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午门斩首-《出狱后,她成为权臣表哥的报应》

  “文大人出身寒门,为官近二十年,依然两袖清风,秉持我等文人操守。此番作为钦差,下行梧州,挨家挨户问访,勾稽户口,之后登记造册。”

  “就是发现那些贪官贪污的证据,才被杀害!文大人清廉高洁,才教出这般正直纯孝的女儿。”

  “如今奸佞当道,颠倒黑白,残害忠良!妖邪横行,祸乱我大靖国祚!”

  “女子尚且英勇无畏,登台呐喊。我辈国子监学子,是大靖未来的砥柱栋梁!岂能坐视千古冤案成定局,任由后世口诛笔伐我辈文人,无一人敢仗义执言,皆是畏首畏尾的懦夫?”

  “我们忠于这大靖天下,忠于圣上。如今奸佞蒙蔽圣听,文家女一个人的声音太微小,圣上听不到。”

  “那我们国子监所有学子的声音,可否能让圣上听到?这朗朗乾坤,这万里江山,这天下苍生,是否能听到?”

  ……………………

  一队沉重的脚步声从监牢外走了。

  沈瑜伏在文月瑶身上,止不住的发抖。

  来了!

  真的要结束了。

  衙役打开牢门,两个人分别抓住沈瑜的两只手臂,一言不发的架着她往外走。

  沈瑜回头,隔着泪幕看到又两个人架起文月瑶,给她套上厚重的头枷。

  接着不管她虚弱的身体,拖着往另一个方向走。

  突然眼前一黑,她被套上了头套。

  衙役架着她来到一外面亮堂处,似是让她感受人间最后的光亮。

  等了好久,才穿过一条昏暗的甬道,来到一间刑房。

  沈瑜被随意的扔在地上,她刚奋力撑起上身,摘下头套,还未看清这个刑室,一衙役就端着一个食案递到眼前。

  食案上有一卷白绫,一把泛着冷光的匕首,一碗颜色深重的黑水。

  端坐刑案的监刑官,声音淡漠道:“罪女沈瑜,扰乱肆市,构陷朝堂命官,罪该斩首。”

  “念在其父宁远侯,在北疆建功立业的份上,许自尽,留全尸。”

  “这白绫、匕首、毒药,你可自选一样!”

  ………………………

  艳阳高照,午门围满了百姓。

  上次这般人群聚集,还是文家女背尸鸣冤的那天。

  今日这般也是因为那文家女。

  百姓们交头接耳的谈论着,刑台上,文家女还是那身脏污的白衣,腰背上糊了一大片暗红色干涸血迹。

  这样的红白视觉冲击,让人不禁皱眉怜悯的想到,如此瘦弱的身体,怎么能流这么多血?

  文家女腰背受伤,直不起来,只能顺势伏在砍头的木墩上。

  日头正盛,刑部侍郎蔡卓成端坐监斩台,略感不自然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往常刑部监斩的都是朝廷命官,虽也有很多百姓围观,但没有哪一次像今日这般,密密麻麻,人头攒动。

  他坐在高处,一眼望去,长街上竟然铺满了人头,还望不到边。

  说是大军压境也不为过!

  “麻烦让一下!让下!…”

  “请让让!请让一下!…”

  “抱歉,踩到你…”

  “……”

  粗布麻衣或锦衣玉带的人群中,突然又挤进一群身穿蓝白交襟长袍的年轻人。

  蔡卓成瞪大了眼睛,口中喃喃道:“国子监!这些监生…来这里做甚?”

  国子监的学生挤到午门外刑台的左边,朝宫门整齐跪下。

  蔡卓成在他们挤到午门外的时候,就有种不好的预感。

  见他们整齐的跪下了,他霍然起身。

  复又觉得自己在那么多百姓面前有些失态,忙低头检查了下衣冠。

  他走下监斩台,从官兵拦出的通道里走到那群国子监学生的前面。

  他调整了一下仪态,沉声说道:“尔等学生,当以学业为重。今日不是国子监休沐之日,尔等快快回学舍!”

  国子监学生陈箫衣凛声道:“文大人被贪官污吏下毒害死,文家女正直刚烈,被奸佞颠倒黑白。文大人此行是为圣上办差,请圣上重审谋害钦差案,还世人一个公道!”

  他一说完,一呼百应,近百名国子监学生朗声道:“文家女孝感天地,请圣上垂怜!文大人清廉,请圣上重审谋害钦差案!”

  前排百姓听的清楚,纷纷附和,更有甚者开始振臂高呼。

  后面和远处的百姓,虽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但见前排发出这么大动静,纷纷躁动起来,不知不觉间开始往前挤。

  官兵皆惊慌的抵住拦架,饶是刑场的官兵再多,也多不过满城百姓。

  纵使百姓们没有武器盔甲,可要是一拥而上,也可以踩死所有官兵。

  蔡卓成看到眼前场景,眸中戾气横生。

  这些人胆大妄为,以为人多,就可以改变,掌控什么么?

  恼怒过后,他反而不慌乱了,走到为首的那个国子监学生面前,居高临下的睨视他,语气冷硬道:“你叫什么名字”

  陈箫衣仰头,无惧的对上他的目光,字字清晰的说道:“学生名,陈箫衣!”

  蔡卓成冷哼:“谁撺掇你们来的?”

  他不信这些等着明年春闱的国子监学生,会有胆量出来大放厥词。

  陈箫衣高声道:“文家冤案,天下皆知!我等有识之士,应当仗义执言,请诛奸佞!”

  蔡卓成眼眸越发阴沉,冷笑一声,也高声道:“文家女报假案,陛下亲下旨三司会审。”

  “文家女毫无证据呈上,刑部、大理寺、督察院甚至锦衣卫,仍然派人下行梧州,昼夜不眠的审查赈灾官员。所查结果就是文月瑶所言,系子虚乌有。”

  他逼进一步,冷声道:“你是想说,谁官官相护?你这等有识之士,觉着谁是奸佞?”

  “说出来,刑部,还是大理寺,亦或是督察院。只要你说出来,本官替你上奏圣上,再来个三司会审,势必给你揪出奸佞!”

  言语中透露的权势,和阴冷的威胁之意,让跪着的所有国子监学生都为之一凛。

  他们只是些还没有入仕的学子,如何敢和位高权重的朝廷官员斗。

  陈箫衣听懂其中意思,冷凝眼眸,拳头捏紧又松开,高声喝道:“蠹虫害国,贪官无道,蒙蔽圣听,请诛奸佞!”

  在蔡卓成阴寒狠厉的眼神中,他继续慷慨陈词:“国子监存在意义,在于为大靖培养栋梁之才。汇集天下翘楚,将来为圣上所用。”

  “世有不公事,我等国子监学生,有公书上表的权利!也是国子监老师同意,我们才能来陈请圣上!”

  “还有!我们国子监的学生,都是有功名在身的举人,见官不跪!”

  “能让我们跪的人,只有当今圣上!大人还是让开的好,免得冒犯了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