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连环杀人案!-《名义:格局打开,全部抓起来!》

  他看着那一串脚印,

  “雪人杀手是男性,身高一七八到一八二,体重原本大概一百六十斤,但因为身体虚弱,实际应该在一百四十到一百六十之间。”

  “年龄不好确定,大致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

  “社区排查,就按这个特征来。”

  严良眼里闪着光,

  “祁处,您能教我足迹鉴定吗?”

  “太酷了!”

  祁同伟笑着说:

  “我也是靠资料学的,你想学,我可以教你。”

  “如果真能见到大汉足迹鉴定第一人,哪怕只是听他讲一堂课,那都是天大的运气。”

  严良来了兴趣,问:

  “大汉足迹鉴定第一人?这人是谁?”

  祁同伟回答得干脆:

  “马神仙!”

  严良一听,眼睛都亮了:

  “被人叫作神仙,那肯定是真有本事。”

  赵铁民也插话道:

  “马神仙的名号我早有耳闻。听说他只要看过脚印,就能在脑子里画出那人的模样。”

  “简直像魔法一样。”

  “更难得的是,他的技术不是玄学,是可以学的。”

  “他带出来的徒弟,个个都是高手。”

  严良立刻说:

  “我一定要去找他学两手。”

  赵铁民摆摆手,

  “拜师的事先放一边。”

  “还是先说案子吧。”

  他叹了口气,

  “我们现在掌握的线索太少了。”

  “祁处画的嫌疑人画像虽然细致,但要从这么多人里找出来,难度太大。”

  “这案子影响太坏了。”

  “我们必须快点行动。”

  “不然哪天凶手要是出了意外,这案子就彻底没戏了。”

  严良苦笑:

  “我现在也没别的办法,只能一步步排查。”

  “祁处,您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赵铁民心里摇头,其实并不指望祁同伟能说出什么新东西。

  说实在的,祁同伟到这儿才多久,就找到了这么多线索,已经算是神速。

  但这个案子确实棘手,想让祁处再拿出新线索,几乎不可能。

  就在赵铁民失望的时候,

  祁同伟却露出笑意:

  “如果是别的案子,可能会卡住。但这个案子,还有别的突破口。”

  赵铁民和严良愣住,互看了一眼,满是惊讶。

  严良低声自语:

  “现场我查了个遍,还能漏了什么?”

  他想了想,拿起一样东西:

  “祁处,我敢保证,现场我已经查得够彻底了。”

  “那张A4纸硬得像块铁,一定是被冻过的。”

  “凶手根本没给我们留机会。”

  祁同伟有些意外:

  “你还发现了别的东西?”

  严良瞪大了眼:

  “祁处,您说的线索,不是指现场吗?”

  祁同伟苦笑:

  “现场我早就看过了,该找的都找了。”

  “那块牛骨头,已经被你收起来了。”

  “我还能去哪儿找?”

  严良顿时来了劲:

  “祁处,您的意思是,线索不在现场?”

  祁同伟点头:

  “没错。”

  赵铁民和严良更加疑惑了。

  “不在案发现场,那你到底在哪里?”

  祁同伟神色略显低落:

  “别的案子,可能查到这里就断了。”

  “但这起案子不一样,它是……连环杀人案!”

  赵铁民与严良同时陷入沉默。

  连环杀人,意味着同一个凶手连续犯下多起命案。

  这对任何一个刑警而言,都无法接受。

  “命案必破”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严良率先开口:

  “祁处,您的意思是,过去的卷宗里可能藏着线索?”

  祁同伟摇头:

  “不,我想找出他的行为模式。”

  “性别、性格、年龄、成长背景、生活环境……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内在的行为逻辑也一样,轻易不会改变。”

  “除非经历重大转折,否则一个人做事情的方式基本固定。”

  “凶手挑选的对象之间,有非常明显的共性。”

  “我们可以通过作案手法,甚至选人的标准,推测出他的行为特征。”

  “在法证术语中,这叫建立‘行为画像’。”

  “我打算给这个凶手画个像。”

  严良注视着祁同伟:

  “祁处,我有种预感,您好像对破案很有信心。”

  祁同伟回应:

  “不是信心,是决心。”

  “我绝不会让这个人逃脱。”

  “赵局,现在能带我去档案室吗?”

  “这里已经没有更多信息了。”

  “凶手极其谨慎,具备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和能力。”

  “这从侧面说明,他非常聪明。”

  赵铁民没去计较现在几点。破案不分昼夜,他略带歉意地说:

  “雪人案的资料,恐怕没什么价值吧?”

  “说实话,过去四年我们掌握的线索,远不如今天获得的多。”

  祁同伟轻轻摇头:

  “不一定。”

  赵铁民不再争辩,稍作思考后说:

  “那就开个案情分析会吧。”

  “我把刑侦支队的林奇支队长也叫过来。”

  祁同伟点头:

  “可以。”

  严良没说什么,这种场合,轮不到他拿主意。

  三人谁都没觉得半夜两三点把人叫醒有什么不妥。

  任务来了,刀山火海也得上。

  赵铁民边打电话边带着祁同伟走进档案室。

  关于“雪人案”的资料早已整理妥当。

  很明显,哈市警方最近没少翻看这些档案。

  祁同伟一页页翻阅,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

  严良皱着眉,他能感觉到,祁处一定发现了什么。

  但他也更困惑了。

  同样的档案记录,

  严良看得一头雾水,祁同伟却已经捕捉到了线索?

  在破案这件事上,严良很少对谁真正服气,但这一次,他发现自己又多了一个佩服的人。

  遗憾的是,曾经让他敬重的那位前辈,已经把专利卖了,转身投入商海。

  警队少了一位令人敬佩的法医。

  祁同伟正专注翻阅案卷时,门外传来一阵清晰而坚定的脚步声。

  他抬起头,来者竟是一名女警。

  赵铁民介绍道:

  “祁处,这位是我们哈市刑侦支队的支队长,林奇。”

  祁同伟轻轻点头。

  一个省会城市的刑侦支队长,居然是位女性。

  他对哈市刑警的实力顿时有了新的认知——不是失望,而是充满期待。

  现代社会尽管宣传男女平等,但在刑侦一线,总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偏见——比如认为女人不如男人。

  林奇能坐上这个位置,本身就说明她足够出色。

  单凭她是一位女性,祁同伟就大致能判断她的能力。

  祁同伟说道:

  “人齐了,我们开始分析案情吧。”

  林奇一愣:

  “你有发现?”

  严良默默递上一本工作笔记。

  林奇接过一看,是关于“雪人”的侧写,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严良低声解释:

  “祁处是足迹鉴定专家。”

  “这是他刚刚做出的侧写。”

  林奇迅速翻看了一遍。

  祁同伟的侧写很简略,光靠这个找人,几乎等同于大海捞针。

  可对林奇来说,却如获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