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什么样的风浪没经历过?-《名义:格局打开,全部抓起来!》

  “祁总监真是帮了大忙。”

  “放眼全球,除了中成药和仿制药,哪个正经药企不是要做大量临床实验的?”

  “中成药之所以不做临床实验,是因为它已经有几千年的使用基础。”

  祁同伟笑了笑,

  “仿制药确实不需要做太多临床,但它们必须证明药效与原研药一致。”

  郭小鹏频频点头,

  “祁总监,您真是行家。”

  他脸上露出被理解的笑意,心里却越发苦涩——祁同伟太懂了,简直是行家中的行家!

  祁同伟轻叹一口气,端起茶杯,

  “郭总,我理解你的处境。”

  “只是总部有自己的立场。”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只看眼前利益的人。”

  “这次我帮你顶住了压力,但我了解公司。”

  “估计下周,他们又会继续催你。”

  郭小鹏心头一紧,脸上也露出了凝重,

  “祁总监的意思是……”

  祁同伟神情认真,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

  “你当时夸我年轻有为,我说我只是个打工的。”

  “作为一个打工的人,总得给上面一个交代。”

  “哪怕只是走个形式。”

  “我知道你在海州市能量不小,现在,是时候展现出来了。”

  “总之,得让总部看到,这笔投资我们不仅没亏,反而赚了。”

  郭小鹏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变得僵硬,

  “但这不太合规……”

  祁同伟轻轻摆了摆手指,

  “不,我从未让郭总做出违反职业操守的事。”

  “该有的态度必须摆出来。”

  “不然……”

  “这笔融资恐怕会有变数。”

  华龙集团的融资计划出现变数?!

  这绝对不行!

  郭小鹏咬紧牙关说道:

  “给我一周时间,我一定把批文拿下来。”

  批文其实随时能办妥,之前只是故意拖着没动。

  但现在,祁同伟的态度已经说明,这已不是拖延的问题。

  如果再拖,这笔融资恐怕就要泡汤。

  祁同伟落下棋子,礼貌地道别离开。

  办公室里只剩下面色阴沉的郭小鹏。

  刘眉兴高采烈地回来了。

  郭小鹏对外的说法是刘眉去大西北公干,考察中药材产地。

  海州药业也做中成药,对中药材的需求很大。

  所以,这个理由非常合理。

  郭小鹏为她举办了一场接风宴。

  他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地需要刘眉的支持。

  祁同伟给他的压力实在太大。

  实话实说。

  抛开利益不谈,郭小鹏其实很享受和祁同伟的对话。

  两人文化背景接近,有许多共同话题。

  每次交谈都能激发出新的想法,让他感到十分畅快。

  他能和祁同伟聊各种哲学问题,而对方总能给出精彩回应。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科,问题抽象,一般人很难深入。

  可祁同伟在这方面的积累,连郭小鹏都感到惊讶。

  郭小鹏曾问过:

  “祁总监,您是高级金融分析师,却对多个领域都有深入研究。”

  “怎么会对哲学也这么感兴趣?”

  祁同伟的回答是: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郭小鹏一愣。

  祁同伟接着说:

  “哲学是认识世界的方式。”

  “汉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祖先一直在探索世界。”

  “自古以来,各家各派都在思考。”

  “从《周易》开始,道家、儒家、佛家,哪一家没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这些思想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比起西方的柏拉图、黑格尔、弗洛伊德,这种影响更为深远。”

  那一刻,郭小鹏怔住了。

  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归博士,学的是化学专业。

  他一直为自己丰富的学术背景感到自豪。

  可就在那短短几分钟里,差点被祁同伟说得失去自信。

  他的学历和经历是他最引以为豪的资本。

  也正因如此,他才格外耀眼。

  毕竟,当下流行的观点是“外国的月亮更圆”“外国的一切都更好”。

  可祁同伟却像一记重拳,把这种观念打得粉碎,还补上一脚,吐了口唾沫。

  郭小鹏内心的震动可想而知。

  他忍不住继续请教:

  “祁总监,现在领先的还是国外,汉国确实落后了。”

  “那你为何还如此执着于汉国的传统?”

  “我不信您看不出其中的道理。”

  祁同伟大笑出声。

  “对,你说得没错,汉国现在确实不如别人。”

  “但这没什么可怕的。”

  郭小鹏愣住了:

  “这都不怕?”

  祁同伟神情认真:

  “我说过,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

  “这五千年里,汉国起起落落,却从未倒下。”

  “如今的局面虽难,但比起过去那些生死存亡的关头,已经好太多了。”

  “当年外敌压境,几乎亡国灭种,不也都挺过来了吗?”

  “那我们凭什么挺了过来?”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庄重,

  “每当周边游牧民族崛起,汉国都会遭受重创。”

  “可一旦我们掌握了骑兵战术,局势就翻转了。”

  “五千年,从来没有例外。”

  “冠军侯霍去病封狼居胥,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在我看来,科技就是现代的骑兵。”

  “汉国从来不缺天才。”

  说着,祁同伟点了点郭小鹏的胸口,又指了指自己,

  “你我都是天才。”

  “在我们眼里,化学很难?金融很难?”

  “不过如此罢了。”

  祁同伟这话说得狂得没边。

  换作别人听见,肯定觉得他疯了。

  但郭小鹏却深有同感。

  他本就是天才,化学对他来说,从来就不是难事。

  他喜欢化学,因为它可控。

  精确到秒的反应,不会晚一秒钟发生。

  他轻松拿下博士学位,靠的不是运气,是天赋。

  汉国又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

  从概率上看,天才的数量自然也是最多的。

  祁同伟说的不是幻想,只是时间问题。

  郭小鹏突然明白了祁同伟的沉稳与自信。

  当你彻底理解一件事,掌握它的所有规律,自然就能从容应对。

  郭小鹏心中一震,便问祁同伟为何能如此冷静。

  当然,他是委婉地表达的。

  祁同伟的回答,让他震撼不已:

  “我们是汉国人,哪怕在国外待再久,我们还是汉国人。”

  “我们的根在这片土地。”

  “我们真正的力量,源自我们的文化。”

  郭小鹏顿时豁然开朗!

  是啊,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三千年的信史,两千年的文字记载。

  什么样的风浪没经历过?

  汉国之所以能长久保持强盛,核心在于深厚的根基与坚韧不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