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谁敢立下军令状?-《名义:格局打开,全部抓起来!》

  可徐建军说完后,会议室里没人接话。

  不是不想说,是没底气。

  没把握的事,贸然开口只会出丑。

  真要出错,所有人都会围上来批你。

  徐建军早料到这样的局面,他语气冷淡地说:

  “我们这帮人不行。”

  “但有人行。”

  这句话一出,众人一片惊愕。

  梁群峰盯着坐在对面的祁同伟,心中冒出一个念头,自己都觉得荒唐。

  “不会吧……”

  “徐书记真打算让祁同伟来牵头大风厂改制?”

  “这也太冒险了?”

  徐建军语气平静:

  “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谁觉得自己能行,我全力支持。”

  “谁敢立下军令状?”

  在场所有人低头不语。

  话说到这份上,谁还敢开口?

  徐建军随即语气一转,热情地说:

  “同志们,我请来了一位真正的高手。”

  “这位同志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地道的本地人。”

  “他就是祁同伟同志!”

  梁群峰看着徐建军,有些意外。

  祁同伟来了,徐书记真的打算让他来牵头?

  学历高,有才华,这都没问题。

  但这件事真的不是靠学历和才华就能解决的。

  在座的许多人心里都在犯嘀咕。

  从春秋时期晋国开始,汉东地区就习惯由德高望重的老者做主——这是根深蒂固的共识。

  现在突然让一个年轻面孔来主导如此重大的改制,怎么看都不靠谱。

  祁同伟长得帅气,阳光,但这改变不了他太年轻的事实。

  徐建军笑了笑,继续说:

  “大家似乎不太认可祁同伟同志啊。”

  “老赵,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祁同伟同志的背景吧。”

  赵立春咳了一声,开口说道:

  “别看祁同伟同志年纪轻。”

  “他的经历非常扎实。”

  “他目前还是香江华龙集团的首席经济分析师。”

  众人又是一惊,首席经济分析师,光是听名字就觉得不简单。

  梁群峰和李达康更是震惊。

  他们都知道祁同伟的真实身份是警察。

  完全没想到,他还有这层身份!

  赵立春接着说:

  “我要强调一下,祁同伟同志是正经在编的人民警察,现任五局大案要案处副处长。”

  “你们别以为刚才说的那些身份是掩护。”

  “祁同伟同志的业务能力非常强!”

  “在京海市,他主导完成了海州药业的股份制改革。”

  全场一片哗然。

  大家望向祁同伟的眼神也变了。

  时间已经过去两年,郭小鹏、G先生、铁孜等人早已伏法。

  电视台也放出了他们的犯罪记录片。

  海州药业当年扮演的角色,大家都清楚。

  没想到,祁同伟居然是破案的关键人物。

  更没想到,正是他,把海州药业变成了合规的股份制公司。

  如今,海州药业正从海州走向全国,成了纳税大户、明星企业。

  梁群峰皱了皱眉,心里隐隐不安。

  没想到祁同伟还懂经济。

  当初真是看走眼了。

  有这样背景的人,徐建军请他来负责大风厂项目,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故事还没完。

  赵立春拿出一部手机:

  “这是彩虹1100,大家应该不陌生吧?”

  所有人齐齐点头。

  怎么会不熟?

  彩虹1100可是出了名的结实,从五楼摔下来都没事。

  这款手机一度一机难求。

  要不是赵公子从彩虹集团搞来了二十万台,他们也拿不到货。

  当然,价格肯定不是两百块这么简单。

  赵立春笑了笑:

  “彩虹集团,也曾和大风厂一样,是濒临倒闭、等待改制的企业。”

  “现在,它已经是大汉乃至全球最成功的科技企业之一!”

  “我来正式介绍,”

  “让彩虹集团起死回生的核心人物——祁同伟同志。”

  短暂的沉默后,全场炸开了锅!

  哪怕是汉东省的一把手徐建军和二把手赵立春在场,也无法压制众人的情绪。

  震惊!

  错愕!

  怀疑!

  各种情绪交织。

  他们看向祁同伟的眼神,复杂极了。

  这位年轻人看起来挺精神,估计刚步入职场没多久?

  可人家只出手过两次,每一次都堪称经典操作,不得不让人服气。

  海州药业本身就很有实力,但彩虹集团更不简单!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拿祁同伟的年纪做文章,怕是要被骂惨。

  你年纪倒是不小,可你有他一半的成绩吗?

  大家听完都愣住了。

  梁群峰更是惊讶得差点控制不住表情。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祁同伟一个政法大学毕业的,居然有这么强的经济运作能力?

  是不是哪里搞错了?

  梁群峰忽然想起祁同伟档案里的那部分内容。

  他心里升起一股说不出的紧张感。

  彩虹集团的项目绝对是祁同伟的亮点,但这部分肯定不会出现在那份档案里。

  当初部里的人也说过,他的级别不够看那份资料。

  那公开的那部分,自然只是冰山一角。

  现在问题来了。

  到底是什么样的内容,会连他都没权限查看?!

  ……

  梁群峰脑子一片混乱。

  就在这个时候,汉东省的老领导徐建军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了一句:

  “在大风厂改制这件事上,我们全力支持祁总监。”

  在内部群里也明确表态:

  “要人给人,要资源给资源。”

  “只要他开口,我和老赵都听他调遣。”

  两位重量级领导的态度已经再清楚不过。

  梁群峰心里一阵发堵。

  差点忍不住破口大骂。

  祁同伟有能力,他早就有数。

  自家女儿梁璐对他有好感,甚至主动追过他,梁群峰怎么会不知道?

  他对祁同伟其实也挺欣赏的,原本打算点到为止。

  所以他把祁同伟安排到山村司法所,这就是一种暗示。

  他相信祁同伟是汉大政治系的高材生,肯定能懂他的意思——只要你向梁璐低头,我保你一路顺风。

  可祁同伟偏偏是个硬骨头,宁愿拼死也不低头。

  那时候梁群峰不以为意。

  再厉害的年轻人,能翻出多大浪?就算成了英雄又能怎样?

  他是政法系统的实权人物。

  他要压一个人,怎么可能压不住?

  事情一开始也的确按他的想法在走。

  可后来,完全脱轨了。

  祁同伟竟然跳出了他的布局,跑去了临海省。

  当时梁群峰虽然不满,但也没太担心。

  他打听过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