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黑石密码:火星遗珍的秘密-《超神之自研战锤40K科技》

  起源岛基地,巨大的船坞缓缓开启。

  鲲鹏号那庞大的舰体在暗流中无声划过,缓缓停泊在特制的对接台上。

  何强站在控制中心的高台上,目光如鹰隼般锁定着飞船缓缓打开的货舱。

  过去一个月的艰苦挖掘与打捞,终于迎来了最后的收官。

  “嫦娥,状态报告。”

  “装载完成度99.8%,所有高价值物项均已安全固定。

  第二批超密度金属矿正在卸载中。”

  嫦娥的声音透过量子通讯链路传来,清晰而充满效率。

  货舱中,数十台“笨笨”机械臂协同作业,

  将那些外形不规则、表面泛着奇异暗光的金属矿块小心翼翼地转移到特制的运输平台上。

  每一块矿石都闪烁着不属于地球的神秘光泽。

  “常曦,隐形系统运行数据?”

  舰载常曦立刻响应:“隐形系统全程运行稳定,功耗较预期降低17.3%。

  地球近地轨道监测区通过时,被探测概率最高点为0.0032%,远低于安全阈值。”

  何强满意地点头。

  这套根据前世记忆中天空母舰技术改良的隐形系统,首次实战表现出色。

  在距离地球50万公里处启动后,鲲鹏号庞大的身躯确实如幽灵一般,

  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地球大气层,完全规避了各国的监控系统。

  “接下来24小时是最关键的。”

  何强低声道,双手在控制台上快速操作,

  调出了基地的全息防御网络图,“常曦,保持鲲鹏号战备状态,

  一旦有异常立刻启动防御协议。”

  “明白,舰长。”

  地下基地最深处的特殊货物区域已经被彻底清空并重新配置,专门用于存放这批来自火星的“遗珍”。

  强化的电磁屏蔽层、多重身份识别系统、甚至是何强亲自设计的物理隔离机制,

  让这个区域成为整个基地安全等级最高的所在。

  “开始卸载核心物项。”何强命令道。

  指令下达,一个特殊的密封舱从鲲鹏号中缓缓升起。

  这个被多层特制材料包裹的容器中,静静躺着那个形如黑色方尖碑的信息存储核心——这次挖掘行动中最重要的发现。

  何强的目光落在那个黑色装置上,心脏不自觉地加速跳动。

  一万年前的信息存储设备,内部可能包含着一个完整文明的核心知识。

  这种发现的价值无法用任何现有标准衡量。

  “核心存储装置运输准备就绪。”嫦娥报告,“建议您亲自护送。”

  “正有此意。”

  何强穿过一系列安全闸门,来到货运区。

  四台特制的“笨笨”机械臂正小心翼翼地抬起那个特殊容器,

  每一个动作都经过精确计算,确保不会对其中的古老装置造成任何物理冲击。

  “将它送到核心实验室超净间。”

  运输队伍缓慢前行,地下基地的监控系统自动追踪着他们的每一步移动。

  通过一条特殊的隔离通道,他们来到了核心实验室区域。

  这里是何强进行最高机密研究的地方,常人根本无法接近。

  超净间的气闸门开启,一个被完全隔离的无尘空间出现在眼前。

  “准备接入程序。”何强戴上特制的手套,亲自打开了保护容器。

  黑色方尖碑形状的装置终于完全暴露在实验室明亮的灯光下。

  它表面依然保持着那种难以描述的暗沉光泽,虽然历经万年,却没有任何明显的物理损伤。

  表面的那些奇特符文在灯光下若隐若现,仿佛一种失落的星际语言,正在窃窃私语。

  “嫦娥,启动全频谱扫描。”

  “扫描中。”

  嫦娥的声音带着罕见的专注,

  “初步分析显示,外壳材料含有至少七种地球未知元素,原子结构异常稳定。

  内部能量波动模式呈现精确的周期性变化,符合人工设计特征。”

  何强仔细观察着装置表面,寻找可能的接口或控制面板。

  但令他失望的是,这个黑色方尖碑看起来异常光滑,没有任何明显的物理连接点。

  “找到它的接入方式。”

  何强皱眉道,“调用3号,准备进行微观表面扫描。”

  一台特制的机械臂缓缓移动到工作台前,末端装配着何强亲自改良的纳米级扫描探头。

  机械臂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开始沿着黑色方尖碑的表面移动,

  收集每一个微小区域的详细数据。

  不久扫描已完成,何强的表情却变得更加凝重。

  “没有物理接口?”他不敢相信。

  “确认无传统意义上的物理接口。”

  嫦娥回应,“但在碑体底部检测到一个极其细微的能量波动区域,

  可能是某种非接触式交互设计。”

  何强思考片刻,做出决定:“准备测试性接入。

  制作一个基于量子纠缠原理的非接触式探针阵列,

  尝试与那个能量波动区域建立共振。”

  “存在未知风险。”嫦娥提醒道。

  “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何强坚定地说,“在真空环境中进行测试,并做好能量隔离准备。

  如有异常立即中断。”

  接下来的两天,何强几乎没有休息。

  他亲自设计并使用“物质融合”功能制造了第一代探针阵列。

  那是一个由数百个微型量子探测器组成的复杂设备,

  专门用来感知并模拟黑色方尖碑底部的能量波动模式。

  “开始尝试建立连接。”

  探针阵列缓缓移动到黑色方尖碑底部附近,没有直接接触,而是悬停在几毫米的距离上。

  何强启动了设备,量子探测器开始发出特定频率的能量波动,尝试与黑色方尖碑“对话”。

  起初,什么也没有发生。

  “调整频率,尝试同步其自然波动周期。”何强命令道。

  嫦娥立刻调整了探针阵列的输出模式。

  突然,黑色方尖碑表面的符文开始发出微弱的蓝光!

  “建立初步共振!”嫦娥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检测到数据流,尝试捕获中!”

  何强的心跳加速,手指在控制台上飞速操作,调整接收参数。

  “天枢”V3量子超算的核心处理单元全面激活,开始尝试解析这些前所未见的数据流。

  然而,兴奋很快被困惑取代。

  “数据结构完全无法识别。”

  嫦娥报告,“编码方式与已知的任何人类或外星技术都不相符。

  尝试常规解密算法…失败。尝试模式识别…失败。”

  何强盯着屏幕上那些毫无规律可言的数据流,意识到他们面临的挑战比想象中更加艰巨。

  “我们需要从基础开始。”

  他深呼吸一次,“假设这个文明的数学基础、逻辑结构甚至是信息表达方式都与我们不同。

  我们需要建立一种翻译机制。”

  “建议启动核心推演功能,构建可能的解码模型。”嫦娥提议。

  “同意。分配天枢V3的30%算力用于这项任务。”

  接下来的日子里,何强和嫦娥开始了一场真正的“数字考古”工作。

  他们需要从零开始理解一个完全陌生文明的信息编码方式,

  就像古代学者试图破解楔形文字或象形文字一样,但难度可能要高出数百倍。

  何强利用“物质分解\/融合”功能,不断改进探针阵列的设计。

  同时,嫦娥则持续分析已获取的微量数据,尝试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模式或规律。

  第四天,一个微小的突破出现了。

  “检测到循环结构!”嫦娥突然报告,“数据流中存在明确的重复模式,周期为约3.…单位。”

  “圆周率?”

  何强瞬间抓住了这个熟悉的数字,“他们也使用圆周率作为基础常数?”

  “不能确定是否具有相同含义,但数值吻合度达到小数点后18位。这种巧合概率极低。”

  “这可能是突破口。”

  何强激动地说,“如果他们的数学基础与我们有相似之处,

  那么他们的信息编码可能也遵循某些我们能够理解的原则。

  调整解码算法,以这个发现为基础重构解析框架。”

  又经过几天不眠不休的工作,他们终于能够解读出极少量的基础数据。

  那些数据似乎是某种系统状态报告,显示存储核心内部的能量储备、

  数据完整性以及其他一些参数。但真正的信息宝库仍然被重重加密保护着。

  “根据目前的进展速度,完全破解可能需要数月时间。”嫦娥最终给出了评估。

  何强站在超净间中,凝视着那个沉默的黑色方尖碑。

  他的倒影扭曲地映在其表面上,就像是时间长河中的一个微小漩涡,

  试图撬动这个跨越万年的信息之门。

  “数月?没关系。”

  他沉声道,“调动天枢V350%的算力,成立一个长期专项破解小组,

  持续对它进行分析和尝试。

  只要坚持下去,总能撬开它的外壳,窥探到里面的宝藏。”

  嫦娥的量子投影在实验室中形成,

  她点头确认:“已调整资源分配。专项破解小组成立,代号黑石计划。

  天枢V3已准备好长期持续运算。”

  何强最后看了一眼那个黑色方尖碑,

  表面符文闪烁的蓝光仿佛在向他传递某种无言的讯息。

  正当他准备转身离开时,黑石突然发出一阵异常的能量波动,

  几个特殊符号在其表面闪烁而过,瞬间又归于平静。

  “嫦娥,刚才那是什么?”何强猛地转身。

  “未知。但数据库捕获了一组新的编码序列。”

  嫦娥的声音中带着罕见的困惑,

  “爸爸!它…似乎对我们的解码尝试做出了反应。”

  何强的目光重新锁定在黑石上,

  眼中闪过一丝震撼与警惕:“你是说,它能感知到我们的存在?”

  “可能性不能排除。”嫦娥回应,“建议提高安全级别。”

  何强沉默片刻,然后下达了一个新指令:“变更计划。

  将黑石转移到最深层隔离舱。

  同时,准备第二套独立解码系统,完全物理隔离。”

  他望着这个沉默了上万年的星际信息载体,不禁思考

  他们是在解读一段信息,还是在唤醒某种沉睡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