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镇妖司撞毒的日子。
陶济时如往日一般木讷,不过他向爷爷陶医师要了一份差事,就是从煎药、撞毒到试药他要全程跟踪125号汤药的解毒效果。
陶医师本来是想拒绝的,但看到孙子那清澈平静的眼神,最终点头答应下来。
趁着煎药的空隙,他来到通房。
此时八名撞毒郎其中有七人经历过撞毒,只有一人是新人,经历过撞毒的几人竟然还有闲心聊起了天。
八人,竟然连十人都没有招满,一直在镇妖司生活几乎未出过镇妖司大门的陶济时感到不可思议,他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前些年每到冬天,街面上没有活,很多人都活不下去或是出了意外急需要钱,镇妖司每次招撞毒郎时大门口挤满了人。
渐渐地陶济时从撞毒郎们闲谈中得知了部分原因。
今年防汛期间,上千女工辛劳编制麻袋,县衙没有拖欠克扣一枚铜钱,上千女工就是上千户家庭得了八九百枚铜币的救急钱。
上河堤防汛的青壮汉子竟然也领到了工钱,张绍怕官吏上下克扣,便带着县衙的县丞等官老爷亲自押运铜钱,在防汛的最后一天沿着河堤点着人头发钱。
不少男子汉,在防汛时累着伤着都没流一滴泪,当铜钱递到手上时,却滚滚而下。
柴米油盐酱醋茶,到了冬天,将柴放到第一位是毋庸置疑的。
往年由于太平山防线的封锁和山妖的敌视,樵夫冒着生命危险到山上偷偷打柴,那点可怜的数量远远不够供应县城,以至于不得不从外地买柴,限量供应,致使柴火的价格出奇的高。
今年,由于陈宇从中牵线,撞山君和金风在双耳峰和百羽峰下圈出几座无用的荒山供人砍伐储存过冬的木柴,作为约定,镇妖司要监督樵夫不可乱砍滥伐。当山下的樵夫用马车将木柴运进县城时引来千百人围观。
当然这些柴也是远远不够的,仅仅只能让市面上见到柴火。
张绍拉着陈宇和百明三请来了邓氏商行分店的老板,请邓氏购买煤炭制作蜂窝煤售卖,这个世界原本就有蜂窝煤,只是在更北方大荒省用得多,而相对廉价的蜂窝煤这些年来愣是无人大力推广。
远在州府的邓氏掌舵人邓玉婕听到这个请求当即拍板答应。河东土地宝贵,水运断绝,邓氏商行就通过水运将煤炭运到邻县生产,再通过陆路运输进来。
在此过程中又吸纳了几千壮丁从事生产和运输,今冬曲河县蜂窝煤价格较其他地区必然是贵的,但也比去年的柴火便宜太多。
外面的世界在变化,虽然只是一点地,却让陶济时更加坚定。
没想到他在撞毒郎中遇到了曾经照顾过的肖三儿:“肖哥儿,你不是说再也不来了吗?”
肖三儿已经不再是那个腼腆少年,只是单独坐在床边听着大人们的胡侃。
至于为何还来,他只沉重地叹了一口气,并未直接回道:“陶小郎君,我不似小郎君的这般好命···”
“对不起!”
陶济时不知道为何要道歉,但他就是说出口了。
他的命好吗?
算是好的,有一个好爷爷让他免于饥饿和疾病,在他悉心教导下,小小年纪就学了一身的医术。
但又好到哪里去?每日睁眼学医,没有朋友,没有喜好,唯有闭眼时在梦中在父母膝下承欢,只是爹娘的面容似乎越来越模糊了,也许要不了几年就会彻底忘却吧。
依旧是同样的程序,分发汤药时,陶济时犹豫再三还是将那碗加了陈宇羽毛煎出的汤药交给了肖三儿。
自此他的视线再也没有离开过肖三儿,面如平湖,心头热血却如岩浆般翻滚。
他坚信自己绝对不会害了肖三儿,但如果真的不幸发生了意外,他早已在小腿处绑好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即便是他十二三岁的力气,只要对准要害依旧能做到一击致命,想来不会有多少痛苦。
不仅如此,在他那狭小的房间里,还摆放着一封早已写好的书信,上面详细地写着他认罪事实和对爷爷深深地愧疚。
他早有觉悟,一命抵一命。
实际上,他曾经不止一次地考虑过亲自尝试这种加料汤药,只是他根本无法接触到痛煞那样极度危险的妖物,自然也就无从得到那含有剧毒的骨刺。
此时,骨刺无情地刺入撞毒郎的肌肤,他们齐齐发出极度痛苦的呜咽,震耳欲聋。
肖三儿再次体会到痛煞之毒的厉害,那种沿着经脉血液扩散的疼痛,瞬间摧毁了他的肉体和精神的防线。
他最后的一丝念想就是,拼命的时候到,希望下一次再睁眼时依旧还活着,爷爷和妹妹的病还要他来照顾。
只是今天这毒来得为何如此猛烈,如此难熬?
······
太平群山的边缘,清义盟控制的丙字号矿场。
白天矿场由普通的劳工开采露天的石矿和矿洞内的铁矿,而晚上则由专业的寻矿队在隐蔽的坑道内向下挖掘。
这些天来矿主催得紧给的钱也足,寻矿队的首领也招来不少老手,挖掘的进度大增。他们心中是有疑惑,但是一日一结的大把银钱,酒肉管饱快活,众人也渐渐放下戒心,幻想着干完这一趟,至少要到勾栏里潇洒七天。
一个老矿工熟练地摇动凿岩机,突然打穿了一道岩壁,坍塌出一个新的岩洞,一阵激烈晃动激起尘埃落岩,接着从中喷涌出清风扫过矿道,竟将众人身上的疲惫一扫而空。
倒是首领见多识广,先是小心试探岩洞内的空气,又在腰间系上绳索,领着两人入洞查看。
仅仅过了半刻钟,首领满脸惊恐地领着手下从岩洞中跌出,满脸惊恐地对着外面围观的人吼道:“快,快,把岩洞堵住,还有这条矿道也要堵住!”
下一秒,首领闻到了矿道中的血腥气,惊愕地发现那些围观的哪是他的手下,他的子侄同乡被丢弃在矿道的一角。
他已经知道自己的命运,没有求饶,没有奋力一搏,而抽了自己一巴掌后,垂泪道:“是我害了他们!”
最后抬头诅咒道:“你们不得好死!”
当清义盟清理完毕后,熊放从岩中走出,放肆大笑!
什么镇妖司,什么二将军,什么鸡妖!
······
凌晨从河西沙地上空俯瞰,见不到半点灯火,与河东那头堡垒上和沿线训练军士的火把,形成死与生的对比。
烧制的砖石能够抵御侵蚀,在这片沙地中,陈宇勉强能够辨认出残存的城墙和乡镇的残垣断壁。
这些残存的建筑,就像是一个个为黄沙冲击的孤岛,有的已经大部被没入沙下,有的应该还能坚持几年。
在当年临时修建的防线周围,陈宇看到累累白骨。
陈宇问过司务于逸,是无数早已战死无法安葬的尸首,是防线被突破时,自愿断后争取撤退时间的凡人和修士。
“白骨露于野”,这句诗突然涌上了陈宇的心头。
下一句是千里无鸡鸣?
那他不就白来了!
陶济时如往日一般木讷,不过他向爷爷陶医师要了一份差事,就是从煎药、撞毒到试药他要全程跟踪125号汤药的解毒效果。
陶医师本来是想拒绝的,但看到孙子那清澈平静的眼神,最终点头答应下来。
趁着煎药的空隙,他来到通房。
此时八名撞毒郎其中有七人经历过撞毒,只有一人是新人,经历过撞毒的几人竟然还有闲心聊起了天。
八人,竟然连十人都没有招满,一直在镇妖司生活几乎未出过镇妖司大门的陶济时感到不可思议,他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前些年每到冬天,街面上没有活,很多人都活不下去或是出了意外急需要钱,镇妖司每次招撞毒郎时大门口挤满了人。
渐渐地陶济时从撞毒郎们闲谈中得知了部分原因。
今年防汛期间,上千女工辛劳编制麻袋,县衙没有拖欠克扣一枚铜钱,上千女工就是上千户家庭得了八九百枚铜币的救急钱。
上河堤防汛的青壮汉子竟然也领到了工钱,张绍怕官吏上下克扣,便带着县衙的县丞等官老爷亲自押运铜钱,在防汛的最后一天沿着河堤点着人头发钱。
不少男子汉,在防汛时累着伤着都没流一滴泪,当铜钱递到手上时,却滚滚而下。
柴米油盐酱醋茶,到了冬天,将柴放到第一位是毋庸置疑的。
往年由于太平山防线的封锁和山妖的敌视,樵夫冒着生命危险到山上偷偷打柴,那点可怜的数量远远不够供应县城,以至于不得不从外地买柴,限量供应,致使柴火的价格出奇的高。
今年,由于陈宇从中牵线,撞山君和金风在双耳峰和百羽峰下圈出几座无用的荒山供人砍伐储存过冬的木柴,作为约定,镇妖司要监督樵夫不可乱砍滥伐。当山下的樵夫用马车将木柴运进县城时引来千百人围观。
当然这些柴也是远远不够的,仅仅只能让市面上见到柴火。
张绍拉着陈宇和百明三请来了邓氏商行分店的老板,请邓氏购买煤炭制作蜂窝煤售卖,这个世界原本就有蜂窝煤,只是在更北方大荒省用得多,而相对廉价的蜂窝煤这些年来愣是无人大力推广。
远在州府的邓氏掌舵人邓玉婕听到这个请求当即拍板答应。河东土地宝贵,水运断绝,邓氏商行就通过水运将煤炭运到邻县生产,再通过陆路运输进来。
在此过程中又吸纳了几千壮丁从事生产和运输,今冬曲河县蜂窝煤价格较其他地区必然是贵的,但也比去年的柴火便宜太多。
外面的世界在变化,虽然只是一点地,却让陶济时更加坚定。
没想到他在撞毒郎中遇到了曾经照顾过的肖三儿:“肖哥儿,你不是说再也不来了吗?”
肖三儿已经不再是那个腼腆少年,只是单独坐在床边听着大人们的胡侃。
至于为何还来,他只沉重地叹了一口气,并未直接回道:“陶小郎君,我不似小郎君的这般好命···”
“对不起!”
陶济时不知道为何要道歉,但他就是说出口了。
他的命好吗?
算是好的,有一个好爷爷让他免于饥饿和疾病,在他悉心教导下,小小年纪就学了一身的医术。
但又好到哪里去?每日睁眼学医,没有朋友,没有喜好,唯有闭眼时在梦中在父母膝下承欢,只是爹娘的面容似乎越来越模糊了,也许要不了几年就会彻底忘却吧。
依旧是同样的程序,分发汤药时,陶济时犹豫再三还是将那碗加了陈宇羽毛煎出的汤药交给了肖三儿。
自此他的视线再也没有离开过肖三儿,面如平湖,心头热血却如岩浆般翻滚。
他坚信自己绝对不会害了肖三儿,但如果真的不幸发生了意外,他早已在小腿处绑好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即便是他十二三岁的力气,只要对准要害依旧能做到一击致命,想来不会有多少痛苦。
不仅如此,在他那狭小的房间里,还摆放着一封早已写好的书信,上面详细地写着他认罪事实和对爷爷深深地愧疚。
他早有觉悟,一命抵一命。
实际上,他曾经不止一次地考虑过亲自尝试这种加料汤药,只是他根本无法接触到痛煞那样极度危险的妖物,自然也就无从得到那含有剧毒的骨刺。
此时,骨刺无情地刺入撞毒郎的肌肤,他们齐齐发出极度痛苦的呜咽,震耳欲聋。
肖三儿再次体会到痛煞之毒的厉害,那种沿着经脉血液扩散的疼痛,瞬间摧毁了他的肉体和精神的防线。
他最后的一丝念想就是,拼命的时候到,希望下一次再睁眼时依旧还活着,爷爷和妹妹的病还要他来照顾。
只是今天这毒来得为何如此猛烈,如此难熬?
······
太平群山的边缘,清义盟控制的丙字号矿场。
白天矿场由普通的劳工开采露天的石矿和矿洞内的铁矿,而晚上则由专业的寻矿队在隐蔽的坑道内向下挖掘。
这些天来矿主催得紧给的钱也足,寻矿队的首领也招来不少老手,挖掘的进度大增。他们心中是有疑惑,但是一日一结的大把银钱,酒肉管饱快活,众人也渐渐放下戒心,幻想着干完这一趟,至少要到勾栏里潇洒七天。
一个老矿工熟练地摇动凿岩机,突然打穿了一道岩壁,坍塌出一个新的岩洞,一阵激烈晃动激起尘埃落岩,接着从中喷涌出清风扫过矿道,竟将众人身上的疲惫一扫而空。
倒是首领见多识广,先是小心试探岩洞内的空气,又在腰间系上绳索,领着两人入洞查看。
仅仅过了半刻钟,首领满脸惊恐地领着手下从岩洞中跌出,满脸惊恐地对着外面围观的人吼道:“快,快,把岩洞堵住,还有这条矿道也要堵住!”
下一秒,首领闻到了矿道中的血腥气,惊愕地发现那些围观的哪是他的手下,他的子侄同乡被丢弃在矿道的一角。
他已经知道自己的命运,没有求饶,没有奋力一搏,而抽了自己一巴掌后,垂泪道:“是我害了他们!”
最后抬头诅咒道:“你们不得好死!”
当清义盟清理完毕后,熊放从岩中走出,放肆大笑!
什么镇妖司,什么二将军,什么鸡妖!
······
凌晨从河西沙地上空俯瞰,见不到半点灯火,与河东那头堡垒上和沿线训练军士的火把,形成死与生的对比。
烧制的砖石能够抵御侵蚀,在这片沙地中,陈宇勉强能够辨认出残存的城墙和乡镇的残垣断壁。
这些残存的建筑,就像是一个个为黄沙冲击的孤岛,有的已经大部被没入沙下,有的应该还能坚持几年。
在当年临时修建的防线周围,陈宇看到累累白骨。
陈宇问过司务于逸,是无数早已战死无法安葬的尸首,是防线被突破时,自愿断后争取撤退时间的凡人和修士。
“白骨露于野”,这句诗突然涌上了陈宇的心头。
下一句是千里无鸡鸣?
那他不就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