和他们一起入宫,参与劝导皇帝学习,师法贤圣,效法古人。这就如同背靠南山,稳坐平原,谁能倾覆您呢!议郎、大夫的职位,本应安排精通儒学、品德高尚之士,如今多有不当之人,九卿之中也有不称职的,希望将军明察!”又推荐种暠、栾巴等人。梁冀不能采纳。朱穆是朱晖的孙子。
九月,戊戌日: 追尊桓帝的祖父河间孝王刘开为孝穆皇,夫人赵氏为孝穆后,祭庙称清庙,陵墓称乐成陵;追尊桓帝的父亲蠡吾侯刘翼为孝崇皇,祭庙称烈庙,陵墓称博陵;都设置令、丞等管理官员,派司徒持符节捧着策书、玺印前去祭祀,用太牢(牛、羊、猪三牲)的规格。
冬季,十月,甲午日: 尊奉桓帝的生母匽氏为博园贵人。
滕抚遭贬: 滕抚性格刚正,不结交权贵,被宦官憎恨;讨论他讨伐盗贼的功劳应当封赏时,太尉胡广秉承宦官旨意上奏将他罢黜;滕抚后来死在家中。
汉桓帝建和元年(丁亥,公元147年)
春季,正月初一(辛亥朔): 发生日食。
戊午日(正月初八): 大赦天下。
三月: 有龙出现在谯县(被视为祥瑞)。
夏季,四月,庚寅日: 京城洛阳发生地震。
五月: 立阜陵王刘代的哥哥勃遒亭侯刘便为阜陵王(继承其父爵位)。
六月: 太尉胡广被免职。任命光禄勋杜乔为太尉。自从李固被罢黜,朝廷内外人心沮丧,群臣畏惧梁冀,侧身而立(形容恐惧不安),只有杜乔神色严肃,刚正不屈,因此朝廷内外都寄望于他。
秋季,七月: 渤海孝王刘鸿去世,没有儿子。梁太后立桓帝的弟弟蠡吾侯刘悝为渤海王,以供奉刘鸿的祭祀。
滥封梁冀党羽: 桓帝下诏,因梁冀等人有拥立皇帝之功,加封梁冀食邑一万三千户;封梁冀的弟弟梁不疑为颍阳侯,梁蒙为西平侯;封梁冀的儿子梁胤为襄邑侯;封胡广为安乐侯,赵戒为厨亭侯,袁汤为安国侯。又封中常侍刘广等人为列侯。
杜乔谏阻滥封: 杜乔进谏说:“古代的圣明君主,都以任用贤才、赏罚分明为要务。亡国的君主,他的朝廷难道没有忠贞干练之臣和记载法规的典籍吗?问题在于君主得到贤才不能用其谋略,虽有典籍却不能实施其教化,听到善言却不相信其道理,听信谗言却不辨明其是非。陛下从藩王登上帝位,天下人心归附,不急于礼待忠贤之士,却先封赏左右近臣,梁氏一门,加上宦官微贱之辈,都佩带着无功所得的印绶,分割了有功之臣的封土,这种荒谬滥赏,怎么说得尽!有功不赏,做善事的人就会失望;奸邪不究,做恶事的人就会更加放肆。所以陈列斧钺(刑具)人们也不畏惧,分封爵位人们也不受勉励。如果听任这种风气发展下去,岂止是败坏朝政、制造混乱而已,甚至会导致丧身亡国,能不慎重吗!”奏章呈上后,桓帝没有理会。
八月,乙未日: 立梁冀的妹妹梁女莹为皇后。梁冀想用厚礼迎亲,杜乔依据旧典据理力争,没有听从。梁冀嘱托杜乔举荐汜宫为尚书,杜乔认为汜宫有贪污罪,不予任用。杜乔因此日益得罪梁冀。
九月,丁卯日: 京城洛阳发生地震。杜乔因灾异被免职。
冬季,十月: 任命司徒赵戒为太尉,司空袁汤为司徒,前太尉胡广为司空。
宦官诬陷杜乔: 宦官唐衡、左悺一起在桓帝面前诬陷杜乔说:“陛下前些日子即位时,杜乔与李固极力反对,认为您不能侍奉汉朝宗庙祭祀。”桓帝也因此怨恨杜乔。
刘蒜之祸: 十一月, 清河人刘文和南郡的妖贼刘鲔勾结,妄称:“清河王刘蒜应当统治天下。”想共同拥立刘蒜为帝。事情败露,刘文等人便劫持了清河国相谢暠,说:“应当拥立清河王为天子,任命你为三公。”谢暠大骂他们,刘文便刺杀了谢暠。于是朝廷逮捕刘文、刘鲔,将其处死。有关官吏弹劾刘蒜;刘蒜因此被贬爵为尉氏侯,流放到桂阳,刘蒜自杀。
梁冀诬陷李固、杜乔: 梁冀趁机诬陷李固、杜乔,说他们与刘文、刘鲔等人勾结,请求逮捕治罪。梁太后一向了解杜乔忠诚,没有批准。梁冀便将李固逮捕下狱。李固的学生渤海人王调,身戴刑具上书,证明李固冤枉;河内人赵承等数十人也带着腰斩的刑具到宫门上诉;梁太后下诏赦免李固。等到李固出狱,京城街市里巷的人都高呼万岁。梁冀听说后,大惊,害怕李固的声名品德最终会威胁到自己,于是再次根据前事弹劾李固。大将军长史吴佑为李固的冤屈伤心,与梁冀争辩。梁冀大怒,不听。从事中郎马融当时在座,正为梁冀起草奏章,吴佑对马融说:“李公的罪状,是经你手罗织成的。李公如果被杀,你还有什么脸面见天下人!”梁冀大怒,起身进入内室;吴佑也径直离去。李固最终死在狱中。临死前,写信给胡广、赵戒说:“李固我蒙受国家厚恩,所以竭尽辅佐之力,不顾死亡,立志要扶持王室,达到文帝、宣帝那样的盛世。怎料一朝梁氏执迷荒谬,而你们曲意顺从,将吉祥变为凶险,成功之事变为失败!汉王朝的衰微,从此开始了。你们享受君主丰厚俸禄,国家倾覆而不扶持,败坏国家大事,后世公正的史官难道会有所偏袒吗!我李固的生命是完结了,但在大义上我是尽责了,还有什么话可说!”胡广、赵戒看到信后,既悲伤又惭愧,都只是长叹流泪而已。
杜乔遇害: 梁冀派人威胁杜乔说:“你早点自杀,妻子儿女还可以保全。”杜乔不肯。第二天,梁冀派骑兵到杜乔家门外,没有听到里面有哭声,便报告太后,将杜乔逮捕下狱;杜乔也死在狱中。
忠臣门生收尸: 梁冀将李固、杜乔的尸首暴晒在洛阳城北十字路口,下令:“有敢来哭丧吊唁的,加罪处罚。”李固的学生、汝南人郭亮,尚未成年,左手提着奏章和斧钺(象征请求诛杀权臣),右手拿着腰斩的刑具,到宫门上书,请求收葬李固的尸首,没有得到答复。他又和南阳人董班一同前去哭吊,守着尸体不走。夏门亭长呵斥他们说:“你们这些迂腐的书生是何等人!公然冒犯诏书,想以身试法吗?”郭亮说:“为大义所感动,岂知性命要紧,为什么要用死来恐吓呢!”太后听说后,赦免了他们,不予诛杀。杜乔从前的属吏陈留人杨匡,悲号哭泣,星夜兼程赶到洛阳,戴着旧时的红头巾(低级武吏服饰),假称是夏门亭吏,守护尸体,历时十二天。都官从事将他逮捕上报,太后也赦免了他。杨匡于是到宫门上书,并请求收殓李固、杜乔二公的尸骨,让他们归葬家乡,太后批准了。杨匡护送杜乔的灵柩回乡,安葬完毕,为他服丧,后来与郭亮、董班都藏匿起来,终身不做官。
梁冀排斥异己: 梁冀将吴佑调出京城担任河间国相,吴佑自动辞职回乡,在家中去世。梁冀因刘鲔作乱一事,想起朱穆的话,于是请种暠担任从事中郎,推荐栾巴为议郎,又因朱穆考核成绩优异,提升他为侍御史。
同年(公元147年): 南匈奴单于兜楼储去世,伊陵尸逐就单于车儿继位。
汉桓帝建和二年(戊子,公元148年)
春季,正月,甲子日: 桓帝行加冠礼(成年礼)。庚午日: 大赦天下。
三月,戊辰日: 桓帝跟随梁太后临幸大将军梁冀的府第。
白马羌入侵: 白马羌入侵广汉属国,杀害地方官吏。益州刺史率领板楯蛮将其击败。
夏季,四月,丙子日: 封桓帝的弟弟刘顾为平原王,供奉其父孝崇皇刘翼的祭祀;尊奉孝崇皇夫人马氏为孝崇园贵人。
五月,癸丑日: 北宫掖廷中的德阳殿和左掖门失火,桓帝移驾到南宫。
六月: 改清河国为甘陵国。立安平孝王刘得的儿子经侯刘理为甘陵王,供奉其祖父清河孝王刘庆(章帝子)的祭祀。
秋季,七月: 京城洛阳发生大水灾。
汉桓帝建和三年(己丑,公元149年)
夏季,四月,丁卯晦(四月三十): 发生日食。
秋季,八月,乙丑日: 有彗星出现在天市星区。
京城洛阳再次发生大水灾。
九月,己卯日: 发生地震。庚寅日(九月十二): 再次发生地震。
五个郡和封国发生山崩。
冬季,十月: 太尉赵戒被免职;任命司徒袁汤为太尉,大司农、河内人张歆为司徒。
同年(公元149年): 前任朗陵侯国相荀淑去世。荀淑年轻时博学而有高尚品行,当时的名贤李固、李膺都像对待老师一样尊崇他。他在朗陵任职时,处理政务明察有方,被称为“神君”。他有八个儿子: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专,都很有名望,当时人称“八龙”。他们所居住的乡里原名西豪,颍阴县令、渤海人苑康认为从前高阳氏(颛顼)有才子八人(八恺),就将乡里改名为高阳里。
名士风范: 李膺性格简慢高傲,很少与人交往,只以荀淑为师,以同郡人陈寔为朋友。荀爽曾经去拜见李膺,并为他驾车;回来后,高兴地说:“今天居然能为李君驾车了!”他被人仰慕到如此程度。
陈寔的德行: 陈寔出身微贱,担任颍川郡西门亭长。同郡人钟皓以行为敦厚着称,前后九次被三公府征辟,年龄辈分远在陈寔之前,却引陈寔为友。钟皓担任郡功曹,被征辟到司徒府任职;临行前,郡太守问:“谁可以接替您?”钟皓说:“明府(太守)如果一定要得到合适的人,西门亭长陈寔可以。”陈寔听说后说:“钟君似乎不了解人,不知为什么偏偏赏识我?”太守便任命陈寔为功曹。当时中常侍山阳侯览托太守高伦任用一个人,高伦下令任命那人为文学掾。陈寔知道那人不够格,就拿着任命文书求见太守,说:“此人不适合任用,但侯常侍的命令不可违抗。我请求从外府名义(不通过功曹)任命他,这样就不会玷污您的明德。”高伦听从了。于是乡里的舆论责怪陈寔举荐不当,陈寔始终不作解释。高伦后来被征召为尚书,郡中士大夫送他到纶氏县,高伦对众人说:“我前些时为侯常侍任用了一个官吏,陈君(陈寔)秘密退回我的指令,在外府(功曹系统外)另行签署任命。近来听说有人因此轻视陈君,这个过失是由于我这个老朋友畏惧权势,陈君可以说是‘把善行归于君主,把过失归于自己’的人啊。”陈寔坚持是自己引咎,听到的人这才叹息,从此天下都佩服他的品德。后来陈寔担任太丘县长,修养德政,清静无为,百姓安居乐业。邻县有百姓前来归附,陈寔总是开导劝解,遣送他们各回原籍。上级官员巡视,县吏担心百姓告状,禀告陈寔想禁止。陈寔说:“告状是为了求得公正,禁止告状,道理还怎么申明!不要限制他们。”上级官员听说后叹息说:“陈君说的话如此在理,难道还会冤枉人吗?”最终也没有人告状。后来陈寔因沛国相违法征收赋税,解下印绶辞职离去;官吏百姓都很怀念他。
钟皓的处世: 钟皓素来与荀淑齐名,李膺常常赞叹说:“荀君(淑)的清高见识难以企及,钟君(皓)的崇高品德可以师法。”钟皓的侄子钟瑾的母亲,是李膺的姑姑。钟瑾好学,仰慕古人,有谦让的风度,与李膺同年,都很有名望。李膺的祖父、太尉李修常说:“钟瑾的性情像我们李家(谨慎),‘国家有道,不会被废弃;国家无道,也可免于刑罚’。”又把李膺的妹妹嫁给钟瑾。李膺曾对钟瑾说:“孟子认为‘人没有是非之心,就不算是人’,贤弟为什么太不分辨善恶呢!”钟瑾曾将李膺的话告诉钟皓。钟皓说:“李元礼(膺)的祖父、父亲都在朝为官,整个家族都很兴盛,所以才能这样啊!从前国武子(春秋齐国大夫)
汉质帝本初元年(丙戌,公元146年)
夏季,四月,庚辰日: 皇帝下令各郡国举荐通晓儒家经典的人到太学学习;自大将军梁冀以下,所有官员都要送儿子到太学受业。学满一年后进行考试,根据成绩高低授予不同官职。另外,俸禄千石、六百石的官员、大将军府等四府的属官、宫廷三署的郎官、以及四姓小侯(指外戚樊、郭、阴、马四家的子弟)中,先前已能通晓经书的,各自按照本门学派的传承(家法)进行学习,成绩优异者的名单上报朝廷,依次给予奖励和晋升。从此,游学太学的人数大增,达到三万多人。
五月,庚寅日: 改封乐安王刘鸿为渤海王。
海水泛滥: 海水倒灌,淹没沿海居民的房屋。
六月,丁巳日: 大赦天下。
质帝遇害: 质帝年纪虽小但聪明敏锐。曾经在一次朝会上,他看着大将军梁冀说:“这是个跋扈将军啊!”梁冀听到后,非常憎恨他。闰六月,甲申日,梁冀指使质帝身边的侍从把毒药放进煮饼里献给质帝。质帝吃后,感到非常难受,派人急速召太尉李固进宫。李固来到质帝面前,询问得病原因;质帝还能说话,说:“吃了煮饼。现在肚子胀闷,如果能喝到水或许还能活。”当时梁冀也在旁边,说:“恐怕会呕吐,不能喝水。”话还没说完,质帝就死了。李固伏在尸体上痛哭,要求追查侍医的责任。梁冀担心阴谋泄露,对李固非常厌恶。
立帝之争: 将要商议拥立新皇帝。李固与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先写信给梁冀说:“天下不幸,连年之间,皇位继承三次断绝(指冲帝、质帝及此前的顺帝子嗣断绝)。如今当立新帝,这是关系天下命运的大事,我等深知太后关心,将军劳神,正在审慎选择合适人选。然而我等内心忧虑,私下有些想法。远查前代废立皇帝的旧例,近看本朝登基的往事,无不是咨询公卿,广泛征求意见,务求上应天意,下合民心。《左传》说:‘把天下交给别人容易,为天下找到合适的人选难。’过去昌邑王被立为帝后,昏乱日甚一日;霍光忧愁惭愧,发愤图强,后悔得几乎断骨。如果不是霍光的忠诚勇敢,田延年的奋发决断,大汉的国运,几乎就要倾覆了。此事极其重要,能不深思熟虑吗!万事之中,以此事最大;国家兴衰,在此一举。”梁冀收到信后,便召集三公、俸禄中二千石的官员、列侯,大规模商议立谁为帝。李固、胡广、赵戒以及大鸿胪杜乔都认为清河王刘蒜品德高尚,名望显着,又是皇室最尊贵最亲近的成员(质帝堂兄),应立为皇位继承人,朝廷大臣没有不倾向此议的。然而中常侍曹腾曾经拜见刘蒜,刘蒜对他不够礼遇,宦官们因此憎恨他。
蠡吾侯的背景: 当初,平原王刘翼(质帝父)被贬回河间后,他的父亲河间王刘开请求将蠡吾县分封给刘翼为侯;顺帝批准了。刘翼去世后,他的儿子刘志继承爵位。梁太后(梁冀妹)想把她的妹妹嫁给刘志,征召刘志到京城夏门亭。正好赶上质帝驾崩,梁冀想立刘志为帝。
梁冀强行立帝: 由于众人的意见与他不同,梁冀愤愤不平,一时又没有办法强行改变。曹腾等人听说后,夜里去游说梁冀:“将军您家世代都是皇后的至亲(椒房之亲),掌握朝廷大权,宾客满天下,难免有过错。清河王为人严明,如果真的立他为帝,那么将军您不久就要大祸临头了!不如立蠡吾侯(刘志),可以长久保住富贵。”梁冀认为他们说得对。第二天,重新召集公卿会议,梁冀气势汹汹,言辞激烈急切,自胡广、赵戒以下,没有人不畏惧的,都说:“只听大将军的命令!”只有李固、杜乔坚持原来的意见。梁冀厉声喝道:“散会!”李固仍然寄望于众心所向,能立刘蒜,又写信劝告梁冀,梁冀更加愤怒。
梁冀清除异己: 丁亥日(六月廿八), 梁冀说服太后,先下诏罢免李固的太尉职务。戊子日(六月廿九), 任命司徒胡广为太尉;司空赵戒为司徒,与大将军梁冀共同主管尚书事务(参录尚书事);任命太仆袁汤为司空。袁汤是袁安的孙子。庚寅日(七月初二), 派大将军梁冀持符节,用亲王专用的青盖车迎接蠡吾侯刘志进入南宫;当天,刘志即皇帝位(汉桓帝),时年十五岁。梁太后仍然临朝听政。
秋季,七月,乙卯日: 将孝质皇帝安葬在静陵。
朱穆劝谏梁冀: 大将军府的属官朱穆上书劝诫梁冀说:“明年是丁亥年,刑罚与德运都合于《易经》的乾位,是‘龙战’的卦象,预示阳道(正道)将胜,阴道(邪道)将衰。希望将军专心国事,割除私欲,广泛寻求贤能之士,疏远奸佞小人。为皇帝设置师傅,要挑选小心谨慎、忠诚笃实、尊崇礼法的人士,将军和他们一起入宫,参与劝导皇帝学习,师法贤圣,效法古人。这就如同背靠南山,稳坐平原,谁能倾覆您呢!议郎、大夫的职位,本应安排精通儒学、品德高尚之士,如今多有不当之人,九卿之中也有不称职的,希望将军明察!”又推荐种暠、栾巴等人。梁冀不能采纳。朱穆是朱晖的孙子。
九月,戊戌日: 追尊桓帝的祖父河间孝王刘开为孝穆皇,夫人赵氏为孝穆后,祭庙称清庙,陵墓称乐成陵;追尊桓帝的父亲蠡吾侯刘翼为孝崇皇,祭庙称烈庙,陵墓称博陵;都设置令、丞等管理官员,派司徒持符节捧着策书、玺印前去祭祀,用太牢(牛、羊、猪三牲)的规格。
冬季,十月,甲午日: 尊奉桓帝的生母匽氏为博园贵人。
滕抚遭贬: 滕抚性格刚正,不结交权贵,被宦官憎恨;讨论他讨伐盗贼的功劳应当封赏时,太尉胡广秉承宦官旨意上奏将他罢黜;滕抚后来死在家中。
汉桓帝建和元年(丁亥,公元147年)
春季,正月初一(辛亥朔): 发生日食。
戊午日(正月初八): 大赦天下。
三月: 有龙出现在谯县(被视为祥瑞)。
夏季,四月,庚寅日: 京城洛阳发生地震。
五月: 立阜陵王刘代的哥哥勃遒亭侯刘便为阜陵王(继承其父爵位)。
六月: 太尉胡广被免职。任命光禄勋杜乔为太尉。自从李固被罢黜,朝廷内外人心沮丧,群臣畏惧梁冀,侧身而立(形容恐惧不安),只有杜乔神色严肃,刚正不屈,因此朝廷内外都寄望于他。
秋季,七月: 渤海孝王刘鸿去世,没有儿子。梁太后立桓帝的弟弟蠡吾侯刘悝为渤海王,以供奉刘鸿的祭祀。
滥封梁冀党羽: 桓帝下诏,因梁冀等人有拥立皇帝之功,加封梁冀食邑一万三千户;封梁冀的弟弟梁不疑为颍阳侯,梁蒙为西平侯;封梁冀的儿子梁胤为襄邑侯;封胡广为安乐侯,赵戒为厨亭侯,袁汤为安国侯。又封中常侍刘广等人为列侯。
杜乔谏阻滥封: 杜乔进谏说:“古代的圣明君主,都以任用贤才、赏罚分明为要务。亡国的君主,他的朝廷难道没有忠贞干练之臣和记载法规的典籍吗?问题在于君主得到贤才不能用其谋略,虽有典籍却不能实施其教化,听到善言却不相信其道理,听信谗言却不辨明其是非。陛下从藩王登上帝位,天下人心归附,不急于礼待忠贤之士,却先封赏左右近臣,梁氏一门,加上宦官微贱之辈,都佩带着无功所得的印绶,分割了有功之臣的封土,这种荒谬滥赏,怎么说得尽!有功不赏,做善事的人就会失望;奸邪不究,做恶事的人就会更加放肆。所以陈列斧钺(刑具)人们也不畏惧,分封爵位人们也不受勉励。如果听任这种风气发展下去,岂止是败坏朝政、制造混乱而已,甚至会导致丧身亡国,能不慎重吗!”奏章呈上后,桓帝没有理会。
八月,乙未日: 立梁冀的妹妹梁女莹为皇后。梁冀想用厚礼迎亲,杜乔依据旧典据理力争,没有听从。梁冀嘱托杜乔举荐汜宫为尚书,杜乔认为汜宫有贪污罪,不予任用。杜乔因此日益得罪梁冀。
九月,丁卯日: 京城洛阳发生地震。杜乔因灾异被免职。
冬季,十月: 任命司徒赵戒为太尉,司空袁汤为司徒,前太尉胡广为司空。
宦官诬陷杜乔: 宦官唐衡、左悺一起在桓帝面前诬陷杜乔说:“陛下前些日子即位时,杜乔与李固极力反对,认为您不能侍奉汉朝宗庙祭祀。”桓帝也因此怨恨杜乔。
刘蒜之祸: 十一月, 清河人刘文和南郡的妖贼刘鲔勾结,妄称:“清河王刘蒜应当统治天下。”想共同拥立刘蒜为帝。事情败露,刘文等人便劫持了清河国相谢暠,说:“应当拥立清河王为天子,任命你为三公。”谢暠大骂他们,刘文便刺杀了谢暠。于是朝廷逮捕刘文、刘鲔,将其处死。有关官吏弹劾刘蒜;刘蒜因此被贬爵为尉氏侯,流放到桂阳,刘蒜自杀。
梁冀诬陷李固、杜乔: 梁冀趁机诬陷李固、杜乔,说他们与刘文、刘鲔等人勾结,请求逮捕治罪。梁太后一向了解杜乔忠诚,没有批准。梁冀便将李固逮捕下狱。李固的学生渤海人王调,身戴刑具上书,证明李固冤枉;河内人赵承等数十人也带着腰斩的刑具到宫门上诉;梁太后下诏赦免李固。等到李固出狱,京城街市里巷的人都高呼万岁。梁冀听说后,大惊,害怕李固的声名品德最终会威胁到自己,于是再次根据前事弹劾李固。大将军长史吴佑为李固的冤屈伤心,与梁冀争辩。梁冀大怒,不听。从事中郎马融当时在座,正为梁冀起草奏章,吴佑对马融说:“李公的罪状,是经你手罗织成的。李公如果被杀,你还有什么脸面见天下人!”梁冀大怒,起身进入内室;吴佑也径直离去。李固最终死在狱中。临死前,写信给胡广、赵戒说:“李固我蒙受国家厚恩,所以竭尽辅佐之力,不顾死亡,立志要扶持王室,达到文帝、宣帝那样的盛世。怎料一朝梁氏执迷荒谬,而你们曲意顺从,将吉祥变为凶险,成功之事变为失败!汉王朝的衰微,从此开始了。你们享受君主丰厚俸禄,国家倾覆而不扶持,败坏国家大事,后世公正的史官难道会有所偏袒吗!我李固的生命是完结了,但在大义上我是尽责了,还有什么话可说!”胡广、赵戒看到信后,既悲伤又惭愧,都只是长叹流泪而已。
杜乔遇害: 梁冀派人威胁杜乔说:“你早点自杀,妻子儿女还可以保全。”杜乔不肯。第二天,梁冀派骑兵到杜乔家门外,没有听到里面有哭声,便报告太后,将杜乔逮捕下狱;杜乔也死在狱中。
忠臣门生收尸: 梁冀将李固、杜乔的尸首暴晒在洛阳城北十字路口,下令:“有敢来哭丧吊唁的,加罪处罚。”李固的学生、汝南人郭亮,尚未成年,左手提着奏章和斧钺(象征请求诛杀权臣),右手拿着腰斩的刑具,到宫门上书,请求收葬李固的尸首,没有得到答复。他又和南阳人董班一同前去哭吊,守着尸体不走。夏门亭长呵斥他们说:“你们这些迂腐的书生是何等人!公然冒犯诏书,想以身试法吗?”郭亮说:“为大义所感动,岂知性命要紧,为什么要用死来恐吓呢!”太后听说后,赦免了他们,不予诛杀。杜乔从前的属吏陈留人杨匡,悲号哭泣,星夜兼程赶到洛阳,戴着旧时的红头巾(低级武吏服饰),假称是夏门亭吏,守护尸体,历时十二天。都官从事将他逮捕上报,太后也赦免了他。杨匡于是到宫门上书,并请求收殓李固、杜乔二公的尸骨,让他们归葬家乡,太后批准了。杨匡护送杜乔的灵柩回乡,安葬完毕,为他服丧,后来与郭亮、董班都藏匿起来,终身不做官。
梁冀排斥异己: 梁冀将吴佑调出京城担任河间国相,吴佑自动辞职回乡,在家中去世。梁冀因刘鲔作乱一事,想起朱穆的话,于是请种暠担任从事中郎,推荐栾巴为议郎,又因朱穆考核成绩优异,提升他为侍御史。
同年(公元147年): 南匈奴单于兜楼储去世,伊陵尸逐就单于车儿继位。
汉桓帝建和二年(戊子,公元148年)
春季,正月,甲子日: 桓帝行加冠礼(成年礼)。庚午日: 大赦天下。
三月,戊辰日: 桓帝跟随梁太后临幸大将军梁冀的府第。
白马羌入侵: 白马羌入侵广汉属国,杀害地方官吏。益州刺史率领板楯蛮将其击败。
夏季,四月,丙子日: 封桓帝的弟弟刘顾为平原王,供奉其父孝崇皇刘翼的祭祀;尊奉孝崇皇夫人马氏为孝崇园贵人。
五月,癸丑日: 北宫掖廷中的德阳殿和左掖门失火,桓帝移驾到南宫。
六月: 改清河国为甘陵国。立安平孝王刘得的儿子经侯刘理为甘陵王,供奉其祖父清河孝王刘庆(章帝子)的祭祀。
秋季,七月: 京城洛阳发生大水灾。
汉桓帝建和三年(己丑,公元149年)
夏季,四月,丁卯晦(四月三十): 发生日食。
秋季,八月,乙丑日: 有彗星出现在天市星区。
京城洛阳再次发生大水灾。
九月,己卯日: 发生地震。庚寅日(九月十二): 再次发生地震。
五个郡和封国发生山崩。
冬季,十月: 太尉赵戒被免职;任命司徒袁汤为太尉,大司农、河内人张歆为司徒。
同年(公元149年): 前任朗陵侯国相荀淑去世。荀淑年轻时博学而有高尚品行,当时的名贤李固、李膺都像对待老师一样尊崇他。他在朗陵任职时,处理政务明察有方,被称为“神君”。他有八个儿子: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专,都很有名望,当时人称“八龙”。他们所居住的乡里原名西豪,颍阴县令、渤海人苑康认为从前高阳氏(颛顼)有才子八人(八恺),就将乡里改名为高阳里。
名士风范: 李膺性格简慢高傲,很少与人交往,只以荀淑为师,以同郡人陈寔为朋友。荀爽曾经去拜见李膺,并为他驾车;回来后,高兴地说:“今天居然能为李君驾车了!”他被人仰慕到如此程度。
陈寔的德行: 陈寔出身微贱,担任颍川郡西门亭长。同郡人钟皓以行为敦厚着称,前后九次被三公府征辟,年龄辈分远在陈寔之前,却引陈寔为友。钟皓担任郡功曹,被征辟到司徒府任职;临行前,郡太守问:“谁可以接替您?”钟皓说:“明府(太守)如果一定要得到合适的人,西门亭长陈寔可以。”陈寔听说后说:“钟君似乎不了解人,不知为什么偏偏赏识我?”太守便任命陈寔为功曹。当时中常侍山阳侯览托太守高伦任用一个人,高伦下令任命那人为文学掾。陈寔知道那人不够格,就拿着任命文书求见太守,说:“此人不适合任用,但侯常侍的命令不可违抗。我请求从外府名义(不通过功曹)任命他,这样就不会玷污您的明德。”高伦听从了。于是乡里的舆论责怪陈寔举荐不当,陈寔始终不作解释。高伦后来被征召为尚书,郡中士大夫送他到纶氏县,高伦对众人说:“我前些时为侯常侍任用了一个官吏,陈君(陈寔)秘密退回我的指令,在外府(功曹系统外)另行签署任命。近来听说有人因此轻视陈君,这个过失是由于我这个老朋友畏惧权势,陈君可以说是‘把善行归于君主,把过失归于自己’的人啊。”陈寔坚持是自己引咎,听到的人这才叹息,从此天下都佩服他的品德。后来陈寔担任太丘县长,修养德政,清静无为,百姓安居乐业。邻县有百姓前来归附,陈寔总是开导劝解,遣送他们各回原籍。上级官员巡视,县吏担心百姓告状,禀告陈寔想禁止。陈寔说:“告状是为了求得公正,禁止告状,道理还怎么申明!不要限制他们。”上级官员听说后叹息说:“陈君说的话如此在理,难道还会冤枉人吗?”最终也没有人告状。后来陈寔因沛国相违法征收赋税,解下印绶辞职离去;官吏百姓都很怀念他。
钟皓的处世: 钟皓素来与荀淑齐名,李膺常常赞叹说:“荀君(淑)的清高见识难以企及,钟君(皓)的崇高品德可以师法。”钟皓的侄子钟瑾的母亲,是李膺的姑姑。钟瑾好学,仰慕古人,有谦让的风度,与李膺同年,都很有名望。李膺的祖父、太尉李修常说:“钟瑾的性情像我们李家(谨慎),‘国家有道,不会被废弃;国家无道,也可免于刑罚’。”又把李膺的妹妹嫁给钟瑾。李膺曾对钟瑾说:“孟子认为‘人没有是非之心,就不算是人’,贤弟为什么太不分辨善恶呢!”钟瑾曾将李膺的话告诉钟皓。钟皓说:“李元礼(膺)的祖父、父亲都在朝为官,整个家族都很兴盛,所以才能这样啊!从前国武子(春秋齐国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