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我让张连长送你回去-《科研兴国:投胎是门技术活》

  与西南那边不同,这边因为没有植被遮挡,基地选择了地下,所有设施、武器、生活场所全在地下。

  一路跟着张涛来到了基地大门,刚一进去就感觉气温明显低了不少。

  “江同志,这边温差比较大,你平时还是要多注意一点。”张涛别看是个糙汉子,可是最佩服文化人,对于这些搞研究的工作人员,比对自己媳妇还上心。

  “好,谢谢张同志,我会注意的。”

  之前就算是旅游的时候她都没去过西北,但是干燥缺水全国闻名。

  “这边走。”

  张涛领着江星月顺着地下通道一直往里走,他心里一直在犯嘀咕,这位江同志从头到尾都没有表现出一点惊讶或者好奇,要么心性太过稳定,要么就是对工作之外的事情毫不在意,不知道她属于哪一种。

  从进入大门之后,除了门口的两个战士,走了十来分钟了也没看到其他人,但她能感觉到现在是在往下走,具体深度心里也大概有数。

  况且强大的五感,让她对自己身处何方都不介意,哪怕是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内心都很平静。

  又走了大概五分钟,江星月看到了一个上万平米的巨大平台,中间是直径约二十米的中空设计,四周全是一个个房间。

  “江同志,这边一共有三层,这是第一层,是生活区,实验室在第二层,最下面一层是车间。”张连长指着中间的升降梯道:“如果您不想爬楼梯,也可以选择升降梯,很方便。”

  虽然很简陋,但是也能看出电梯的雏形。

  江星月也是去过几个研究所的人,而且还在西南基地工作过,但要说等级,她不得不承认,这里应该就是花国最高级别、最核心的基地。

  只是这一层,粗略估计房间不下五百个。

  “您说的很详细,那我和哪位对接一下工作呢?”

  她不是来参观的,这个时间点应该是上班时间,可是张同志都介绍完了,除了偶尔巡逻的士兵,她都没见到负责人或者其他工作人员。

  “额,应该都在实验室,我带您过去。”

  张涛出发之前已经和俞院长打过招呼了,她也答应了会过来,结果这会儿人影都不见一个,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其实江星月也理解,当初她去西南基地的时候施院长人都不在,还是凌队长给她安排的呢,所以她只以为对方是有事在忙,根本没有往心里去。

  整个地下建筑俯瞰下来就像一个万花筒,中间是升降梯,靠近中间空洞是楼道,最外层是一个个房间。

  二人顺着台阶走到了实验室这一层,才发现别有洞天。

  所有实验室靠近楼道一侧全部是玻璃的,如果她没有猜错,应该是单面防窥玻璃。

  只是一眼,张涛就明白江星月看的是什么,他嘴角勾起一抹笑容,语气中带着骄傲与自信:“这玻璃是一年前新研制出来的,里面的人可以看到外面,但外面看不到里面,而且强度很高,一般的子弹也无法穿透。”

  “确实不错。”江星月点头。

  当初她提交给上面很多东西,其中的材料里面就有关于这种玻璃的制作,本来是准备用于航空、航海的,没想到竟然这里也用上了。

  一旦外面出现异常,实验室里面的人就能及时发现躲避危险。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花国的科研工作者待遇确实很好,和之前比完全是两极反转。

  整个一层实验室没有写某某实验室,也没有写某某办公室,只有门口一个个序号。

  “扣扣”

  张涛在门上敲了两下。

  江星月注意到门的左上角写着一个数字“3”。

  随后她听到一个冷硬中带着几分沙哑的声音:“请进。”

  当看到里面的三人时,张涛愣了一秒,随后神色恢复正常。

  “有什么事!”

  俞院长带着眼镜,半弯着腰和另外两人正看着桌上的什么资料,听到开门声也只是歪头看了两人一眼。

  一头银灰的短发被梳的整整齐齐,就连耳边的碎发也用夹子别在了耳后,可以看出是个极其自律且谨慎的人。

  这是江星月对她的第一印象。

  “第 26页这里用到的材料还需要再斟酌一下,你们先回去。”

  她托了托滑到鼻尖的眼镜,站直身体,将资料小心地收拢好递给了其中一人。

  二人离开后,俞院长的目光锁定张涛身边的少女,眉头轻皱,眼中含着审视与怀疑。

  张涛往前走了几步,随后脚步顿了顿,在距离书桌不到一米的地方停下了脚步:“俞院长,这位就是新报到的江同志,人给您送到了,那我就先回去了?”

  俞院长点点头,随后摆手让他离开。

  她掸了掸白大褂前襟,肩膀微沉,双手撑在书桌上,眼睛紧紧地盯着江星月,薄唇轻启。

  “信号传输过程想要避免电磁干扰有什么方法。”

  对方语气冷冽,问题更是突兀又尖锐,对方的“招式”江星月根本不惧,直接应下。

  她直视俞院长双眼,语气平淡的就像看不出对方发难:“想要减少干扰可以通过信号跳频、扩频增益优化、自适应滤波等技术,使接收终端在强干扰环境下。或者针对遮挡区域,可以通过播发差分修正信息。”

  话音刚落,下一个问题紧随其后:“波束精准指向,误差需要控制在什么范围。”

  “0.1度”。

  江星月回答的又快又稳。

  可对方穷追不舍。

  “1 纳秒误差对应多少定位误差。”

  “大约30厘米”。

  “大约?”

  “我要的是能够达到百分之百实现精准数据,不是什么大约,也不是大概,如果你做不到,不管你是舒坦夫还是笕桥或者哪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天才我都不需要。”

  好像是终于抓到了她的错处,俞院长收回了撑在桌子上的双手,挺直了背脊,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门,就在后面,我一会儿让张连长送你回去。”

  说完,她拿起桌上的一叠资料就开始翻阅,似乎是忘了屋里还有这么一个大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