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对方不会反击?-《名义:格局打开,全部抓起来!》

  他刚出道那会儿,正是香江廉署势头最猛的时候,多少江湖人物因此落网。

  当时不知道多少帮派消失在历史里,而他刘浩宇不仅活了下来,还成了香江的顶级毒枭!

  刘浩宇点燃一支细雪茄,缓缓吐出烟圈,脸色沉重。

  特殊案件调查处的祁同伟竟然出现了,这意味着什么?

  难道真的是冲着塔寨来的?!

  刘浩宇从来不把对手当成傻子。指望敌人愚蠢,那是拿自己的命开玩笑。

  这个世界上,谁比谁傻?

  G先生、郭小鹏、铁孜、兆辉煌、高明远这些人,能在江湖上呼风唤雨,靠的是低智商?

  真要这么想,那才是对他们的侮辱!

  这些人必定在智力、胆识、手段、管理能力上远超常人,才能站在顶峰。

  刘浩宇心里清楚,自己如今勉强算是和他们一个层级的玩家。

  他们都失败了,这还不值得警惕?

  幸好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幸好还有阿东!

  一想到林耀东,刘浩宇心里稍稍安心了些。

  他也没想到,十八年前林耀东的一个决定,竟会催生出亚细亚最大的毒源。

  若换作是自己,未必做得出那样的决定。

  刘浩宇始终想不明白一件事。林耀东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整整十八年,几乎没出过半点差错,还能把生意做到这么大?

  十八年前,林耀东能提供的货量非常有限,连香江一个区都供应不上。

  到了今天,塔寨不仅能满足整个香江的需求,还能把货发往其他大洲。

  这种布局和成长,刘浩宇自认做不到。

  每年,他都会邀请林耀东来香江参加财年会议。除了谈合作、做沟通,两人最常聊的就是管理。

  听起来有点奇怪是不是?

  两位重量级人物,见面不谈交易、不谈风险,反而热衷于讨论管理之道,研究服务背后的逻辑。

  所以他们的对话,并不避讳外人。

  没人能想到,他们口中说的“管理”,背后是毒贩和毒品网络!

  想到林耀东,刘浩宇心里踏实了不少。

  “我一个人怕你,但加上阿东,我们两个还怕你不成?”

  一念及此,他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松弛。

  他一点都不觉得,两个毒枭联手对付一个人是丢脸的事。

  开什么玩笑,干他们这行,要什么“面子”?

  利益第一,安全第一!

  其他的一切,都是屁话!

  祁同伟的能力摆在那儿,谁敢拿他当普通人看?

  刘浩宇很清楚自己的位置,人家是警察,自己是逃不掉的罪犯。

  那怎么办?

  当然是躲!

  当然,还有一个选项,是很多毒枭常用的手段——遇到缉毒警察或卧底,就一个字:杀!

  毒贩这行,从头到脚都染上了脏,洗不干净了。

  干这行的人,本身就活在刀尖上。

  在大汉国,只要涉及制造、运输、贩卖超过五十克毒品,直接枪毙。

  香江虽没那么狠,但一辈子的牢饭是跑不掉的。

  一旦发现缉毒警察或者卧底,毒贩第一反应就是除掉他们。

  就像前阵子临海省商场里发生的事。禁毒局的功勋警察马云波,就被两个毒贩偷袭。

  如果不是他老婆挺身而出,后果不堪设想。

  刘浩宇不是没想过对祁同伟也来这么一招,但他不敢。

  不是因为祁同伟是特殊案件调查处的人,而是因为祁同伟的另一个身份——大商人!

  祁同伟不只是警察,还是华龙集团的首席经济师,全球三大天使投资公司之一。他还是彩虹集团、东风集团的重要股东。

  论身家,刘浩宇比他差远了。

  如果他动了祁同伟,对方不会反击?

  单是华龙集团就不会放过他!

  财富一旦累积到某个临界点,反而会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

  生活在西方世界的刘浩宇,对“金钱即权力”这句话有着深刻的理解。

  这样的事,他是绝对不会去碰的。一旦真的做了,整个世界都将不再有他的立足之地。

  “只希望这阵风波早点过去。”

  陈光荣带领刑侦大队的队员赶往二甲前头村。

  他内心充满不安。

  祁同伟这个名字,在公安圈子里几乎是个传奇。尤其是他曾经侦破的那些案件,随着一个个解密,更显得不可思议。

  比如深厦市的兆辉煌案、汉东省的梁群峰案、哈市的雪人杀手案,还有最近曝光的纸面服刑案。

  每一个案子都让人难以想象。

  陈光荣自己清楚,这些案件,别说破了,连想都不敢想。

  不只是他,他甚至觉得整个临江省,能破这些案子的人也寥寥无几。

  尤其是哈市那起雪人杀手案,线索几乎为零。祁同伟居然能单凭一串脚印推断出凶手的体貌特征。

  这种能力,简直像魔法一样,让陈光荣震惊不已。他也渴望能像祁同伟那样厉害。

  他通过系统查过足迹鉴定方面的专家,发现几乎所有的权威人物,都是马神仙门下的弟子或再传弟子。但祁同伟不在其中。

  他还托家里的老爷子介绍,拜访过一位足迹鉴定专家,对方也毫无保留地讲了不少。

  但最终,陈光荣主动放弃了。

  原因很简单。

  足迹鉴定这门技术,除了基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大量的训练——不停地观察别人走路。

  换句话说,就是一遍遍地练!

  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观察各种人的步态,研究各类脚印,脑海里建立起庞大的模型库,甚至形成肌肉记忆。

  也就是说,除非他辞去刑侦大队大队长的职务,专职做痕迹鉴定,否则根本不可能在这领域有所建树。

  而且,真正权威的足迹鉴定专家,几乎都是专攻这一项,研究时间都在十年以上。

  陈光荣已经三十多岁,如果还要花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转行,最关键的是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这种高风险的投入,他不会去冒险。

  正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他对祁同伟的佩服更上一层楼。

  那位专家曾经说得很直接:

  想在这个领域出成绩,得花多久?

  至少十年八年!

  而祁同伟的履历大家都知道,他是汉大毕业的高材生,不是警校出身。

  参加工作不过五年。

  完全是出于热爱,没人教,靠自学,就成了足迹鉴定领域的权威专家!

  这事儿简直没法理解!

  可祁处还真成了专家。

  仅凭这一点,陈光荣就认定,祁同伟是个难得一见的人才。

  这不是夸大其词,而是事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