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就这么定了-《名义:格局打开,全部抓起来!》

  正如他所说:

  说,是我的事;听,是你的事。

  他已经尽了提醒的义务,至于戴天要不要一头撞南墙,他也没办法。

  但这件事倒是提醒了祁同伟。

  最近,东南亚恐怕要有大动作了!

  天大的事!

  祁同伟看向严良,开口问:

  “李局那边调来的统计组,数据有没有整理出来?”

  严良摇头:

  “还没!”

  “历年资料堆积如山,光是翻阅就铺满了整个会议室,组里兄弟全都在加班加点处理,估计还要七八天。”

  祁同伟听后略一点头:

  “你和林队继续在这边跟进,我出去一趟。”

  严良神情凝重:

  “老大,你放心去办你的事,这里交给我。”

  祁同伟没再多说,离开驻地,直奔李维民。

  见到李维民后,他直接开口:

  “给我安排一条最安全的线路,我要打个电话。”

  李维民问:

  “打给谁?”

  祁同伟语气平静:

  “工作组。”

  李维民立刻回应:

  “马上准备。”

  半小时后,他带祁同伟进了一间密闭小屋:

  “你放心说,这里没人能监听。”

  祁同伟道谢后,拨通了工作组的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

  “小祁啊,多久没给我打电话了?还在忙案子?”

  祁同伟恭敬回应:

  “是。”

  “前辈,我刚收到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老人语气一沉:

  “什么消息?”

  祁同伟缓缓开口:

  “有家国际金融机构盯上了泰国,正在准备对他们的货币进行市场操作。”

  老人微微一震:

  “那机构真能成?”

  祁同伟语气低沉:

  “我觉得,可能性很大。”

  “他们背后有顶尖的资本团队,过往做成的案例不少。”

  “对这种团队来说,货币政策有漏洞的国家,很容易成为他们的目标。”

  老人继续问:

  “他们只盯着泰国?”

  祁同伟语调沉重:

  “不是。”

  “泰国只是第一站,整个东亚的情况都差不多,一个国家金融出问题,很容易牵连到其他国家。”

  “这些国家普遍有相同的问题,外债规模大,财政政策偏宽松,最关键的是,没有系统的长期货币政策。”

  “他们用短期外债还长期债务,外汇储备又远远不够……”

  老人顿时明白:

  “也就是说,这些国家的经济主动权,其实没在自己人手里?”

  祁同伟点头:

  “正是如此,真正能影响走向的,是那些国际金融市场参与者。”

  老人沉吟片刻:

  “那伙人的胃口不小吧?”

  祁同伟停顿了一下才说:

  “不亚于之前那些大型金融波动事件的影响。”

  老人冷笑一声:

  “那就是说,他们处理完东亚,下一步,要盯着东亚了?”

  祁同伟语气坚定:

  “没错。”

  老人笑了:

  “如果他们突然动手,咱们或许会措手不及。但现在既然发现了动向…… 小祁,你给我整理一份情况说明!”

  祁同伟领命后,把自己关进一间小屋,开始为上级工作组起草文件。

  作为参与工作组相关事务的人之一,祁同伟每年都会提交一两份材料。

  工作组这边从没设过限制,全凭他个人工作安排。

  照惯例,他会在年初和年中各写一份,但这一次,完全是临时决定。

  更要命的是,他们找对了突破口,只要动手,十有八九能成!

  一旦泰国这边扛不住,周边国家也会跟着不稳。

  若不及时应对,整个亚地区都可能陷入金融波动。

  祁同伟绝不会让咱们这边陷入混乱。

  于是他提笔写起来,把邻国金融体系、政策漏洞一一分析,全写了进去。

  要不是他身在岗位,不方便直接参与金融市场事务,恐怕他早就亲自上手应对了。

  《经济发展二十年观察》和《经济学前沿研究》里,对这类金融波动有过深入分析,一直是祁同伟常看的资料。

  对这套应对思路,他早就记熟了。

  一旦进入工作状态,他就彻底忘了时间。

  他思维缜密,精力也足,好像有使不完的劲。

  仅仅一个上午,他就写完了一整份厚厚的手写材料。

  看着这份沉甸甸的稿子,祁同伟却犯了难 —— 这东西怎么送过去才稳妥?

  刚走出门,他就看见一个没想到的人,顿时露出惊讶的神色:

  “领导,您怎么会在这?”

  站在门口的,正是临江省前地方工作负责人叶继新!

  叶继新笑道:

  “听说你又回临江做事,就想着找机会跟你请教请教……”

  祁同伟连忙摆手:

  “领导,这可不敢当。”

  叶继新不以为意:

  “学问没尽头,谁擅长谁就是老师。”

  “三年前,你就已经在相关团队的小会议室里,给工作组的前辈、相关事务负责人讲过课。如今你的见解更深,教我,肯定够。”

  真正厉害的人,首先得看清自己。

  连自己都不能正视,怎么看清别人?

  叶继新就是这样的人。不懂的地方,他不装懂;不如别人的地方,他也坦然接受。

  这不是弱点。

  真正难得的是,能看清自己的不足,还愿意去补。

  “可惜三年前我有事没去成,那帮参会的人一个个也不肯多说。”

  “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你已经被调到南胡省去做事了。”

  老同事大声感慨道,

  “你本来是咱们临江的人才,结果被别的地方先争取走了,我当时在工作交流期间,专门找他们聊了几句!”

  祁同伟没说话,心里却忍不住佩服,这位叶同志,还真是实在敢说!

  叶继新继续说道:

  “之前那次工作协调,咱们确实有点被动。”

  “好在你又回来了,可你正忙着办案,我不方便打扰,这事就拖到现在。”

  他看着祁同伟:

  “等你办完这个案子,应该能抽出点时间交流吧?”

  祁同伟还能说什么?人家是地方上的工作前辈,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哪能说没时间?

  “没问题!”

  叶继新笑了笑:

  “那好,就这么定了。”

  “把你要交给工作组的那份材料给我吧。”

  祁同伟有点惊讶:

  “您是帮忙转交材料的人?”

  叶继新点头:

  “是啊,我正好要去**,之前前辈那边也打了招呼,说你有份重要材料要交,我就顺便带过去。”

  “不然你还得专门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