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这便是作为君王的制衡之术-《男主登基后,盯上了反派幕僚的我》

  “贵人,这便是水泥石块。”老匠人指着凝固的水泥块,让人将其抬下放置于地。

  林风竹上前仔细观察,表面有些细微的沙石。

  让壮汉用铁锄敲了十几下,堪堪破碎了些。

  “不错!”林风竹很满意,对管理庄子的掌事,“凡是参与研发制作的人,皆要论功行赏。”

  老匠人以及其他汉子高兴地脸色涨红,当场发誓要忠心耿耿干活。

  林风竹也听惯了下属的忠心发言,适当勉励几句后,让人将水泥装了小麻袋,带回林府。

  有了水泥这等基建利器,林家的地位还会再往上提一提。

  就在林风竹计划拿出水泥时,

  月余后某天,

  朝会上,

  红袍官员上前启奏,“陛下,近来京中粮价居高不下!每斗粗粮竟也涨到100文往上....百姓已怨声载道。”

  随着对方的话,百官也小声议论。

  见气氛渲染差不多,那红袍官员继续拱手,“原以为是陈家囤粮不放,孙家商运船不愿载粮来京城....微臣寻访缘由....才知此事不简单!”

  红袍官员说话顿了顿,朝着侧方的紫袍青年看了眼,“这份请愿奏折,乃是陈家与孙家共同书写,还请陛下为其做主!”

  林风竹被这位官员看得莫名其妙,就见白眉公公将奏折呈上。

  老皇帝翻看奏折,脸色铁青。

  林风竹眼皮一跳,一本奏折朝天丢过来,伴着怒吼训斥声,“林风竹,看你干得好事!”

  幸好,

  老皇帝人老力气不大,奏折丢了过来,也只落在他脚下前半步远。

  林风竹垂眸,

  可以看得出老皇帝气急,竟然对他呼名带姓的。

  林风竹缓缓弯腰,将奏折拾起打开。

  奏折描述中。

  他林风竹是个贪官污吏,陈家与孙家是小可怜,他们不愿意同流合污。

  所以闹脾气,罢工不运粮来京城,以抵制强权。

  林风竹唇角微讥掀起,文人的笔就是把刀。

  颠倒黑白。

  他林风竹是强权....

  那陈家和孙家又是什么?

  不过,这个时候不是为了争论谁强谁弱,谁欺负谁的时候。

  这个时候,

  首要任务就要稳住局势,稳住老皇帝。

  若不如此。

  等京中粮价越来越高。

  其他的粮铺跟风,坐地起价。

  百姓吃不起粮食,长时间饿肚子。

  届时,

  京城将会发生混乱。

  那他就成了祸乱朝纲第一人,遗臭万年的那种。

  至于奏折上的那些罪名,林风竹是不认的,

  他自认非完人,也会犯错。

  但他也知,

  当有人当众揭发他错误,开始公开审判他时,关键不是他做错了事,而是有人要借此事整他。

  他不能坐以待毙。

  “陛下,微臣有错,但并非大错。”林风竹缓缓合上奏折,他平静地看向官员同僚们。

  那些被盯着的官员们下意识地与他分开,严尚书低着头不敢与之对视,陈尚书倒是稀奇地满脸担心朝他摇头。

  有的官员幸灾乐祸,有的满脸厌恶不屑....至于站在前方的柳相,正老神在在地摸着胡须,闭目养神满不在乎。

  就连上首的老皇帝,看他像是看国之蛀虫,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可当初的调任名单,老皇帝也默认了。

  一切种种,

  他不过是老皇帝手里的一把刀,

  借着做些见不光之事,

  若是翻车了,他便是弃车保帅中的车。

  而老皇帝则美美隐身。

  “陈岸与孙昊虽为朝廷命官,可在任期间毫无建树,甚至在任期间上缴国库的税收,竟比之前还低,人口也未增多反降....”林风竹凭借记忆,将这两人的业绩说出,大义凛然地拱手,“微臣错在没有将其奏请陛下,请陛下治其不作为之罪。”

  随着他的话落,四周有官员倒抽气声。

  就连闭目养神的柳相也睁开眼,忍不住也朝这边看来。

  “你....真是强词夺理!”红袍官员咬牙骂了一句,以指责混淆是非,“如今京中粮价奇高,你这番话说给百姓听也无用.....这祸事是你惹的!”

  “不过是粮价高问题,微臣有的是办法!”林风竹不在意道,他对着老皇帝拱手跪拜,“陛下,陈家与孙家以如此可笑借口逼迫于您,简直挑衅皇家威严....实在可恶!”

  “你有何办法?京城三十万人口,你有多少粮食?”那官员步步紧逼询问,似乎不想将话题扯到皇权被侮辱事上,

  “够了!”老皇帝皱眉打断了争吵。

  众位终于安静下来。

  老皇帝的老眼扫看众人,最后落在青年身上许久,“林爱卿,朕给你三日...好好解决此事!”

  林风竹拱手称是,恭送老皇帝下朝离开。

  他知道,

  老皇帝也恨那几个世家,只是他不敢公然与世家叫板,便让他来解决此事。

  若是失败了,林风竹面临牢狱之灾,甚至杀身之祸。

  若是赢了,两世家吃瘪,老皇帝乐见其成。

  总之无论成败,老皇帝都无甚损失。

  这便是作为君王的制衡之术。

  回到吏部,林风竹对着下属们吩咐,“去将各地调任名单取来。”

  如今朝堂敌人众多,他想去外地招几个相对中立的盟友。

  以便策应。

  良久沉默安静。

  林风竹抬眸,就见下属们面面相觑,愣是站立不动。

  林风竹温煦的神色冷却,望着这几名属下呵斥,“可听清本官说话?!”

  有几位胆小的官员,赶忙低头去办事。

  只剩下一位左侍郎,神情倨傲地站立着蔑视,“林大人,你大祸临头了,还摆甚么官架子?”

  林风竹听得想笑,这位下属实在是太自信了,不知半场开香槟是忌讳,“哪怕本官日后被罢官丢命。

  但今日....

  本官可让你这侍郎也做不了!”

  左侍郎脸色瞬间惨白,离开前嘀咕一声,“姑且让你再得意几日!”

  调教了不听话的下属,林风竹拿到了名单回到了林府,见到小妹后直接询问,“林家还有多少存粮?”

  “加上新购的粮食,粗粮十万石,精米八万石....昨日刚安置在京城郊外的庄子里。”林玉兰立马回答。

  林风竹听得庆幸,

  幸亏当初他留心了,提前派人购置了些粮草。

  简直未雨绸缪。

  “在粮铺门贴告示,即日起...粗粮40文\/斗,细粮100文\/斗,凭户籍成人,每三日限购一斗,妇孺孩童半斗....”林风竹边说边盘算起来。

  京中号称三十万人口,普通底层人家,真购不起高价粮的有二十四五万。

  林家有十八万石粮食,可提供粮食四十余天。

  有这四十多天,可以布局许多事.....

  还有,

  最近已是四月,在等两个月,岭南百越将要夏收。

  等那时,

  他也可派人绕开陈家管辖的江南地区,直接从岭南收购粮草。

  自此,

  陈家与孙家的合伙施压,不攻自破。

  届时,

  他再慢慢收拾这两世家。

  “我这就去办。”林玉兰没有异议,

  哪怕二哥定的粮价,比京中之前粮价还低,林家几乎不能赚钱,甚至还要贴补许多路费。

  但二哥做的决定,定有其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