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来自熟人的信-《被时代重塑的王》

  高波到平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看似平步青云的他,受了多少委屈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朝廷任命他来平洲是为了什么,临走前岳父大人给他说的很明白。

  治理平州都在其次,平衡各方关系,让平州的局势不再恶化,才是重点。

  这些天他同样焦头烂额,上一任知州为了报复梁荣耀的见死不救。

  在政务上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短短几个月时间。

  无论城中百姓,还是士商豪绅,都怨声载道。

  同样也加剧了百姓和大户们,对朝廷,对官府的戒心。

  衙门中很多基层官吏,都来出自哪些大户家中。

  加上他又是空降,很多官吏对他的命更是阳奉阴违。

  城外又有梁荣耀压着,高波很快便发现自己如今就是风箱里的耗子,两头受气。

  关于对贾正的征僻,是他有一天在城墙上,突然想起来的。

  一开始他想起的是贾正说的那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然后慢慢回忆起,他在西林县城的点点滴滴。

  虽然立场不同,但他对贾正的为人还是极为佩服的。

  很快他便把自己带入到贾正的身份,他发现如果是自己,他是做不到像贾正那样,处处以身作则的。

  同样他又把贾正带到自己的角色,思考如果贾正现在处于他这个位置,他又会如何做。

  但思来想去,一直也没有一个结果。

  带入别人,终究不是别人,经历和处境都不相同,又怎么能真正带入另外一个人呢!

  他看了看自己挂在腰间的印绶,想起出京前岳父和他说的话。

  守贞啊!

  平州的责任你,在于右卫将军!

  州中一切你事务,你只需要配合右卫将军的行动就可以了。

  你是从战乱之地回来的,更应该明白明哲保身的道理。

  但同样的,你可以少做,但又不能不做,朝廷已经有个大将军了。

  陛下是绝对不允许有大将军第二的!

  为此,陛下也给你下放了一些权力,一些无关紧要的官员,你可以自行任命,但极限是正七品以下。

  你是个聪明人,如何利用这一权力,拉拢自己能用的人。

  想着岳父意味深长的态度,高波心里就一阵难受。

  天下明明已经千疮百孔了,高层却依然党争不断。

  征僻贾正,不光有欣赏的原因,同样也有赌气的成分在里面。

  信送出去以后,他每日都在思考自己这样做究竟是对是错。

  越往深处想,他越觉得自己做出这个决定的精妙之处。

  先不说西林县,就平洲城往外三十里地以外,都是人烟稀少的白地。

  离开西林县的时候,贾正手里百姓他知道的就有五千多人。

  他又收了西林县中,大部分的粮食。

  以贾正的性格,手里有粮,流民军溃败的时候,他不可能不收拢那些流民。

  几十万的流民军,就算大部分都跟着五星将军撤回了松州。

  总会有一些人流落到西林县去的!

  哪怕只流落回去一成,那也有好几万人。

  就算贾正人手有限,无法同时收拢那么多的人。

  但哪怕只收留两成,那也是有万人之多的。

  加上贾正手里原就有的五千多人,那也是一个集镇的人口。

  如果西林县有了这些人口打底,又有贾正和杨业坐镇。

  西林县恢复民生是早晚的事情!

  而且贾正那么能打,如果能通过此次征僻让贾正为朝廷所用。

  帮平洲解决了一个潜在的敌人不说,还帮朝廷发掘了一个人才。

  高波越想越觉得,这是一波了不得的妙棋。

  同样,他也想到了贾正会拒绝,那也就证明了贾正对朝廷有不臣之心。

  如果那样,他就会将此事报给右卫将军,劝说他,无论如何也要派兵将贾正剿灭。

  在高波眼里,如果与之为敌,贾正比整个松州的流民更具威胁。

  …………。

  高波能想到,杨七作为谋士一样的人物,自然也能想到。

  看到贾正一直沉默,他便知道这件事贾正也不好轻易下定决心。

  所以他开始逐一给贾正分析其中利弊。

  接受朝廷征辟,无忧寨也好,无忧货栈也罢都还能安稳发展几年。

  如果寨主不想出面,可以去信给高波,看能不能把您的名字换成齐力。

  他是朝廷承认的进士,按理说他的身份更适合这样的征僻。

  杨七想了一下,很快又自己否决了!

  可能不太现实,我觉的高波此举应该有赌气的成分在里面。

  以前在西林县城的时候,寨主您当面羞辱过他。

  虽然您说的那些话都是事实,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骄傲。

  既然你把他贬的一文不值,他就想看一看西林县交到你的手里,又会是什么样的。

  贾正也知道其中的道理!

  西林县城的战略位置虽然不怎好,但整个西林县周边的土地是真的肥沃。

  水系四通八达,灌溉也十分方便。

  只要没有人祸,小一些的天灾也可以抵御。

  就这样一块沃土,本身就让贾正很心动。

  但拒绝是要拒绝的,要不然显得自己多不值钱一样。

  于是二人又阵商议,共同给高波写了回信。

  先是祝贺高波高升,平步青云,又将西林县的重要性强调一遍。

  再说自己文不成武不就,又是一介草民,不能服众 ,不能胜任云云。

  终究是把欲拒还迎的文字游戏做到了极致。

  顺便也提了一嘴齐力的名字!

  虽知不可为,而为之。

  写完回信,杨七又以私人名义给高波写了回信。

  高波做俘虏的时候,杨七也给了他读书人最起码的尊重。

  该有的和不该有的待遇,也没有短了他的。

  二人甚至经常在一起谈论家国大事,虽然很多地方二人的意见不同。

  但都不牵彼此的利益,也算的上有份情意在。

  信中杨七也不谄媚,大多都是些熟人之间寒暄的话。

  当然,也会把如今的处境说的凄惨一些,杨七相信高波也不会有时间来西林县亲自求证的。

  做这些最主要的原因是要麻痹高波,既然打算接受他的征僻,就要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无害。

  杨七和贾正都明白,熟人,应对起来,比陌生人更加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