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祁同伟拒见临江老一-《名义:格局打开,全部抓起来!》

  特殊案件调查处的三人齐声回应:

  “明白了!”

  李维民摆摆手,说道:

  “大家都是干工作的。”

  他目光诚恳地望着祁同伟:

  “祁处,您有什么需要,我们临海省一定全力支持。”

  祁同伟笑了笑:

  “我现在只要一个条件。”

  李维民拍拍胸口:

  “你尽管提,我一定办到。”

  祁同伟立刻说道:

  “我来临海省的事,别告诉临江省老一。”

  李维民一时语塞,这个条件,他确实不敢承诺。

  如今的祁同伟,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祁同伟。

  他办的第一个案子,就让临海省收获颇丰——白得了一家全国百强的大型医药企业。

  部里和临海省公安厅也因此资金充足。

  那时,大家都觉得已经得了大便宜。

  但随着祁同伟一个又一个案子推进,临海省才意识到,当初不过是捡了小头,丢了大头罢了。

  第二个案子在南湖省深厦市。

  南湖省老一马振邦看准时机,亲自调祁同伟过去办案,不仅端掉了兆辉煌团伙,还留下了彩虹集团!

  这个集团今年利润突破一百五十亿!

  刚推出的新产品更是震惊全球!

  现在,谁没听说过南湖省深厦市的彩虹集团?!

  第三个案子是在祁同伟的家乡办的。

  赵立春全力配合,除掉了梁群峰,留下了东风集团!

  东风集团更了不起,年初的时候,西方高科技巨头纷纷组团来访。

  利润早就突破两百亿!

  刚办完的案子,是中江省绿藤市的高明远案。

  中江省老一王为民也全力支持,清除高明远的同时,留下了一份中西部大开发战略!

  这份战略,足够中江省受益几代人!

  根本不用说他在中江留下了哪家企业,单是这份战略,就是无价之宝。

  回头一看,祁同伟到过的省份,哪一个不是收获巨大?

  唯有一个地方是个例外,那就是临江省!

  别的省,他一到,省里一把手都亲自出面。

  唯独临江省没有动静。

  那么,你只得到了一个海州药业,是不是也就合情合理了?

  李维民心里发涩,如实说道:

  “祁处,这个我真做不到。您来了的消息,我必须上报。否则,我们的工作也没法开展。”

  严良和林奇对视一眼,心中暗自得意。

  自家领导受重视,他们也与有荣焉。

  祁同伟依旧微笑:

  “我也没说不见他们。”

  “只是,在我工作的这段时间,先不让他们知道。”

  “等忙完手头的事,再见面也不迟?”

  李维民这才松了口气。

  想让李维民隐瞒特殊案件调查处的到来,根本不可能。

  三年前,祁同伟刚踏入缉毒警行列时,就在部里一间小会议室里,给一群重量级人物讲了整整四小时的课。

  这些人来头不小。

  以海棠小院的老首长为首,内阁首相、副相、计相,再加上二十多位高层要员。

  祁同伟崭露头角三年后,特殊案件调查处才正式设立。

  所谓特殊案件调查处,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只代表一个人——祁同伟。

  真正特殊的不是这个部门,而是这个人本身。

  设立调查处的初衷,就是为了激发祁同伟最大的办案潜力。

  听起来匪夷所思,但现实更让人咋舌。

  祁同伟的能力远超众人预期,他的价值对国家来说也日益重要。于是,李唐根据实际情况,推动成立了这个机构。

  李唐的出发点很明确,就是让祁同伟的刑侦天赋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大汉地灵人杰,每隔几年总会出现惊艳四座的奇才。这些天之骄子不负众望,不断推动大汉在各个领域的进步。

  祁同伟正是这样的奇才。

  他接手的案件,破案率几乎百分之百,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极为罕见。尤其这些案件多为命案,难度极高。

  来看一组数据:在命案侦破领域,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手段,应用最广泛的不是大汉,而是美英两国,但他们的破案率也只有六成左右。

  祁同伟的成绩,耀眼得让人难以直视。

  李唐自然不会忽视这一点,他当然要把这位扫黑先锋牢牢抓在手里。

  李部不是不懂权衡的人。当祁同伟初露锋芒时,他的电话几乎被打爆,无数人想将祁同伟调走。

  可他硬是顶住了所有压力,不管谁开口,他都一口回绝。

  他知道,一旦放人,部里那些人恐怕会离心离德。

  他李唐若连这位大神都留不住,还谈什么作为?

  于是,经过深思熟虑,特殊案件调查处应运而生。

  这个调查处的含义很直接——在公安系统内,只要祁同伟认为有必要,他就可以插手任何案件。

  一句话,特殊案件调查处的核心在于“人”,而不是“机构”。

  这一点,在调查处成立之时,部里高层全都明白。李维民也一直认为,祁同伟自己心里应该清楚。

  可如今一看,情况似乎并非如此!

  李维民一时愣住。这种事,还需要别人明说吗?这种事,不是应该早就明白的吗?可现在的状况,怎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李维民想了许久,突然明白过来,是自己太俗了。祁同伟从来就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同。

  一时间,他的心情复杂,既有欣慰,也有自豪,甚至夹杂着一丝羞愧。但归根结底,还是欣慰居多。

  不愧是当年一眼就看中的人,果然不凡!

  坐在办公室里,李维民沉吟片刻,最终还是拨通了临海省老一叶继新的电话:

  “领导,祁同伟来了,是应我请求过来协助工作的。”

  叶继新语气陡然提高:

  “你说的是特殊案件调查处的祁同伟?”

  李维民轻声回答:

  “全国也没几个祁处,应该就是他。”

  叶继新大笑:

  “李维民,你这事办得好,我马上过来!”

  李维民吓了一跳,赶紧劝道:

  “领导,听我说……祁处现在正在查一个大案子,东山市藏着亚洲最大的毒源,他这次来,就是为了铲除这个毒根。”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怎么拔掉这颗毒瘤。”

  “我想,他可能没空顾及其他事。”

  叶继新愣住,脸色一沉:

  “我们临海省居然还有这种事?!”

  李维民叹气:

  “确实存在。”

  叶继新怒了:

  “海州市郭小鹏的事还没过去多久。”

  “现在又来个最大的毒源?”

  李维民实话实说:

  “离香江太近了。”

  其实,一百多年前,香江也不过是临海省的一个小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