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9章 族谱除名-《王府里来了个好孕小王妃》

  玄甲卫领命四散搜府。

  沈清瑶心一凉。

  完了!

  她拔下发间的蝴蝶玉兰簪,急切地解释,“王爷恕罪,娘亲送了好多首饰给臣女,臣女属实不知是先夫人的嫁妆!”

  她双手颤抖着呈上玉兰簪。

  跪得笔直。

  似乎冰清玉洁,不染俗尘。

  她偷偷抬起半张脸,怯生生地望着穆承策。

  颜清浓凭什么得到所有好东西,连男人都一个比一个好。

  要是……

  她的邪念还没生出半刻,洵墨已经拉开了她,“沈二小姐自重,我们王爷最讨厌无故贴上来的脏东西!上一个这么做的女子坟头草已经三尺高了!”

  沈清瑶脸憋得通红,手指扣着地面,怨毒地望着苏清。

  没一会儿玄甲卫来报,“王爷,在沈二小姐闺房搜出瓷器,屏风,首饰五十余件。”

  “沈少爷房中搜出文房四宝,书卷画册一百三十余件。”

  “沈老夫人院中搜出玉枕,摆台六十余件。”

  “失踪物品三百二十余件!”

  沈老夫人险些晕过去,她哭喊着拍大腿,“可怜我这要入土的人啊,儿媳妇孝敬的东西都是偷来的啊!”

  “家贼难防,天老爷要我命啊!”

  苏清踉跄着站起身,“死老太婆,我送给你的时候你用的欢实,现在倒全是我的错了?你明明见过颜梦筠的嫁妆单子,别说你全不知情!”

  沈老夫人一听,气得就要抓她的头发,她在乡下打架就没输过,苏清完全不让,两人扭打到一起,场面一度混乱。

  沈言沉看着这一屋子扯后腿的废物,恨得牙痒,跪下请罪,“王爷恕罪,下官治家不严,一切都是这个毒妇一手所为,还望王爷明鉴!”

  沈清瑶也跟着跪下,“王爷,小女也是被坑的,那些……那些东西臣女也全然不知。”

  苏清冷笑着,好一个落井下石。

  沈家人,还真是蛇鼠一窝。

  眼看着沈清瑶和沈清年也跟着跪下,她失去了手全身的力气。

  这浑浑噩噩的十几年,她究竟得到了什么?

  穆承策并没听他们一言,“来人,将他们全都拖下去!”

  玄甲卫将鬼哭狼嚎的几人拖到院中,没一会儿便便传来撕心裂肺的喊叫声。

  三叔公手脚局促,“我……我这就开祠堂,请族谱。”

  他身后是陆续赶来的沈氏族人,乌泱泱围了一院子。

  众人胆战心惊地听着院子里的哀嚎声,偶有小孩吓得大哭,下一刻直接被捂了嘴。

  沈言沉高中后,族谱单开,祠堂从京郊村里破烂的后山脚迁入尚书府,逢年过节沈氏子弟都要入府拜见。

  那时是何等的荣耀。

  如今又是何种光景。

  三叔公站在祠堂内看着脊背挺拔的颜清浓,假装没看见,转过身上了炷香。

  他要是敢开口让跪下,可能他的人头会先一步落地,排位提前进祠堂。

  沈氏族人跪了一地,全当做没看见,头也不敢抬。

  三叔公朗声说道,“沈氏清颜,大房一脉嫡长女,因……”

  说到这他突然语塞,这自古还未有自请族谱除名的。

  他硬着头皮,闭眼信口说来,“因父不慈,姨娘不善!自请族谱除名,今日敬告祖先。”

  他听着院中哀嚎,舌头捋直,面不改色地说完,接着便拿起笔,手脚利落地将沈清颜的名字划去。

  “王爷,颜丫头,您二位看这……”

  清浓并未接过族谱,指了指嫁妆。

  三叔公明了,连忙承诺,“言沉治家不严,叔公定会盯着他,三日内补齐嫁妆。”

  他叹口气,沈氏一脉的荣光怕是就要断送了。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颜丫头日后不可估量。

  是他们这些老不死的眼拙了。

  清浓雾蒙蒙的眸子没带任何情绪,扶着陈嬷嬷的手往府门走去。

  她的脚步急促,这肮脏的院子,她一刻也不想多待。

  跨出大门了的一瞬,她觉得拨云见日,似乎瞧见了大好的天光。

  盛怀公公站在门口,手中捧着圣旨已经等候多时了。

  见她们出来,笑脸迎了上去,“老奴拜见郡主,王爷。”

  这位公公的分量众人皆知。

  尤其是混在看热闹人群中世家贵族的下人们。

  看来回去得好好向主人汇报,昭华郡主荣宠不断,断不会是一介可欺的孤女。

  清浓知道圣旨来了,下意识要跪下接旨。

  盛怀赶忙扶起她的手,“郡主折煞奴才了,陛下口谕,赐郡主站着接旨,日后见君福身行礼即可,往后王妃之尊,位同王爷。”

  这位可是有大造化的,他不敢怠慢一丝一毫。

  清浓点点头,福身行礼,没理会周遭议论声。

  盛怀展开圣旨,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颜氏独女清浓,郎艳独绝,世无其二,悯怀天下,为天下女子之表率。今册为郡主,封号昭华,赐郡主府,邑千户,钦此!”

  按祖制,哪怕是册封皇后也多用淑慎柔嘉,秉性纯良等词。

  如今这赞誉,有当年元昭皇后封后时的盛状。

  周围百姓无不艳羡,但都觉得实至名归。

  因为宫宴一结束,昭华郡主的剑舞连带着两句诗传遍整个京城。

  邑千户?

  清浓一愣,这是嫡公主的待遇,甚至云妃所出的柔嘉公主也只邑八百户。

  她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

  盛怀笑着提醒,“郡主可是太高兴了?快些接旨,老奴也好念下一道圣旨,省得郡主吹风。”

  他句句周到,清浓心中有疑,但也接过圣旨。

  盛怀愣了一下,接着读另一封。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承安王穆承策,文武双全,德才兼备。守疆数十载,为大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朕深感欣慰。昭华郡主颜氏清浓,才情卓著,身怀大义,堪为良配,兹仰承太皇太后慈谕,特赐婚为承安王妃,择日完婚。望你夫妇二人永结同心,绵延后嗣,钦此!”

  圣旨一出,周遭哗然。

  昭华郡主一人独挑列国使臣的风姿,承安王献礼打脸列国使臣的事迹如风吹满大街小巷。

  更有承安王容颜俊美的佳话传遍京城。

  甚至让人们八卦之余忘记了二人这门离奇的婚事。

  明明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就这么生生凑成了一对儿。

  跪地的老百姓久久得不到回应,好奇地抬起头张望。

  清浓驻足而立,春风拂面却不见半点喜色。

  甚至唇瓣苍白,一脸病态。

  众人这才想起来承安王恶名在外,嗜血残暴,杀人如麻,最爱……生食貌美幼女。

  这……陛下写了这么长一段圣旨,不会是给郡主送行吧?

  难怪邑千户。

  不少看热闹的文人才子皆感叹世事无常。

  盛怀捧着圣旨不知该作何反应。

  郡主这是高兴傻了,连领旨谢恩都忘记了?

  盛怀侧头看了眼穆承策,见他微微摇头,也只好作罢。

  就这样僵持着没有动。

  周遭声音渐起。

  不少学子皆是云相门生,二皇子与昭华郡主有过婚约天下皆知,如今转嫁承安王,他们早已看不惯。

  众人渐渐开始议论纷纷。

  “郡主,这可是王爷,难不成是要抗旨啊?”

  “是啊,王妃之尊还不够荣耀,难不成还想嫁入敌国做那皇后?”

  “真不知好歹!陛下赐婚还敢拿乔?”

  “我看昭华郡主也不过如此,徒有虚名,京中流言,不可信也!”

  ……